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菲劫持案之后看菲律宾困局 暴力政治加经济赤字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2日18:53  时代周报
菲劫持案之后看菲律宾困局暴力政治加经济赤字
菲律宾:民主橱窗破碎

菲劫持案之后看菲律宾困局暴力政治加经济赤字
菲律宾的一处贫民窟

  菲律宾:“民主橱窗”破碎,3G政治何时休

  为何一些制度在美国可以运转良好,到了菲律宾就变了样?

  文/王子昌

  菲律宾地方选举充满了金钱和暴力,被一些人形象地成为“3G”游戏。这里的3G是三个英文单词Gold(金钱)、Goons(暴徒)、Guns(枪杆子)的缩写。

  地方选举的“3G”游戏

  关于这一点,这里做一些简单的说明。这里所说的金钱,并不单单指选举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如果仅从数量上讲,菲律宾地方选举所费金钱是无法和美国的地方选举相提并论的。这里所说的金钱,是在指菲律宾的地方选举中,缺少公正的法律规范的约束,竞选政客可以直接用金钱收买选民的选票。

  所谓的暴徒指的是在地方选举中,一些政客雇用的用以威胁和攻击对手的打手。一些政客为了能够在地方选举中胜出,击败对手,无所不用其极,最常用的招数就是雇用和指使打手对政敌进行威胁和恐吓,手段包括绑架、抢劫、敲诈勒索、谋杀等。在菲律宾地方选举中发生的、最令人惊恐的莫过于,2009年11月23日发生在菲律宾南部棉兰老岛马京达瑙省的政治谋杀事件。这起谋杀导致了50多人被害,其中包括34名记者。

  所谓的枪杆子指的是地方政客所拥有的私人武装力量。地方政客所拥有的私人武装少则十几人,多则几百人。这些私人武装大多数由退役军警以及保安人员组成。他们从地方政客那里领取固定薪水,平时保护政客的安全,为政客聚敛钱财提供服务,在选举时则往往成为带有武装的打手。正是因为如此,菲律宾的地方选举往往充满了暴力和血腥。

  “民主之窗”之困

  菲律宾在政治上模仿的是美国的民主制度,一度被人称之为亚洲的“民主橱窗”,为何一些制度在美国可以运转良好,到了菲律宾就变了样,成了一些地方家族势力长期垄断公共资源分配的工具?

  有人认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菲律宾不具备美国那样的条件。“菲律宾几乎不具备美国民主制度所需的所有生存环境,如发达的经济、成熟的中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文化传统和较高的教育水平。”关于这一看法,笔者不太赞同。

  首先是存在一些理论上的疑问:何谓发达的经济?何谓中产阶级?何谓成熟的中产阶级?何谓较高的教育水平?何谓民主政治的文化传统?这种传统从何而来?如果这些条件不具备,就应该实行专制吗?这些条件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如果这些条件都具备了,民主政治就能自然运转吗?本人认为,一些人之所以有如此之看法,无非是看到了一些国家运转良好的民主往往伴生着这样一些现象,就想当然地认为二者之间必然存在内在的因果关系。

  其次是缺乏经验上的有力支撑。在这方面泰国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最鲜活的一个例子。按照某种经济尺度,泰国在经济危机前人均GDP一度高达6000美元,经济危机后也在4000美元左右,可以算得上经济相对发达了。以媒体大亨林明达为首、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成分的泰国反对派可以算得上中产阶级了,教育水平也够高了,但就是这些人,在反对经过民主选举上台的他信总理时,竟然当时请求军人推翻他信;而在军人政变推翻他信之后,也未见这些所谓“成熟”的中产阶级为民主揭竿而起,倒是那些大字不识几个的老实巴交的农民还在过往的民主时不时地举行一些活动。

  如何破解“3G”政治

  我认为,从泰国的案例里我们也许能够找出一些线索,破解菲律宾地方政治选举“3G”游戏。首先是完善一些基本制度,最基本的完善是公共资源分配制度、大案查究制度。一些人认为在菲律宾的一些地方选举中,之所以会出现“3G”,是因为一些地方太穷,选民的文化程度太低,在选举时很容易为小钱出卖自己的选票。笔者认为,此言甚谬。逐利为人之本性。人如河道之水,制度如河道。水往低处流,但到底水向哪个方向流,则要取决于河道的指引。与其责难小农的“见利忘义”,不如责难政府的公共资源分配制度。一些地方政客用区区几个小钱就能收买小农,只能说明政府的公共资源分配制度太失败了,让地方农民只知私人而不知政府。在这方面,泰国他信总理的一些做法可以借鉴。他信上台以后,将公共资源分配,通过医疗制度、贷款制度,直接以政府的名义发放到农民手中。使农民不再感谢家族政客,而感谢政党和政府。

  在地方选举中,一些地方政客之所以敢在地方选举中利用暴徒进行谋杀,就是因为对绑架、谋杀等选举暴力事件侦查不力,动则需要几年,让犯罪分子能够长期逍遥法外,最后不了了之。完善大案侦查制度,及时惩治罪犯,无疑可以大大削减暴徒打杀事件。其次是铲除私人武装。在马科斯执政时期,马科斯为了加强中央政府和自己个人的权威,对私人武装进行了严厉打击,一度使私人武装绝迹。这说明,只要政府下决心,根除私人武装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

  那么制度变迁的动力又来自何处呢?来自于政治家对私人利益的追求和算计。政治家也是人,也会追求自己的私利。但这不妨碍其改变现有的制度,关键在于其如何盘算。制度变迁的利益在于得民心,在于名垂青史。损失则在于可能会得罪于既得利益者,失去眼前的一些利益。渴望清明之治,是民心所向,是政治变动不居中的常量。如何把握这一常量,则要取决于政治家的取舍。本人不相信救世主,而相信政治家。如果你有不同一般的偏好,并且敢于大声疾呼破除旧制度,你就是那位政治家。

  作者系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教授

  菲律宾:经济停滞20年

  93.5%的预算半年内被花光,总统阿基诺三世质问,“钱去哪里?”

  本报记者 马欢 实习生 李一春 发自广州

  就在印尼、新加坡、泰国等东南亚国经济快速发展之时,菲律宾却因为贪腐和监管问题远远落在了后头。这个曾经的亚洲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自上世纪80年代以后,就陷入了停滞不前,几任总统都没法给这个国家带来新的活力。

  “从统计指数上看,菲律宾的经济还是在持续增长。但整体水平还是很低,贫富分化十分严重。更重要的是,政治上的不稳定,导致政府和整个国家都难以将重心放到经济发展上来,这大概是菲律宾的最大问题。”对此,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副所长张振江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持续赤字危机

  上世界五六十年代,菲律宾在亚洲发展中国家中处于遥遥领先地位。1960年菲律宾的人均GDP为254美元, 比同年韩国的156美元、泰国的97美元高出了许多,仅落后于日本。然而,进入80年代,昔日的领国逐渐赶超,将菲律宾甩在了后面。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因日元、韩元对美元升值等原因而引发的‘亚太资本’向东南亚地区的转移,东亚开始形成以日本为领头的雁阵发展模式。东盟国家纷纷吸引日韩资金,促进本国工业的升级,扩大出口,摆脱了上世纪80年代初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影响,经济出现高速发展的局面。唯独菲律宾例外,几乎没有吸引到日资。”对此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时永明撰文分析道。

  1986年,菲律宾报答在“二月革命”阿基诺夫人上台。她推出了通过经济的自由化和私营化来加强菲律宾的面向出口经济的计划。尽管阿基诺夫人的举措使得菲律宾经济一度出现5%的增长,但在她执政后期,经济又陷入了停滞。

  待到拉莫斯总统上台,他也推出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然而,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严重地挫败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计划,制造业、农业和工业等产业均被严重打击。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时至今日,严重影响菲律宾经济发展的不是增长或衰退的问题,而是经济发展缓慢、债务负担沉重,以及不断扩大的预算赤字,其中财政赤字危机实际上已持续了30年,菲律宾今天的预算支出大约五分之一用于支付债务利息。

  2009 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菲律宾遭受了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菲律宾经济增长率连续两年大幅下滑,菲律宾政府财政赤字创历史最高纪录,为2985 亿比索,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9%。

  “财政赤字高涨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一系列灾后重建开支较大;另一方面,由于经济不景气,政府税收低于预期目标也造成赤字增加。2008年半年国际金融危机重创菲律宾经济后,政府为刺激经济扩大支出,加上2009 年菲律宾屡遭热带风暴袭击,灾后重建工程庞大,财政赤字一路高涨,”对此,广西社科院东南亚研究所副研究员黄耀东撰文分析道。

  政府政策不力

  “在菲律宾,多年来有一种背离市场机制的倾向。政府制订的政策不利于市场机制发挥作用。长期的价格管制和各种规章助长了一些官方和私人企业的力量, 在一些行业中形成垄断。政府对工业实施过分的保护政策。”对于菲律宾经济的停滞不前,该国前经济计划部部长杰拉多· 西卡特分析认为,在他看来,政治原因不能成为借口,因为东南亚其他国家也遭遇过类似的问题。政策制订不利,才是导致经济发展停滞的最大原因。

  2010年7月26日,新上任的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发表国情咨文,这份国情咨文中,他对前任阿罗约政府经济行为作出了严厉批评。

  阿基诺三世指出,由于政府盲目进口大米,导致大量大米在仓库里腐烂,许多菲律宾穷人却食不果腹;今年的台风还未来袭,前任政府就已经花掉了20亿(100比索约合人民币14.83元)救灾基金中的大部分,部分政府拨款不知去向……

  阿基诺三世还指出,2010前半年,菲律宾政府的赤字已经高达1967亿比索(约291.7亿元)。而整个2010年的总额1.54万亿比索的预算中,93.5%都已经在半年内被花光,“也就是说剩下的6个月里仅剩下6.5%的资金。”阿基诺三世质问道,“那些钱去哪里?”

  对此,前预算部本杰明·迪奥克诺分析认为,由于阿罗约执政期间连续两年出现巨额财政赤字,新政府在不增加税收的情况下很难改善这种状况,也很难抽出更多的资金用于急需改善的基础设施建设。

  不仅如此,普遍的逃税行为及官员的腐败限制了政府收入,加上征税基础狭窄,菲律宾政府2009年收入降至GDP的14.6%,低于东南亚其他的主要经济体。

  “政府通过给予某些私人企业以特权, 如免税进口物品,形成这些私人企业垄断某些行业的局面。不仅如此,统治集团中,还有照顾自己小圈子的风气。一些与当政者关系密切的集团,得以利用这种关系来获利。” 杰拉多· 西卡特表示。

  经济问题,进一步导致社会问题和矛盾的家具。据悉,仅在2009 年,受金融危机、自然灾害等影响,菲律宾贫困问题进一步加剧,9200 万人口中约1/3 每天的收入不到2 美元,贫困率超过35%。加上就业问题严峻,失业率维持在7.6%的高水平上,如何提高就业率和减少贫困率,也将成为菲律宾政府未来极其头疼的话题。

  “菲律宾的问题,主要还是经济和政治的问题:经济上整体落后、贫富分化;政治上不稳定,分离与恐怖活动猖獗。在此基础上,才是社会、民风等问题,”张振江表示。

  新上任的新总统阿基诺三世是否能够通过调整经济政策和打击腐败行为来促进菲律宾的增长,也许,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菲律宾人质劫持 菲律宾警队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