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政局进入混沌期
文 特约记者 桂祺莹
70年来首个“悬峙议会”
8月31日,澳大利亚现任女总理、工党党首朱莉娅·吉拉德(Julia Gillard)发表演讲,呼吁尽快解决10天前大选的僵局。她表示,虽然工党和联盟党在支持率上旗鼓相当,不能确定谁最终胜出组阁,但反对进行第二次大选。
根据澳大利亚选举委员会的统计,截至8月31日,在国会众议院150个席位中,工党获得72个席位,托尼·艾伯特(Tony Abbott)率领的反对党联盟获得73个席位,绿党获得1个席位,无党派人士获得4个席位。
这是自1940年以来,70年来澳大利亚政治首次陷入“悬峙议会”的僵局之中。此次执政党和反对党均未获得76席的法定组阁席位。然而,胶着的选举结果持续越久,政治不稳定就越延续,这个南亚太地区最稳定增长的商业区域也将难免受到影响。
这场选举诞生了澳大利亚众议院历史上第一个绿党议员,第一位土著议员,以及年仅20岁的、历史上最年轻的国会议员。而现任女总理吉拉德也是澳大利亚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这些变局和新现象,意味着澳洲政治在渐渐走向多元化。
自20世纪以来,澳大利亚主流政党——保守的自由党和进步的工党虽然历经修正,但双方整体实力相当。“在目前这种‘悬峙议会’情况下,没有人知道下一步会怎样。”堪培拉大学学者唐·吉尔(Don Gill)对笔者表示。他进一步解释说,按照澳大利亚选举制度,决定大选结果的不是选票数量,而是议员席次,这种特殊的选举人制度才导致了这种“悬峙议会”局面的出现。
从乡下来的独立议员成关键
在大选结果胜负难分前提下,5名独立议员成了决定未来政局的关键角色。有趣的是,他们都来自农村地区。工党领袖吉拉德和反对党领导人艾伯特都使出浑身解数,积极拉拢他们,以便组成联合政府。
而这5名可能左右未来政局的政治人物也暂时难以做出决定。首位绿党国会议员亚当·班德(Adam Bandt)可能更倾向于工党,他支持同性恋婚姻;独立议员鲍伯·凯特(Bob Katter)则反对自由贸易,并声称希望对所有澳大利亚进口的产品征收高额税收,此外,他还是气候变化怀疑论者。其他几名议员则表示需要更多时间跟两党举行谈判。
“本届选举,目前的结果还不明朗,艾伯特可能更愿意冒险,重新来一场选举,因为他更有可能获胜,而吉拉德可能输掉。”《悉尼先驱晨报》驻华记者高安西(John Garnaut)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
高安西认为,如果再次选举,则可能需要两个月时间,这不是吉拉德乐意接受的。目前平衡格局下即使暂时组成政府,也将十分虚弱和不稳定,在议会里“他们会小心翼翼、中规中矩,不会推动任何实质性的政策,不能过左或过右,尽量避免出错”。
现年48岁的吉拉德,出生于威尔士,4岁时随家人从英国移民至澳大利亚,在大学主修艺术和法律,1983年成为澳大利亚学生会主席,毕业后成为律师。之后她投身政界。一直未婚的她,曾受到竞争对手攻击,认为不适合担任国家领导人。
2007年,陆克文率领工党击败执政11年的霍华德,赢得联邦大选胜利后,吉拉德在陆克文政府内担任教育、就业和劳资关系部长,并担任澳大利亚副总理。
今年6月24日,在工党党内斗争中,陆克文失败,吉拉德成功取代,当选党魁,成为澳大利亚首位女总理。此次选举中,吉拉德修正之前引起巨大争议的矿业税,并提出430亿澳元的国家宽带计划。
现年53岁的反对党领袖艾伯特是一名强硬保守派政客,他出生于伦敦,3岁时移民澳洲,以记者身份步入公众视野,先后担任澳大利亚最古老的杂志The Bulletin的记者、《澳大利亚人》报记者,以对工会的强烈批评著称。
他曾在霍华德政府担任就业和劳资关系部长,在2009年自由党党内选举中一举夺魁后,他重点攻击工党政府的财政负债,提出减轻税收和债务,深得小企业主欢心。
“艾伯特观念非常保守,可能会是一个糟糕的总理,但他擅长政治动员,自由党在霍华德竞选失败后一片混乱,而艾伯特接管以后,成功地使自由党卷土重来。”唐·吉尔表示。
《经济学人》杂志评论认为,无论最终结果如何,此次诞生的独立议员都想对议会的运作进行改革,以使政府变得更负责任。“选民们已经向工党和自由党表态,他们不要再指望安逸地将权力握在手中。这种公众情绪能持续多久将取决于最终产生的政府。但无论如何,这次大选结果已使两大党都动摇了。”
陆克文成败
曾经被认为是澳大利亚过去30年历史上最受欢迎总理的陆克文,在当选仅一届之后,就黯然离职,令人大为吃惊。他以流利的普通话和驻华外交官经历在中国媒体和民众中留下较深刻印象。然而,一系列的政策失误使得陆克文的声望受到打击,工党在民意测验中的支持率接连下降,加上受到来自工党内部派系的挑战,在6月陆克文宣布辞职,成为澳大利亚历史上首位仅领导一届政府的总理。
“陆克文是一个充满想法的人,但却是一个糟糕的经理人,不擅长去执行所有事情。他竞选时充满想法,强调气候变化的重要性,跟约翰·霍华德截然不同,让人为之兴奋,但3年的执政却证实了选他是个错误。”高安西表示。
高安西的父亲郜若素(Ross Garnaut)是澳大利亚著名经济学家和资深中国通,曾在1980年代任澳大利亚总理霍克的高级经济顾问,1985到1988年出任澳大利亚驻华大使,而陆克文在1984到1986年期间正好在澳驻华使馆工作,高安西对他很熟悉。
高安西总结认为,陆克文执政3年,虽开局良好,在气候变化议题上使澳大利亚走在世界前列,但是外交家出身的他,在执政上却有三大缺点:首先,他虽然擅长演讲,执行能力却很差,缺乏实质性建树;其次,他缺乏勇气去面对争论,逊于在议会为自己的理念辩论,而是退避三舍;第三,他缺乏勇气和信念,缺乏一以贯之、真正落实执行的决心。
“在艾伯特强势出击后,他们变得过于惶恐,将全部精力用于应付反对党联盟的压力上,而忘记了自身的执政。”高安西表示,在气候变化和矿业税等一系列问题上,陆克文一再做出巨大妥协,最终让选民对其期望彻底破灭,产生为何不试试艾伯特的想法。
陆克文在竞选中把气候变化问题形容为最大的道德挑战,并提出气候变化法案和碳排放交易计划,但在国会没有获得足够支持,于是决定搁置,过几年再考虑。这一举措使得民众认为他缺乏政治魄力,是政治懦夫。在陆克文内阁中,副总理吉拉德同财长斯旺互相联合,一起扼杀了气候变化方案,斯旺则提出先力推资源税法案,结果两个法案同时惨遭失败。
在气候变化和难民问题上的一系列政策失误,加上计划向资源行业征收暴利税的决定,引发了各大矿商企业的强烈反应,使得陆克文支持率大跌,在工党内部派系斗争中失败。
在这一点上,堪培拉大学的唐·吉尔也予以赞同,他表示:“很多人对陆克文下台感到遗憾。他上台之初充满活力,承诺变革,改变了澳大利亚在全球变暖上的一贯立场,建立了碳排放税,把全球变暖议题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经济和道德挑战,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但陆克文不谙政治斗争,一旦遇到困难,就轻易走人;工党内部很多派系领袖也认为,陆克文如果继续担任工党领袖,难以赢得大选。而他本人也没有争夺,就选择退位。”
对华关系前瞻
中澳双方经济结构互补,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在2009年达到约760亿美元,其中主要是铁矿石等资源贸易。然而,力拓事件给中澳关系蒙上阴影,尽管在6月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澳之后,双方关系有所恢复。
前任总理陆克文被誉为唯一一位能用中文与中国领导人交流的西方国家领导人,但高安西认为,即便是陆克文,在对华政策上,依然没有一个明确的战略,不知道要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处理双方关系,以至于在力拓事件发生后,中方却没有任何人为澳大利亚利益辩护。
“下一届政府总理,无论是吉拉德还是艾伯特,他们在中国几乎不为人所知,也从未访问过中国,在竞选当中也没有就对华关系做明确的表态,他们没有经受过考验。”高安西分析说,两位领导人都没有处理对华外交关系的经验,未来在西藏、南海等中国核心利益问题上,将面临挑战。
在他看来,保守的自由党联盟,他们可能相对压力较少,他们不会选择在这些核心议题上同中国对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