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东欧吉普赛人营地探访:难以融入当地主流社会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3日11:20  国际先驱导报
东欧吉普赛人营地探访:难以融入当地主流社会
迁徙中的罗姆人(吉卜赛人)。

东欧吉普赛人营地探访:难以融入当地主流社会
居住在临时定居点的罗姆人(吉卜赛人)。法新社

  现代“叶塞尼娅”:被放逐的精灵

  探访东欧吉卜赛人营地

  这个神秘族群似乎依然没有摆脱自我放逐与被动驱逐的命运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姚望发自贝尔格莱德

  “当兵的,你不守信用。你不等我了?”还记得这句经典的电影台词吗,语出叶塞尼娅——一位吉卜赛人抚养长大的美丽女子,浑身散发着这个神秘族群特有的野性并浪漫的气息——这恐怕也是国人脑海中对吉卜赛人最为经典的印象。

  《叶塞尼娅》的故事背景设置于19世纪中期,如今,一个半多世纪过去了,现代的“叶塞尼娅们”命运有否改变呢?进入公元2010年八九月份以来,法国总统萨科奇下令大规模驱逐吉卜赛人回位于东欧原籍国的政策,在欧洲引起轩然大波,这一事件提醒我们,现代吉卜赛人(又称罗姆人)似乎依然没有摆脱自我放逐与被动驱逐的命运。

  这里必须解释一下,罗姆人才是欧洲对“吉卜赛人”的官方称呼,罗姆人自己视“吉卜赛人”为蔑称。他们究竟是如何在现代社会中续写这个神秘族群的历史传奇呢?

  背负着“乞讨者、小偷”的恶名

  在东欧小国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漂亮的大运村东边,很不和谐的坐落着一片棚户区。我问了当地人,他们说那是吉卜赛人(也称罗姆人)的营地。

  一个傍晚,我决定去探访这个营地。

  沿着大路边的一条小道,穿过一片林子,进入了这片棚户。这里我没看到漂亮的大篷车,反倒和我在中国见到的拾荒者棚户区很像,铁皮、一些木板和一些毯子围着的平房和小院,不规则的散落着。院子里可以见到旧沙发以及各型的旧桌椅。营地的道路是泥巴路,旁边丛生着杂草,由于是傍晚,一些小屋的烟囱上淼淼飘着烟。

  一些小屋的人好奇得看着我。我也好奇地看着他们。

  我很想拍照,但由于此前被人告诫,吉卜赛人(罗姆人)生活在主流社会以外,有不少乞讨者以及小偷。这使我的探访小心翼翼。由于不了解他们的风俗和民族心理,所以没有贸然去拍。

  这个村子不大,走到一处稍大的院子前,院中聊天的几个男人招呼我。我犹豫了一下,走了过去。这几位男子皮肤颜色比较深,有着卷曲的头发。他们友好的邀请我进去攀谈。怎奈他们不会英语,我也不会塞尔维亚语,更别说吉卜赛语。所以,我们的攀谈还是比较成问题的。

  不过,好在当地有些词汇和同为斯拉夫语的部分词汇比较接近。加上手势,我们的交流居然持续下去了。

  其中一位满脸胡子茬的中年男子告诉我他们是罗姆人,在试图告诉我他地位时,用了“总统”这个词。我懂了,就是村长。另一位是他的兄弟。坐在周围的还有他们的母亲和妹妹。尤其是那位老妈妈,胖胖的,饱经沧桑的脸,戴着头巾,很让人想起吉卜赛的占卜师。他们问我来干啥,我说来观光,并且向他们出示了参加欧洲志愿者峰会的证件以取得信任。

  飘零在东西欧洲的难民

  “我们来自科索沃。”他们向我介绍这个营地来历,展现了这个族群的游离。

  在原南斯拉夫的土地上遍布着吉卜赛人(罗姆人)的足迹,其中包括科索沃。上世纪90年代末科索沃爆发的冲突中,当地的阿尔巴尼亚族人和塞尔维亚族人怒火相向。当塞族警察撤离科索沃后,阿族极端分子采用暴力手段报复其他族人。吉卜赛人(罗姆人)也受到池鱼之殃,他们的家园被焚烧,屠杀、绑架、抢劫财产、驱赶降临。当地原有20万吉卜赛人(罗姆人),90%被赶离了家园,成为难民。在欧洲各地飘零。

  其实这样的被驱逐,在吉卜赛人(罗姆人)的历史上频繁出现。

  在交谈中,他们似乎很急切地向笔者证明,他们是有证件的人,但是当证件摆到我面前的时候,我一眼看到证件的颁发者是南斯拉夫。而如今南斯拉夫作为历史已经不存在若干年了。

  现在他们说着塞尔维亚语,在塞尔维亚居住。不过没有塞尔维亚的合法证件。也就很难被认为是受到塞尔维亚的保护。

  贝尔格莱德要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这个棚户区的近旁建立大运村,要迁移这个棚户区的吉卜赛人(罗姆人)。吉卜赛人(罗姆人)表示抗议。

  幸而塞尔维亚政府也没强行拆迁,容忍他们在大运村的一侧居住。只是在大运村和这个棚户区间设置了围栏。当地政府也没粉饰太平。参与大运会的各国来宾,都会路过这里时,能远远看到这个棚户区。不过在两区之间,是围栏和警察。

  相对于塞尔维亚的科索沃吉卜赛人(罗姆人)难民,到一些西欧国家的可能就没这么幸运。2005年5月,德国政府就把一批吉卜赛难民遣返回科索沃。意大利2008年也曾采取过大规模遣返罗姆人的行动。而2010年7月,法国政府宣布将在此后3个月内取缔境内半数“旅居者”和罗姆人的非法居住地……

  社会边缘人的尊严

  在塞尔维亚,可以见到很多吉卜赛人(罗姆人)小孩乞讨。一个举办婚礼的教堂外面,一些吉卜赛人(罗姆人)一早等在门口,向来宾讨钱。也许他们肤色比较黑,或者是身上的衣服很不合体,这样一群人在衣冠整齐的来宾间,那么显眼。在乞讨的人群中,也有成年男子抱着小孩的。似乎是一家人,父母加上五个小孩。像这样的谋生方式,在任何一个社会都不会被主流人群接纳的。

  不过,现场也有另外一类吉卜赛人(罗姆人),他们是乐师。穿着笔挺的西裤,雪白的衬衣,吹着程亮的小号,拉着手风琴。当新人来到时,奏乐助兴。这也是靠手艺谋生了。在他们身上可以见到能歌善舞的吉卜赛人(罗姆人)的影子。

  据报道,在东欧的吉卜赛人(罗姆人)多从事乞讨,演艺等行业。男人以贩卖家畜、驯兽、补锅(黑白铁匠)和充当乐师为业。妇女从事卜筮、卖药、行乞和表演等行业。

  我来到这个陌生的营地的时候,也带着小心翼翼防备的心态。早在若干年前,笔者的朋友就告诫我“小心吉卜赛小偷”。而他们对于我这样的不速之客,似乎也小心翼翼。村长的兄弟还把我的相机要过去看看,并逐张看了相片,我庆幸之前没有拍照,免得被他们以为我是来窥探什么的。同时也有点担心,因为之前看到的一些对吉卜赛人(罗姆人)的负面报道,有点担心他们把我的相机拿走。后来证明我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这时,一个小孩凑过来要钱,被他们喝止了。他们也有自己的尊严,即使他们从事的是废旧物品的搜集和整理。我是他们的客人,不是他们小孩讨生活的对象。

  艰难的族群融合

  这个吉卜赛群落的年轻人有着追求时尚的一面。村长十几岁的儿子,穿着牛仔裤,合体的T恤,带着耳环,是一个很帅的少年。村长的妹妹在客人来到时,特意化了妆,而她的穿着可以用“潮”这个字来形容。

  征询了他们意见后,给他们拍照,一个五岁左右的小女孩也和中国的小孩一样,摆出剪刀手。他们也有着世界上大部分人所具备的审美情趣。

  其实,对于这样的族群,不管是文艺作品中对于他们的传奇化,或是社会舆论的妖魔化,都是源于这样一个族群采用了和周围族群不相同的生活方式,而他们的族群相对固守自己的生活方式,在经历了几百年后,又很难融入周围的多数民族。他们为了生存所采取的一些谋生手段,又加重了当地主流社会对他们的成见,在这样有成见的双边交往中,更加固化了社会上对吉卜赛人(罗姆人)的刻板印象。

  在欧洲的其他地方。吉卜赛人(罗姆人)也在为自己获得主流社会的认可而努力。不但在欧洲式人权的旗帜下,建立了争取自身权益的组织,也在国家政权中获得了一席之地。比如罗马尼亚就有吉卜赛人(罗姆人)当选市长。2004年,就有一位吉卜赛女士里维娅当选欧洲议会议员。

  但是,这距离吉卜赛人(罗姆人)作为一个族群融入欧洲主流社会还有很大的距离。好在,欧洲没有放弃努力。比如早在2005年,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捷克,匈牙利,马其顿,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黑山等国就发起了容纳吉卜赛人(罗姆人)十年的运动,以致力于缩小吉卜赛人(罗姆人)在生活条件与非吉卜赛人的差距,并帮助他们脱离于遭受歧视的困境。这让人看到了希望。

  新闻背景:“驱逐门”牵动欧洲神经

  7月中旬,法国接连发生两起震惊全国的恶性暴力事件。由于两起案件均涉及旅居法国的罗姆人(吉卜赛人),法国总统萨科齐7月28日紧急召开会议,宣布法国政府将在此后3个月内取缔境内半数“旅居者”和罗姆人的非法居住地,并着手将非法居留在法国并触犯法律的罗姆人在第一时间遣返,由此掀开了大规模遣返罗姆人的序幕。

  法国驱赶罗姆人,无疑是捅了欧盟的一个马蜂窝。罗姆人是欧盟内最大的少数民族,人口上千万,比欧洲许多中小国家的人口还要多。由于传统等种种原因,部分罗姆人居无定所,天南海北、四处飘零是他们长期形成的生活方式。欧盟成立后,任何一个成员国的公民,包括罗姆族公民都有在欧盟境内自由流动的权利。现如今,法国要剥夺罗姆人的这种权利,不仅招致这些罗姆人原住国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不满,也引起了欧盟乃至联合国的不安。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国际先驱导报 > 专题图集

更多关于 吉普赛人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