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记者感受秋日朝鲜:现今已有24小时营业商店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19日10:36  国际先驱导报

  本报记者感受秋日朝鲜

  【作者】姚大伟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沿途经过一家快餐店时,使馆工作人员提醒笔者注意,原来是一家新加坡快餐店。朝鲜经济上的变化,似乎说明她正在按自己的节奏向前发展

  金秋时分,跟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率领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飞抵平壤。一下飞机,上千位身着鲜艳民族服装的朝鲜群众夹道欢迎。在秋日暖阳的照射下,人们微眯着双眼,面庞上的笑容更显得热情洋溢。

  5年后再次来到这个在西方眼中近乎神秘的国度后发现,首都平壤正在节日的气氛中展露着新的容颜。

  庆祝标语随处可见

  适逢朝鲜劳动党建党65周年。平壤的街道干净、整洁,路上行人穿梭来往,也都穿着色彩鲜艳的民族服装。

  抬眼望去,街上飘着各式彩旗,还有不少写有节日庆祝的标语。所到之处,朝鲜民众看上去精神抖擞,每人身上都透着股节日的喜庆。

  坐在车上,沿途经过一些商场。去年冬天,朝鲜曾推行货币改革,不少商店一度停业调整。事后,有外媒猜测朝鲜经济是否陷入危机。但如今眼见为实:朝鲜的商店里人头攒动,生意看上去很好。

  据中国驻朝鲜大使馆的工作人员介绍,朝鲜现今已有24小时营业的商店,即使夜里工作很晚,也可以买来生活所需。这是以往笔者在朝鲜采访时未曾听过的。

  沿途经过一家快餐店时,使馆工作人员提醒笔者注意,原来是一家新加坡快餐店。朝鲜经济上的变化,似乎说明她正在按自己的节奏向前发展。

  第一次在朝鲜用上手机

  不过,作为媒体工作者,此行最大的感慨便是:终于在朝鲜用上了手机。

  虽然,本国手机不允许带进朝鲜境内,但是在当地,可以请新华社分社同事帮忙租到手机使用。多年前,想租手机也租不到,同事之间的联络非常不便。

  与此同时,朝鲜的通讯条件也大为改善。平壤有了互联网,虽然拨号上网有些慢,但起码是个显著的突破。在一般酒店的前台,还可以拨打国际长途,不过价钱略有些贵。

  笔者2005年曾跟随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朝鲜。当时,胡锦涛主席受到了朝鲜最高规格的接待。而今日之访问,一个更直观的印象是,接待代表团成员的饭菜比过去丰富得多。这或许从另一个侧面佐证了近年来朝鲜新的发展。

  《阿里郎》里的友谊之声

  面对中国来宾,朝鲜民众向来是质朴和热情的。10月9日晚,在大型团体操及艺术演出《阿里郎》现场,当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向演员和观众介绍周永康专程来朝鲜参加庆祝活动时,全场民众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现场演出专门加入了反映中朝友谊的内容,在巨幅背景板上,“朝中友谊像碧绿的鸭绿江水一样,源远流长,永世长存”,“祝福你,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中国!”等中文字样跃入眼帘,在场的中方人员都沉浸在朝鲜民众所传达的中朝友谊的暖流中。

  之后在万景台少年宫,当朝鲜儿童兴奋地向中国贵宾展示他们的技艺和学习成果时,“中朝友谊”又被注入了新的活力。

  书法班的小男孩当场用中文书就“朝中友谊”的条幅,并送给周永康;小歌手们字正腔圆地演唱中国歌曲《大海啊!故乡》、《茉莉花》……还有什么理由不相信中朝友谊的世代传承还将世代延续?

  “请把我们的精神面貌告诉中国读者”

  对一般的朝鲜民众而言,他们处处能表露出对朝鲜目前一切的自信和自豪。而对美国和韩国,则充满蔑视和义愤。

  今年8月,笔者的同事刘宇随中国青年代表团到访朝鲜。他经历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担任刘宇导游的一位朝鲜大学生表示,“南朝鲜(韩国)现在百分之八十的人都相信伟大将军金正日的主体思想”。这位学生还会唱不少中国歌,对一些中国电视剧也非常熟悉,比如反映汶川大地震的《震撼世界的七日》。

  在朝鲜的一个晚上,这位大学生多喝了几杯酒,便搂着刘宇的肩膀说,“我们朝鲜现在虽然经济不行,但是我们的精神很强大。拜托你回去一定要把我们朝鲜人民的精神面貌报道给中国读者”。

  刘宇后来叙述道:他能感同身受的是,朝鲜人民对骨肉分离的痛苦和对统一的渴望和坚定。因为2000年时,他曾因为金大中与金正日举行南北会谈而到韩国采访,当时也留下了同样的印象:不管朝鲜和韩国之间有多大差异,对统一过程和方式的认识是多么不同,但是统一的目标却深深植根于两边人民的心中,从来没有动摇。

  如今,笔者看过《阿里郎》的表演后,更会为朝鲜团结的民族精神所打动。“这是一个可以创造奇迹的民族。”随行的中国同事这样总结道。(本报记者 邓媛 采访/整理)

  中共总书记十一天两次电贺朝方 朝鲜领导人三天四会中国政要

  这一年,中朝高层互动高潮迭起

  从上一个秋天到这一个秋天,中朝高层往来之频密,互动层级之高,涉及领域之广,都堪称新世纪之最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晓德发自北京 10月10日,平壤金日成广场。金正日与周永康双手紧握,并高高举起,一同向十万平壤各界群众挥手致意。在为庆祝朝鲜劳动党建党65周年而举行的盛大阅兵式上,通过国际媒体镜头传遍全球的这一幕场景,在外界关注朝鲜世代交替的大背景下,显得格外意味深长。

  中朝高层的密集互动,至此达到又一个高潮。

  以一年前的10月中国总理温家宝访朝为标志,从上一个秋天到这一个秋天,中朝高层往来之频密,互动层级之高,涉及领域之广,都堪称新世纪之最。

  中国秋季外交迎来“朝鲜时间”

  最新一波的热络,始于中国国庆长假前。

  9月28日,以新旧交替和承上启下为背景的朝鲜劳动党代表会议,在时隔44年后隆重举行。金正恩的名字,继此前一天出现在金正日晋升其为大将的命令里之后,在这次会议后又有了新的头衔——中央军委副委员长。

  值得关注的是,仅仅两天之后,朝鲜劳动党的一个代表团就悄悄来到了北京。

  以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局书记崔泰福为团长的一行人,是奉金正日之命,“尽快来向中方通报”上述会议主要情况的。而此间媒体注意到,除了进行人事上的调整,朝鲜劳动党代表会议并没有出台新的路线政策。

  事实上,也正是从9月28日开始,中国外交就进入了近半个月的“朝鲜时间”。

  在朝鲜劳动党代表会议闭幕当天,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即向金正日发去贺电,祝贺他被推举为朝鲜劳动党总书记。

  10月2日,在与中方多个部门负责人会面后,崔泰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了胡锦涛的接见。胡锦涛表示,中国共产党愿同朝鲜党新的领导集体一道,本着继承传统、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加强合作的精神,积极推进和扩大各领域交流合作,加强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沟通与协调,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促进共通发展而共同努力。

  同样的表态,也出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的讲话中。10月8日,在出席朝鲜驻华使馆举行的劳动党成立65周年庆祝宴会上,习近平强调,愿同朝鲜劳动党新的领导集体一道,推动中朝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发展。

  一个细节是,两年前,习近平就任国家副主席后的首次出访,目的国正是朝鲜。

  紧接着,10月9日胡锦涛再次致电金正日,祝贺朝鲜劳动党成立65周年。同一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启程前往平壤,开始了为期三天的正式友好访问。当天,在金正日与周永康举行的简短会面上,金正恩陪同出席,这也是后者首次公开参与外交活动。

  据报道,会面后,周永康与金正日、金正恩等朝鲜领导人一起观看了大型团体操和艺术表演《阿里郎》。“金正恩坐在父亲金正日右手边第二位,表情淡定,在欢迎周永康时更露出微笑。”

  周永康访朝期间,朝方提供了极高的礼遇。他四次与金正日晤谈,应邀一起观看劳动党建党65周年阅兵式、联欢晚会等重大庆祝活动。临行前,金正日对周永康表示,朝中要继续保持高层互访的优良传统,我本人和中央领导集体成员愿意经常去中国走走、看看。

  金正日两次访华非比寻常

  金正日的表态并非外交辞令。

  仅2010年,从5月到8月,不到四个月的时间,他就已经两赴中国。对于不经常出国访问的这位朝鲜最高领导人而言,这样的日程安排显然非比寻常。

  第一次访华,发生在5月3日至7日,东北亚局势正因“天安舰”事件而波诡云谲。

  在为期4天的访问中,金正日先后在大连、天津、北京和沈阳参观考察。当时新华社的报道称,胡锦涛就两国关系提出的5点建议中,提到了“双方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要加强协调,更好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温家宝总理则表示,中方愿意向朝方介绍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的经验。

  中国领导人的这些表述,被韩国媒体认为“史无前例”。《朝鲜日报》更称“改革开放”会触动金正日的敏感神经。

  然而四个月后,朝鲜《劳动新闻》却发文盛赞中国经济发展,并称“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式改革开放的行动纲领。

  其实在8月26日至30日的第二次访华期间,金正日就公开表示,改革开放后,中国取得迅速发展,处处焕发勃勃生机。“我是这一历史进程的见证者”。

  那次访问,也因事发突然而令外界充满“困惑”。

  “金正日为什么突然跑到中国,在4个月内第二次访华?”不仅英国《金融时报》表示看不懂,美国媒体也在猜想,金正日把到朝鲜“捞人”的美国前总统卡特晾在一边,自己却径自前往中国进行秘密访问,“这显示朝鲜有更紧迫的事情要办”。

  而各方显然都对金正日与胡锦涛会谈时的另一句表态更感兴趣。据香港凤凰卫视引述朝中社报道,金正日在长春南湖宾馆的晚宴上强调,在瞬息万变的国际局势下,将中朝友谊的接力棒顺利交给下一代人,是我们的历史使命。

  仅仅一个月后,金正恩的名字就出现在朝鲜新领导集体名单上。看起来碎片式的信息,就此似乎有了一个相对清晰的轮廓。

  文化交流背后的高层身影

  只是,作为有着深厚传统情谊和现实利益的友好邻邦,中朝关系显然不只那么简单。

  朝鲜官方媒体的报道,常常被用来观察这个国家对外的态度,与中国交往同样如此。

  继盛赞“改革开放”后,朝鲜《劳动新闻》9月13日发表文章,称当前朝中友谊“正迎来全盛期”,认为金正日的两次访华“显示了朝中友谊的强大生命力”。

  “全盛期”的提法,用朝鲜驻华大使崔秉官的话说,应该还意味着“不朽性和稳定性”。这位今年4月刚刚履新的大使,在上海世博会朝鲜国家馆日前如是形容朝中友谊。

  其实这一年来,中朝两国在文化、军事等领域的往来,亦相当密切。而互动背后,也都有着高层关注的身影。

  9月,金正日视察了根据中国民间传说而改编的朝鲜歌舞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创作工作。

  这不是金正日第一次对中国题材的朝鲜歌舞剧表示特殊关心,上一部是朝鲜版歌舞剧《红楼梦》。同样,这部在中国演出数十场并赢得广泛欢迎的作品,也曾迎来中国高层的关注——5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等政要集体观看了朝鲜版《红楼梦》。

  这样的例子,在中朝交往中不胜枚举。去年11月,中国国防部长梁光烈访问朝鲜,几乎与此同时,朝鲜人民军协奏团访华;12月,朝鲜将温家宝访朝行程制作成了纪录片,在朝鲜中央电视台播出,半年后,该国邮政部门出版发行了纪念金正日访华的小型张和小全张邮票,而今年10月9日到14日,朝鲜图书图片美术展在北京展出,金正日访华期间的留影等都成为展览内容……

  “中朝正进入新蜜月期。”从年初开始,这样的说法就在境外媒体上不绝于耳。而对中朝关系来说,保持政局的和平稳定,增进睦邻合作,推动双边关系可持续发展,显然要比短期盛传的所谓“蜜月”更有意义。

  朝鲜影像

  【作者】《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刘宇 发自平壤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从北京坐飞机到平壤不过一个小时,但仿佛穿过了一条时光隧道:街头随处可见的标语和巨幅领袖画像,让人想起30年前的中国。

  眼前的一切让我陌生又亲切。记忆中关于朝鲜的碎片和眼前的现实相互印证,逐渐拼成一幅完整的图画。

  平壤天蓝路宽,非常洁净。街道两旁的住宅楼大多是灰色的,但家家户户阳台上摆放的鲜花,使色彩不那么单调。

  最好的房子一定是那些体量巨大的公共建筑:朝鲜革命博物馆、人民大学习堂、主体思想塔……还有从平壤的各个角度都可仰视的柳京饭店。这个从1982年就开始建设的105层的倒金字塔形建筑,高330米,在1992年完成结构工程后就停工了。据说从2008年开始重新施工,现在能看到已经铺装上了部分玻璃幕墙。每当经过它,陪同的朝鲜导游都会说“正在建设中”。

  在主要路口指挥交通的多是漂亮的女交警。她们更是城市的一道风景。

  朝鲜几乎没有私人轿车,所以街上机动车不多。忍受过北京无时不堵的交通,在平壤的畅通无阻成了难得的享受。街上看不到美国车和韩国车,新一点的车大部分是中国造的,中华、吉利、比亚迪等,而在中国已难得一见的202吉普,在平壤也随处可见……

  奇怪的是,街上的自行车也不算多,女人骑车更是少见。

  在上下班时间,看得出公共汽车相当拥挤,但不管在公共汽车站等车的人有多少,一定都在有序排队。而更多的人则在便道上快步行走。

  行程中最让我震撼的是,为纪念志愿军入朝参战60周年,在十万人参演的大型团体操《阿里郎》中,专门加了一节中朝友好的内容。在大巴上,朝鲜导游唱起《阿里郎》《中朝友谊之歌》《金日成将军之歌》……对于我这一代人来说,原来那些熟悉的旋律一直留在心里,不曾忘记。

  而触动我的,还有在平壤朝鲜革命博物馆前遇到的一对新人。欢笑洋溢在新人和他们亲朋的脸上——幸福,在哪里都是一样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国际先驱导报

更多关于 金正恩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