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看待缅甸军政府转型
尽管还存在很多局限,但缅甸军政府能迈出大选这一步也不容易,对国际舆论而言,或许可以表现得宽容一些
特约撰稿 尹鸿伟
11月7日,缅甸举行20年来首次大选。许多媒体一如既往地认为,这不过是军政府为其铁腕统治戴上文明面罩的花招。泛民主派也一口咬定,由于选举过后昂山素季才可能被释放,“缅甸大选”不过是一场精心策划、换汤不换药的游戏。
缅甸军人统治已经长达20年,在与国内另外两股政治力量——民主势力和各地方民族武装明争暗斗、兵戎相见之际,其还一直承受着国际社会的经济封锁和政治孤立。此次多党制全国大选是缅甸军政府2003年8月宣布的七点民主路线图的第五步,该路线图主要包括恢复举行国民大会、全民公决新宪法草案、举行多党制全国选举、向民选政府移交国家权力等。
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国际社会力量,都希望缅甸能够和平地完成大选,同时呼吁各少数民族武装放弃武力争斗参与大选,甚至积极出面斡旋各方达成共识。不过,缅甸国内的各派势力斗争仍然非常复杂,外界的意见目前很难影响到其内部。
尽管情况不是那么如意,但不能否认的是军政府的确在向前推进着自己的承诺。缅甸军政府需要面对和解决的矛盾还非常多,期望其一夜之间就转变为民主国家的想法显然太过天真。不过,军政府独裁国家如果要转型为民主国家,其实远比政党独裁国家要简单得多,因为后者的组织机构会更加严密,利益争夺会更加复杂。
事实上,缅甸军政府之所以进行选举活动,除了希望以“文官政府”面目崭新示人,更希望能够由此改变形象,最终突破外界封锁,获得经济发展的机会以及与国际社会的正常交往。缅甸军政府早于1993年9月主导成立了“缅甸联邦巩固发展协会”,至今已发展了2167万会员,接近缅甸总人口的40%,大选准备期间,以该协会为基础的“联邦巩固与发展党”组建,所有会员都变身为“党员”,显然其是此次参选37个政党中实力最强的。
为了配合党派参选,现任总理登盛及22名部长在4月26日宣布以文官身份参加大选,军政府第三号人物、总参谋长瑞曼等15名军官也在8月宣布辞去军职,参加议员选举。除了新宪法保留给军人的25%委任席位,以“联邦巩固与发展党”的强大力量,在另外75%中获得足够议席已经没有多少悬念,即缅甸将军们将换张面孔继续执政。
不过,军政府的种种努力并没有得到外界认可,即使在投票当天,仍然有许多媒体把“断网络”、“封海关”、“不邀请国外记者采访”等作为报道重点,而对于选举本身的关注缺乏热情。虽然参选的其他政治力量仍然不能与军政府势力抗衡,但它们正形成除军政府、民主联盟及民族武装力量之外的政治新势力,或许能够为最终改变军人统治模式创造条件。
换言之,以前缅甸军政府一直被指责,现如今其自愿向前走出了一步,外界依然在骂,那么假如它重新缩回脚步,又能怎么奈何它?外界长期打压已经令缅甸贫困、落后,但却不能使掌握着国家资源的军政府本身真正被困,而只会让普通民众受害。
虽然外界对于缅甸军政府指责不断,但却忽略了另外两方政治力量的现实关系。首先各地方民族武装力量影响范围都很有限,很难在短时期里达到影响整个国家的能力,事实上民主力量一方也存在如此的局限;其次是两者的关系问题,虽然他们都对军政府不满意,但彼此的利益与出发点却完全不一样。由此,对于少数民族武装要求“独立”、“高度自治”等不会轻易放弃的利益诉求,即便是民主力量上台执政也不可能妥协,即同样会出于国家利益继续打压,情况与军政府不会有太大差别,同样达不到国际社会的“民主标准”。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中国俗语放在军政府的身上显然是恰当的。试想,国际社会对其打压、围堵这么多年,也没有能够改变其统治状况,现在又怎么能要求缅甸马上就转型成彻底的民主制度国家,更何况“民主制度”一直是个缺乏具体标准的东西。
显然,缅甸军政府目前背负的历史债务和需要面对的现实矛盾都异常复杂,加之很少能够得到国际社会的谅解与支持,其在2010年希望通过大选实现转型之路并不轻松。尽管还存在很多局限,但缅甸军政府能够迈出大选这一步也不容易,对于真正关心其发展的国际舆论而言,或许可以表现得宽容一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