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突尼斯政局持续动荡 曾被评非洲最具竞争力国家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26日16:21  法治周末

  被街头小贩改变的政治

  “妈妈,我违抗了你的意愿。但是请别责怪我,要怪就怪这个残酷的时代。我要走了,而且不会回来……谴责在这片背信弃义的土地上已毫无用处。我受够了,过去的种种遭遇已不在我的脑海……”———布瓦吉吉在Facebook上的最后更新

  法治周末特约记者 甄凡

  “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这是流传在非洲的一首古老的民谣。

  近一个月来,在北非国家突尼斯,“一个钉子导致帝国灭亡”的现实版正在上演。

  摆摊卖菜的城市平民遭遇暴力执法,申诉无门后愤而自焚身亡,而此后的连锁反应是:游行示威、暴力冲突。在23天的时间里,长达23年的独裁统治被一举推翻。总统流亡海外,新政府组阁,原执政党政治局解散……一场剧变以人们不曾料想的方式和速度席卷整个国家。

  小贩之死

  葬礼上人们高呼:“今天我们为你流泪,将来我们要让逼死你的人痛哭!”

  在走向政府大楼、用汽油点燃自己之前,26岁的无业青年穆罕默德·布瓦吉吉(MohamedBouazizi)属于这个国家沉默的大多数。他是一名普通的年轻人,生活在这个国家欠发达地区的省会城市,高中辍学。

  和突尼斯许多绝望的年轻人一样,布瓦吉吉长期没有正式工作。他在街头卖些蔬菜水果,每周大约能赚到75美元,用来养活自己与同样无业的母亲和妹妹。这份工作他驾轻就熟———3岁时父亲就去世,10岁起他就在放学后上街摆摊卖东西。

  突尼斯南北发展不平衡早已不是新闻。北部地中海沿岸的发达地区是欧洲人的渡假胜地,那里有灯红酒绿的商业区、香车豪宅和游客;布瓦吉吉生活的西迪布济德,是南部内陆城市,从来就没有外国投资者看好这里。

  尽管GDP每年都以4%至5%的速度增长,尽管媒体一再宣称突尼斯经济形势大好,但布瓦吉吉们感受到的却只是物价飞涨、就业一天难似一天。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已经严重威胁到这个过分依靠廉价劳动力和出口产业的国家。

  更让布瓦吉吉不满的是,这个城市的警察和其他执法人员总要和他作对。由于拿不到合法的营业执照,他的货物已经先后被罚没过5次,他进货已经欠了大约200美元。

  2010年12月17日这天,一名女性市政管理者没收了他的秤,还把他的水果和蔬菜丢在地上。目击者称,女人送给布瓦吉吉的是一张10第纳尔(约合6.86美元)的罚单,还有一记耳光———在当地风俗中,这是莫大的羞辱。

  受侮辱与受损害的布瓦吉吉来到当地政府,试图为自己申冤。不幸的是,他被拦住,没能进入政府大楼,也没人愿意听他罗嗦。

  “他变得歇斯底里而绝望万分。”布瓦吉吉的妹妹萨米亚说,“然后他去了附近最近的加油站买了些汽油,浇遍自己全身,在一座政府办公楼门前点燃了自己。”

  人们在附近没有发现任何灭火器。当救护车赶来时,布瓦吉吉从头顶到每一个脚趾头都被烧伤了。

  他很快被转移到120公里以外的全国第二大城市斯法克斯(Sfax),随后转到首都突尼斯市的烧伤专科医院。甚至当时还是突尼斯总统的本·阿里也来到医院探望他。

  然而一切都太晚了。布瓦吉吉在医院中度过了人生中最后的、痛苦的18天。他挣扎着进入2011年,终于在1月4日停止了呼吸。

  据法新社报道,在布瓦吉吉的葬礼上,人们高呼:“永别了,穆罕默德,我们将替你复仇!今天我们为你流泪,将来我们要让逼死你的人痛哭!”

  总统逃跑了

  总统谴责“一小撮极端分子和煽动民心者不顾他人、违背国家利益”。民众悬挂标语“我们是拥抱和平而来”。

  突尼斯向来存在着严厉的网络审查制度。尽管如此,通过推特(twitter)和脸谱(Facebook)等社交网络,布瓦吉吉全身着火的照片迅速传遍突尼斯。他的灼伤与痛苦让千千万万同样贫穷、郁闷和绝望的年轻人感同身受。他们决定走上街头,向突尼斯政府表达自己的愤怒。

  据新华社报道,2010年12月18日起,布瓦吉吉所在的西迪布济德就爆发了抗议高失业率和高物价的游行,警民双方激烈冲突。据法新社报道,4天后,一名年轻人爬上高压电线杆,高喊着“不要贫穷、不要失业”触电自杀。愤怒的情绪急遽生长,抗议开始向其他城市蔓延,最终抵达首都突尼斯市。

  其间,冲动的示威者烧毁了一所警察局,游行人群也不再局限于年轻人,甚至有300多名律师身着黑袍来到最高法院门前抗议司法腐败和社会不公。

  12月28日,总统本·阿里发表讲话,谴责“一小撮极端分子和煽动民心者不顾他人、违背国家利益,街头暴力和混乱就是他们的表达方式。”

  此后,为了抚慰民意,间或有官员被停职或替换,但各地的示威如同已经启动的庞大车轮,加速运转。

  据新华社报道,在示威者与警方的冲突中,伤亡人数不断上升。进入2011年,学校罢课、律师罢工,网络活跃人士被不断逮捕。突尼斯的空气中弥漫着愤怒与催泪瓦斯混合的味道。

  1月10日,突尼斯政府承诺在两年内创造30万个就业岗位,但11日,又有几百名年轻人和警察正面冲突,有大学生甚至开始筑起街垒;12日,内政部长被解职,首都开始全面宵禁;13日,人权组织表示近期以来被警察打死的示威者已超过60人。

  当天,本·阿里第三次就近期局势发表电视讲话。相比前两次,这位强人总统的语气前所未有地退缩。他称政府接受广大民众的“合法要求”,将对国家进行“全面、彻底和深入的”改革;74岁的总统承诺将尊重国家宪法,不会为谋求连任而再次修改宪法。

  反对派对本·阿里的缓和姿态表示欢迎,但突尼斯人民从中得到了巨大的鼓舞,抗议示威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在第二天继续升温。

  1月14日,突尼斯全国各大城市爆发了大规模抗议。在首都,超过5000名民众聚集在主干道上,打出了要求本·阿里滚蛋的标语。军队介入了维持秩序的行动,但并未开枪,警察也保持了相当程度的克制。

  有示威者冒险爬上了内政部的大门。他们在那里悬挂标语:我们是拥抱和平而来,不要杀害我们。还有标语称:你们见过一个总统把人民当白痴来欺骗吗?

  在美国公共电视台(PBS)的画面中,人群与警察在街头对峙。当一辆大篷车载着一名被杀害的示威者的尸体经过时,人群开始怒吼,警察们则以催泪弹回应。人群跑向后面的街道中躲避,喊着总统的名字,将他称为“杀人犯”。

  1月14日下午,警察用大量催泪瓦斯弹驱散了聚集在内政部门前的人群,装甲车开上街头。17时许,突尼斯政府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禁止3人以上集体外出。随后又明确表示:对任何不遵守命令的嫌疑者,军队、警察都可以使用武器。

  空气几乎窒息。然而就在此时,消息传来,总统逃跑了!

  “茉莉花革命”

  本·阿里女婿的一次宴会,罗马时期的文物随处可见;客人们享用着从法国南部小镇空运来的酸奶。

  本·阿里仓皇出走,长期盟友法国却不欢迎他前往,本·阿里只好前往沙特阿拉伯。沙特王室迎接了本·阿里,也同时声明:“沙特完全与突尼斯人民站在一起,希望他们团结一致,度过这段艰难时期。”

  但本·阿里可能不会想再回到突尼斯了———他在海滨的豪华行宫已经被愤怒的突尼斯人焚毁;而英法媒体报道称,流亡前的本·阿里从突尼斯中央银行提取了约1.5吨的黄金,价值约6500万美元。

  自1957年突尼斯废黜国王、成立共和国以来,53年间只产生了两位总统。第一任总统布尔吉巴的漫长统治长达30年,甚至经议会批准成为“终身总统”。1987年,曾经任职国家安全局局长和内政部长的本·阿里将其推翻,担任总统,直至今年1月14日。

  当地时间1月14日18时40分,突尼斯总理穆罕默德·加努希发表电视讲话,宣布总统暂时无法行使职权,他本人将任代总统直至6个月后的大选。但突尼斯宪法委员会次日宣布,根据宪法规定,应当由众议长福阿德·迈巴扎出任临时总统。

  突尼斯的国花是茉莉花,人们把本·阿里政权的倒台过程称作“茉莉花革命”。

  据新华社报道,革命后依然是总理的加努希17日宣布成立民族团结政府。新政府由24名部长组成,包括国防、外交等6名前政府部长留任原职。

  加努希还宣布成立“政治改革高级委员会”、“清算贪污腐败和行贿受贿行为全国委员会”和“清算近期滥用职权行为全国委员会”3个专门委员会。

  最近曝光的一份美国驻突尼斯大使馆电文称,总统家族是突尼斯“腐败的核心”,“只要是他们看上的,无论现金、土地、房屋甚至游艇,最终都得落入他们手中”。一份2009年的电文描述本·阿里女婿的一次宴会,称“罗马时期的文物随处可见;客人们享用着从法国南部小镇空运来的酸奶;一只宠物老虎在花园里漫游”。

  本·阿里的夫人莱拉利疯狂敛财,全面插手突尼斯经济的各个方面,包括酒店、航空公司和电台等。

  如今,民众的报复终于来到。他们冲进本·阿里的宫殿,将所有能带走的全部带走,甚至连电线和灌木丛都没有被放过。总统家族的海外资产也岌岌可危,法国已经表示将冻结其所有在法银行账户。

  据新华社报道,突尼斯新政府表示,所有在驱逐前总统本·阿里的运动中参与镇压民众的人,都将面临法律审判;同时总理加努希表示,将立即释放所有在押政治犯、立即承认所有政党的合法地位等,并承诺将在6个月内举行总统和议会选举。

  面对人民要求将原执政党驱逐出新政府的呼声,突尼斯代总统迈巴扎和总理加努希宣布,集体退出了流亡总统本·阿里所领导的宪政联盟党(宪盟),表示与其划清界线。随后,包括外交部长、国防部长等在内的5名过渡政府成员20日也宣布辞去在宪盟的党内职务。

  1月20日,宪盟表示,鉴于政治局一些成员因“各种原因”退出,宪盟政治局自即日起解散。新政府宣布,国家将没收宪盟的全部动产和不动产。

  “要怪就怪这个残酷的时代”

  “请别责怪我,要怪就怪这个残酷的时代。”

  突尼斯的人们几乎已经忘记,23年前,本·阿里和他的政党以“改革”为口号,一度给突尼斯政坛带来了清新的空气。

  本·阿里于1987年11月7日接任总统,此后于1989年、1994年、1999年、2004年和2009年5次连选、连任总统,得票率最低的2009年,他依然拿到了89.62%的选票。

  1998年10月,突尼斯通过修改宪法和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5年,可连任两届。2002年5月,通过宪法修正案,取消了对总统连任次数的限制,并将总统候选人的年龄上限增至75岁。

  执政党宪政民主联盟党员数量达200多万人,超出全国人口20%,基层支部约8390个。议院和司法委员会也变成了总统的“橡皮图章”;批评本·阿里的人则会被投入监狱。

  与此同时,本·阿里推行的经济政策一度取得良好效果。据中国外交部网站资料,从2007年开始,突尼斯连续被评为非洲最具竞争力的国家。2009年,突尼斯人均GDP达4000美元,通胀率3.7%。去年7月7日,突尼斯众议院通过了新的国家发展计划,宣称将力争在2014年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2004年10月,本·阿里以94.49%的选票再次当选突尼斯总统时,突尼斯政府一位高官对来访的外国记者自豪地说,本·阿里赢得社会各阶层的支持。

  言犹在耳,“非洲之星”突尼斯骤然陨落。

  全球金融危机后,突尼斯经济更加困难。尽管官方公布的失业率是14%,但经济学家认为,实际失业率已经超过20%,失业人群包括大量找不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

  自焚者布瓦吉吉是他们当中最普通的一员,他最大的梦想,也只是买一辆自己的面包车。他在脸谱(Facebook)上留下了最后的更新:

  “我即将远行,妈妈,请原谅我。谴责毫无用处,我束手无策,也看不到出路。妈妈,我违抗了你的意愿。但是请别责怪我,要怪就怪这个残酷的时代。我要走了,而且不会回来。

  你看,我没有哭泣,泪水也不会从我眼中流淌。谴责在这片背信弃义的土地上已毫无用处。我受够了,过去的种种遭遇已不在我的脑海……”

  波兰诗人米沃什说过:“雪崩的形成,有赖于滚落的石子翻了个身。”布瓦吉吉就如同这颗石子。最终,他用汽油点燃了自己,也点燃了整个国家的愤怒。

  来源:法治周末

> 相关专题: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突尼斯政局动荡

更多关于 突尼斯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