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美国欲用互联网外交优势重振霸权地位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05日17:33  瞭望

  《瞭望》文章:美国推销“互联网自由”的谋划

  推动互联网外交,既有奥巴马、希拉里鲜明的个人色彩,也反映了美国更长远的战略考量

  文/李岩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2月15日在乔治·华盛顿大学发表题为“互联网的是与非:网络世界的选择与挑战”的讲话,这是继“谷歌事件”后希拉里的第二次“互联网自由”讲话。

  希拉里在讲话中进一步阐述其“互联网自由”理念,并以近期突尼斯、埃及事件为例,渲染所谓“互联网具有的变革性力量”,明确表示美国将采取“外交与技术手段相互配合的方式推进互联网自由”,提出美国今后推动互联网自由的一系列措施,包括设立领导机构,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对社交媒体的利用等。

  与此同时,美国防部、国会领导人近期也频频就互联网自由问题发声,相关配合动作陆续出台。诸多事态显示,美国“互联网自由战略”已从言辞上的倡导转向加紧实施的新阶段。

  推广美式价值观的新手段

  美国大谈“互联网自由”,是其顺应信息时代新特点,推广美式价值观、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新手段,从本质上看是其民主、人权外交的延伸。长期以来,对外推进人权、民主等一直都是美国外交政策议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的普及,以及近年来社交媒体、移动智能终端等互联网新技术的大发展,美国自恃掌握核心技术优势,利用互联网推进人权外交便成为顺应时代的自然选择。

  在其首次“互联网自由”讲话中,希拉里就提出“连接自由”概念,将其与言论自由、信仰自由等并列,宣布把促进“连接自由”作为美国的一项基本外交目标。在最新讲话中,希拉里又明确表示加大资助翻墙软件的研发和推广,训练网络活动分子,这与当初美国建立美国之音、自由亚洲电台等行径相比并无本质区别。就在近日,美国媒体报道称,美国之音将于今年10月停播已运行几十年的中文短波广播和电视广播,重点转向网络广播、手机广播等数字媒体。

  近年来,美国还大力资助发展中国家普及信息技术,建立社交网站,名为帮助发展中国家享受信息技术给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带来的益处,实则为暗中推动互联网自由、输送美式价值观提供便利。2010年3月,美国财政部宣布放松针对古巴、伊朗和摩洛哥的互联网服务限制,允许向其出口与即时信息、电子邮件和社交网站有关的服务和软件。美国官员称,该举动旨在“确保这些国家的个人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行使言论和信息自由普世权利”。对此,美国一名前情报官员曾有精辟解读,“通过互联网输送美国价值观,这比派特工到目标国或在目标国培养认同美价值观的当地代理人更容易。”

  在美国看来,利用“互联网自由”这一道德工具,短期看可以传播美式价值观,塑造于己有利的公共舆论,长期看更可对他国社会、政治生态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美国影响力颇大的《外交》杂志在其最新一期专门载文阐述“社交媒体的政治力量”,认为社交媒体等互联网新技术的最大意义在于其能够塑造环境、推动公民社会的发展,而且“这种变化必须通过数年、数十年而非数周、数月方可显现出来”。

  利用互联网服务美全球战略

  美国利用“互联网自由”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相关国家固然需要警惕,对其背后隐藏的战略谋划,更须有清醒的认知和判断。越来越多的事态显示,美国正在加大利用互联网为其外交政策和全球战略服务。

  美国利用互联网推动外交政策议程,始于奥巴马政府上台之后。奥巴马利用社交网络打赢总统选战的亲身经历、“推特”在伊朗选后骚乱中的巨大作用,都让奥巴马政府对网络空间更为倚重。希拉里更被称为美国互联网外交的“教母”,希望借助互联网外交改变传统的外交模式。2009年以来,希拉里多次演讲表示要“利用技术工具之力量推进外交”,并称此为美国“21世纪的治国方略”。希拉里继承前任赖斯“转型外交”思想,认为外交已不仅是“政府与政府之间的事”,更应扩大到“政府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之间,“运用所有工具,建立一种新的自下而上的伙伴关系,这便是巧实力的精髓所在”,“利用新媒体发挥美国外交‘巧实力’并扩大交流,对实现美国外交政策目标至关重要”。

  在希拉里主导下,美国国务院网站升级改版,新版网站将原有专栏“向国务卿提问”更名为“给国务卿发短消息”,建立与“脸谱”、“优兔”、“推特”等相连的链接,供网友了解希拉里外交行程,通过网络或手机向其提问。美国国务院近期在“推特”用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开设账号,也即将开通中文、印地语和俄语账号。通过这一新模式,美国旨在扩大外交接触对象,加强与他国民众的更广泛接触,从而更有效、更具针对性地以美式价值观影响他国民众,最终为美国国家利益服务。

  维护美国优势的战略考量

  推动互联网外交,既有奥巴马、希拉里鲜明的个人色彩,也反映了美国更长远的战略考量。

  其一,美国将其在网络空间的优势视为重振其霸权地位的重要依托。进入21世纪,美国深陷阿富汗、伊拉克两场战争迟迟不能脱身,军队长期处于“紧绷”状态,异常强大的军事实力难免受损。金融危机的巨大打击使其伤筋动骨,经济作为美国实力地位的根基亦面临巨大挑战。与此同时,中国、印度等新兴大国加速崛起,更对美国的长期霸权地位造成冲击。美国实力的各个方面均不同程度受损,与之相伴随的是美式价值观、发展模式的吸引力也大为逊色。唯有网络空间,美国仍然享有巨大优势。从芯片到操作系统,从根服务器到域名管理,美国几乎主宰着互联网产业链的所有环节,更借助西方意识形态与英语语言优势把握话语权。随着近年社交媒体、移动智能终端等互联网创新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美国已在网络空间形成垄断性优势。利用其在互联网领域的巨大优势重振霸权地位,遂成为美国的必然选择。

  其二,利用互联网推进外交,也与美国近年来重视“全球公地”问题相关。奥巴马政府上台后,高度重视网络空间、海洋、太空等“全球公地”问题。在其《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全球公地问题都占有重要地位。奥巴马尤其强调维护美国在网络空间的优势地位。在此方面,美国依靠两大支柱:一是确保网络安全。自2009年以来,美国先后出台国家网络政策,创立网络司令部,加紧打造网络空间的攻防能力。最新出台的《美国国家军事战略》更将打造网络空间的战略威慑力,作为未来美军建设的重要目标。二是确保在网络空间信息能够自由流动,确保其开放性。希拉里主导的国务院便是这一政策的主要推手。在网络这一虚拟空间,没有地理和国界界限,目前尚缺乏公认的行为规则。掌握了规则,就在很大程度上掌握了主导权。美国大谈所谓“互联网自由”,实则是以此为幌子,图谋建构符合其基本价值观的网络空间规则,最终为其争夺“制网权”、谋霸网络空间服务。

  其三,互联网也是美国拉动经济复苏的重要依托。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出台,促成了美国经济长达十年的繁荣期。但此后“互联网泡沫”破灭,美国互联网及相关产业的发展陷入低潮。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将互联网创新视为重振经济的引擎。奥巴马将Google(谷歌)、Facebook(“脸谱”)视为美国的标签,推出“高速互联网计划”,与“苹果”、思科、“脸谱”等IT高管讨论经济复苏和就业问题,这些无不显示其对互联网产业的高度重视。在政府大力推动下,近年来美国互联网技术发展进入新一轮高潮。云计算、智慧地球、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尖端网络技术,“推特”、“脸谱”、“优兔”等“网络2.0”新技术,均引领世界潮流。这些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仅确保美国在互联网领域继续保持技术优势,更成为美国经济赖以复苏的新引擎。据估计,“脸谱”公司的股票市值在2010年超过500亿美元,“推特”的市场估值也高达80亿~100亿美元。智慧地球、物联网等新技术未来可能创造的价值更不可估量。

  在美国看来,其他国家按照自身国情特点,对互联网进行必要管理,会影响美国高科技企业的运营,最终损害美国的经济利益。因此,互联网自由不仅涉及政治问题,更事关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希拉里就曾表示,“用市场语言来说,一家在突尼斯或越南的审查环境中运营的上市公司,其交易价格总是低于在自由社会运营的同类公司”。去年初,谷歌公司宣布退出中国市场之后,美国务院迅即发表声明力挺,美国舆论也借机炒作,指责中国网络监管损害美国企业利益。与高科技利益集团联系密切的奥巴马政府,极力推销互联网自由,实际上是为美国公司的全球扩张开路。

  总体看,美国加紧推进“互联网自由”,反映其在信息时代外交谋略的新变化,其背后更隐藏维护美国优势地位的长远谋划,这种谋略上的“先发制人”更须关注和警惕。□(作者单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瞭望

更多关于 美国 互联网 外交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