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卡扎菲和他的家族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07日11:41  国际先驱导报

  卡扎菲和他的家族

  两年前的9月,卡扎菲春光满面地组织盛大的阅兵式庆祝自己掌权40周年;如今,一切都颠倒过来了,他统治下的人民不再齐声赞美,捧场的欧美贵宾现已是翻脸不认人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康新文发自突尼斯 “我的人民爱戴我。他们愿意为我而死”。2月28日,面对西方的电视镜头,卡扎菲依然谈笑风声,似乎忘记了自己的处境:当天,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发表“倒卡”声明,支持利比亚反对派的夺权行为。五角大楼的两艘航母正在利比亚附近海域待命。而在国内,他掌控长达42年的利比亚正在逐步瓦解,对他“绝对支持”的只剩下了首都的黎波里和他的家乡苏尔特地区,而武装起来的反对派已经占领了这个国家的东部地区,并继续向的黎波里进发。

  卡扎菲可能是世界上执政时间最长的领导人了。1969年9月1日卡扎菲发动政变时,还只是一位年仅27岁的年轻上尉,脾气火爆,充满野心,具有惊人的胆魄。如今,年近七旬的他,没有改变的依然是他的坏脾气,还有那依旧不甘停歇的野心。

  2009年9月,卡扎菲还是春光满面,组织盛大的阅兵式、烟火晚会庆祝自己掌握政权40周年,欧美国家也派出自己的代表出席庆典。但如今,一切都颠倒过来了,他统治下的人民不再齐声赞美,捧场的欧美贵宾现在已是翻脸不认人。

  两次婚姻奠定权力基础

  在阿拉伯世界,卡扎菲曾经有着“大漠雄鹰”的美誉,他同突尼斯前总统本·阿里、埃及前总统穆巴拉克被称为阿拉伯世界的强权“铁三角”,是“同进共退”的好兄弟,“形影不离”的政坛三巨头。

  然而,世事难料,执政20多年的本·阿里被突尼斯民众赶跑,流亡沙特,生命垂危;执政30多年的穆巴拉克被埃及人推翻,临时政府正准备清算他的巨额财产;执政42年的卡扎菲似乎正步他们后尘,随着不时有高级官员倒戈相向,他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

  昔日,这只雄鹰凭借自己的实力和婚姻在大漠上叱咤风云,但眼前,这场大漠风云突变将左右雄鹰的命运。

  卡扎菲1942年出生在锡尔特沙漠地区一个游牧家庭,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卡扎菲的母亲受英国人巴登-鲍威尔著作《男孩的童子军活动》的影响,让年少的他报名参加了童子军,他因此有了7年时间的童子军经历。

  1963年,卡扎菲放弃了已学习两年的大学法律专业,转入利比亚军事学院,并于1965年毕业,之后被派往英国桑特斯军事学院短期受训,1966年返回利比亚服役。

  当时,他还只是一个低级士兵,爱上了顶头上司哈利德将军的女儿法蒂赫。高大帅气的外形加上口若悬河的口才,卡扎菲很快俘获了将军女儿的芳心。卡扎菲迈出了掌握权力的第一步,他很快被晋升为上尉。

  卡扎菲满足的不只是一个上尉军衔,他的梦想是终有一天掌控这个国家。野心不断膨胀的他很快联合了一批同样野心勃勃的军中死党发动了一场蓄谋已久的政变。1969年9月1日,趁国王外出治病的机会,推翻了伊德里斯王朝。夺取政权后,他把自己晋升为上校,之后一直保留这一军衔。

  他忌讳别人称自己为总统,而是喜欢别人称自己为“革命领导人”或“兄弟”。有一次,有外国记者在采访他时称呼总统时,他立马打断了对方的话,满脸严肃地指出,利比亚没有总统,一切权力都归人民。“如果我是总统,就不得不面对四年或五年一次的选举。”

  卡扎菲的仕途一路顺利,他的爱情同样精彩。

  1972年初,卡扎菲因胃溃疡住进的黎波里医院治疗,认识了护士萨菲亚。很快,卡扎菲忘记了将军的女儿,迎娶了这位更为美貌年轻的萨菲亚。萨菲亚出身旺门,来自东部势力最强大的布拉阿萨部族,这个部族以前曾是前国王伊德里斯的同盟军,此次联姻让他得到了前国王一支重要力量的效忠,卡扎菲的权力地位更加巩固。

  家庭成员掌控国家命脉

  卡扎菲的前妻法蒂赫为他生下了现在的大儿子穆罕默德。而萨菲亚一共生育了7个孩子,其中6个男孩1个女儿,卡扎菲的子女们都身居要位,由此卡扎菲当年发誓要建立的“直接民主社会”,变为了“家族统治”。

  多年来,正是家族统治使得卡扎菲的家庭成员或是掌控这个国家的命脉部门,或是被安插在一些关键岗位,这也是卡扎菲对内对外一直都能很“硬气”的原因之一;但如今,正是家族统治引起了利比亚民众的反感,也成为了很多高官倒戈的重要动力之一。

  据说,老大穆罕默德现在是利比亚电信行业的掌门人,身为利比亚邮电总公司董事会的主席,在利比亚电信领域是说一不二的人物。穆罕默德一向低调谨慎,很少在公众场合露面,这可能受一出生父母就离异的影响。不过,维基揭秘网站泄露的信息显示,穆罕默德掌管着利比亚奥林匹克委员会,还在利比亚一家饮料公司拥有40%的股份。

  老二赛义夫·伊斯兰毕业于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并获得博士学位的他,掌握英语和德语,一向以来都以“改革派”的面孔出现。在接受西方媒体采访时,常常款款而谈,声言要给予利比亚人民全部的自由。他的政治见解显然与父亲卡扎菲一向的观点相抵触。在改善利比亚与西方的关系上,赛义夫更是不遗余力。说服父亲卡扎菲放弃核计划,由此打通了利比亚与西方之间的隔阂。

  身材高挑瘦削的赛义夫,留着光头,戴着金丝眼镜,深得卡扎菲赏识,并被认为是利比亚唯一敢顶撞卡扎菲的人。西方更是看好他成为利比亚的接班人,寄望他能带来利比亚的变革。但一向介入政治很深的赛义夫在2008年突然退出政坛,只保留卡扎菲基金会主席的职务,从事慈善活动。不过,利比亚的反对派认为“这只是作秀”,隐退的目的是为接班做准备。2月20日,赛义夫代表父亲出现在电视上,警告利比亚有发生内战的危险,并发誓“会指挥军队直至最后一刻”。赛义夫的这次露脸,打破了西方人此前的幻想。

  老三萨阿迪则是个“足球狂”,擅长踢左前锋和中锋的位置,曾是利比亚的国脚,后又效力于佩鲁贾等多支意大利甲级球队。如今,萨阿迪依然担任利比亚足球协会主席,同时还是利比亚国外投资公司的老板。但鲜为人知的是,萨阿迪还是一支安全部队的指挥官。

  老四穆塔西姆-比拉毕业于的黎波里法塔赫医学院,后来在埃及军事学院接受过训练。据说,他喜欢独处、善于思考,处事稳重。原本可以成为一名职业医生的他,最终选择入伍,成为一位职业军人,军衔与他父亲一样是上校。自2007年以来,一直领导着利比亚国家安全委员会。

  老五汉尼巴尔很少公开露面,但却一再被国际媒体关注,丑闻缠身。2008年7月,在瑞士一家五星级酒店内,因被指控殴打仆人被捕。后酝酿成利比亚与瑞士之间的一场外交战。卡扎菲甚至语出惊人,称瑞士应该被德国、法国和意大利“肢解”。

  据维基揭秘网站的消息,老六赫米斯是特种兵(32营)的司令,曾经在俄罗斯接受过军事训练。据悉,这支部队目前正在维护的黎波里秩序,跟反对派武装作战,保护卡扎菲。

  老七阿伊莎则是卡扎菲唯一的女儿,深得父亲宠爱。在利比亚青年心中,她是理想女性的化身,不仅长得漂亮,而且像所有守规矩的穆斯林妇女一样,腼腆而持重。现在,她是利比亚一个慈善组织的主管。老八赛义夫-阿拉伯则是卡扎菲最没有名气的一个儿子,据说现在住在德国慕尼黑,大量的时间和金钱都花在各种聚会上。

  最后时刻被“朋友”抛弃

  其实,卡扎菲还有一位养女哈娜。不幸的是,在美国发动的一次斩首行动中被炸死。那是1986年4月15日凌晨,美国以利比亚支持恐怖主义为借口,对利比亚发动了空袭行动,卡扎菲幸免于难,但他当时只有一岁半的哈娜被炸身亡。至今,卡扎菲的住所还留下烧得发黑的框架,作为美国轰炸利比亚的罪证,供外国代表团参观。此后,利比亚每年的这一天都在这片废墟前举行纪念活动。

  在执政的前30年,卡扎菲一直对欧美采取咄咄逼人的强硬政策,几乎在所有重大的国际事务上都敢于跟欧美叫板,美国前总统里根因此称他为“疯狗”,并多次组织暗杀,欲将其除之而后快。但进入21世纪之后,卡扎菲针对西方的政策开始发生转变,在政治上主动支持美国发动反恐战争,经济上主动向欧美国家开放。

  近日,维基揭秘网公布的一份备忘录显示,卡扎菲在2009年5月与美国非洲司令部司令威廉·沃德将军会晤时,曾自告奋勇表示愿意帮助美国在非洲开展反恐。为了讨好美国,他还曾给美国前国务卿赖斯赠送了一枚钻戒,价值20多万美元。他还主动表达对赖斯的崇拜,并亲切地称赖斯为“丽莎”。

  主动迎合西方的举动,并未获得西方的认同。只是为了得到利比亚的石油资源,西方领导人给予了卡扎菲极为吝啬的赞赏。2009年还跟卡扎菲热情握手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却在今年2月25日签署行政命令,对利比亚宣布制裁,冻结包括卡扎菲及其家人、政府高级官员,以及利比亚政府、中央银行和主权财富基金的资产。据说,冻结资产高达400亿美元,是美国历史上冻结的最大一笔资产。

  在西方人的眼中,卡扎菲是“另类”。他出访时总是喜欢住帐篷,总有一群美女保镖簇拥而行,还经常口出“狂言”。曾经,卡扎菲对本报记者说起过,喜欢住帐篷是因为他的生活依然保持游牧人的习惯,喜欢骑马、狩猎,从不吸烟,早餐经常是几片面包和一杯骆驼奶,午餐和晚餐时常吃烤羊肉或烧羊排。他会经常跟家人一起到沙漠里漫游,独自在沙漠里“沉思默想”。

  他思考的是自己的“非洲合众国”,他身批的长袍胸前,经常会佩戴一个非洲版图的徽章。他认为,非洲国家只有联合,建立统一的军队,才能防范外部大国的干涉。只是,他的倡议应者寥寥,一些非洲领导人指责他不切实际,甚至有人怀疑他想借此主宰非洲事务。

  目前,卡扎菲面临危机,但鲜有国家出面帮忙力挺,甚至不少非洲国家主动跟他划清界线。看来卡扎菲没有真正的朋友。据悉,可能搭乘他家人的专机试图前往邻国避难,但都遭到拒绝。2月28日,连据说和卡扎菲最“贴身”的乌克兰籍女护士都离他而去,搭乘乌克兰国防部派出的专机回国。

  卡扎菲或许会感慨于墙倒众人推,但不知他可曾记得自己昔日“一切权力归人民”的诺言。卡扎菲或许会感慨于最后时刻没有朋友,但不知他是否想过为什么会失去阿拉伯世界的朋友。卡扎菲或许会感慨于历史的宿命,但真正决定命运的,或许恰是他自己。

  《国际先驱导报》法律声明:本报记者及特约撰稿人授权本报声明:本报所刊其撰写的稿件和提供的图片,未经本报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有需转载者请致电至010—63073377或发邮件至ihl-market@vip.sina.com)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编辑:SN024)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利比亚 中国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