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日本附近海域9.0级地震专题 > 正文
日本发生核事故后,全球对核安全的关注使得各国开始从严审视核电工业,业内有观点称核电产业发展进入“紧缩”期,但也有不少新兴经济体对待核电的态度比较复杂,提出不能因噎废食,力争做到安全与发展的协调平衡。
《经济参考报》持续关注日本地震引发的核危机,试图为读者打开一个更宏观的视野来看待这次核事故对全球核产业乃至全球经济的影响。
□记者 闫磊 施智梁 实习生 张彬 北京报道
核电业列车遭遇政治“刹车”
欧盟各成员国领导人将在本月底的峰会上讨论日本震灾对欧盟乃至全球的影响,“核安全将是议题之一”。在本月15日结束的欧盟能源部长会议上,欧盟成员国同意对本国核电站展开一系列“压力测试”,以确保这些核电站在发生突发事件时的安全。
日本核事故引发疑虑的同时,全球各地对核能谨慎和怀疑声四起,纷纷表示将重新审查本国核电项目,德国甚至宣布暂停老旧核电站的运营,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核电产业发展面临减速调整的命运。
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称“核工业迎来更严密审查。福岛第一核电站受损事件还会在世界上引起更广泛的疑虑。”欧盟理事会常任主席范龙佩3月16日说,欧盟各成员国领导人将在本月24日和25日的峰会上讨论日本震灾对欧盟乃至全球的影响,“核安全将是议题之一”。在本月15日结束的欧盟能源部长会议上,欧盟成员国同意对本国核电站展开一系列“压力测试”,以确保这些核电站在发生突发事件时的安全。
瑞士政府3月14日表示,已经暂停更新老旧核能发电厂的计划。其在一项声明中表示,瑞士当局“决定暂停进行中关于请求授权更新核电厂的程序,直到重新仔细检视安全标准后。如有必要,也可以修正安全标准”。德国总理默克尔决定,就延长该国老旧的核电站再做考虑。
中国、印度、韩国等亚洲国家也表示,将检查其核电站,以确保经得起地震和海啸的考验。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阿克顿说,此次事故无疑打击了核工业。他说,虽然日本可能关闭其国内最古老的福岛第一核电站,并指出后来建成的核设施是安全的,但这些举措可能不足以消除日本国内及其他国家的担忧。阿克顿说,数十年前,在切尔诺贝利和三里岛核泄漏事件发生后,核工业试图指出,新建反应堆的安全性有了大幅提高。他说:“但这对公众来说没起什么作用。”
法国巴黎银行旗下证券部门的公共事业分析师莱尔说,欧洲和其他地方的政治家几乎无疑会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要求他们重新审视核电站的安全措施,不管是已投入使用的核电站还是正计划建造的核电站,此举可能暂时中止核电站的发展步伐。莱尔说:“事态如何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日本管理者的透明度如何。人们是否确信他们对事态完全知晓,确信事实已全部呈现在他们眼前,这两点将得到高度关注。”
德国媒体评价政府暂停核电运行的决定为“疯狂”,《法兰克福报》称,几个月的停顿期会造成相当于几十亿欧元的损失。
除了安全威胁,核能成本也被专家怀疑。《陆地能源:核能将如何和引领绿色革命和终结美国能源危机》一书作者威廉·塔克认为,我们没有特殊理由认为核能优于其他能源。“它应该按照市场规律和其他能源竞争,没有补贴也没有政府贷款担保。”每一种能源都有其风险和经济外部性,有的会产生噪音和危害鸟类(风能),有的会占用大量土地(太阳能),有的会发生油井爆炸和油轮泄漏(石油),还有的会带来矿井事故(煤炭)。
塔克指出,核电站比其他能源形式更多地因人为的政治阻碍和拖延而增加成本。美国自1979年三里岛核崩溃事件后就没有再建过新的核电站,尽管过去建设的核电站仍供应着全国20%的用电量。经过多年的努力,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再过一两年将在沃茨巴建成一个核电站。未来15年到20年内新建20座核电站的提案在核管理委员会长达几年的审批程序中处于排队审核阶段,佐治亚州和南卡罗来纳州各有两座核电站提案排在靠前位置。但备受吹捧的“核复兴”仍遥遥无期,并且在日本的核事件之后变得更加遥远。
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现在需要重新审视核电的发展,目前看来核电的发展将进入低潮,如德国关停了7台核电机组,泰国、芬兰的核电项目也停了。
其他新能源短期内无法挑大梁
不过政府对于核能发展的支持声也很强硬,像荷兰、法国、马来西亚等多国都强调对核能不能“因噎废食”。目前来看,不少新兴经济体的核能发展仍有相当空间。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2011年1月公布的最新数据,目前全球正在运行的核电机组共442个,核电发电量约占全球发电总量的16%;正在建设的核电机组65个。拥有核电机组最多的国家依次为:美国104个、法国58个、日本54个、俄罗斯32个、韩国21个、印度20个、英国19个、加拿大18个、德国17个、乌克兰15个、中国13个。从世界各国核电发展历程来看,法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对核电的利用最为充分,其核电比重在整个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也相对较高。无论从数量还是水平上,新兴经济体仍有发展核能的空间。尤其国际上对节能减排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下,发展核电仍然是新兴经济体的重要选择。
事实上,对新兴国家而言,核电是他们不多的几种清洁能源选择之一。以中国为例,在节能减排的压力下,我国必须在2015年前实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核电和水电无疑将承担更大的责任。
日本核电事故发生后,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王炳华撰文指出,核电是一种清洁低碳能源,经济性好,持续供应能力强,代表着能源优质化方向。我国要实现核电的又好又快发展,关键是要处理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
多位电力专家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反复强调,核电发展不能因噎废食,中国在国际上承诺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要实现这一目标,核电和水电出力最多,风电和光伏等新能源在短时间内还无法挑起大梁。记者了解到,2010年我国核电规模继续扩大,核电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达1082万千瓦,目前开工在建核电机组达26台、2914万千瓦,是全球核电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英国《金融时报》专栏文章评述道,“我们并没有因为一架飞机失事就停止飞行,并没有因为墨西哥湾的油井爆炸就停止钻探石油,也并没有因为‘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就停止航天飞行—————虽然我们似乎的确对进一步开展载人航天探索的意愿大减。我们应该从日本核危机中吸取教训,而不是使之造成核能问题上的政治恐慌。”
总体来说,核工业拥有出色的安全记录,在公众眼中上述事故已经超越了安全记录的一般范畴。数十年来,死于挖煤或开采石油的人数要多得多。历史上,德国、英国和美国大部分地区都不易发生大地震,其安全发展核能的条件更为充沛。
荷兰政府3月15日说,没有理由重新讨论有关建核电站的决定。荷兰议员热内·勒赫特表示,荷兰的能源状况要求本国必须摆脱石油和天然气的束缚,才不会受制于人。另外一名议员格达尔·弗尔博赫也认为,“日本的经验教训我们必须吸取,但不需要作出激烈反应,而应该结合荷兰自身的条件和问题对荷兰核电站的建设进行审批。”
法国总理菲永本月15日说,法国政府不会逃避任何有关核安全的问题,法国核设施的安全性、可靠性与透明度在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不应该因为一次事故就将该行业全部否定。法国总统萨科齐日前也说,法国不会因此次日本核电站事故放弃对核能的开发。法国是核能利用大国,全国超过80%的电力供应依靠核能。
马来西亚能源、绿色工艺和水务部部长陈华贵日前表示,日本核电站事故不会影响马来西亚兴建首座核电站的计划。陈华贵强调,建造核电站的技术是安全成熟的,而且马来西亚地理位置优越,地震海啸并不多发,不会发生类似日本的事故。
核振兴方案滞缓或拖累全球经济
现在所有核能计划可能再次被无限期推迟。反对核电站的人又一次确信,核电业者不能保证核能的安全性。俄罗斯环保公益组织“生态保护”的主席弗拉基米尔·斯利维亚克表示,“日本事件无疑显示了核工业在自然灾害面前不堪一击。”
此次事故以来,业内对核电的质疑声和替代声四起,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后,有些国家的核复兴战略再次受到减速挑战。当前很多以核能源为重要部分的清洁能源战略都承载着当地经济发展的重任,对美国等发达经济体而言也是经济复苏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但在重重疑虑中,核电发展将被削弱的命运可能会使全球经济复苏承压。
俄罗斯《独立报》说福岛事故引发世界核能产业重患“切尔诺贝利综合征”,大部分新核电站项目都将暂时搁置。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产生的巨大影响曾令全球核能仍处于发展停滞期。这一惨剧不但影响了俄罗斯本国的舆论,而且国际社会的情绪也受到波及。核电发展停滞的全球趋势也曾出现在俄罗斯。俄罗斯科学院核能安全发展问题研究所的专家表示,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后,“俄罗斯停止了20处新核电站的建设准备工作,还有5个地方已达中高等准备程度,但一切工作都被中止”。
2005年以后,核电业发展停滞的状况被复苏取代。俄科院核能安全发展问题研究所第一副所长拉斐尔·阿鲁秋尼扬解释说,“世界开始了核复兴,因为几乎所有大国都意识到,包括生态清洁能源在内的稳定能源保障问题只能靠发展核能来解决。”结果连德国也表示,它已在精神上做好了修改核电禁令的准备。
俄罗斯和中国也表现出了新的核能野心。俄原子能署署长谢尔盖·基里延科5年前呼吁2030年前在全国建造约40台核电机组。梅德韦杰夫总统将核技术列为国家现代化的最重要领域之一。普京总理在讲到俄罗斯的核计划时说:“我认为,我们完全有能力在世界核电站建造和开发市场占据不低于25%的份额。”中国也宣布了史无前例的核计划,规定在2020年前将核电站产能提高7倍。也就是说,10年间中国每年将有6台—7台新核电站机组投入运行。
但现在所有核能计划可能再次被无限期推迟。一些专家担心,在“日本切尔诺贝利”的影响下,德国和其它国家的舆论可能再次抨击核电业。反对核电站的人又一次确信,核电业者不能保证核能的安全性。俄罗斯环保公益组织“生态保护”的主席弗拉基米尔·斯利维亚克本月13日说:“日本事件无疑显示了核工业在自然灾害面前不堪一击。而这彻底粉碎了现代化核能安全可靠的神话。”
目前俄罗斯正在国外承建5台核电机组,还有近10个这样的项目处于马上准备落实的阶段。俄原子署还有30份在世界不同国家建造核电站机组的订单。
美国核能产业原本也是经济复苏的重要砝码。奥巴马的2012年预算案编列360亿美元的贷款担保鼓励兴建核电厂,他还指示投资数亿美元加强核能研究与现代化反应炉设计。核能业智库“核能研究所”发言人表示,日本事件不会阻断美国核电复兴之势,因为包括美国在内,全球核电厂都将从日本事件学习教训,全力防患于未然。但前核管会主席布拉福表示,美国人将对核电持更加质疑的态度,也更加不愿核电厂盖在自家附近。几大国家的核能发展规划若受干预,在高油价威胁下,经济发展势必受到影响。
核电发展在被质疑过程中,其他能源迎来冒头发展迹象,但如果回归传统油气资源,全球经济恐被高价所“绑架”。
中石油经济研究院市场研究所所长单卫国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日本会淘汰一些老的技术和老的核电站,这就要寻找替代能源,比如增加天然气的进口。“日本去年进口天然气7000万吨,今年日本的天然气进口有可能增加1000万吨。这会推高天然气的价格。目前全球天然气是相对过剩的,日本的增加进口会提前结束过剩状况。”
单卫国同时表示,虽然包括风电和光伏在内的新能源的前景很好,但是新能源短期还是很难发挥重大作用。
新核电站建设的拖延和旧核电站加快关闭,都将促使发电企业投资于天然气,作为安全且容易获取的主要能源来源。随着市场对不同的因素做出回应,天然气价格已逐渐与石油脱钩———主要因素便是美国快速转向新开发的非传统页岩气供应。美国生产商已在计划以欧洲为起点,发展自己的出口市场。新的天然气供应不仅仅来自俄罗斯和卡塔尔,还包括挪威、中亚、特立尼达、尼日利亚、北非和地中海东部———最近几年,以色列最重要天然气气田中的两个都是在地中海东部发现的。
与核能相比,天然气看上去安全且容易开采,资金成本较低,对于投资者而言回收期也较短。过去几天的事情可能会让日本决策者相信:进口天然气仍是最为容易的选择。不过依赖于天然气有其政治复杂性和风险,特别是在欧盟缺乏完全一体化的电网的情况下。延续数年的“俄乌斗气”总让欧盟天然气用户提心吊胆。
近期中东地缘政治风波又让油价“飞”得让人心惊,显然如果不拓展新能源,世界经济复苏将更加吃力。
李俊峰对本次事故对全球的能源格局带来的影响持谨慎态度,“很难说全球会增加天然气、煤炭等其他能源的需求,这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但他表示,日本的核事故对全球的经济打击会很大,有可能进而影响全球经济复苏。
中国全面升级核安全保障监测措施
□记者 章苒 李云路 冯源 北京报道
虽然日本的核泄漏事故尚未对中国造成影响,但显然中国政府已经全面升级核安全措施,不仅对空气环境加强监测,对现有核电站进行安全排查,还透过媒体向民众公布核污染信息,同时邀请核问题专家以及医卫专家给民众普及防辐射知识,力求以最充分的准备应对“最坏情况”。
在福岛第一核电站一号反应堆3月12日发生氢气爆炸后的当日,中国政府就启动了海陆空全方位的环境核辐射监测、核设施安全检查,实时公布核辐射监测结果。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也从12日起每天向公众发布最新的核辐射监测数据,监测范围包括全国41个城市以及中国三个运行核电站周围环境。
国家海洋局也启动了应急监测预案,调集海上执行放射性应急监测的海监船进行海水样品采集工作,通过放射性元素的含量来判断、预测中国海域是否会受放射性污染物的影响。而在中国气象局的网站,每天都会在显著位置公布气象对核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除了对来自日本的核污染进行时时监测和检测,国务院日前还专门召开会议,表示将用最先进的标准对所有在建核电站进行安全评估,存在隐患的要坚决整改,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要立即停止建设。
中国目前拥有4个核电站,11个运行机组,另有一批在建和规划中的核电站,主要分布在广东和江苏沿海地区。
据专家介绍,中国核电站门槛比世界平均水平要高,核电站的选址均远离地质断裂带,建在稳定的基岩上,抗震标准、防洪标准等都做到了“高一级”设防。
尽管如此,中国政府已经开始调整完善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决定在核安全规划批准前,暂停审批核电项目包括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
“拥有世界上最先进核安全技术的日本此次遭遇的核危机,对中国的核安全规划起到了重要的警示作用。”秦山核电站总设计师欧阳予表示,中国在今后的核电厂建设中,应从土建项目启动开始就应按照核设施的要求进行全程安全管理,同时要用三代技术替代二代核电技术。
截至目前,海陆空的全方位检测显示,中国迄今没有发现任何核辐射异常。
“核泄漏事故受到公众关注是可以理解的,但过度恐慌没有必要。”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夏益华说,当年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后,其控制范围也主要在30公里左右,没有对中国产生影响,从影响健康的意义上讲,这次核泄漏不会对中国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