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直击日本之痛:大难面前保持从容与理性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8日12:30  三联生活周刊
三联生活周刊封面:日本之痛 三联生活周刊封面:日本之痛

日本名取,海啸席卷居民区 日本名取,海啸席卷居民区

大地震,与灾相伴的生活\038宫城县废墟上一名哭泣的女子 大地震,与灾相伴的生活\038宫城县废墟上一名哭泣的女子

大地震,与灾相伴的生活\040日本石卷市,一名日本自卫队成员怀抱着刚被营救出来的四个月大的女婴 大地震,与灾相伴的生活\040日本石卷市,一名日本自卫队成员怀抱着刚被营救出来的四个月大的女婴

  地震 海啸 核泄漏

  日本之痛

  大地震,与灾相伴的生活

  与灾难相伴的日本人,对未知世界有着深深的敬畏,也在文学作品里表达着深重的悲观主义色彩。而这种悲剧性格的另一面,是对待生活克己尽责。把自己的责任尽到最大,剩下的非人力所能为的事情,最后才交给上天,交给命运。

  宫城大难面前,他们保持的从容与理性,让人们除了同情,还有更可贵的尊敬。

  主笔◎吴琪

  记者◎丘濂   李翊   吴丽玮

  东京:安静与有序

  日本强震之后,想要尽快联系上灾区的人们,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来自太平洋海底的震源离仙台市较近,但是网络和电话瞬间失去作用,仙台虽然是这次受灾的日本东北三县中最为发达的城市,却仿佛成为被灾难夺走的孤岛,生死不明。我们在北京的采访,只能从联系东京开始,一点点地试图接近灾难中的城市和人们。

  3月11日地震发生时,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的教授古村孝志正在10楼的办公室,大楼刚开始摇晃,他的手机就接到了日本气象协会的警报。“我马上意识到,预期中的宫城大地震来了!”古村孝志在余震中摇晃的办公室里,向本刊描述他的第一反应,“基于长期数据的判断,宫城在30年内发生强地震的概率为99%,只是我们不能预测出具体的时间。”

  日本的地震预警系统由约1000个地震计组成的网路覆盖全国,可以觉察和分析震波,并在地震计震动强烈时发出警告。在东京的中国留学生赵祯祯通过网络告诉我们,她的第一反应是冲过去打开电视,这也是她在东京生活6年来受到的地震教育。因为日本的电视网络和地震台的监测网相连,地震来临时,电视台可以直接切换到地震监测画面。

  “日本发生地震太过平常,尤其是四五级的小震,更是司空见惯。所以我们一般都是先看电视台的判断,再看是否需要跑。”几乎同时,她穿鞋开窗,“这也是平时的教育,怕地震后门窗变形打不开,一旦煤气泄漏就非常危险”。让赵祯祯感到奇怪的是,这次屋子的晃动并没有很快停下来,反而越来越剧烈。电视台的报道也用了“大地震”这少有的词语,她赶紧披上睡衣冲到了楼下,“楼下的人陆续多了起来,极少见到大家比较惊慌的神情,看来是大灾来临了!”

  古村孝志教授所说的宫城大地震预言,实际上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太平洋板块在移动的时候,全体板块向欧亚大陆出现了倾斜,这种倾斜在逐渐积累。宫城县境内的海底在1793和1897年曾经发生过7.8级地震,专家认为,如果套用这个周期分析,此海域的同等级地震和宫城县海底的地震同时发生的概率也非常高。在仙台东北大学做地震研究的今村文彦教授提出,1978年宫城海底发生了地震,2002年福岛县海底陆续发生了4.8~5.6级地震,在宫城县和福岛县之间,出现了以仙台海底为中心的地震空白地域。

  “我记得大地震即将来临的话题,在仙台人人知晓。”曾在仙台求学10年的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经济研究室主任张季风告诉我们,2003年他孩子高考选择大学,张季风没让儿子在仙台上大学,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那时候人们都在说,大地震七八年后会来临。

  预言虽在,但是古村孝志教授很快意识到,3月11日发生的地震加海啸,恐怖的形骸远超人们无奈中的预期。根据当时日本政府公布的里氏8.8级地震的程度,“8.8级别意味着能量是我们预计的80多倍,这个地区发生的地震一般不超过8级。断裂带从岩手县延伸到茨城县,有400多公里。在板块交界处超过10米到20米的滑动最终发展成为巨大的海啸和地面的运动。这是自1707年发生在日本西部的宝永8.4级地震之后规模最大的地震”。

  东京在地震后电话信号变得不稳定,停电造成地铁轻轨停运,平日里人们依靠它们在生活区和商业区之间像钟摆一样通勤。赵祯祯说:“这天钟摆停摆了。”一位在现场的中国人描述这种场面:“东京街头尽是步行回家的人群,仿佛数百万人都一起走上了街头,但都自动列队默默前行,秩序井然,毫无喧哗。我在开车,路上塞车,但也毫无喇叭声,眼前的一切,仿佛一个场面巨大的无声电影。”

  曾在仙台留学的一个中国学生告诉我们,平日里在日本,地震以后各个手机运营商的信号都是逐渐恢复的。日本有一个电话报平安的热线“117”,无论哪个运营商的手机直接拨都能打得通,打通这个电话后,别人在网上输入你的手机号,就能听到你的留言,确认你是安全的。为了防止网络拥塞,一开始要优先让“117”能够保持畅通,其他手机信号慢慢才开始恢复。

  东京的人们开始用各种方式,试图联系灾区亲人。地震刚过不久,偶尔碰到灾区信号稳定时,一些人和家人朋友通上了电话,匆忙中只言片语报个平安,电话就断了。张季风说,地震发生时,他刚好在北京陪着三名从仙台东北大学来访的教授,三人不断往家里打电话,有一人通过长野的岳母得知妻子平安的消息。另一人很幸运,竟然打通了家人手机,仙台已经断水断电,他的家人余震中不敢回家,躲到了车里。第三个教授几个小时都没联系上家人,非常着急,后来终于通过朋友获知家人平安。张季风也拼命给仙台的好友打电话,拨了近百个也打不通,后来是最原始的联系方式起到了作用。他在东京生活的儿子,碰上了这家人女儿的男朋友,知道朋友家的房子被海啸冲走了,人都还平安。“好多中国人惊讶于日本人面对灾难的平静,我觉得他们是来不及伤心。多数人都在重灾区之外,悲剧惨烈的场面,大家还没看见。”

  住在东京的人比较担心3月14日的情景,周末过后人们开始上班,电力供应跟不上会不会带来混乱。但是东京人佐藤纱由理告诉我们:“由于轮流限电,今天的车里塞满了人,上班变得很困难。地铁站门口排着几百人等的士”。但是跟头两天一样,人们井然有序,“我为同胞感到自豪”。

  仙台:熟悉的地震,意外的海啸

  “余震直到今天中午才刚刚好一点。”3月13日的中午,仙台市中心的部分地区网络和水电得到恢复,我们终于拨通了生活在仙台的人们的电话。城市里房屋的损毁并不厉害,虽然人们清晰地感受到大地震持续了5分钟之久。

  仙台位于东京北约300公里,东面是太平洋,西面被奥羽山脉所环绕。它是宫城县的县厅所在地,也是东北部经济和交通枢纽。日本陆上自卫队在全国有5个方面队,其中一个的司令部就驻扎在仙台。张季风形容:“仙台在日本的重要性,相当于中国的长春,但政治中心的作用更强,这两个城市也是友好城市。”日本东北地区唯一的炼油厂也在仙台港边,对东北地区能源供应和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这里的电子、电器、食品加工等制造业,在日本东北部以农业为主的片区中,最为发达。

  仙台所在的宫城县,扩大到日本的东北沿海,也常年与地震相伴。仙台炼油厂为了吸取1995年阪神大地震的教训,炼油厂安装了安全自动关闭系统,后建装置均提高了防震标准。2003年5月,仙台市附近发生里氏7级地震,炼油厂所有装置立即自动关闭,没有损伤。当时仙台炼油厂的抗震奇迹引起了各国地震专家的关注。然而这次地震和海啸迅速使仙台炼油厂成为一片火海,松岛基地有18架F2战斗机被淹没,根本来不及升空避难。

  不在海边的人们,并没有直接感受到海啸的威力,对他们来说,经历的是一场不同以往的强烈地震。

  在仙台东北大学做国际文化研究的中国留学生张宁(化名)告诉我们,她惊诧于“日本人应对灾难的组织与纪律,出奇的好”。地震发生时她正在四楼的教室上课,和班上其他59个同学一起躲到了桌子下。张宁对大地震没什么经验,她说:“同学拉住我,告诉我千万别一个人跑出去了,大家在一起更安全。”

  老师迅速打开了门,地震波先是上下晃动,然后是更长时间的左右晃动,人根本不可能站得住。等到她感觉极为漫长的晃动暂时停歇,发现自己在桌子底下已经平移了半米。老师看见学生们都在,迅速组织大家下楼。张宁发现老师们不仅管自己班的学生,也跑去查看其他教室,害怕有人会遗漏。“等我到了操场,跑下来的有三四百人,几个穿黄色应急指挥服装的人已经在那儿指挥了,真是太快了,不知道他们从哪里冒了出来。”

  地震后不少商店歇业,人们排队到小超市买食品饮料。饮料瓶在地震中滚了一地,人们只是默默地帮忙捡起来,放回货架,再排两三个小时的队伍。张宁看到,收银机因为停电没法用,售货员用手在那儿算账,大家也耐心等待。人们只买两三天的食物和水,“大家都知道政府很快就会发应急物资,非常安心”。

  盛冈是宫城县北边的岩手县县厅所在地,距离海边约3小时车程的距离。岩手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会长王晓明告诉我们,地震时他所在研究室师长的手机收到了预警信号,大概地震前约5~7秒吧。“那是没有听过的声音,跟手机短信不一样,大家都在发愣——大白天的手机怎么有闹钟啊?原来是强地震预警。”

  有一定经验的张剑锋来自内蒙古,他告诉我们,发现这次晃动越来越厉害后,他先躲到厕所这样的小空间里,很快停电了,“我想,坏了,这是大的地震”。他穿着睡衣就跑出去了,发现电线杆、房子摇晃得很厉害,门前小河的流水也变得浑浊。按照之前老师经常说的防震常识,他知道通信一定会受影响,赶快给家里打了个电话报平安,很快电话就打不通了。天气很冷,大概在1摄氏度左右,等到余震基本结束,他回到房间换上了羽绒服后,发现老天下起了鹅毛大雪。仙台从海岸线往西10公里左右都是山,山并不高,沿海地区平缓。

  河流变得浑浊极可能是海啸来临前的一个标志。本刊记者曾经采访2004年底的印度洋海啸,听幸存者说起过大地震之后的奇特现象:河流突然变得浑浊,甚至河水被倒吸走了,感觉大海也往后倒退了不少。大部分人没有经验,有人还乐滋滋地跑到突然干掉的河里捉鱼。而这次突袭日本的大地震,虽然强度超出意外,实际上并没有直接给人们带来太大损害。长期对抗地震的日本人将房屋抗震、避震演习等训练做到了极致。这次带给他们意外和更大伤害的,是并不熟悉的大海啸。

  “宫城县北部海边地区的人多少对海啸的威力还有所了解,而仙台海边的居民,则根本不知道海啸意味着什么,因为这里的海岸线很平滑。”我们联系到仙台市建筑物抗震性能评测专家菅田重安,他曾在仙台市专门评估建筑物抗震性能、进行补强建议,对仙台的地质结构和特性非常了解。

  他提到宫城县北部的沿海地区,有一种奇特的海岸构造,叫做“里阿斯式海岸”,它是指由于土地沉降和海水上升,所形成的宛如锯齿般的复杂海岸。涌来的海水遇到里阿斯式海岸之后,浪会变高。这里的老人们还能记得1960年5月智利9.5级大地震引发的海啸,波及日本,大浪高达4米。对这一灾难印象颇深的日本森大厦株式会社的岸满帆告诉本刊记者,1960年海啸虽然大,但是因为由智利引发,来临前日本政府已经不断预警。即使这样,1960年海啸也使得140余人死亡和失踪。这也几乎是宫城地区为数不多的大海啸之一,年轻人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灾难。

  更为久远的1896年地震海啸,袭击的正是这次的受灾地区,海啸达到日本有史以来最高纪录——24米,造成1.8万多人死亡,而仅在岩手县就约有1万间房屋被毁。实际上,日本作为临海国家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海啸的预防和海啸的预警机制。日本在多处沿海地区都设立了防波堤,位于岩手县附近的防波堤总工程耗资约1200亿日元,约合94亿元人民币,耗时30年才完工。防波堤深达63米,被“吉尼斯”认为是世界上最深的防波堤。但是海啸比地震更让人类束手无策。

  仙台市里一共划分成5个区:青叶区、太白区、泉区、宫城野区和若林区,后两个区靠海。菅田重安说,这5个区的地质构造各不相同。在靠海的若林区中,广濑川和名取川两条河流在这里交汇。河流运动裹挟泥沙,让这里形成了30米厚的冲击土层。若林区的这种冲击土层,和青叶区的坚硬岩石层相比,就好像果冻和砖头的区别。建在他们之上的建筑物在地震来袭时,晃动的程度自然也不一样。这也使得此次遇到海啸后,海水淹没了冲击土层,形成了深可没人的淤泥,救援人员极难从陆地推进,主要靠直升机进入。

  难以逃遁的灾

  地震造成的伤害相对有限,而海啸瞬间卷走的生命,则难以短时间内清晰统计。离震源较近的仙台若林区,相当于仙台的郊区,从市中心开车约半小时到达这里的海边。目睹海啸如何席卷而入的人,几乎是瞬间的反应决定生死。

  横山一家人是极少数从死神那里捡回性命的人。他们当时正在看海景,感到地震后,听到警察们拿着扩音器对海边人喊:“注意,海啸要来了!”横山一家正在海边稍高的地方,看着远处的海面上雾气蒙蒙,海浪瞬间掀翻海边的松针林,电线杆子也接连倒下。横山与妻子、孩子、父母6个人开车逃离,海啸马上追上了他们,将车一下子往前推开200多米,摔在了海边的稻田里,车头进水熄灭。一家人在车里待了一夜,一半泡在水里。海啸后被冲上来的淤泥非常厚,搜救人员只能开直升机进入,横山一家爬到了一个汽车修理厂的二层,不断呼喊救命,终于引起了空中巡视的直升机的注意,这才获救。

  日本人平日建造的避难设施,这次发挥了作用。首先在距离海边不到10米的地方,一些小山被削为平台,被作为紧急避难地。如果海上地震突然发生,来不及跑的人们30秒内就可以登上这里,观看好情况后再想办法求救或者转移。其次在离海边约3公里的地方搭建临时避难地。这里建有社区防灾中心,其中的防灾仓库中应有尽有,帐篷、抽水机、发电设备、简易厕所,还有5万多份太空食品。

  根据仙台市政府提供给本刊记者的数字,3月11日14点46分地震爆发,14点50分海啸来临,14点53分海啸警报系统全部启动。海啸在地震4分钟后来袭,随后3分钟海啸警报启动。专家说,地震10秒后能发出警报,有条件的人是能躲过海啸的。一是往高地跑,二是离海越远越好。日本目前能做到地震10~15秒后发出海啸警报。

  事实上在地震之后,政府就已经尽可能提醒人们海啸的风险,“可是试想,10米高的大浪扑来,即使海边的人们意识到要跑,也来不及啊”。古村孝志不断感慨。人们只能根据过往的经验来尽可能防灾,可是灾难怎么会只是在意料之中。

  “日本人把最重要的防御放在了东海大地震。”中国地震局地质所所长徐锡伟告诉我们,日本由于预测到东京湾以南的地方会经历强震,30年来,每年都反复演习应对东海大地震的方案。东海大地震波及的地区是日本经济最为发达的都市圈。日本对东海大地震的预测手段更为细致,有一种短时间内的预警机制,通过探测地震发生的前兆,发出东海地震将在2~3天内发生的警报。

  古村孝志说,东海大地震的成因是板块边缘带的剧烈运动,菲律宾海板块迅速下沉至日本西南部所致。而本次的宫城大地震则是太平洋板块下沉至日本东北部所致。两次地震的成因不同,不对彼此造成影响。这次地震海啸与2004年底的印度洋海啸更为类似,都是两大板块之间相撞引起的,与汶川地震那样地震带自身的运动不是一个量级。

  庆幸的是,日本人反复训练的防灾技能,这一次在城市内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仙台市政府告诉我们,地震发生后的第三天,仙台市的278个避难所,收留了约10.2万人。

  仙台市建筑物抗震性能评测专家菅田重安说,与日本其他地方一样,仙台市有一份防灾地图。它包括若干项内容,比如不同区域对应的地质构造,哪里有类似学校操场、公园等的避难场所以及从各个不同的地方怎样去到那里,还有哪里的墙比较危险。“防灾地图是否公开,在许多地方是有争议的,因为这可能关系到商业利益。比如,地图表现了哪些地区地质条件脆弱,那么这些地方的房价可能就会受到影响。在仙台,这份地图是公开的。”人们可以在网上找到,在举行防灾知识普及活动时,或者专家在进行入户的房屋诊断时,也会分发这种防灾地图。

  而紧靠海边的人们,那些极可能被大浪卷走的生命,是大灾后两三天内还来不及触及到的伤痛。岸满帆说,现在大家能看到的重灾区的图像,基本都是直升机航拍的,细部不太清楚。“一旦那些失踪的上千上万的受难者被发现,我觉得我们日本人的情感就算再理性,也会爆发的。如果看见了尸体,没有人会不被触动。”

  重灾区的难以进入,也与海啸摧毁了东北部沿岸的港口关系非常大。日本的东北部一向不算经济发达地区,铁路和公路不算发达。日本东北六县经常作为一个整体体积,2005年GDP只占全国的6.4%,除了这次受灾的岩手、宫城和福岛之外,还有秋田、山形、青森三县。除了沿海公路,铁路原先依靠东北本线,1982年又开通了东北新干线。日本较多依赖港口经济,主要的经济区基本依靠港口而形成,比如东京湾的关东地区、依靠伊势湾的名古屋地区、大阪湾的关西地区。而这一次东北部港口被海啸摧毁,铁路和公路也受到影响,进入东北部的交通变得非常困难。

  那些灾区的人们

  受灾的东北三县从总体上来说是农业县,靠近沿岸被海啸袭击的人们,以渔民和种地的农民为主。仙台市东北部几十公里的小城石卷市,老消防员说:“几十年来从未遇见这么严重的灾难,整个城市到处都是救命声。”宫城县牡鹿半岛和南三陆町海岸,也分别发现了超过千具的尸体。

  50多岁的熊坂一家是幸运的生还者,张季风通过在东京的儿子,辗转询问到了这家朋友的安全,唏嘘不已。熊坂家住在仙台市若林区,房子离海边只有几公里。这是日本东北海岸边典型的农户家。作为长子的熊坂留在了家里,守着父母尽孝,同时也要守着祖坟和代表家族传承的家纹。“家”这个概念是日本特别强调的文化,长子继承家业,让每个家族的徽章世代相继,如果没有儿子,年老之后可能会考虑让女婿入赘。

  这里的人们有着户均1.2公顷的土地,机械化程度很高,农忙的时候雇两个人帮忙就够了。现在日本农民占全部劳动力人口的4%~5%,其中专业农户已经非常少,主要都是兼业农户,第一种兼业农户以务农为主,第二种以农业以外的工作为主,占了85%以上,他们被叫做“有土地的职员”,家人在城市里工作,家里还有土地。张季风说,日本是个高度均质化的社会,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有句流行的话是“一亿总中流”,它是一个相当平等的社会。近年小泉上台之后,刺激经济,拉大了贫富差距,但是经过二次分配之后,日本的基尼系数为0.27~0.3,贫富差距也并不太大。

  熊坂是个很心灵手巧的人,他在家门外开了一家汽车装配修理厂。自己的住房则是日本传统的二层木制小楼,每层200平方米,非常结实,客厅放着一个横切面有七八平方米的大树墩。熊坂的木楼是祖上传下来的,非常适合日本潮湿的气候,也符合他们配合造园艺术的审美,房子面海背山,充分借景,是一种非常悠闲而又精致的生活态度。

  熊坂家的日子过得自在轻松,3个女儿,一个嫁到了中国山东,另外两个在东京上班。总有一天,某个孩子要回到仙台海边,像父亲那样,默默守着长辈和家业,尽到家族的职责。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已经完成了它的城市化进程,很多农户家高中毕业的孩子,成为日本城市急剧发展期吸纳的新移民。这次受灾的人群里,大部分是熊坂这样传统的日本家庭,它们就像是日本人心目中的那个老家,有亲人有土地,平实温暖。

  岸满帆说,他在日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平静,不要抱怨,尤其是大灾降临时。“我们也有很丰富的情感,但是我们不会抱怨。抱怨什么呢?我们生来与灾相伴,无处逃遁,抱怨不了老天爷。整个社会已经把防灾做到最好,我们也不抱怨。生活就是这样,我们能过得了这关。”■

  (感谢清华大学-野村综研中国研究中心助理刘瓒提供的翻译帮助。记者陆晴、实习记者李林熙对本文亦有贡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SN024)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相关专题: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日本 地震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