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日本部分遇难者遗体临时土葬 两年内将重新火葬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25日16:16  南方周末
放正棺木后,日本自卫队士兵与遇难者告别。 (南方周末记者 秦轩/图) 放正棺木后,日本自卫队士兵与遇难者告别。 (南方周末记者 秦轩/图)

遇难者墓,正最后平整覆土。 (南方周末记者 秦轩/图) 遇难者墓,正最后平整覆土。 (南方周末记者 秦轩/图)

遗体安置所内的每一具棺木上,纸片上记录着遇难者特征,盒子里安放了逝者遗物。 (CFP/图) 遗体安置所内的每一具棺木上,纸片上记录着遇难者特征,盒子里安放了逝者遗物。 (CFP/图)

  扶棺的自卫队员小心拂去棺材上的污渍,有些墓坑地面不够平坦,队员就将棺材重新抬出,铲平坑底。每放下一具棺材,所有的队员均列队再次向死者敬礼。

  为了避免过多地搬动遗体,用帆布完全封闭的运尸车总是尽量贴近发现遗体的地方。

  为尽量减少家属的不良情绪,他们被拒绝进入停放遗体的地方寻找亲人,而由工作人员根据亲属提供的体貌特征比对。遗体完整的和遗体残缺的被分别安放在两处大厅。

  24个坟头都还来不及竖立墓碑,每个坟头压一根半米长的木条,旁边伴着一束鲜花。

  这里原本是日本宫城县的一处垃圾处理场,现在被临时改造为土葬公墓。3月22日,日本大地震后第12天,由于太多的遇难者遗体无法及时火化,灾区各地开始将部分遗体土葬。

  如何处理死难者遗体,这是宫城县政府迫在眉睫的难题:由于缺乏燃料,当地火葬场被迫减少了每日火化配额。天气渐暖,用来防腐的干冰因停电而无法足量生产。

  新发现的遗体还在陆续运来,宫城县政府临时设立了“土葬部”,该部制作了有关土葬方面的指导手册,并分发给各个灾区的自治团体。根据日本《墓地埋葬法》,因为土地紧缺,一般的市町村内土葬都是禁止的。但这次事态紧急,只能破例。

  “两年内会挖出遗体重新火葬”

  3月23日清晨8时,负责土葬的工人们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们共有4台小型挖土机,已经挖好的4个长方形大坑各两米宽,长40余米,坑内每隔1米放下一片1厘米厚的复合木板,用以隔开每一具棺材。

  坑深80厘米,比正式的土葬要浅一半。“这里只是临时埋葬,两年内会挖掘出遗体重新火葬。”东松岛市环境课的相泽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另有几名工人正在丈量土地,约半个足球场大小的墓地全用石灰粉画成了长长的格子。据相泽介绍,这片墓地准备临时安葬1000人。目前当地找到的遗体尚不足700具,不过需要为更多尚待寻找的遗体预留空间。“这次安葬的总面积还不知道,也不知道总人数会是多少。”当地政府生活卫生课的松本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早间9时50分,数十名遇难者家属陆续抵达,他们手里拿着鲜花以及由市政当局临时开具的“土葬许可证”、一张同意依法埋葬的“誓约书”。工作人员为他们逐一登记。

  10时整,宫城县陆上自卫队的卡车抵达。3辆车总共运来15具遗体。

  现场没有尸臭味。遗体都安置在棺材内。棺材一头都有个盖子,掀开可以透过玻璃看到死者已经经过入殓师整理的遗容。昨天安葬的24人中,有一半没有棺材,只能放在尼龙袋里。美国《华尔街日报》援引被派调至临时太平间服务的市政官员正芳小岩的话说,该市政府估计约三分之一的遗体没有棺材,就在他说话的时候,东松岛市只剩下20口棺材可用。

  运送遗体的卡车开到墓边,14名自卫队员,每人都戴着口罩、白手套,排成两列,先向卡车敬礼,随后从卡车上抬下棺材。

  下葬时,死者全部头朝北。依照日本传统,要头朝北安放遗体,称名“北枕”。扶棺的自卫队员小心拂去棺材上的污渍,有些墓坑地面不够平坦,队员就将棺材重新抬出,铲平坑底。每放下一具棺材,所有的队员均列队再次向死者敬礼。

  每具棺材上都标注了号码,对应着相应的坑道。

  此时,人群中已有阵阵呜咽声传来。有的家人在棺材顶部放上一束菊花,也有的会放一根烟。众人在墓前双手合十,默默祷告,随后遇难者家属中的男子用铁铲铲一些土到棺材上。

  时过11时,绝大多数家属已经离开,只剩下一家人依依不舍。他家有两位遇难者今日下葬,家中一位老人小心整理着棺材内的遗物。

  离老人不远处,当地政府特别设置了一间香堂,里面供奉佛陀,佛陀前是两支白色蜡烛,香炉里点燃本地的上等佛香——山水香和云香。

  自卫队的两名队员与卫生课职员再次核对下葬者名单。在安葬的15具遗体中,最后一具始终没有家属相伴。按计划,今天还有21名死者会安葬在这里。

  “肥胖、微胖、普通和稍微瘦小”

  对遇难者遗体的搜寻、保存、认领、安葬,整个过程从地震发生后的第一天就开始了。

  第三批救援灾区的70多名神户消防队员这次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寻找死难者遗体。“这次灾难和阪神大地震不同,这次是海啸,人都被冲跑了,遗体根本找不到了。”带队的神户消防队负责人向井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3月21日,神户消防队到达了利府町体育馆,这是宫城县的一个遗体安置点,体育馆外停靠着来自全日本各个地方的数十辆消防车和救护车。

  据向井介绍,日本的搜救队或者自卫队发现罹难者遗体后,通常都会有一组工作人员带着担架以及白色的裹尸布前往现场,鞠躬致哀,然后小心地把遗体移出废墟,用布盖好。

  遗体运出后,立刻有救难人员持绿色、白色的塑料布,在裹尸布外再将遗体包裹一层,最后装入裹尸袋,抬上早已等在一旁、用帆布完全封闭的运尸车。为了避免过多地搬动遗体,运尸车总是尽量贴近发现遗体的地方。

  遗体最终被运到遗体安置所,交给当地警察登记,搜救队的工作才算完成。自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后,神户市防灾会议专门编纂了《抗灾对应手册》,并且每年不间断地进行着修改和补充。书中有完整一章节“如何搜索失踪者和处理遗体”,此次震灾中,日本官民各界处理遗体,就很大程度上参考了上述手册。

  宫城县是重灾区,全县设立了近20家遗体安置所。连日来,宫城县当地报纸《河北新报》上公布了所有停放遗体的安置点,其中东松岛市城内有两个遗体安置点,东边为女子高校,西边在东松岛市体育馆。

  东松岛市体育馆内的一面墙上,张贴着18张遗体名录,每张表上差不多60人。从名录上可以看出,在地震、海啸中遇难的女性要比男性多得多,18张名录中,男子的只有两张,女子的有16张。

  第一栏的第一名遇难者,编号为A166号,女性,80岁左右。一条红线划过,表明她的身份已经被确认。

  东松岛市秘书广报课职员高山孝志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截止到3月21日,当地共发现死难者658人,其中的493人已经确认了身份。

  仙台市区的安置点在利府町体育馆。

  3月22日中午,寻找家属的登记人数已经超过了70人。“有些家属是在各个地方的遗体安置点一路找过来的。”一名安置点工作人员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一个地方找不到,就抱一点希望到另外的地方去找。”

  此前一天的3月21日是日本佛教的彼岸节,相当于中国的清明节,是亲人向祖先献花烧香的日子,这一天同时也是公休日,去利府町体育馆找死难者的有四百多人,比前几日都多。

  寻找遗体的人需要到门口的登记处登记,按照宫城县警察署的要求填写表格,表格的内容包括其要寻找的死者身份信息,特别要写明遇难者身高、胖瘦。

  例如,身体体格分为四档:肥胖、微胖、普通和稍微瘦小,登记内容甚至包括了身上是否有标志性的伤疤痕迹,头发是否烫了或者白发,身上是否有手术的痕迹,以及是否戴着婚戒等等,这些都将有助于工作人员比对遗体。

  因为担心寻找遗体的亲人们受不了看到大量遗体可能带来的刺激,亲属们被拒绝进入停放遗体的地方寻找亲人,而工作人员则拿着登记表,到摆放遗体的大厅去进行比对。

  如果比对成功,才带引两名家属进入遗体安放厅做最后确认。遗体完整的和遗体残缺的还被分别安放在两处大厅,以尽量减少家属的不良情绪反应。

  体育馆入口处,几排座位,坐着一些等待亲人信息的人。他们靠在告示栏旁,彼此交换着信息,不时有警察走过去,叫到一些家属的名字,让他们去最终确认遗体。

  旁边还贴着一些亲人们自己手绘的寻人表格,上面有姓名、性别、体貌特征等等,其中的少数几个幸运的名字被画了红线,表明已经得到确认。

  不过总有还没等来亲人的遗体,他们的信息被汇总在一个篮球场大小的告示栏内:例如,“一个10岁的男孩儿,身高是1.16米,头发长8厘米左右,黑色,穿夹克衫外套,戴一顶上学用的帽子”。

  “余下的生命”

  三浦鏈净,一个日传佛教日莲宗的僧人,也是地震中的一个志愿者。他所服务的,是地震中逝者的灵魂。

  三浦挂单在仙台的仙光寺。地震后,他母亲的家里倒没大事,只是房子毁了,所幸人还安康。3月17日,他决定为死难者做些事情。而仙台的几个地震遇难者遗体安置所中,利府町体育馆离他家最近。

  从家里骑自行车到体育馆,需要近40分钟。他说明来意,但是工作人员拒绝他进入停尸的房间。于是三浦把防潮垫铺在体育馆门口,这是他可能到达的离遗体最近的地方,摆好法器,开始念专为超度死者的《南华经》。

  此后每天上午11时,三浦都会骑着自行车过来。每次会念两段经,分别是《南华经》的第二和第十六章,在他看来这两章分别是《南华经》中最重要的。念完后会敲“天鼓”,口念七字真言。每念一个字敲一下,总共时间大约1个小时,“鼓声和念经的声音,宇宙都能听得到。”三浦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去世的人可能听不到我们的声音,但是人的心都是相通的,生人和死人都一样,生者听到了,死者就会会听到我们的声音。”

  相对于灵魂,肉体需要更多的人手照看。在三浦背后的体育馆的大门内,几乎整个仙台市的入殓师都在这里。BELLECO丧葬公司仙台分店的田冲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大约有50名入殓师在24小时轮番工作。而每个人处理一具遗体的过程要2个小时。

  事实上,来到安置所的很多遗体都是从淤泥中挖掘出来,在入殓师接手前,遗体已经经过消防队员的初步冲洗。

  一名入殓师整理一具遗体需要两个小时。入殓师会先摘下口罩,给死者行一下礼,然后开始清洗遗体:脱掉原来满是泥土的衣服,把身体冲洗干净,再穿上跟中国民间风格类似的送葬服,然后放上黄色或者白色的菊花。

  这时,死者家属便可以过来辨认他们的亲人了。当然这是地震后初期的细节,现在,因为遗体日渐损坏,只能通过照片辨认了。如果确认了,则死者身边遗体、遗物便一块交给家属,包括衣服、戒指、牙。

  BELLECO公司是一家商业公司,他们几乎可以提供丧葬的整套服务给死者家属。如果火葬,进焚化炉之前,入殓官都会给死者再化一次妆。地震后的葬礼费用,和平常是一样的,8万日元左右。土葬的费用稍低一些。这些费用,有家属的,则由家属承担,而那些还没有家属认领的遗体,其葬仪也不差分毫,费用都由当地政府承担。

  因为日本土葬用地极端短缺,福岛县还有寺院无偿提供土葬用地。“佛教讲究缘分。”三浦从垫子上直起身体,“缘分说不清楚,不幸的事也有一定的缘分。他们已经去世了,我们还活着,我要充分发挥自己余下的生命。”

  预约到十天后的火葬场

  整个宫城县的火葬场都不够用。东松岛市的火葬场往常每天能火化4具遗体,现在是紧急时期,每天6具,但还远远不够。而因柴油和天然气紧缺,宫城县最大的火葬场葛冈斋场却处理量锐减,现在每天的火化量是24具,只及通常的一半。

  葛冈斋场位于仙台市西面,10天内的火化预约已经排满。

  作为宫城县五家仍能营业的火葬场之一,葛冈斋场处境已算幸运,大多数的火葬场被海啸冲垮,即便有幸免于难的,也难以找到柴油、天然气。

  在预约室门口,贴着隔壁山形县26家火葬场的名单,等不及的客人,可以去山形县火化。但问题是,目前每辆汽车每次只能加10升汽油,也根本不够运送遗体的车跑一个来回。

  因为是非常时期,大多数死者的家属也顾不上举行葬礼了,“能够火化就不错了。”仙台市主营葬礼服务的市川典礼社的后藤英基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有的家庭会委托公司火化,因为是死于地震和海啸,所以价格还会便宜一些。

  不过即便便宜,火化过程依然一丝不苟。

  身着黑色西服的两名葛冈斋场工作人员,笔挺地站在殡仪馆门口,静候死者家属抱着骨灰盒上车,两人向车深深地鞠躬,直到车出了葛冈斋场大门、再拐入了一道山路,看不见踪迹了,他们才起身。

  地震后第9天,3月20日,仙台市政府宣布将在下周为一部分死难者举行土葬。他们都是身份不明、无人认领的孤魂,总数超过200人。准备土葬的葛冈葬园是公共墓地,目前已经派了工人过去把土推平。几天前,东松岛市又发现二百多名新的死难者,另一个重灾城市南三陆,还有一半的人没有找到。

(编辑:SN002)

> 相关专题: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