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利比亚石油曾经“翻云覆雨”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28日15:55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龙辛/文

  利比亚局势的动荡导致国际原油市场持续震荡,很多人担心利比亚出现一场持久战争,因此对利比亚石油工业的未来疑虑重重。从历史上看,利比亚从穷得叮当响一跃成为非洲最富裕的国家,石油起着关键作用,而作为非洲最大的原油出口国,“石油武器”也曾数次改变世界能源市场的游戏规则。

  纳粹地雷让勘探者头痛

  二战期间,轴心国与同盟国军队在北非沙漠里来回拉锯,数以千计的坦克在利比亚的沙砾石块上碾压,正是在那里,“沙漠之狐”隆美尔的部队最终因缺乏燃料而全军覆没。造化弄人,就在德军坦克上的燃料计量表显示为零时,他们却不知道离战场不到100英里的地方就蕴藏着丰富的石油。

  二战后10余年间,除了沙子什么都缺的利比亚能出口的只有两样东西,一个是生产印钞纸张所需的细茎针茅,一个是英德两军在利比亚对决时打坏的军车残骸,它们被当作废铁出口。在年迈的利比亚伊德里斯一世国王的口袋里,往往只有不到5美元的零花钱,他实在不愿当这个君主,好几次写信想退位,但都被别有用心的部落酋长们给阻止了。而在国际上,只有美国设在利比亚的惠勒斯空军基地能勉强让世人想起还有这么一个国家。

  到了50年代中期,越来越多的地质学家推测利比亚有石油。1955年,利比亚王国颁布《石油法》,提供几块较小的特许开采地。1957年,利比亚实行第一轮开采招标,17家美欧公司夺得84块特许地的开采权。然而勘探工作进行得很不顺利,因为利比亚实在太落后了,谁要打电话给美国公司总部,就得坐飞机到意大利去打。地质学家也遇到前所未有的考验,二战期间,德军在利比亚沙漠里埋设了300多万颗地雷,工程师和钻井工人常被炸死炸伤,各公司不得不给勘探队配备排雷分队,甚至不惜重金把当年作战的德国老兵请来帮助排雷。

  能源巨头为油纷至沓来

  很长时间里,利比亚的找油行动令人失望,包括英国石油公司(BP)在内的诸多大公司甚至已经准备打道回府,但到了1959年4月,美国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SONJ)在快要放弃的试采区终于打出一口高产油井,当班工程师在给公司总部的信中写道:“这回利比亚中了头彩。”

  以此为发端,到1961年,利比亚共建起10座产量惊人的大油田,昔日的穷国一跃成为西方大国争相拉拢的对象。而且,利比亚出产的都是“可爱”的低硫原油,这对近在咫尺的欧洲越来越庞大的汽车用户来说太理想不过,也完全符合当时兴起的环保运动。还有一点,利比亚油田不在中东,运输也不需要经过苏伊士运河或好望角。到1965年,利比亚已是世界第六大石油出口国,日产原油300万桶以上,占世界输出原油的10%。利比亚石油出口的激增,显著地影响了世界油价。

  当时,来自波斯湾和苏联的石油是国际市场的主宰,由于渠道单一,特别是这些地方离西欧太远,运费甚至比油价还贵,所以利比亚的石油洪流迅速将欧洲市场填满。值得注意的是,在利比亚石油出口领域,占主导地位的是许多独立的石油公司,它们没有“保护兄弟油源收益”的顾虑,拼命地向欧洲市场输送原油,以便尽快收回投资,结果导致供求失衡,油价大跌。SONJ经济师佩奇回忆说:“在那段因利比亚大量出口所导致的‘廉价石油’岁月里,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能买到石油,而且价格总是低到你出价多少就是多少。我从来没见过这样激烈竞争的市场,市场简直瘫痪了。”

  一份协议结束“廉价时代”

  作为阿拉伯国家的一员,利比亚的石油与中东局势密切相关。1967年6月5日,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后,在埃及总统纳赛尔要求下,阿拉伯各产油国宣布对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大国进行“有选择的石油禁运”,埃及顺势封锁了苏伊士运河。

  纳赛尔通过电台呼吁支持者随时随地打击庇护以色列的西方国家的石油设施,最严重的骚乱就发生在利比亚。到6月8日,中东及北非的石油出口较平时削减60%,沙特和利比亚的生产完全停顿,再加上苏伊士运河停运,美欧经济遭到史无前例的冲击。28日,一位美国官员承认:“西欧正处在动荡的边缘。”

  但由于美国平时保有一大批闭井油储量,加上盛产石油的委内瑞拉、伊朗和印度尼西亚当时奉行亲美政策,到了9月初,眼见效果不能持续,禁运便宣告取消。随后,鉴于苏伊士运河仍被封锁,在美国西方石油公司(OPC)等努力下,利比亚铺设了一条从沙漠油田到的黎波里、班加西的输油管线,利比亚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但两年后,西方石油公司突然发现它们又面临着一个严峻时刻。

  1969年,当时只是利比亚一名通讯军官的卡扎菲通过政变上台,他领导下的革命指挥委员会很快将目标对准西方石油公司。1970年1月,利比亚政府突然要求在利经营的21家西方石油公司提高石油出口牌价和政府分成比例,谁要不从,就立即停产。当然,卡扎菲也不是一味蛮干,有“红色王子”之称的前沙特石油大臣、激进的反西方民族主义者塔里基王子当时在的黎波里担任革命政府的顾问。

  利比亚政府打击的第一个对象是美国埃索石油公司,但后者不肯轻易就范,几个回合下来,利比亚人转而把矛头对准没有其他油源的美国OPC公司。1970年8月底的一天,OPC董事长哈默急匆匆走下飞机,赶往的黎波里的革命指挥委员会总部谈判。哈默的谈判对手是利比亚革命指挥委员会副主席贾卢德少校。在多次谈判中,贾卢德总是肩背冲锋枪、斜挎左轮手枪坐在谈判桌前。由于利比亚政府态度强硬,哈默争取到最后,只换来利比亚政府把公开的提价变成政府把对OPC征收的石油开采使用费和税收额度增加20%,这意味着利比亚官方在石油出口利润分成的比例历史性地突破50%。

  这一协定决定性地改变了阿拉伯产油国与西方能源寡头之间的力量平衡,越来越多的阿拉伯国家紧随利比亚,从西方公司手里收回石油资源支配权和定价权。正如哈默在最后文件上签字时说的那样:“在西方世界,每个驾驶拖拉机、卡车或轿车的人都将受到这份利比亚协定的影响。”哈默没有说错,从1970年开始,尤其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所导致的第二次石油禁运后,“廉价石油”时代彻底同西方世界告别。■(据《环球时报》)

(编辑:SN002)

> 相关专题: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