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迪
这次地震,是战后日本经历的最为严峻的考验,日本民众身处地震、海啸与核泄漏三重苦难中。灾难后,由于众多中国媒体迅速进入灾区持续报道,让中国国内读者第一次实时接触了日本社会及日本人生活的真实图景。笔者发现,在这些报道中,国内媒体常用“淡定”一词称赞日本人的灾后心态。
笔者以为,这种“淡定”与其说是一种“素质”,不如说是日本国民对命运所持有的一种坚忍,以及对日本经济的自信。
福岛核电站事故仍在不断发展,大面积的停电仍然在困扰日本东部。目前,节电已成东日本地区常态:电梯停运、照明减弱、电车班次减少等,导致政府机构、商业设施和医院等都无法安排下一周的日程,很多大学甚至取消4月1日开始的新年度入学典礼,有的大学干脆推迟了开课时间。
整个东日本地区都在忍耐停电的艰辛。3月28日上午,笔者路经东京八王子日本铁道(JR)站。这里的扶梯停运,有一老者一手拄拐,另一手扶栏,艰难地拾阶而上。平时,只要电车稍慢一分钟,日本人也会焦灼不安,而此时,却少有人抱怨。日本人内心深处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平时模式,另一种是非常时期的模式,他们目前的心态显然处在非常时期之模式。
震后两周以来,东日本地区物流系统迅速恢复。各家超市中,大米、面粉、面包等重新出现在货架上,餐巾纸、手纸也很充足。虽然蔬菜、鸡蛋价格有所上涨,但却可以保证供应。
不过,市面上的盒装方便面、收音机、手电筒、干电池等仍然缺货,牛奶不足、儿童纸尿片不足。据悉,这些短缺品的生产正逐渐恢复。例如,松下公司大阪干电池厂从3月16日开始转入24小时生产态势。在地震毁坏东日本牛奶包装纸盒工厂后,西日本地区的牛奶包装纸盒工厂全力增产,以确保东日本牛奶包装纸盒的供应。地震破坏了一些公司的纸尿片生产线,例如花王公司4座纸尿片工厂因地震受损,不过其中3家已在3月24日恢复了生产。3月23日,东日本地区多处水源地发现污染物质超标,随之整个日本列岛出现矿泉水短缺现象。各种消息显示,日本各主要饮料厂家正全力增产,确保供应。以日本国内生产能力看,可在短期内实现供需平衡。
这次地震,无疑对日本人的生命和财产是一次重大打击。但单纯从受灾地区4县GDP来看,仅占日本的6%,不及上次阪神大地震受灾地区的一半。另外人们也会发现,日本在战后几十年中在全球各地构筑的生产网络,对日本具有很大的安全保障意义。
目前,日本跨国公司海外总资产的每年产值,相当于日本的GDP。这意味着日本在全球范围内构筑了一个本土防灾体系。这笔巨大的海外资产,是日本临危不乱的重要经济保证。震后,日本跨国公司动用全球网络加班生产备灾用品,并用飞机向日本急运。此外,地震之后日元非但没有贬值反倒升值,部分原因是日本跨国公司调用国外资金投入日本市场造成的。
关于福岛核事故,日本官房长官枝野幸男反复强调,辐射对东日本国民身体“没有即刻危险”。那么,日本政府是否隐瞒了核辐射真相?东日本居民真的没有危险吗?对此,此间舆论分为两种意见。第一种支持政府,如NHK的报道、解说及聘请的大学教授,均持有30公里外地区安全论。而持有相反意见的人则认为危险极大。例如有家民间电视台聘请一位反核主义者谈论放射物质飘散问题,他批评政府、NHK及“御用学者”掩盖真实危险。他认为,那些半衰期长的微小放射颗粒随风飘散,每个颗粒都相当于一颗小型核弹,只要吸入一粒,足以致命。
从现状看,日本国民尽管心存疑虑,却没出现大规模迁徙、逃亡的现象。在发达国家中,日本民众对媒体、政府信任程度高于其他国家。不但如此,在这个危难关头,日本国会实行“政治休战”,在野党停止对政府发难。他们认为,假如此时对执政党采取不合作态度,可能被认为“不爱国”,失去民意支持。近日民调显示,民主党政府支持率有所回升,尽管国民对民主党的救灾手段和本领并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