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利比亚动荡威胁中资企业:对非投资警惕政治风险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30日16:08  新民周刊

  利比亚政局的动荡,对中资企业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

  记者/邵乐韵

  今年以来,天灾人祸接二连三,尤其中东和北非多个国家相继爆发政局动荡,使得资本市场跟着阴云不散。眼下利比亚战事升级,中国央企已有价值数百亿的项目在彼岸搁浅,很多国人或许要问:中国自2000年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出海的中国企业是否具备了足够的抗风浪能力?作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中国今后对非洲的投资战略又是否要做相应调整?

  损失几何?

  最近,天涯论坛“国际观察”一则帖子《关于利比亚的一些常识》颇受网友关注,楼主“痛腚思痛”自称2008年第一次去利比亚,之后多次往返,本来年后准备再去利比亚,没想到政局动荡,就在国内密切关注局势变化。

  从帖子内容来看,“痛腚思痛”是个门内人,参与过中国企业在利比亚的承包项目,熟悉其中运作,也了解当地的衣食住行。“实话说,咱们中国公司在那边形象还是很好的,工程进度快,质量好,价格还便宜,原来那里是意大利的殖民地,很多意大利公司在那经营的时间很长,咱们中国硬是挤进去,现在利比亚政府发包项目的一半都被中国公司拿到了,这个比率看样子还能往上涨。”但是目前的混乱局势,“对咱们在当地做项目的公司很不利,损失应该不小”。

  “不小”是多少?中国官方虽然在利比亚没有投资,但据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利比亚政局的动荡确实对中资企业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目前中国有75家企业(其中包括中建、中水电、中铁建等国资委监督管理的中央企业以及华为、华丰等民营企业)在利比亚有工程承包项目,其中大型项目有50个,所涉及的合同总金额188亿美元。

  另据国资委披露的信息,目前13家央企在利比亚的项目已经全部暂停,已披露的中国中冶、中国建筑、中国铁建、葛洲坝四家央企上市公司公布的停工合同金额就超过410亿元。

  以损失占一半多的中国铁建为例,其2009年实现营业收入3555亿元,如果以该营业收入计算,此次在利比亚的损失占5%左右。

  按照“痛腚思痛”的解释,在这类国际承包项目中,“利比亚政府是业主,通常先给15%的预付款,承包商拿这个钱去建营地,买设备。等于他(业主)出钱向你买个东西,东西在建造过程中问题,是业主那边的责任,那是要索赔的。之后按进度,你有多少进度,业主就要给多少钱。”

  然而正如商务部长陈德铭所说:“没有投资不等于没有风险,因为我们的设备和预付的资金、保证金都在那儿,所以我们对财产和资金的保全有责任。”相关上市公司陆续发布的公告表明,中资企业在利比亚的资产损失情况不容乐观。除此之外,3万多名从利比亚撤回的劳工的安置问题等也是中国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

  现在利比亚前景仍不明朗,政府军与反对派武装继续拉锯,联军内部也出现政治角力。中国企业何时能复工,仍然是个未知数。作为中企在利比亚的项目承包参与者,“痛腚思痛”的想法具有一定代表性,有两种糟糕的情况是他所不愿意看到的:一种是变成伊拉克、索马里,各个部落各自为战;二是就算能稳定下来成立一个新政府,所有利益集团重新洗牌,还得重新经营,也不是好事。

  “希望那边的局势尽快安定下来,企业走出去挺不容易的。”

  学会避风险

  这10年来,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02年至2010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速达52%。截至2009年,中央企业境外资产总额占中央企业总资产的19%,当年实现的利润占中央企业利润总额37%。在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投资中,国有企业占据了大半壁江山。

  但是还有一个数据值得深思:2007年商务部数据显示,中国在海外投资的企业65%是亏损的。

  西亚、北非地区是中国在海外投资“走出去”的重要地区。以利比亚为例,自2004年欧盟对利比亚解禁以来,中利经贸关系发展迅速。2007年,中国已是利比亚当年第三大贸易进口伙伴,第七大贸易出口伙伴。中国当前在利比亚的项目主要分布在住房、铁路、石油服务、通讯领域。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非洲研究室主任贺文萍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说,虽然这些国家资源丰富,但是政局不稳定,容易发生部族冲突、政权更迭等,因此对外政策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要么要求对外资项目重新进行评估,要么索性不认前任政府的账,这些损失都只能由外国投资企业买单,甚至到最后项目就拖黄了。

  贺文萍说:“过去我们在风险评估方面的意识不强。这几年中非发展基金等成立了以后,商业银行或基金会放贷讲究回报率,企业才开始重视风险调研,但也是刚是起步阶段,属于粗放型,并没有严密的评估体系,不像西方国家那么专业和细化。”

  此次利比亚局势动荡让参与海外项目的中国企业意识到,除了经济风险评估,政治风险评估业也很重要,即考虑对国外经营者和投资者产生不利影响的政治、政策、制度等非市场因素。陈德铭表示,预计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在未来5至10年,中国在海外的投资可能会超过中国的吸收外资。所以,怎样建立有效的海外投资的安全保障机制显得尤为迫切。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李智彪提出,政治风险防不胜防,不可能做到万无一失,但是事先预警比事后弥补更为重要。

  一方面,中国企业在进入当地前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了解当地习俗,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系统管理等;其次,政府作引导,提供及时正确的信息,同时领事馆加强同当地政府的沟通,密切关注局势变化,以便做好应对措施;而在风险评估方面,“国内也曾有机构请我们作投资对象国的风险评估,但后来只是用作商业服务,如果这些信息能够作为公共资源免费向企业开放会更好。”

  美国驻埃塞俄比亚前大使、乔治·华盛顿大学艾略特国际事务学院非洲问题专家大卫·辛(David Shinn)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在利比亚的损失可能会导致在进入非洲的‘问题’国家以前采取更严格的政治风险评估,但我不认为这会显著改变中国企业在海外追求盈利的意愿。在过去10年中,较之于西方企业,中国企业似乎更无畏于承担更大的政治风险。我认为中国会继续如此,但利比亚一劫势必将缩小中国与西方在承担政治风险上的不同。”

  《非洲的丝绸之路:中国和印度的经济新疆界》一书作者哈里·布罗德曼也说,“在早些时候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和苏丹的损失基础上,利比亚一事将引起中国国内在如何平衡外交目的与企业盈利上的激烈辩论。这些讨论将为未来中国的投资决策注入更多的政治风险考虑。”

  至于中国对非洲的投资战略,安邦咨询研究员曹雪松认为,中国的非洲战略必须要有所改变,在多方面更加积极地参与当地的社会生活和经济建设,比如民主化、多元外交、多元参与当地社会和社区的建设(除了开矿采油,还要参与医疗、教育等公益方面的活动)、增加投资的透明度以减少国际指责、多与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IMF、联合国等组织合作。这些多元化、多层次的外交与合作必将会在最大程度上保护中国在非投资利益的安全。

  而英国的风险咨询机构专家威廉姆森则认为,总体来看,中国在中长期不会改变非洲投资战略。“全球许多资源存在于潜在不稳定的国家。中国的外交政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原材料、自然资源和粮食的需求。我认为,中国最终会采取政策取悦利比亚的新领导层,比如,中国现在就已开始与联合国一道制裁利比亚。不过,中国也必须保持微妙的平衡。”▲

(编辑:SN002)

> 相关专题: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