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笔◎鲁伊
苹果是什么颜色的?
这只苹果,当然不是被亚当夏娃偷吃了的那只伊甸园中的禁果,也不是砸在牛顿头上帮助他发现万有引力的莫须有之果。一个名词的所指常常被时代打上深刻的烙印,甚至改变它原有的内涵。在过去的10年之中,当我们提到苹果的时候,绝大多数时候指的是“那个苹果”——为史蒂夫·乔布斯所创造的苹果公司及其产品。
我们为什么会对苹果的颜色产生兴趣?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不妨先来听一个“紫牛”的故事。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赛斯·高汀(Seth Godin),一个硅谷的实业家和市场营销专家。
故事是这样的:几年前,高汀与家人驱车穿越法国。旅程开始之时,他们都陶醉于路边以前只有在童话书中才会看到的绵延数十公里的奶牛,但20分钟之后,车上的人就开始对这些动物熟视无睹了,甚至,更糟糕的,他们发现,那些曾经如此美丽的奶牛已经变得令人生厌了。
“它们也许是世界上最漂亮、最吸引人的奶牛,它们也许有着超越同类的温驯的性情,以及与众不同的美丽毛皮,在阳光下的牧场上,每一头牛看起来都是如此的美丽动人。但那又如何?所有的优点都无法改变它们的长相一成不变的无趣事实。”就在这时,塞斯想到——要是此时路边出现了一头紫色的奶牛,那会怎样?
这一刻的灵光一现,催生了21世纪头10年美国出版业最畅销的一本市场营销著作——《紫牛:从默默无闻到与众不同》(Purple cow:Transform Your Business by Being Remarkable)。在这本书中,高汀断言,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消费者几乎已经拥有了所必需的一切、很难有东西能激起其消费欲望的后消费时代,传统的面向大众的产品定位和老的营销法则即将衰亡,在这个需求饱和的时代,一种产品想要卖得出去——遑论获取成功——必须是值得注意的、例外的、全新的、有趣的,换言之,成为一群平庸无奇的黑白花奶牛中的那头出类拔萃的紫牛。
什么是黑白花奶牛式的产品?什么又是紫牛式的产品?高汀给出了一个简单的特征定义:大众化无特色VS独一无二;向所有人发动广告攻势VS集中在产品成长期发动广告攻势;害怕失败VS害怕平淡无奇;很长的生命周期VS很短的生命周期;很少发生变化VS剧烈的变化。他特地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讲,紫牛并不比其他的牛更好,它不会生产出更多的牛奶,也不会需要更少的饲料,也没有先进到拥有多种高科技功能。它的紫色不是创新,而是一个新事物,即便它的功能仍然同市场上所有的竞争对手一样,单凭紫色这一点,就足以令它超凡脱俗。
高汀的这本书出版于2003年,那时,距离苹果推出iPod只有不到3年时间,令iPod得以执数字音乐界牛耳的iTunes Store服务甚至并未问世,由iPod、iPhone和iPad所掀起的苹果热潮还远远未能像今天这般,横扫在最近几年中迅速变得格外扁平的世界。正因如此,在高汀的“紫牛”群中,苹果公司只占到不算大的一个位置。
然而,8年之后的3月2日,当前一天还在互联网上死讯纷传的史蒂夫·乔布斯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如一只螳螂般瘦削……也像一只螳螂般昂首阔步”地出现在旧金山芳草地艺术中心iPad2的发布会现场时,无需抛出那些惊人的数字——推出时间还不到一年的iBook网上书店,已经有超过1亿本书被下载;世界最大的图书出版商兰登书屋于此日正式宣布进驻,至此,全球六大图书出版商皆已成为苹果商店的合作伙伴;在全世界范围内,与信用卡绑定的苹果账户已经超过两亿个;通过在App Store上销售自己开发的应用程序,全球的程序开发者们总计获得了20亿美元的收入;iPhone手机的销售量达到了1亿台;2010年,在推出后的9个月中,苹果卖出了1500万台iPad,销售额高达95亿美元,占有了90%以上的平板电脑市场——只要看一眼每个人越来越苹果化的生活,便已知道,从年轻时代起便以“现实扭曲力场”著称的乔布斯,已经成功地在短短10年间真的扭转了现实,将一家被华尔街诊断为“病入膏肓”、市场份额滑落到历史最低点的公司,变成这个时代最闪亮耀目的一头“紫牛”。
紫牛何来?
关于苹果的颜色,多年以前,乔布斯曾经给出过一个官方定义。1983年10月,麦金托什电脑揭晓软件供应商的发布会上,犹是一副年少轻狂模样的乔布斯说,“苹果是红色的,IBM是蓝色的”。将这一红色定义演绎得最为淋漓尽致的,是那个著名的麦金托什电脑广告——一如奥威尔在《一九八四》中所预言的那个阴沉、冷寂、单调划一的未来世界,身着白色上衣、红色运动短裤的女子像一团生命之火一样跑来,挥动大锤砸碎统治人们思想的铁幕。
如果说蓝色象征的是秩序和理性,红色则是叛逆的颜色。在成长过程中深受1968思潮影响的乔布斯,几乎从苹果公司创立之始,就把自己放在了以IBM为代表的现代社会的合理化的牢笼的对面。
那是上世纪70年代末的美国,一个职员的国度,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像潮水一样涌进大城市,涌进高楼大厦里笼子一般的办公间。不过几年时间,大多数的人就都买得起汽车、电话和电视,中产阶级的郊区住宅也不再遥不可及。失业成了不可能的事,每个人面前摆着一条通往更快更好更高的康庄大道,仿佛只要你按照理性的社会法则修理自己,便一定可以拥抱成功与幸福。
《法国1968:终结的开始》一书中的一段文字或许是对这种合理化生活的最佳写照:
“社会是一朵塑胶花。旧的模子,新的颜色。塑胶花永不凋谢,只是遇热融化。今儿个该发薪水了吧,我们每个月定期受贿。把我们的梦想欲望定型上模,所以呢,我,而且只是我,要往上爬。我牢牢地抓紧我的白领工作——深怕别人来抢,我默默地忍受我的蓝领劳动——毫无尊严可言。下班钟一敲,我就遁回我的蚕茧,我的欢快,我的家庭告诉我,我是对的。”
按照马克思·韦伯的观点,在这个合理化的社会中,一家企业若想获得成功,必须满足人们追逐合理化的需求,提供合理化的产品,诸如效率、可计算性、可预测性和可控制性。显然,这绝非乔布斯的苹果。
为了苛求细节上的完美而一再拖延发布时间,公司内部模糊的层级和人事关系,封闭的产品体系,嬉皮士式的企业文化……当我们回头细看苹果公司的编年史,苹果电脑时代的种种出格之处,几乎是一本MBA反面案例教材,而这些不按牌理出牌的叛逆属性,至今仍深烙在苹果产品的血液里。
然而,是它们令苹果成为紫牛吗?换言之,按照今天被许多苹果“粉丝”所津津乐道的这些苹果法则去打造一家新的公司,是否也能收获类似的辉煌?
事实上,在《苹果模式》(The Apple Way)一书中,作者杰弗里·库萨克(Jeffrey Cruikshank)开宗明义便指出,苹果的商业模式是一种不可模仿的模式,刻意重走苹果之路的人,99%将遭到乔布斯在1985年所遭受的命运——被象征着商业理性原则的董事会驱逐出局,而能够像乔布斯那样东山再起的,几乎万中无一。看一眼高汀本人的经历,便是极好的例证。尽管他似乎深谙创造紫牛的种种秘笈,但迄今为止,他的最高成就,不过是于1998年将自己创建的互联网市场营销软件Yoyodyne以30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雅虎。
是什么成就了今日的苹果?库萨克给出的答案是两个英文单词:“Jobs”(乔布斯)和“Cool”(酷)。这个答案引向苹果的另一重颜色:白色。
几乎每一款苹果产品,都会在包装盒里附送两张白色的苹果贴纸。这白色的苹果,是苹果产品追求设计、追求唯美的象征符号,更是自青年时代便热衷于禅修的乔布斯“无或一切可能”东方哲学的具体体现。
从苹果二代开始,即或人们对苹果产品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诟病,但它的轻灵、简约和优雅几乎是无可置疑的。从形而上的角度观察,这形成了与以黑铁为沉重主色调的庞然大物的现代机器的巨大反差。而它所张扬的享乐主义的小众趣味,亦是对贯穿20世纪高效率主题的一种反讽。
然而,尽管这一白色主题一直存在于苹果的基因之中,但却直到最近10年,它才得到大众市场的肯定,进而成为一种席卷全球的有别于可口可乐、麦当劳和IBM电脑的美国文化新符号。
一种解释,可以借用英国思想家汤姆·奈仁(Tom Nairn)的叙述:像乔布斯这样的“伟人”,他们支配现世的权力来自某种浓稠的文化想象,一种浪漫主义的残迹,一种夸大的非理性个人主义。在一个因为审美疲劳而渴求变革的年代,这样的另类反而要比新资本主义下处处可见的庸才俗货,站在一个更有力的杠杆位置,去操纵社会的喜好。
另一种解释,听上去没有那么曼妙,但也许更接近事实:苹果的非典型性成功,并不一定代表某种新的方向,它只是人们对20世纪效率与理性主题的厌倦在21世纪的一场爆发。同青年时代的乔布斯一样,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曾经藏着一个改变世界的理想,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我们或迟或早地选择了妥协,接受了被世界改变的命运。我们按这个社会的理性法则修剪自己的枝丫,因为这样才能让成功——或者是不失败——的可能性最大化。但是,在我们的心里,依然藏着一个乔布斯式的自我,追求完美,不随波逐流,但却创造了潮流。
在这种意义上,乔布斯,这个符号式的人物,成为苹果特质的一个背书。不可否认的是,随着苹果变得越来越大,它的颜色也在慢慢地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事实上,它越是成功,就离人们的想象越远。将流水线的高效率发挥到极致的组装工厂,保证了iPad令竞争对手无可企及的低成本。每个人都要玩《愤怒的小鸟》和《植物大战僵尸》,否则便似乎被时代的潮流所抛弃。它越来越多地散发着商业社会的金属光泽,变成一只银色的苹果。生活在消费社会中的我们以为可以凭借苹果式的产品摆脱从一个理性系统转向另一个理性系统的惯性路线,但真相是,在这个全球现代化的时代,王小波的预言从未像今天这般真实:“白银时代的人蒙神恩宠,终身不会衰老,也不会为生计所困。他们没有痛苦,没有忧虑,一直到死,相貌和心灵都像儿童。死掉以后,他们的幽灵还会在尘世上游荡。”
但是,只要乔布斯在那里,因为他的强大到无可比拟的“现实扭曲力场”,我们仿佛就可以说服自己,这只苹果,是与众不同的,热爱这只苹果的我们,是与众不同的。
关于乔布斯,最新的消息是,他终于要出自传了。
西蒙舒斯特出版公司上周宣布,由曾任CNN首席执行官和《时代》周刊执行主编的瓦尔特·伊萨克森(Walter Isaacson)执笔撰写的《iSteve:The Book of Jobs》,将于2012年初问世。在此之前,尽管市面上流传着十余本关于乔布斯的传记,但它们都未能得到乔布斯的正式授权。甚至于其中一本的出版商还为此在2005年遭到苹果在线商店的杯葛。
这一次的情形显然不同。据西蒙舒斯特的发言人称,从2009年开始,乔布斯本人和他的家人、朋友、同事就向伊萨克森一一敞开了大门。这让人无法不联想起乔布斯曾经多次说过的一句话:“现在还不到回忆的时候……一个人死之前不应出版自传,以免活着后悔。”
那么,现在,是时候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