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王室没有实际的政治权力,经济上也由国家纳税人供养,这些都成为王室成员从俯视民众到重视民意的内在原因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杨敬忠 报道员程严发自哥本哈根 龙凤胎兄妹沉睡在父母手臂中,年仅三岁的小姐姐伊萨贝拉不时地抚摸着妹妹的额头,5岁的大哥哥则在弟弟妹妹受洗的繁杂过程中,不时打哈欠。
若不是出现了女王玛格丽特笑得合不拢嘴的情形,或许你会以为,这个画面是普通的一家百姓初生儿受洗的场景。本月14日是丹麦王储和王妃的龙凤胎受洗的日子,因是工作日,并非所有人都可以去参观仪式。不过,人们可以在下班后,茶余饭后,随意点击YouTube上的这段视频。
王储家的孩童们毫不做作、未经演练的动作和表情,让人们觉得王室家庭更加真实而平易近人。
4月底,英国王室正试图借助一场“世纪婚礼”拉近和老百姓的关系,而1981年戴安娜以平民身份嫁入英国王室也曾一度引起世界轰动,但事实上,北欧王室平民化的进程更早就拉开帷幕了,而且时至今日,其成效也更为显著。
三位王妃不做“社会寄生虫”
丹麦,这个美丽的北欧小国,不仅是童话故乡,也是欧洲最古老王室的所在地。丹麦王室经历了差不多一千一百多年的发展。时至今日,它仍然是最受爱戴的欧洲王室之一,这与它把握时代潮流、不断适应民主化要求是分不开的。
在安徒生的童话故事里,卖火柴的小女孩没有偶遇王公贵族的子弟,最后在街头如鸿毛般飘然离世;海的女儿历经千辛万苦、不顾一切、甚至牺牲自我去追逐王子,最后也没能有情人终成眷属。而在丹麦当代历史上,却先后有三位平民女子和王子恋爱结婚生子,迈入那原本神秘的皇宫内院。
这三位王妃是文雅丽,玛丽·唐纳森和玛丽·卡瓦利耶。她们在嫁给王子前,都受过高等教育,在不同类型的国际企业中从事过管理、销售、市场开发和公关等方面的工作,能力不俗。同时,她们还热爱运动,积极锻炼。职业的历练和健康的形象给大众留下了很积极的印象,让民众觉得她们不是“社会的寄生虫”。唐纳森结接受采访时称:“人们会看到我既是一个职业女性,同时也是母亲。”这无疑与丹麦社会对妇女双重身份高度认同的价值观相契合。
更巧合的是,三位王妃都是外国人。丹麦是个非移民国家,很重视保持自己的传统,外国人要融入丹麦社会就必须学会说丹麦语。三位王妃都以较快的速度学会了丹麦语,聪颖的文雅丽更是只花了数月时间便学会了,而王储妃玛丽甚至因为说母语带丹麦口音而成为民众茶余饭后的趣谈。她们融入丹麦社会的努力赢得了民众极大的好感。
三位王妃自从加入王室以来,无一不是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慈善工作。工作内容涉及到精神健康、儿童保护、妇女权益、难民保护、民间艺术保护、语言文学、社会融合、抵制暴力、预防癌症、科学研究等各方面。其中,王储妃玛丽还积极投入到丹麦的时尚工业,其着装打扮高贵中透露着新潮,《名利场》在2010年将其列入最佳着装名单。通过广泛的社会参与和对时尚潮流的把握,让丹麦王妃们在民众中特别具有亲和力。
王室包容下了“底层人”
1968年,当时的挪威王储、如今的国王哈拉尔五世对自己的父亲“要挟”道,如果他不能和出身平民的索尼娅结婚,他宁愿终生不娶。这个要挟十分具有杀伤力,因为哈拉尔是当时唯一的王储,如果他爱美人胜过爱江山,他的家族将面临无继承人的局面,从而结束在挪威的统治。时任国王奥拉夫五世在征询政府的意见后,终于同意他们的婚姻。四年后的1972年,另一位来自北欧的瑞典王子也爱上了平民姑娘,他们是刚登基不久的瑞典年轻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和德国巴西混血翻译西尔维娅·索莫莱特。
近些年来,欧洲王室与平民通婚的风潮似乎愈演愈烈。1995年,丹麦小王子约阿希姆爱上了远在香港的混血美女文雅丽,这桩婚姻也使得她成为欧洲王室第一个有华裔血统的王妃。2001年,挪威王储哈康似乎遗传了他父亲爱平民女子的基因,迎娶了梅特-玛丽特。2003年比利时王子劳伦特迎娶了土地测量师女子克莱尔。西班牙王储费利佩爱上电视主播莱斯奇亚·奥尔蒂斯,2004年西班牙王室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位平民王妃。最新的灰姑娘故事,就是英国的威廉王子和凯特几天后的大婚。
与其他王室相比,北欧王室似乎更加摩登,开放尺度更大一些。2001年8月25日,挪威王储哈康与梅特-玛丽特举行了婚礼。王储认识这位未来王妃时,她学历不高,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服务员,肚子里怀着孩子,而且孩子的爸爸还是一名瘾君子,这些令人“咋舌”的身份足以让梅特与王室绝缘。可是,挪威王室给了她机会去证明自己,她也努力学习王室的规范礼仪,从一个“失败”的女性角色蜕变成高贵典雅的王妃。这里面当然有她辛勤的自我改造,但是挪威王室和社会的包容则是成就一个“奇迹”婚姻的关键所在。
与王子加灰姑娘故事相匹配的婚姻版本是“孔雀女配凤凰男”。这里不得不再次提到北欧王室。或许是受到父亲卡尔的影响,瑞典公主维多利亚也有着深深的平民情结。她和弟妹就像其他瑞典孩子一样接受普通的基础教育,穿着打扮也不凸显皇家身份。她爱上了自己的私人教练韦斯特林,两人也于去年夏天迈入婚姻殿堂。
王室们展开“危机公关”
自16世纪以来,欧洲的君主专制政体在各国分崩离析,没有建立资产阶级完全掌权的国家也开创了君主立宪制,将君主权力限定在越来越小的范围。二战后,随着意大利、希腊等国废除君主制,只有英国、荷兰、比利时、西班牙和北欧三国仍形式上保留君主,但是宪法规定他们已经不再拥有实权,更多的是政治上的咨询者、精神上的指南针和国家的象征。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国家经历了经济的高度繁荣,福利国家初见模型。欧洲王室在经济发展、民主深入的大潮中,经历着一股平民化浪潮。随着自由、平等思想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王室成员开始对自己所谓的特殊身份感到厌倦。挪威的玛尔塔公主不在乎失去王室头衔和特权,也要和自己爱的阿里·贝恩结婚。这位幸运的男子是挪威一名有争议的小说家,他曾经制作过关于妓女的纪录片,片中妓女吸食可卡因的镜头也被展现出来,为此受到广泛的批评。
由于王室没有实际的政治权力,经济上也由国家纳税人供养,这些都成为王室成员从俯视民众到重视民意的内在原因。据《每日电讯报》报道,英国政府2010年支付给王室的费用约为790万英镑,即便这个费用是1990年的四分之一,也备受民众批评。根据挪威财政部的统计,2010年政府拨给王室家庭的金额达1.42亿挪威克朗,比2009年多了1500万。上世纪90年代,政府拨款5亿挪威克朗用于翻新王宫建筑,结果预算超支,引来激烈批评。
1997年底,时值戴妃香销玉殒不久,英国王室请调查公司进行了民意调查,结果显示人们对王室的印象是“自私、浪费、吝啬、傲慢、冷漠和高不可攀”。甚至有人说女王是“社会寄生虫”,因为她每年都享受政府给予巨额俸禄。英国民众中有53%的人要求废除君主立宪制。这对于高高在上的王室无疑是一次形象危机。
对于其他王室而言,他们不愿意陷入到类似的危机中。为了改变公众形象,欧洲王室的成员逐步揭开自己神秘的面纱。在丹麦,一年一度的新年致辞都是由王室最高成员发表,这是王室与民众交流、展现自我形象、引导社会价值观的重要时机。在2010/2011年新年致辞中,女王玛格丽特二世表达了民众对她们家庭的关心和爱戴,同时也提醒丹麦民众,不要因为经济危机而变得自私自利、不再去关心他人、抛弃丹麦传统的社群主义价值观。女王的演讲辞透露出与民众的互动和家长式地关怀,让丹麦人觉得与王室的距离不那么遥远。
借助网络科技与民众沟通
媒体工业的商业主义,使得王室总是新闻报道和娱乐消遣的上好话题。对于那些来自芸芸大众同时又幸运迈入侯门的平民姑娘,她们身上既普通又不平凡的双重身份,自然成为大众媒介刨根问底的对象。
这种情况下,一些王室也主动地开始利用现代通信技术,拉近和老百姓的距离,同时也挑战大众媒介的窥探欲。就连向来表现最为高傲的英国王室也不得不放下身段,开始寻思利用现代科技为王室与民众进行更好的沟通。英国王室从2007年9月起,就有了自己的YouTube频道。
丹麦王室有介绍王室家族历史的主页(kongehuset.dk),2005年还开通了及时更新的博客(danishroyalwatchers.blogspot.com)和名为“丹麦皇家花园”的YouTube频道(www.youtube.com/user/DRFGARDEN)。本文开头提到的那段新生儿洗礼的视频就出自此处。
也许连王室也无法预测自己最终的历史宿命,但是正如丹麦王储妃所说,“为了生存,王室必须现代化”,恐怕只有迎接时代的挑战才是当前最该做的事情。
《国际先驱导报》法律声明:本报记者及特约撰稿人授权本报声明:本报所刊其撰写的稿件和提供的图片,未经本报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有需转载者请致电至010—63073377或发邮件至ihl-market@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