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拉登死后恐怖主义可能产生新精神领袖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03日10:24  第一财经日报

  拉丹之死,或许标志着美国“反恐战争”暂告一段落,但恐怖主义并未消失,反恐之路远未终止。

  “本·拉丹死了。”当美国总统奥巴马5月1日美东时间晚上11点36分宣布这一消息后,立即成为全球关注的头号话题。

  本·拉丹,一位石油富商的儿子,崛起于阿富汗反苏战争中,成名于上世纪90年代一系列针对美国的袭击。特别是他策划、资助了“9·11”恐怖袭击,造成重大的平民伤亡。同时,他与中国境内的“三股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勾结。他在阿富汗资助并训练了“东突”等恐怖分子,是我国国家安全的一大威胁。他的这些恐怖活动,对人类的生存与安全造成了重大伤害。拉丹之死,将是对包括我国在内的恐怖主义受害者的慰藉。

  实际上,拉丹的死更多具有象征意义。自从“9·11”事件后、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以来,拉丹一直处于东躲西藏的境地,也一直很少在媒体上露面,近几年尤为如此。这一时期,基地组织发动的马德里爆炸案等袭击,以及向巴基斯坦、阿拉伯半岛、索马里和北非渗透的战略举动,据信与拉丹本人并无多大联系。因此,与其说拉丹是基地组织“领导人”,不如说更像是一个精神领袖,一个符号,一个象征。

  然而,即使是象征性的,在此时宣布拉丹死讯,对美国来说仍然意义重大。

  拉丹之死,首先标志着美国“反恐战争”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美国迅速调整了战略,派兵进入阿富汗和伊拉克,同时,在国内将大量的国家资源投入到安全领域。尽管美国推翻了塔利班的统治,扶植了新政府,但在美国民众眼里,只有拉丹在肉体上被消灭,才能算是反恐战争的终结。现在,美国目标已达成,但还不能宣布“反恐战争”结束了。

  其次,拉丹之死为美国调整战略打开了一扇门。2001年以来,美国一直深陷阿富汗战争泥潭。据不完全统计,9年来,上千名美军死于阿富汗。美国在阿富汗战场的花费已超过1.4万亿美元。巨大的代价拖累了美国的全球军事战略。可以说,从白宫到国务院到军界,美国从阿富汗逐渐撤军成为某种共识。

  奥巴马上任以来,就制定了从阿富汗撤军的时间表;然而,只要拉丹不死,阿富汗的形势就难以明朗,因此,撤军时间表一再拖延。拉丹的死讯一宣布,加快从阿富汗的撤军步伐就顺理成章了。

  从阿富汗和伊拉克撤出大部分军队后,美国军方将有可能执行既定的东向战略。此外,美军还能腾出手来,应付大中东地区可能出现的其他状况,继续对中东施加影响力。这两点战略动向都值得我国高度关注。

  对奥巴马来说,能打死拉丹也是为自身添彩。美国前总统布什在阿富汗用兵八年,并未击毙拉丹,是奥巴马把这一胜利果实揽入麾下。眼下,奥巴马已经投入2012年总统选举,却面临着国内的各种矛盾。此时,拉丹之死,无疑将为奥巴马连任之路加分。

  因此,无论拉丹是以什么方式、被谁消灭的,拉丹之死都可以称之为美国和奥巴马本人的一次重大胜利。

  不过,“反恐战争”可以暂告一段落,但反恐之路绝不会就此终止。从短期看,美国宣布拉丹死讯,可能会招致报复性恐怖袭击。正如奥巴马本人所说,“本·拉丹的死并不意味着我们工作的结束。”

  此外,拉丹死后,有可能产生新的“精神领袖”。有迹象显示,基地组织的二号人物扎瓦赫里,在实际事务中起着更大的作用,而现在关于他的信息还很少。而恐怖组织也绝不仅有基地组织一家。

  基地组织的组织特点,决定了今后反恐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与等级森严的军队体系不同,它的组织模式非常松散,结构比较“扁平”;总部、各地分支与恐怖行为的实施者之间是合作关系,并无很强的隶属色彩。拉丹死后,基地组织的活动可能更加本土化、分散化。目前,阿拉伯半岛与北非两地基地组织开始活跃,就是本土化的明证。而目前中东地区的政治动荡,可能带来动乱乃至索马里式的无政府形势,都可能给恐怖主义活动提供新的温床,给反恐形势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

  我国一向反对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从根本上说,恐怖主义根植于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冲突和动荡是恐怖主义的土壤,贫穷与落后是恐怖主义的温床。而长期以来,美国自身带有强烈偏向的中东政策,客观上也造成了阿拉伯世界一些人对美国的仇视。因此,反恐必须标本兼治,铲除恐怖主义的土壤,维护全人类的和平与福祉。

(编辑:SN002)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