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本-拉登离场后的世界政治舞台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05日10:32  时代周报

  本·拉登在全球恐怖主义组织体系中,已经不担负具体指挥、策划的角色,而作为一个反西方的极端主义精神符号,本·拉登的死去使这种精神符号的能量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伊斯兰世界非常尊崇“烈士”和“殉教者”,或者成为“烈士”和“殉教者”的本·拉登,已经不用担心美国的追杀,可以非常“安全”地发挥其精神符号作用;另外,当一个人已经成为精神符号时,消灭其肉体是无济于事的。

  庄礼伟

  莎士比亚曾说整个世界就是一个舞台,所有人都是表演者(《皆大欢喜》)。这里头至少有两层含义:第一,所有的人都归属于不同的社会戏剧角色,或归属于不同的彼此冲突的社会群体;第二,每个人都是有意识的表演者。

  在已经高度信息化的当今世界,每个人的生活、行为都可能在世界遥远的某一端被陌生人旁观,更不用说那些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大角色,他们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受到全世界的高度关注,而由于知道这一点,他们的言行不免渗入了表演的成分。

  世界政治舞台的走向

  自“9·11”以来美国与极端恐怖主义组织之间的“官兵与盗匪”游戏,在2011年5月初迎来了一个戏剧高潮点:本·拉登被杀死。

  此前,本·拉登通过视频或录音不定期地出场,显示自己的主角身份和左右剧情走势的影响力,而美国政府也一直在扮演一个复仇者的角色,并一直在显示自己具有打垮一切寻衅者的超强能力。

  尽管近年来重大恐怖活动已经稀少,但双方互为死敌的心理对抗一直紧绷着,观众们则各怀心思,期待着各种剧情走向。

  本·拉登死后,归纳起来,关于世界政治舞台的格局与剧情变动的猜想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美国的全球反恐行动将以此为标志告一段落。由此美国的全球进攻性战略资源将重新布局,美中之间的竞争与对抗将重新成为美国的全球战略重点,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将面临考验。

  二、美国的国家安全形势并不会因为本·拉登死去而有所改观。伊斯兰世界给美国带来的烦恼与包袱是多方面的,不同观念、不同行为方式的反美力量以及各种类型的地区热点在伊斯兰世界广泛存在,奥巴马所期待的与伊斯兰世界的大和解战略远未完成。

  第一种意见在美国、中国都有一些支持者。美国人希望美国政府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重振经济、改善民生中去。而对于持“告一段落”论的中国人来说,这与其说是一种预判,不如说是一种担心,担心美国会腾出手来重点遏制中国。

  笔者以为,本·拉登之死对中美关系的基调、基本走势没有太大影响。中美之间固然有竞争与对抗,但它们会选择符合时代特征的竞争与对抗方式。

  当今世界政治舞台与中世纪、与19世纪、与冷战时期相比有了全新的面貌,大国之间的共同利益的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大国之间通过双边机制、全球多边机制来协调利益纠纷的能力也是前所未有的,在应对各种全球性危机、防止风险的跨国传染方面,也形成了大国共治的局面。

  在这种时代特征与全球整体格局之下,大国之间明智地选择了和平竞争、和平共处,特别是在拥有核武器的大国之间,应避免玩零和游戏。中美和平竞争、和平共处是两国关系的基调与长期特征。这一点不会因为美国反恐形势的变化而改变。

  另一方面,中美之间的利益冲突、观念冲突也是一个长期的结构性现实,也不会因为本·拉登成为美国的心腹大患就有所减少。

  此外美国的全球战略包袱并不是只有本·拉登和基地组织,阿富汗与巴基斯坦的塔利班势力、伊拉克、伊朗、朝鲜、利比亚、巴以关系,以及阿拉伯盟国的动荡局势,都需要美国动用大量资源去应对,这些态势同样也不会因本·拉登的死去而改变。

  总之,本·拉登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出场与离去,对中美两个大国之间关系走势的影响是有限的。

  拉登之死影响有限

  第二种观点(即本·拉登死后,全球反恐形势与美国国家安全形势不会立刻就变得乐观)则是世界范围内的主流观点。本·拉登在全球恐怖主义组织体系中,已经不担负具体指挥、策划的角色,而作为一个反西方的极端主义精神符号,本·拉登的死去使这种精神符号的能量上升到更高的层次,伊斯兰世界非常尊崇“烈士”和“殉教者”,或者成为“烈士”和“殉教者”的本·拉登,已经不用担心美国的追杀,可以非常“安全”地发挥其精神符号的作用;另外,当一个人已经成为精神符号时,消灭其肉体是无济于事的。

  当然,由于现有的极端恐怖主义组织领袖中(包括排名第一的安瓦尔·奥拉基)没有一个人具有本·拉登那样的影响力,重大的恐怖袭击难以组织起来,但中小规模的恐怖袭击仍将不定期发生,恐怖主义将成为一种跨国流布的慢性病,全世界特别是西方国家将继续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美国媒体关于本·拉登之死大多持谨慎的乐观之论,认为艰难的反恐斗争仍将持续,只是,不再那么压抑了,“9·11”带来的心理阴影被冲淡了一些,“9·11”的遗族们也得到了很大的心理安慰。

  美国与伊斯兰世界之间的“猜疑与混乱”

  当然,本·拉登的死去将有助于美国的全球反恐战略的转型。奥巴马执政后的多次讲话表明他希望美国与伊斯兰世界实现大和解,希望减少在伊斯兰国家中的军事行动与军事存在,终结美国与伊斯兰世界之间循环不已的“猜疑与混乱”。

  美军从伊拉克的撤出已完成阶段性任务,美军从阿富汗的撤出则会因为本·拉登的死去而更显其必要性,要求撤军的压力会更大。美国的全球反恐行动仍将持续,但会争取更多地采取怀柔手段而不是枪弹。

  在全球反恐格局中,与中国、美国都有密切关系的巴基斯坦仍将是一个重点国家。本·拉登长期藏匿在巴基斯坦首都附近以及美军袭杀本·拉登事先并未知会巴方,都指向一个事实,即基地组织在巴基斯坦各界仍有一定的影响力,巴政府低下的治理能力和涣散的社会结构使该国部分地沦为失败国家、碎片化国家,类似巴这种境况的国家在世界上还有不少,例如也门、索马里、利比亚,它们都适合成为恐怖组织的温床和藏匿地。

  在中、美、巴基斯坦三角关系中,总体上巴基斯坦仍将追随美国的反恐战略并继续满足于美国给巴方带来的各种援助。

  另一方面,如果中国的邻国巴基斯坦始终是一个恐怖主义的温床(同时它又拥有核武器),这也不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总之,在反恐问题上,中美仍然有着重大的共同利益,这一态势也将长期存在。

  此外,我们还必须看到,在美国与伊斯兰世界关系上还可能会有一些新变化,即极端主义、恐怖主义本身也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

  本·拉登2010年10月通过网络发表讲话,呼吁伊斯兰教国家向遭受严重洪灾的巴基斯坦提供更多援助。其讲话的主题不是针对西方,而是针对全球气候变化、自然灾害问题。埃及的兄弟会、巴勒斯坦的哈马斯寻求通过政党竞选的方式而不是本·拉登的方式来获得权力,也是一种变化。阿拉伯的反美势力通过此次民变所引发的政治洗牌,或许会获得更多公开的政治权力。美国在伊斯兰世界的未来难题,或许不是隐秘的恐怖袭击,而是查韦斯式的公开对抗。

  至于中美之间,利益上的冲突与相互依赖并存,美国从中国的发展中获得了诸多实惠(涉及出口、投资、消费者福利、金融、国际分工等许多领域),同时在国际经济体制、地区热点、生态环境、核扩散、反恐等许多议题上也得到中国的支持。在官方声明中,美方重申欢迎一个强大、繁荣、成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中国;中方则表示欢迎美国作为一个亚太国家为本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作出努力。

  奥巴马在开罗的演讲中提到:“美国和穆斯林世界是相互交叠的,遵循着共同的价值观:正义和发展的价值观;以及宽容和人类尊严的价值观。作为人类我们之间共享的利益远比那些把我们分开的力量要强大得多。”避免二元对立、避免“白与黑”的对立,这一具有政治理想主义色彩的诉求,尽管不能与美国实际的对外政策等同,但它确实是人类之间循环不已冲突的惟一出路。

  作者系暨南大学学者

(编辑:SN002)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