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登的财富帝国
数以亿计资金存入审查不严的国家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侯隽
美国东部时间5月2日,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网站上署名“乌萨马·本·拉登(Osama bin Laden)”的照片下方标为“死亡”,这个被美国联邦调查局放在全球通缉名单的首位、赏金5000万美元的名字终于被FBI正式注销了。
此时,距离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电视讲话宣布本·拉登死讯,已过去了近10个小时,兴奋的欢庆者们早在美国街头闹腾了一晚上。
一个国家VS一个人
这个在美国前总统布什嘴里“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在中国妈妈吓唬孩子不听话会被“拉登抓走”的人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富二代”的金融帝国
拉登本人的生活清苦而自律,曾经有记者问拉登是不是根本不喜欢金钱时,拉登回答道:“我不需要,但我的事业需要金钱。”他创建的商业和金融帝国覆盖了欧洲、非洲和亚洲。他把从各个渠道获得的数以亿计的资金存入可以从事电子转账而对资金来源审查不严的国家,以商业活动的方式将其隐藏起来。他同全球80多个伙伴有商业联系,由设在欧洲、阿拉伯国家和美国的秘密金融和商业代表处管理这些钱。美国调查人员发现,他所控制的公司曾将现金电汇到世界其他地区供恐怖分子活动。
1957年3月10日,拉登出生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其父穆罕默德是沙特最富有的建筑业大亨,拥有数十亿美元家财。1964年,当沙特王室无力支付公务员薪水的时候,本·拉登的父亲曾经出面为王室“买单”。
拉登在其父亲52个孩子中排名17,童年时就与沙特的王子们一起玩耍。但是,和其他去西方接受教育的阿拉伯富商子弟不同,拉登在阿卜杜拉国王大学完成了学业,学习经济管理与土木建筑,而且大学期间,拉登即与穆斯林兄弟会这样的伊斯兰激进组织来往甚密,以对宗教辩论充满热情而闻名。
恐怖传奇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本·拉登来到阿富汗参加“圣战者”组织,资助阿拉伯国家的志愿者抵抗苏联入侵,并为他们提供训练经费。出手阔绰拉登成为在阿富汗的阿拉伯“圣战者”的领袖。1988年,本·拉登及其“圣战者”们建立了一个名为“阿尔—伊达”的大本营,即“基地”组织,专门训练“圣战者”。
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被认为是拉登个人生涯中颇具转折意味的一年。他写信给沙特国王,志愿向沙特阿拉伯提供武器和士兵,但是沙特拒绝了他的援助,反而借助50万美国援军,把拉登驱逐出境,拉登从此坚定了从事恐怖主义事业的决心。
2001年9月11日,作为总策划人,拉登制造了令全人类发指的撞机事件,飞机撞毁了作为美国资本主义象征的纽约世贸大厦双子座塔楼。从此,拉登开始了长达10年的藏身生活。
之后,本·拉登的影响被无限放大,过分渲染,正如《纽约时报》评论的那样:“9·11之后,“基地”组织与本·拉登的影响力就像一场21世纪的政治瘟疫般扩散开来。”据不完全统计,美国在十年中至少错失6次杀死本·拉登的良机;专门为追杀本·拉登而工作的就有超过1100名美国特工和分析师;近几年为提供线索者付出的金钱已经超过7000万美元;为追捕本·拉登成立的联合部队,获得了美国军队历史上的最高授权;飞机、导弹轮番出场轰炸,军队、特工、雇佣军反复追捕。难怪美国前总统布什曾说,为消灭本·拉登,美国发动了一场一个国家对一个人的“极不对等的战争”。
乱局才刚刚开始
本·拉登之死,最大的赢家是奥巴马,但面对后拉登时代的阿拉伯世界,最头疼的也还是奥巴马。
资本市场一夜狂欢
“从目前看最大的赢家只有奥巴马一个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李绍先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表示,他认为奥巴马上任后,阿富汗战争由“小布什战争”变成了“奥巴马战争”,如今面临竞选连任,如果这场战争打不完,对他连任会有负面影响。但是“9·11”事件以后将近十年来,拉登和“基地”组织实际的活动没有什么关联了。拉登除了精神的影响仍然巨大外,没有实质性的行动和指挥力了。“实际上拉登已经是一个符号,击毙拉登只是实现了美国反恐战争的第一个战略目标。“摧毁“基地”组织的恐怖网络,使其不能对美国构成威胁,这是美国的第二个反恐目标,但现在看来这个目标的实现还遥遥无期,而且扎瓦希里、奥拉基等新领袖人物已经涌现将,进一步分散化、区域化和本地化,越来越难根除。”李绍先说。
不过,“本·拉登被击毙对美国和资本市场是个利好消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朱锋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5月2日,虽然亚太地区多数股市休市,但是日本股市和韩国股市涨幅都超过1%。日本日经股指走高至万点以上, 截至记者发稿前,跟踪美元对美国主要贸易伙伴货币汇率的美元指数上升0.3至73.155,高于当天早盘时创下的72.813这一2008年7月以来的最低点。当天亚太MSCI股票指数上涨0.7%,日经225股票平均指数上涨1.57%,韩国股市涨1.7%,标准普尔500指数期货涨0.5%。可见,拉登之死对国际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带来了不小的刺激。
“但是从长期来看,这种利好作用能持续多久值得回味。”朱锋认为,拉登之死对美元的提振作用短暂,美联储距离退出宽松货币政策依然遥远。拉登之死象征意义更大,代表了一个精神符号。“虽然奥巴马的支持率会有所上升,但是美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总统想要连任,必须搞好国内的经济,让选民获得实惠,现在美国最大的威胁之一是经济不振,过去十年的反恐战争牵制了美国很大一部分精力,相信美国人的反战情绪将更加强烈;在美国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美军军费开支也将被压缩。”
世界将变得更糟?
“如我们所做,我们必须再次重申美国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同伊斯兰世界开战。”在就美军击毙拉登发表全国电视讲话时,奥巴马不断强调,美国的战争并非针对伊斯兰世界。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就拉登之死的评论仅是:“很好,可算解脱了。但很难看到这事会带来任何重要改变。”英国《经济学家》评论美国人对拉登之死释放的是一种“夹杂着兴奋、骄傲以及痛苦得到缓解的情绪”,事实上,如何应对发生在阿拉伯世界的这一系列变化已经成为摆在奥巴马面前的紧迫问题。
5月2日,在宣布拉登死讯的第二天,美国关闭了在伊斯兰堡、拉合尔、卡拉奇以及白沙瓦的领事馆。美国国务院更是少有地发出了全球旅行警告,要求美政府在全球机构保持“高度戒备”。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下属机构“反恐行动”负责人佩尔说,“基地”组织可能在数天内发动一场大规模的袭击或数起规模较小的袭击,以表明新领导层的上台。此外,德国、英国的安保也提高了级别。?
《纽约时报》发表评论认为,本·拉登的死恰好与埃及、突尼斯、利比亚和其他地方的国民暴动同时发生。近年来阿拉伯世界的乱象表明,几百万穆斯林对“基地”强硬的神权政治不感兴趣。相反,他们渴望自由和民主。本·拉登的死只是给这样一个事实加了一个惊叹号。军事专家宋晓军告诉记者,如果本·拉登在2002或2003年被处死,所带来的震撼会更强烈,因为那时他在像巴基斯坦这样的国家的普通老百姓心中的声望极高。随着时间的推移,老百姓的看法发生了变化:反对本·拉登的声音占了主流,拉登影响日衰,从中东和北非没有借助拉登所代表的暴力和宗教极端主义,却仍能推翻专制政权便可见一斑。“美国要继续在阿富汗待下去就显得困难了。现在美国最大的威胁之一是经济不振,一个大国的内部问题不可能靠外部解决。”宋晓军说。
拉登的儿子奥马尔在接受采访时说:“拉登去世比活着更坏,全球会变得更糟,面临一场灾难。”即便如此,拉登之死像一个悬在世界心中的大石头,轰然落地。悲喜不论,但一个时代已成为历史,正如一位美国青年欢呼的那样:“九年多了,终于结束了!”
海葬:海盗的死亡仪式
5月2日,当地时间凌晨,美国特种部队潜入本·拉登藏身于巴基斯坦的住所将其击毙,随后将其尸体通过航母运往阿拉伯进行海葬。美国对此过程进行了拍照和录像。海葬是将骨灰撒入大海的一种葬法,最早起源于北欧海盗,并成为海上最古老而哀痛的仪式。
但“海葬”不符合穆斯林实施土葬的教义,这不仅激怒激进的伊斯兰分子,同时也令穆斯林神职人员感到愤怒。俄新网5月3日文章分析称,“坦率说,这种埋葬方式是对伊斯兰传统的侮辱,可能引起报复行动。很可能,武装分子会以‘有损尊严的下葬’为借口对美国实施新一轮报复性打击,且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复仇队伍”。
分析称,美方基于两个原因对本·拉登实施海葬。其一,不允许“基地”领导人墓地成为朝觐地。另外也有人认为美方担心有人盗尸。其二,美国人没时间与各国就此问题进行谈判。
美国方面表示,他们是按照伊斯兰传统仪式海葬本·拉登。首先,他们在当天日落前实施的海葬;其次,拉登遗体被包裹着白布;第三,美国事先给准备了一份阿拉伯语的经文。
本·拉登恐怖活动大事记
1992年12月
针对驻索马里美军的也门旅馆爆炸案。
1993年2月
美国世贸中心爆炸案,致6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1993年6月
谋杀约旦王储阿卜杜勒未遂。
1995年1月
谋杀教皇保罗二世未遂。
1995年6月
谋杀埃及总统穆巴拉克未遂。
1995年11月
利雅得美军军营爆炸案,5人死亡。
1995年11月
驻巴基斯坦埃及使馆爆炸案,17人丧生。
1996年
宰赫兰美空军住所爆炸案。
1997年
开罗外国旅游者客车爆炸案。
1998年8月
东非美国使馆爆炸案,257人死亡5000余人受伤。
2000年10月
也门美国“科尔”军舰爆炸案,17人死亡。
2001年9月
美国人为劫机撞击美国纽约世贸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共有2998人罹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