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拉灯”后,美国如何转向?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11日11:45  新民周刊

  美国接下来的外交战略拼图,将如何演绎?

  记者/邵乐韵

  奥萨马·本·拉登终于被美国人“拉灯”了,美国《时代》杂志的特刊封面将十年来的千感万绪化成拉登头像上的一个鲜红“大叉”——比昔日画在纳粹头子希特勒、“独裁者”萨达姆以及基地三号人物扎卡维脸上的叉,更红更粗。

  拉登之死让美国社会振奋不少。这几年,好多美国人总担心自己的孩子将来生活不如他们这一辈:国内经济缓不过劲来,海外战场又拖泥带水,同时,新兴国家的崛起改变着世界的格局,导致美国已不再是云梯上的指挥者。

  “海豹突击队”给了9·11事件一个交代,也重燃美国人的爱国热情和自豪感:“最终凭一己之力除去心头大患,我们还总算是个伟大的国家。”总统竞选期间曾因名字与恐怖分子只有一字之差而被某些媒体拿来说事儿的奥巴马,今日再度与之相提并论,意境大有不同:这场反恐战争,“奥巴马-1;奥萨马-0(Obama-1;Osama-0)”;奥萨马倒了,奥巴马(支持率)上了。

  各路媒体和情报部门通过已知的线索,拼凑出本·拉登最后5年的隐居形象:宅并自恋着。而从阿富汗战场归来的少校路易斯·奥尔蒂斯说:“我们斩掉(基地)蛇头,但这条蛇还在蠕动。”

  反恐没有结束。美国接下来的外交战略拼图,要如何演绎?

  能否趁胜脱困?

  美国《外交学者》认为,拉登之死为奥巴马部分调整外交政策提供了一次特别的机会。穆斯林世界对西方国家的信任度几乎为零,若奥巴马真想实现和穆斯林世界的“新开始”,结束周而复始的“怀疑和争议”,那么小布什时代提出的“全球反恐战争”策略暂时可以歇歇了,奥巴马当趁着胜利,宣布在阿富汗停火,然后尽快从战痕累累的阿富汗撤出本国军队以及盟国部队。

  国际政治史告诉我们,一味动武解决不了问题,旧的恐怖势力打压下去,还会有新的恐怖分子诞生。过去十年,美军及北约盟军在阿富汗战场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他们和一度庇护“基地”组织的塔利班结下樑子,但是《外交学者》指出,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塔利班不是国际恐怖分子,他们和普什图族人要的是西方从阿富汗撤军。只有西方真正撤军,阿富汗各政治派别和武装力量才有可能愿意坐到谈判桌前聊一聊和解。

  反恐却不是说撤就能撤的。美国西点军校反恐研究中心主任斯考特·赫尔夫斯坦认为,当年苏联解体给美国带来的巨大战略挑战是,单一问题转变为非对称、去中心化的若干威胁。如今,本·拉登之死也让华盛顿面临类似局面。“精神领袖”的缺位让恐怖组织碎片化,今后“基地”组织的也门分支“阿拉伯半岛基地组织”(AQAP)或北非分支“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AQIM)等跳过中心组织,自主发起恐怖袭击的随意性将加大。

  美国政府的两种传统反恐手段分别是区域控制以及与其他国家合作。前一手段体现在美军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场的直接打击,后者需要与几个关键国家建立长期战略伙伴关系,实现安全防范、情报合作、联合瓦解恐怖网络等。

  美国民众早就对阿富汗战争感到厌倦。如今拉登一死,军人回家的呼声更强烈。另一方面,9·11后建立起来的反恐联盟眼下也经受着考验。今年春季以来,中东局势不停变幻,原先与美国政府结成紧密安全合作关系的执政政府,如突尼斯的本·阿里政府、埃及的穆巴拉克政府如今都下了台,虽然这些国家与华盛顿的关系变化还有待观察,但是目前阿拉伯世界的关注重点显然是国内局势稳定而非打击恐怖主义。所以,美国必须重新评估盟友体系了。

  而这两天,作为美国反恐战略的重要一环,巴基斯坦的地位也很尴尬。美国质问巴方情报局怎么可能对拉登的隐居毫不知情,美媒甚至引用专家的话称巴基斯坦在这个问题上“既像消防员又像纵火犯”;巴方却对美国擅自越境抓捕拉登的行为表示不满;“基地”组织则誓言要对美国及包括巴基斯坦在内的盟国发动报复行动。

  对于美国的猜忌,巴基斯坦觉得很受伤。更让巴基斯坦国内不安的是,美国情报局利用高科技常年追踪高危分子,甚至单边在巴境内发起定点清除行动,有了这样一个先例,以后会不会再出现类似侵犯巴主权的事情?

  不管怎样,接下来美国和巴基斯坦还是互有诉求的关系。美国私营情报预测机构Stratfor中东地缘政治分析师瑞瓦·巴勒(Reva Bhalla)称,一方面,巴基斯坦非常需要美国这样的外部力量帮助它与东面的邻居——印度抗衡,另一方面,美国总是在印巴两者中间扮演一个微妙的平衡者的角色,不会完全倾向某方,因此屡屡让巴基斯坦感觉受到背叛。在经历了最近一连串事件后,巴基斯坦明白,美国还是需要通过伊斯兰堡与中东世界保持沟通,以便将来实现从阿富汗撤军。同时,巴基斯坦为了美国的支援,还是想跟它保持战略关系,所以我们会看到接下来巴基斯坦和美国的一番讨价还价。

  注意力在中国?

  腾出手来的美国势必更加关注亚太地区。华盛顿智库战略及国际研究中心(CSIS)东南亚问题专家厄内斯特·鲍尔(Ernest Bower)表示,拉登之死将是美国重估亚太利益的重要一步,尤其是美国在东南亚的自身利益。他将这种新态势称为“思维模式转移”,即硬实力转至软实力,全球战转至地区构建等。

  美国《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称,9·11事件是中美关系的转折点,拉登之死可能对中美关系产生重大影响。美国世贸中心被“基地”分子袭击后,反恐成为美国政府的最优先政策,当年布什政府抛弃意识形态的分歧,寻找和中国在这一政策点上的一致。最近,“华盛顿的优先政策开始转变”。

  但是,中国专家认为,“拉登死后,美国就会全力以赴对付中国”的说法是可笑的,中美关系不会因此发生重大改变,美国对华政策短期内也不会出现结构性变化,中美仍将是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美国可能会更加警惕中国的崛起,但未必就要理解为“对抗性”。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助理王鸿刚认为,在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如果美在处理亚太战略上片面强调中国挑战,找不到与中国在亚太和平共存的可持续路径,且对中国崛起的正面意义认识不足,甚至将中国推到对立面、持续受到短期考虑、传统战略思维及“第三方因素”的束缚与干扰,忽视国际形势发展规律和亚太格局的大势所趋,那么美将继续犯下严重的战略失误,使美大战略调整再度偏离主航道,错失重振美国领导地位的“第二次机遇”。

  5月9日至10日,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在中国代表团出发前,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也特别指出,由于拉登被击毙,国际反恐形势出现重要变化,“我们也认为反恐要标本兼治,要努力消除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在这些问题上,过去这么多年来,中美双方之间是有着有效的沟通和协调的。那么这次第三轮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双方可以就这个问题进一步交换意见。”

  开幕式当天,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引用中国格言强调,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要着眼于“逢山开道,遇水架桥”。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特别代表、国务委员戴秉国则表示,中美关系处于重要历史节点。历史上新兴国家和成熟国家的冲突,往往造成很大的灾难,但中美之间的实践证实,中美两国有能力避免这样的历史重演。 ▲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2)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