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基地”各自为战,“孤狼”比“大亨”更可怕
今日的“基地”组织更加分散、自筹资金各自为战。不过,这恰恰是本·拉丹创立“基地”的初衷——发展恐怖主义分支机构。这当然极大增加了全球反恐的难度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王秋韵、尹炣、郑斌、王丰丰发自萨那、阿尔及尔、华盛顿本·拉丹的丧钟终于把美国人从长达十年的恐怖梦魇中唤醒,不过,令世界警觉的是,各地的“基地”组织分支或其他一些恐怖组织的报复之声依然如苍蝇般嗡嗡鸣叫,挥之不去。在北非、阿富汗、巴基斯坦、也门等地,各种恐怖活动的“小打小闹”留下了斑斑血痕,各国的反恐专家们都难以排除类似双子座一朝顷塌的恐怖大灾难发生的可能性。
乔治·布什政府时期的反恐最高官员何塞·萨拉特说:“拉丹之死使‘基地’组织失去了核心领导人以及本·拉丹所维系的精神上的团结。但这件事不会终结‘基地’组织及其附属组织的威胁。”
分散而战更具威胁性
据美国媒体引述情报人员的评估认为,今天的“基地”组织与2001年9月11日本·拉丹执掌的那个“基地”组织有着很大的不同。它已经没那么等级化,也更加分散。“基地”组织在巴基斯坦的主要指挥部已经遭受中情局武装无人机的沉重打击。
这些“基地”组织在北非、伊拉克、东非和也门方兴未艾,尤其是在北非和也门甚至是越来越强大。他们各自为战,自筹资金,自己制定招兵方案。
美国《纽约时报》强调指出,这恰恰是本·拉丹从一开始的设想。拉丹采用“基地”这个词,含义就是以该机构为基地,推动创造其他的恐怖主义分支机构,这些机构虽然时不时可以要求获得精神指引或物质支持,但自创立后不久就应该自力更生。
比如,“基地”组织的阿拉伯半岛分支位于阿拉伯半岛最南端的也门,是在2009年初由“基地”组织沙特分支和也门分支合并而成的。
也门作为“基地”组织头目本·拉丹的故乡,一直是“基地”组织巢穴之一。2009年1月,“基地”组织宣布成立阿拉伯半岛分支,将也门作为该组织培训、策划恐怖袭击的主要地点,并宣称要扩大袭击范围。也门南部的阿比扬、舍卜瓦,中部的马里卜等省份是其主要据点,此外,该组织在哈德拉毛、荷台达以及南部经济中心亚丁等地也具备一定的规模,并得到当地不少部落的支持。
目前,也门政府表示境内只有500至700名“基地”分子;但是,该组织于去年7月发表声明自称,他们已在也门南部建立了一支拥有12000人的军队,并宣称这支军队将成为“保卫伊斯兰世界的前线力量”,号召也门人民选择该组织来统治这个国家,称其“已经具备了政治、经济、军事和安全方面的能力来统治、发展和保卫这个国家”。
也门的反恐专家认为,也门境内的“基地”分子实际上在9000人左右,有其独立的军火和资金运输渠道。也门反恐专家指出,目前“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已经比它刚刚成立的时候组织纪律性严明许多,也更具威胁性,数据显示,该组织自2009年一月以来发动的袭击次数是其从2002年至2008年发动袭击总数的两倍。
以小规模袭击制造最大伤害
“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组织自成立自来十分活跃,频繁发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袭击事件,在其成立初期,就发动了2009年的圣诞节炸机未遂事件。
2010年以来,该组织不仅扩大了袭击目标,即既袭击西方利益,又袭击也门政府利益;不仅大大增加了袭击频率和成功率,而且不断寻找袭击手段的更新。
2010年6月至7月,该组织3次袭击也门南部亚丁、阿比扬和达利阿省的安全总部,假装成也门安保人员,利用安保人员换班的时机使用重机枪、榴弹炮迅速射杀安保人员,劫走多名在押重犯后顺利逃走,造成数十名安保人员死亡,也门警方称,袭击者极为“训练有素”。
2010年10月28日的飞美货机包裹炸弹事件中,“基地”组织事后称,策划这起货机包裹炸弹事件“仅耗费了约4200美元。参加人员为少于六人的团队,从计划到执行这项行动花费了3个月时间。”
“基地”组织还表示:“要想击败美国,我们无需发动大规模袭击,相反,小规模的袭击所需的参与人员和准备时间更少,而且更加灵活。其袭击目标不是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而是对美国经济造成最大限度的损失。”反恐专家认为,这可能是该组织袭击方式的另一个转折点。
“恐怖孤狼”更难对付
今年5月2日,美国宣布本·拉丹被美军击毙,“基地”组织头目将因此而重新洗牌,而也门“基地”分支是否会就此上位备受瞩目。截止目前,“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还没有在其网站上发表任何声明作出回应。
但据《也门时报》近日报道,该组织的一名头目伊斯梅尔认为,本·拉丹更像是“基地”组织的精神领袖,他的死只会在精神层面上影响该组织。本·拉丹死后,外界普遍猜测“基地”组织二号人物扎瓦希里会成为新一代的领导人,但伊斯梅尔认为,“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的重要头目之一安瓦尔·奥拉基有可能成为“基地”的新一代精神领袖。
奥拉基出生在新墨西哥州,具有美国和也门双重国籍。奥拉基甚至通过地道的美国英语在网上向西方的极端分子以及可能成为其追随者的人发表演讲。他的追随者和其他激进分子可以通过互联网上的教程了解关于制造土炸弹的所有内容。美国和欧洲的执法部门官员称,它们最担心奥拉基“孤狼”式的威胁,这种威胁要比经过多年策划袭击世贸中心双子塔和五角大楼的团体更难以察觉。
与多起恐怖袭击事件凶手有关联的奥拉基去年5月被美国列入“定点清除名单”,今年5月5日,美军针对藏匿在也门东南部舍卜瓦省的安瓦尔·奥拉基发动空袭,也门当地一名高级官员向记者证实,奥拉基逃过了此次袭击,2名“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的中层头目被炸死。
也门著名政治分析家艾哈迈德·达尔高表示,本·拉丹之死造成“基地”组织在也门势力的分裂可能性很小,该组织近期很有可能在也门进行组织策划,针对西方目标发动袭击,而针对奥拉基的空袭也很可能招致该组织的伺机报复。
此外,近期,由于国内的政治危机,也门安全部队和政府军将大部分注意力放在与全国各地的抗议示威者的对峙中,也门总统萨利赫已经于3月底宣布对国内几个省份失去了控制,“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有可能趁机发动袭击,进一步扩充其势力。
北非或成全球恐怖袭击“跳板”
目前,“基地”组织北非分支“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是北非地区主要的恐怖组织,该组织认领了北非地区的大部分恐怖袭击。
该组织一向喜欢在互联网上发表声明,或者认领某起恐怖袭击,或者对西方国家发出威胁。不过截至9日为止,该组织没有就本·拉丹被击毙发表声明。
“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的前身是成立于1998年的“萨拉夫宣教与战斗组织”。2003年9月11日,“萨拉夫宣教与战斗组织”发表声明,表示效忠“基地”组织。2004年,阿卜杜勒-马立克·杜德克尔成为该组织头目。2006年9月,该组织与“基地”组织正式结盟,并于同年12月正式宣布易名为“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此后,该组织不断扩充力量,大量吸收本土“恐怖分子”,成为“基地”组织在西北非马格里布地区的骨干力量,制造了一系列恐怖袭击活动。
据阿尔及利亚媒体报道,目前“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以东的山区丛林里共有200至400名武装分子,在全国其他地方还有提供后勤和情报信息的支持网络。据阿尔及利亚媒体报道,2010年下半年,恐怖分子在阿尔及利亚发动袭击的主要方式是:在路边埋设炸弹,在安全部队车辆经过时遥控引爆,用自动武器扫射,然后逃入附近的密林。
同时,在非洲萨赫勒地带,近年来活跃在这一地区的“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频频绑架西方国家公民,并对阿尔及利亚、马里和毛里塔尼亚等国边境的安全部队发动袭击。美国和欧洲国家担心,非洲萨赫勒-撒哈拉地区可能成为“基地”组织在全球其他地区发动恐怖袭击的跳板。
西方“新十字军”成“基地”新借口
近期,阿尔及利亚政府高级官员一再表示,利比亚战乱导致大量武器扩散流失,会使基地组织北非分支有机可乘,造成地区恐怖威胁升级。
据此间观察家分析,“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是一个松散的组织,在意识形态上忠于本·拉丹的反西方极端思想。其主要主张就是打击西方“十字军”及其在北非地区的代理人,即北非国家的腐败政府和其安全部队等。近年来,“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在非洲萨赫勒地带绑架了一些西方人质,尤其是法国和英国人质,并且杀害了其中一些人。法国因此对萨赫勒沙漠地带的“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的武装分子进行了不成功的军事打击,不仅未能救出法国人质,还被北非国家,尤其是阿尔及利亚指责为新殖民主义。
此次西方对利比亚进行军事打击,可能刚好给“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一个借口:西方“十字军”又在打击穆斯林国家,必须在北非地区根除西方的影响力,必须打击法国、美国和英国在这个地区的利益。
最近一个月以来,“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的活动趋于活跃。本·拉丹被打死后,西方国家在北非利益面临的恐怖威胁加大,尤其是美国、英国和法国等国。西方国家需要全面检讨对穆斯林世界的政策,防止越反越恐。
美国企业研究所重要威胁研究项目负责人弗雷德里克·卡根认为,“基地”组织中央在拉丹死后会有一定程度争夺权力的斗争,这意味着“基地”组织在短期内一定会有混乱,但只要新的领导人确认,却不一定不如本·拉丹。
卡根认为,“基地”这样的组织极为强硬,很有耐力,美方前前后后打死或抓获其不下10名高级领导人,但接任他们位置的人很快就出现。而且不少反恐专家都一致认为,如今,全球的“基地”组织和活动手法都更复杂化,不应在打死本·拉丹之后就以为万事大吉。反恐毫无疑问将是一场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