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日本附近海域9.0级地震专题 > 正文
日本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和核泄漏事故,使日本陷入了二战以来最严重灾难之中。这场巨大的灾难波及日本政坛,一时间改变了日本的政治议程。(《半月谈》2011年第9期)
短暂的“政治休战”
大地震发生前,日本政局乱象环生、动荡不定,支持率跌破20%的菅直人内阁岌岌可危。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在某种意义上把菅直人内阁从悬崖边缘拉了回来。国难当头,朝野政党不得不暂时放下隔阂,将目光投向抗震救灾。于是,日本政坛呈现出难得一见的“政治休战”局面。
菅直人十分清楚,倘若能够抓住这一“天赐良机”,无疑会赢得国民的信赖,从而挽救民主党政权于水火之中;反之,稍有不慎,就可能招致民怨,进而面临倒阁的局面。因此大地震发生后,菅直人内阁积极投身于抗震救灾之中,向公众展示一个坚决果敢、富有同情心的领导人形象。
菅直人内阁的应对得到了日本民众一定程度的肯定,其民调支持率在地震发生一周后一度回升到30%以上。加上挑剔的日本媒体也少有针对政府的批评,菅直人内阁震前所面临的困难局面有所好转。
“大联合”政权构想搁浅
长期以来,日本政坛的复杂多变局面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日本大地震倘若能给动荡不安的日本政坛带来稳定局面,那对日本将产生巨大的意义。然而,菅直人内阁的“政治蜜月”很快接近尾声,尤其是核事故的不断加剧使人们对政府的指责越来越多,政府的公信力受到严重损害。
3月中旬,菅直人提出了建立“危机管理内阁”的“大联合”政权构想,以期稳定政权。菅直人内阁提出增加三名阁僚的动议,并邀请在野党人士加入内阁。“大联合”的构想表现出菅直人“明哲保身”的意图。因为如果在野党断然拒绝,就可以指责其逃避责任;如果在野党入阁,则可以为菅直人内阁分担责任,分散被批评的压力。
而在野党对此怀有戒心,尤其是随着民众对政府指责的日益增加,在野党多数人对民主党的主张愈发慎重。3月18日,自民党方面表示,在救灾问题上会坚持朝野政党团结合作,但对进入内阁不予考虑。
4月1日,日本政府宣布正式进入灾后重建阶段。面对菅直人的呼吁,自民党方面显示出了一定的积极姿态,明确表示将灾后重建和核事故处理放在首位,暂时放弃解散众议院、举行大选的诉求。甚至围绕摸索联合执政方式问题,自民党总裁谷垣祯一还先后与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小泉纯一郎、海部俊树等举行会谈。
鉴于自民党态度的转变,4月7日民主党政府主要阁僚极为罕见地造访自民党总部,就日本大地震对策与自民党方面进行会谈,并表示将在补充预算案中采纳自民党的救灾建议。
统一地方选举后的政治走向
4月10日和25日,在日本四年一度的统一地方选举中,民主党全面落败。
这是在2009年实现政权更迭后,也就是民主党上台执政后首次举行统一地方选举。民主党不仅未能挽回自2010年参议院选举以来的颓势,更未能改变自民党在地方议员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格局。选举结果无疑反映出选民对菅直人内阁灾难应对及执政表现感到不满。
4月12日,日本核事故被调至最高级别7级,同样加剧了日本国民对政府危机处理尤其是福岛核危机应对的失望和不满。
一系列事态促使日本国内的倒阁声音不断增大。有民调结果显示,近七成日本民众希望菅直人下台,由一位新首相领导灾后重建工作。
执政的民主党内有人以应对震灾不力等理由要求菅直人辞职。尤其是以小泽一郎为首的党内势力已蓄势待发,准备在2011年度第一次补充预算案获得国会通过后,向菅直人发起总攻。
民意的扭转同样加剧了在野党与菅直人内阁的对立色彩。自民党提高了对菅直人内阁的批评声调,明确提出不与民主党建立“联合政权”的方针,并表示将在第一次补充预算案通过后提出首相问责决议案或内阁不信任决议案。
执政党内的部分派别和在野党由此形成共识,即不会反对迫在眉睫的第一次补充预算案,但绝对不能由菅直人来领导实施规模庞大的第二次补充预算案。由此可见,6月前后国会审议的第二次补充预算案,很可能成为菅直人执政的一道坎。
菅直人遭遇党内外的“阻击”,面临着强大的辞职压力,政权运作更加艰难。巨灾之下,日本迫切需要一位强势领导人。但执政的民主党面临着人才短缺的难题。多年来呼风唤雨的民主党前领导人小泽一郎由此成为最合适人选之一。他能否摆脱丑闻、东山再起,人们拭目以待。(中国人民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 黄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