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记录的战场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20日10:57  新民周刊

  孟 晖

  拉登被杀的当天,法国的时事评论员们就在电视节目中探讨,这一事件是否可以加速结束阿富汗战事?

  在海豹突击队出手之前不久,我恰好在法兰西24台上看到一部纪录片,不动声色地反映一个单纯的主题:法国特供驻阿部队的军需品在卡拉奇港口卸船之后,要装上由当地人驾驶的卡车,组成长途车队,山高路远地运送到喀布尔,一个法国记者小组跟随其中一位巴基斯坦司机的运货车,拍摄这一凶险旅程上的见闻。半途,他们亲睹运送美军武器的车队被伏击、抢劫与烧毁,然后又在黑市上看到从鞋帽到子弹等各种优质美军用品被公然贩卖,用脚指头都能想明白这些东西的来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偶遇的一辆中巴车上的乘客们还主动把同车的一个塔利班成员叫出来,让他接受拍摄小组的采访,这个面相和体格都很强悍的男人当初请了三个月的假,离开塔利班的地盘回家办事,此刻假期结束,于是搭乘长途公交车重归组织。

  最近,曾拍出优秀战地纪录片的记者在利比亚接连遇难,惊撼世人,理应催动我们将更具敬意的目光投向这一特殊的影像领域。我只是为了练习法语听力而时不时看法兰西24台,结果却有幸屡屡领教法国战地记者亲历火线的勇敢。目前,在利比亚的乱局当中,他们正扛着摄像机紧跟在交火状态的反政府武装人员身后,冒险跑过随时会有政府军狙击手的冷枪射来的街口,见证巷战的残酷。所有人都该看一看这些镜头,蜷身潜伏时足以摧毁人神经的煎熬,袭击突至时四下窜避的惶恐,真是与浪漫不挨一丝边啊。

  法国记者的勇气为世人带来无价的信息,这一点,似乎并未被我们充分地了解。2004年,驻伊美军包围纳杰夫阿里清真寺,寺内的迈赫迪军拒不缴械,最终宗教领袖西斯塔尼号召所有伊拉克人向纳杰夫和平进军,巧妙化解了危局。在整个过程中,居然有一个法国记者的摄像小组始终留在该清真寺内,不仅与迈赫迪军的武装人员同吃同住,还肩扛摄像机跟随着其中一个“游击小组”,在纵横的窄巷与饱受炮火的民宅间奔蹿,实时记录他们的战斗。最终,记者与寺内的所有人一样,物资耗尽,没有茶,没有面包,当此绝境之时,却突然有无数伊拉克平民开着私家车鸣笛长驱而至,争相涌入寺门,与寺内的人们热烈拥抱,替他们解了围。关于西斯塔尼的这一奇策,当时各媒体的报道亦可谓连篇累牍,但是,法国记者的经验却是来自寺的内部,来自战线的另一方。有意思的是,刚刚能够走出寺门的记者立刻利用西方人的身份,到咫尺之距的美军坦克前,问坦克上一脸茫然的美国兵:“你觉得这些伊拉克人此刻是在干什么?”美国兵无奈地回答:“不清楚,他们看来像在过节。”

  在如今人人都可以用手机拍摄然后上传网络的时代,专业人士的报道与记录仍有无可取代的价值,战地记者们的成绩最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不仅因为他们更有技巧,也因为他们怀抱关于新闻的理念与关于人道的理念,因此,尽管这些勇敢的“火线战士”难免会有个人立场,但一般都会以客观与中立自警。拍摄利比亚交火情况的法国记者也记录了一天战事结束后的悲景:当地居民把双方战死者的尸体收集起来,掩埋在同一个墓地,为他们举行教义所要求的安葬仪式。长者们在新坟前泪水长流,因为“都是利比亚人”……

  在我看来,关于阿富汗战事,时事评论员们的分析虽然各具深刻,让人明白不少事理,但都不如我偶然看到的那部记录法军物资运输过程的纪录片更有揭示性。在这部影片的片尾,巴基斯坦司机——他在此前的运输工作中已经六次因为遇到伏击而遭受自家卡车被烧毁的损失,所幸每次都捡了条命——总算把一车军需品安全送抵法军驻喀布尔基地,这时,包装打开,显露出他所运的物资乃是供法军将士们每日饮用的瓶装水。记录就在军需库内摞得如山壁一样的无数晶莹透明的塑料水瓶的镜头中结束。向朋友们讲到这个结尾,对方总会有那么一两秒钟用不可思议的目光凝望着我,仿佛我就是阿富汗战事的定策者。

  我猜,如果孙子看到如此的镜头,也会是一样的表情吧。▲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2)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