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迪拜的雄心和苦恼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26日11:27  《环球》杂志

  迪拜政府:“今天迪拜的发展已经不再依赖于石油的采掘,未来将继续转向更多优势行业分散发展。”

  然而,一个常识是,一艘体型庞大又高速前进的船要想转弯或者调头谈何容易

  《环球》杂志记者/苏劲松

  “在来到迪拜之前,富有是我对这座城市、这个国家唯一的概念。抵达之后依然是。”作者王隽在他的《中东行记:城与城》中这样形容有“中东CBD”之称的迪拜。

  “今天迪拜的发展已经不再依赖于石油的采掘,未来还将继续转向更多优势行业分散发展。”在4月底于北京举行的首届迪拜政府投资推介会上,迪拜商业及旅游业推广局亚太区总监默罕默德·穆海瑞(Mohamed Al Muhairi)口若悬河地向前来参观洽谈的客人描述着迪拜的近景和远景。

  在经历了疯狂的建设热潮和金融颠簸之后,默罕默德此番不遗余力地向他的潜在中国客户推介的,不仅仅是迪拜现有的繁荣,更有当局新的战略思路。

  脱掉“石油美元”的帽子

  “我很喜欢跟阿拉伯人做生意,尤其是沙特、阿联酋的客户,他们直爽、幽默,关键是不小气。”专程飞到北京参加推介会的广州一家商贸公司的老板李平对《环球》杂志说,现在来华采购的中东商人越来越多,他每月至少要接待两批,其中就有不少迪拜客户。

  李平的外贸公司专门向东南亚及阿拉伯地区输出小商品,诸如雨伞、皮鞋、玩具之类。他前来参会,是带着一个大计划:“找机会到迪拜设点,把生意做到阿拉伯人家门口去。”

  其实,近年来已有不少中国人涌向这座富足而奢华的海湾城市,大多数都在那里发了财。迪拜郊外有一座名为“龙城”的大型购物中心,大大小小的中国商品令人眼花缭乱,绵延数公里的停车道常常车满为患。

  据了解,目前迪拜大约有20万中国人,近2000家注册企业。其中有两万人从事建筑,其他的有从事餐饮、酒店和服务业的,更多的则是从事商贸活动。

  默罕默德表示,迪拜政府十分欢迎中国人前去投资,并承诺未来将开辟更多领域,走多元经济之路,以满足各类投资者。在迪拜《2015年战略规划》中,旅游与酒店业、物流、贸易、服务、建设、金融被列入了政府大力支持的行业。

  然而并不为人熟知的是,迪拜的腾飞并不天然来自于“石油美元”,而是得益于一次成功的战略转型。

  其实,迪拜并不富藏石油,作为阿联酋第二大酋长国,其石油储量甚至不足首都阿布扎比的一成,据称到2015年便会枯竭。严峻的形势迫使当局不得不跳出传统发展套路。

  近年来,这座“一半是海水、一半是沙漠”的城市大力推行金融、高端房地产等非石油产业,很快就一跃成为中东地区最大的贸易中心。

  统计数据显示,在迪拜最新的GDP构成中,服务业超过了70%,石油和天然气产业仅占5%。增长最明显的是贸易、金融等行业。截至2008年,外商投资企业规模达到120多个国家的6000多家。

  推介会上,迪拜政府给外国投资者设计了十分诱人的投资环境:那里有自由宽松的商业政策、多元的文化和生活、顶级的基础设施和多种有针对性的投资奖励,还有近200种不同国籍的劳动力大军……

  杰贝阿里自由贸易区是迪拜政府此次推介的重点,其商务部副经理卡哈利德·马兹沃齐(Khalid Al Marzooqi)介绍,为中国投资者提供的鼓励措施包括:可全资拥有、不需找本地合伙人担保的公司实体;签约15年全额返还本利并额外奖励;零货币限制;丰富且廉价的能源以及高效卓越的物流等配套设施等。

  金融危机的魅影

  推介会现场,迪拜政府商业及旅游业推广局美洲区总监纳耶夫·易卜拉欣(Nayef Ibrahim)不断向陆续到来的客人讲解着一个又一个冲击人们心理底线的建筑奇迹。在棕榈岛、世界洲、帆船酒店、哈里法塔等模型前,前来合影的人络绎不绝。

  不过,并不是所有前来观摩的人都像纳耶夫那样兴奋。在火热的宣讲会背后,也有人开始怀疑,这座不断刷新纪录的奢华天堂是否也潜藏着泡沫?

  稍有常识的人都明白,既然号称“日不落”的迪拜世界主权财富基金都能爆发债务危机,那么就不可能有什么是铁打的了。

  2009年11月,“迪拜世界”爆发债务危机。当时整个财团负债高达593亿美元,几乎占了迪拜2008财年GDP(824亿美元)的一半,一时间巴克莱、黑石等国际机构投资者纷纷避走,一度引发全球金融恐慌。

  业内人士分析,正是房地产催生的金融泡沫“绑架”了迪拜经济。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每年以两位数增长的房地产业占到迪拜GDP的10%强,吸纳了一成多劳动力。如果算上相关联的建筑业、金融业,近四成GDP须看楼市的脸色。

  日本野村证券的报告称,迪拜地产开发业务利润率高达50%,吸引世界各地的开发商蜂拥而至。

  但在接受《环球》杂志记者专访时,纳耶夫多次强调,迪拜经济对金融和房地产的依赖度连年下降,正在转向其他领域,甚至还有建设类似“硅谷”的创新中心计划。

  不过这并不能完全打消投资者的顾虑。北京英泰投资顾问公司渠道经理戴小桦说,迪拜是在经济转型中遇到的债务危机,现在转型还在继续,还有海量的信贷没有偿还,产业也过于高端而缺少基础支撑等等,都是需要警惕的风险源。“虽然这些项目投资无数,但长期效益却难以很快实现。一旦国际市场大幅波动,这些项目也难免会遭殃。”她说。

  “最坏的情形到底是已经过去了,还是尚未来到?”最后,这位投资达人颇为风趣地引用金融危机时期的一句流行语对《环球》杂志说。

  奢华背后的挑战

  “迪拜已经过去,阿布扎比才是未来。”无独有偶,电影《欲望都市2》里的这句台词也让不少观众记忆深刻。这是否是在暗示:迪拜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没有散去,或者说“奢华之都”的位子要拱手相让了呢?

  面对《环球》杂志记者的提问,纳耶夫坚定地说,未来迪拜仍将是世界上最奢华的城市,“我们的目标是:继续奢华下去!”

  奢华是迪拜的定位,也是迪拜吸引万方来客和继续发展的筹码。“迪拜独特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实验应该继续下去。”扎根迪拜多年的英国人杰克·休斯也在他的《迪拜恐慌》中这样写道。

  更多分析人士认为,迪拜面临房地产的压力并不大,赴迪拜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源源不断地带去了资金和机会,再不济还有石油这根“稻草”,每桶100美元的油价仍然可以让迪拜维持奢华。

  然而,尽管政府招商代表一再强调迪拜的座右铭是“开放门户,开放思想”,明示转型的雄心,但急功近利的影子仍然无处不在。在杰贝阿里自由贸易区推介专场,金融和房地产仍然扮演着相当分量的角色,咨询最多的也是当地的房价、物业费和信贷政策。

  “这在主办方给的宣传资料中也能体现出来。如果继续过于依重金融和房地产,那么眼前的奢华未来就可能都是浮云。”现场一位投资商说。

  此外,迪拜还面临着来自外部的竞争压力——4月20日,海南的国际旅游岛离岛免税政策正式“试水”,成为继日本冲绳岛、韩国济州岛和马祖、金门之后,世界上第四个实施离岛免税政策的区域,被一些人喻为“中国的迪拜”。

  专家认为,海南的资源远比迪拜多,所依靠的实力是整个中国和13亿人口,也远比迪拜强,因此海南未来的“规模效应”是许多地方无法匹敌的。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的报告就预测,未来5年海南离岛免税购物的潜在市场每年将高达200亿元。这是海南的契机。但中国的这颗璀璨明珠,会否重蹈迪拜急功近利的覆辙呢?

  来源:2011年6月1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1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2)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