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IEA将释放战略石油储备 专家称是与生产国博弈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30日11:07  CCTV2《今日观察》

  CCTV2《今日观察》2011年6月29日播出“6000万桶会带来什么?”,以下是节目实录:

  6月23日,国际能源机构宣布将在历史上第三次释放战略石油储备。那么这一举动意味着什么呢?第一次释放是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时候,第二次是在2005年,当时是卡特里娜飓风严重的破坏了墨西哥湾的离岸油井、输油管道以及炼油厂,这两次都是严重影响全球石油安全的时刻。现在我们看到了第三次释放,那么动用这一手段是否意味着石油再一次不安全了?这6000万桶石油的能量到底有多大?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王小丫和特邀评论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丁一凡、中国社科院美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肖炼共同评论。

  国际能源机构上周发起突然袭击,投放储备油总量创20年之最,美国态度积极究竟为什么?

  肖炼:此举是国际能源署在全球范围内的一次宏观调控

  (中国社科院美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这6000万桶原油就相当于它90天能源储备的三分之一,这6000万桶的战略储备投入市场不是一天就投进去的,大概分为一个月,那么每天就是200万桶,因为利比亚每天生产的石油大概是150到180万桶左右,正好这个200万桶就弥补了利比亚由于战争停产的数量。国际能源机构本身目的就是要控制由于战争造成的石油能源短缺的投机现象。从目前的情况来讲,短期是达到了平抑油价的目的。这是国际能源署在全球范围内的一次宏观调控。

  丁一凡:这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博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这个时候实际上是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博弈,国际能源机构与欧佩克组织之间有过一些谈判,当时国际能源机构希望欧佩克国家,也就是石油生产国能够增加一些产量,但是这些石油输出国不太愿意,因为他们觉得现在油价比较高,对他们有好处,沙特阿拉伯等等一些国家都面临着很大的社会压力,石油价钱比较高,政府就能增加许多社会开支,因此他们不愿意积极地增加生产,来抵御油价上涨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实际上国际能源组织动用战略石油储备也是想在某种程度上告诉石油输出国组织,他们有手段可以让油价跌下来。

  丁一凡:成立国际能源机构的目的是跟欧佩克抗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实际上国际能源署是一个俱乐部似的组织,这个机构成立的时期是第一次石油危机,因为在70年代有过第一次石油危机,欧佩克就已经存在了。当时欧佩克组织联合起来反击以色列的军事攻势,决定制裁以色列及其盟友,所以造成了第一次石油危机。在石油危机的背景下,美国把一些西欧国家、一些大的石油消费国团结起来,成立了国际能源机构。成立国际能源机构的目的是形成一个能够欧佩克抗衡的机构,是一个石油消费国的卡特尔,因为欧佩克是一个石油生产国和输出国的卡特尔,这样之间就形成了一定的对抗,然后才可以形成谈判。

  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国际能源机构并没有真正成为一个石油消费国的卡塔尔,因为石油消费国之间各有各的打算,并不是那么团结,大家很难有统一的谈判立场,所以一直都各自为政。到最后,国际能源机构就慢慢演变成一个对石油和世界能源跟踪研究的权威的机构。比如现在国际能源机构发布的各种数字,是各个国家在参考能源市场时,重要的参考数据,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机构。

  肖炼:此举是美国主导的国际能源机构和能源生产国进行的一场博弈

  (中国社科院美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因为国际能源机构最大的头就是美国,而且能源储备最多的也是美国,因为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所以美国在国际能源机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态度积极的原因是:第一,从政治上来讲,美国希望利比亚战争尽快结束;第二,从美国的经济发展来看,现在美国经济开始复苏,如果油价高,就会增加复苏的成本,会增加企业和消费者的成本,这是非常不利的;第三,明年是美国总统大选,如果经济不好,失业问题不能解决,经济就不能全面的复苏,那就不会投奥巴马的票。基于以上三种考虑,美国主导的国际能源机构在这个时候选择了这个点,和能源生产国进行了一场博弈。

  6000万桶储备油进入市场,世界经济能否实现软着陆?国际油价和美元因素将会如何变化?

  肖炼:发展中国家是这场油价上涨的直接受害者

  (中国社科院美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发展中国家是这场油价上涨直接的受害者,又是国际大宗商品直接的受害者,这都是由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美国的次贷危机造成的,就等于是美国制造了全球金融危机,美国通过美元的贬值把危机的祸水推向了全世界,造成全球经济出现了一个新的不平衡。一方面是美国的通货紧缩;另一方面是发展中国家的通货膨胀。美国就吞食了发展中国家的很多利益。此外,石油只是大宗商品其中之一,这次动用6000万桶石油,就扩大了供给,要让石油的价格在短期内回到一个比较合理的位置上。

  此举对发展中国家是有利的,对中国也有利,没有人愿意油价高。油价高低是由供给决定的,这次的6000万桶只是增加了供给,供给只是短期。但从长期来看,油价必然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但是全球经济的复苏不完全取决于油价。油价只是一个非常重要方面,但是还取决其他很多方面。比如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取决于美元的汇率,因为大宗商品是以美元定价的,当美元这个衡量大宗商品的价值尺度在贬值,那么就会造成石油和大宗商品价格上升,这样会对发展中国家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对美国和欧洲也有不利的影响,但是对它影响的程度比对发展中国家影响的程度要小。

  丁一凡:日本的核事故影响了人们对于核能源的信心  石油的价格势必要上扬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它在慢慢释放的一段时间里,对市场有一种震慑,至少在一两个月内不会出现大幅上扬的趋势。但是如果利比亚的战事没有结束,还不能够恢复生产,其它的产业国也不能够扩大生产的话,那么还是有一定的缺口,就还是会有影响。另外,世界经济对石油价格也起了很大的影响,比如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低利率政策对于流动性的刺激以及推动投资者或者投机者去追逐大宗商品,从而石油推高价格。还有一个很大的因素是,人们对传统能源需求增长的一种预期,这种预期来自于日本的核事故,日本的核事故严重的影响了人们对于核能源的信心,比如德国、瑞士等等很多欧洲国家都纷纷宣布,要停止使用核能了,这样对石油的依赖会越来越大,石油的价格势必要上扬。

  董秀成:从中长期来看 油价还是会在高位运行

  (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从中长期来看,油价在高位运行,这是难以避免的,经济当然还是会逐渐好转,不管现在进展如何,将来肯定会逐渐地复苏。另一个就是美元的问题,美元贬值是一个长期的问题,贬值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再一个因素就是资本市场对油价的炒作推高作用力量非常大,综合几个因素来看,从中长期来看,油价还是在高位维持动荡。

  王勇:此举预示着发达国家会进一步联手干预经济

  (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以国际能源署为代表的这样的行动,预示着发达国家会进一步联手干预经济,这里面包括动用利率的手段来解决稀释他们债务危机的问题,有可能进一步地打开新兴国家市场的大门,来转嫁他们当前所遇到的问题。第二个方面,能不能实现软着陆,现在还是很难说,美国、欧洲他们都积累了大量的政府债务,特别是美国的情况非常严重,当前联邦债务达到GDP的70%左右,从当前的情况看,这个债务危机短期之内难以消除,总得来看,前景不是很乐观。

  肖炼:未来的国际油价肯定会持续走高

  (中国社科院美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未来国际油价从长期看,肯定是要走高的。因为它的关键因素就是供给在不断的缩减,除非有其它能源能替代石油,但是现在目前还没有发现一个比石油更加高效节约的能源。

  丁一凡:油价的走向还要看美联储政策的变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除了供给因素之外,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美联储的政策会不会变,如果美联储政策要变的话,它会对油价产生巨大的影响。

  (《今日观察》栏目播出时间:周一至周五21:55-22:25)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2)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