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日本共产党:每月近千新党员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04日10:03  国际先驱导报
点击图片进入第一页

  2010年6月24日,东京街头,日共委员长志位和夫(左四)带领候选人向选民拉票。本报资料图

  尽管没有人认为日共在可预见的未来能取得执政权,但其对资本主义弊端的批判,在日本人尤其是年轻人当中产生了巨大反响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张焕利发自北京在日本为“3·11”大地震发起的赈灾全国总动员中,日本共产党的表现颇为亮眼。

  包括仙台市等多个受灾区的街头,“日共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招牌醒目可见;在监督菅直人政府应对灾害的行动力时,日共中央委员会委员长志位和夫更是响亮发声,直指政府未及时通报核电站机组爆炸事宜,“不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有调查显示,志位和夫近年来声望急升,成为日本最具知名度的政界人物。而他的活跃,事实上也说明了日本共产党在新时期的活力与机遇。

  《资本论》始终被视为经典

  成立于1922年7月15日的日共,仅比中共的诞生晚一年。从反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战争开始,日中两国共产党便保持着友好交往与合作。虽然中间有过曲折,但自1998年后,两党合作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在日本国内政坛,日共一直是一个很有个性的政党。长期以来,它坚持社会主义革命,要求废止天皇制,坚持和平宪法,主张与中国发展友好关系,虽然是一个小党,却是日本政坛不容忽视的一支力量。东西方冷战结束以来,在日本社会日益右倾化的大背景下,日共的影响力逐渐被削弱。为了重振党势,日共开始放弃过去坚持多年的部分信条,走上一条灵活、务实的道路。

  不过,日共所坚持的核心原则从未改变。志位和夫曾告诉笔者,“日本共产党的信条不会改变,那就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在日共党内,《资本论》始终被视为最经典的理论著作。苏联解体后,一些国家的共产党改换了名称,但是,日本共产党不想像更换衬衫一样改变自己的名称,放弃共产党的老招牌。”他还说:“我们不认为苏联和东欧共产党国家的解体是社会主义的失败。更不认为这意味着社会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终结。”

  如今就党员人数来说,已有88年悠久历史的日共是目前发达国家中最大的共产党组织,也是日本第二大在野党、国会第四大在野党和拥有地方议员数最多的政党。

  党纲删除“先锋性质”

  日共的发展,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共根据国内外形势对理论路线进行的调整密切相关。

  自1994年的第20届全国代表大会开始,日共转变党的方针和路线。2004年1月,笔者有幸采访了日共第23届全国代表大会,其举办地静冈县热海市上多贺町。大会召开期间,为了防止右翼团体的破坏和捣乱,日本警察在上多贺的山口监视、检查出入的所有车辆。

  建在上多贺小山坡上的日共学习堂是大会会场。从采访席向下俯瞰,全场1000多名代表中,不少是妇女和青年,他们精神抖擞,意气风发。会议期间,他们的吃、住却非常简朴。

  日共第23届全国代表大会一致通过了该党新党纲。与原党纲相比,新党纲删除了体现党的“先锋性质”等革命色彩浓厚的表述,明确指出日本所需要的“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而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尽可能推进的民主改革”。关于国家的天皇制度,原党纲明确规定了“废止君主制”的方针,修改后的党纲则称“是保持还是废除,应该等时机成熟的时候由全民的意愿来决定和解决”。原党纲还有要求解散自卫队的条款,修改后的党纲则说“(自卫队)应采取缩减军费的措施,要根据今后日美安全条约废弃后亚洲新局势的发展,在国民同意的基础上解散自卫队”。

  如此一来,新党纲事实上认可了天皇制和自卫队。新党纲还写道,“是否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前进要以人民的意愿为前提”,“要坚持包括反对党在内的多党制,坚持由在选举中赢得多数席位的政党执政的政权更迭制度”。

  大力吸引年轻人

  日共规定的党员基本条件是,年满18岁的日本公民,承认党的纲领和路线,遵守党的各项规章制度,参加党规定的各项活动。鉴于日本所处的社会形态,日共并不排斥企业经营者。日共认为,有产者、有剥削行为的人,只要符合上述条件也可以入党。但实际的情形是,目前还没有大财团领导人加入日共。为了吸收高素质的年轻党员,日共与大学校园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目前,日共每年的经费大约为200亿日元,其主要来源有三:一是党费收入,约为100亿日元;二是来自日共机关报——《赤旗报》的事业收入;三是支持日共的选民捐赠。她是日本国内唯一不依赖政府和财团资助的政党。

  日共每年的经费主要用于党的各项活动以及支付日共中央共900位专职党务人员的薪水。日共规定,党员收入的百分之一作为党费,一般每月交一次。经济有困难或有特殊情况的党员,在申请后可以酌情减免。党费使用,必须有详细的申请报告,80%的党费是要交给上一级党组织的。每个基层支部每6个月要开一次会,讨论党费的征收和使用状况。

  令人关注的是,目前日共每月都有大约1000名新党员加入。2009年的数据显示,现在日共党员总人数约为41.5万人。经济萧条使日共摆脱了长期以来支持率下跌的形势,尽管没有人认为日共在可预见的未来能取得执政权,但其对资本主义弊端的批判,在日本人尤其是年轻人当中产生了巨大反响。(作者系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摩尔多瓦共产党:第一大党地位无人能撼

  虽然政权旁落使摩共“壮志未酬”,不过近年来的地方选举结果显示,摩共依然能得到全国近半数民众的支持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陈进发自基希讷乌、布加勒斯特“在摩尔多瓦,没有任何政党的民众支持率可以同共产党人党相提并论!”10年前,摩共领导人沃罗宁在其创建并领导的政党赢得大选后如是说。10年后,尽管政权旁落,但共产党人党在摩尔多瓦政坛上的地位并未改变。

  曾是欧洲唯一“红色政权”

  摩共是在国家独立第三年,即1994年“禁共令”解除后正式成立的。它很快发展壮大,成为摩尔多瓦一支主要的政治力量。1998年,摩共在大选中取得突破性胜利,获得40个议席,一举成为议会第一大党;2001年初,摩共在参加提前大选的10个政党和6个政党联盟中脱颖而出,赢得新议会71个议席,不仅获得了单独组阁权和新议会议长的职位,还确保该党领袖沃罗宁在议会举行的总统选举中轻松获胜。摩尔多瓦由此成为前欧洲社会主义阵营剧变后出现的第一个由共产党重新执政的国家,同时也成为欧洲唯一由共产党掌权的国家。

  至今谈及这段历史,沃罗宁仍激动不已。用他自己的话表述:2001年2月25日,摩共创下了世界历史上共产党通过民选取得政权的先例,共产党人党此后连续执政8年,“挽救国家于崩溃之边缘”。

  这8年中,摩共于2005年成功保住执政党的地位,沃罗宁也成功连任总统。

  不过,在2009年4月初的议会换届选举中,尽管摩共赢得了60个议席,但由于进入议会的三个反对党空前抱团,联合抵制总统选举,摩共的总统候选人未能获得法定的61票支持,两轮选举均告流产。结果,在同年7月的提前大选中,获得半数以上议席的4个政党结成执政联盟,从摩共手中夺取了政权。

  对此,沃罗宁后来强调,摩共完全有理由感到自豪,因为该党仍在议会101个席位中赢得了60席,这一选举结果说明,“摩共不恋权,更没有在游戏过程中更改规则,我们没有修改选举法。我们坦然接受反对党地位……”

  腐败令其失去执政权

  摩共当年大获全胜并非偶然。沃罗宁曾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介绍道,摩共1993年最初筹建时只有4个人,但后来迅速发展为全国党员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组织结构最严谨的政党,这与该党一次次参加地方选举和全国大选不无关系。摩共通过选举不断获取宝贵经验,同时党的支持者也与日俱增。

  沃罗宁表示,摩共在建党之初就立志要在一个全新概念和全新原则上建立一个全新政党,所以他们在制定党纲时更注重反映社会现状,反映人民的切身利益。摩共以实际行动让人们认识到,它是一个支持改革、支持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政党。针对政治对手的攻击,摩共一再强调,摩共不反对富有,而是致力于消除贫困,摩共希望人人都能过上富裕的生活。这些都无疑为摩共在大选中获胜上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摩共执政后,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该国长期存在的拖欠工资和退休金的状况基本消失,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得到了一定程度保障。同时,通过严打社会黑恶势力的违法犯罪活动,基本铲除了曾在国内猖獗多年的大型犯罪集团,社会治安明显改善。

  然而,在连续两届、共长达8年的执政时间里,摩共也暴露出了日益严重的腐败、任人唯亲等问题。某些摩共高级官员以权谋私、纵容子女利用其职务影响大发横财,这些案例在社会上广为流传,渐失人心。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给摩尔多瓦也带来了不利影响,不仅国内经济和对外贸易陷入严重困境,还使百姓的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冲击,于是一些支持摩共的选民产生了求变心理。

  领导人崇拜邓小平

  一直以来,沃罗宁对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崇拜不已,他常把邓小平的名字挂在嘴边:“中国今天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同邓小平密不可分。邓小平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理论家,更是一名富有勇气的实干家。他吸取了本国以及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方面的经验教训,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使理论与实际得到了最佳的结合。”

  虽然政权的旁落使摩共“壮志未酬”,不过近年来的地方选举结果显示,摩共依然能得到全国近半数民众的支持,其社会主义主张在摩尔多瓦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不止一位摩政治学者认为,摩共以其执政8年打下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基础,加上执政联盟“联而不盟”的现状,只要能够认真吸取经验教训,加强政党自身的建设,确保全党上下团结,摩共将不仅能够继续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不排除通过议会斗争再次获得执政权的可能。

  《国际先驱导报》法律声明:本报记者及特约撰稿人授权本报声明:本报所刊其撰写的稿件和提供的图片,未经本报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有需转载者请致电至010—63073377或发邮件至ihl-market@vip.sina.com)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2)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国际先驱导报

更多关于 执政方式 俄共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