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默多克:走进卡梅伦后门的命运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22日15:22  国际先驱导报

  默多克其实是一名商人,但是他总是忍不住去介入政治。但反过来政治对其事业的“反噬”威力,很可能超出默多克的控制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李刚 记者谢来发自北京“今天是我人生中最卑微的一天。”这是默多克20日下午在英国议会接受有关窃听丑闻质询时多次重复的话。但这位传媒大亨显然未曾预料到他在听证会上受到的将不只是口头上拷问。质询进行到2个半小时时发生了戏剧性一幕,一名男子突然从听众席冲出,用盛有洁面泡沫的纸质餐盘掷向默多克。坐在他身后的妻子邓文迪迅速跃起保护丈夫,并给了袭击者一耳光。一团混乱中该男子被警方带走。

  足够讽刺的是,靠八卦新闻起家的默多克终于成为八卦插曲的主角,他或许该庆幸自己的《世界新闻报》已经停刊,否则这家小报如何在头版报道老板的“听证会惊魂”是个难题。“默多克最难堪的一天”也许是个不错的标题,却未必准确,因为由英国议会发起的调查对80岁的默多克和他的新闻帝国而言,是一场风暴的开始,而非结束。

  下一个掉脑袋的会是谁?

  让默多克始料未及的是,忍痛割爱关闭他在海外收购的第一家媒体不仅未能平息人们的愤怒,反而增加了外界对新闻集团是否依然存在其他窃听行为的担忧。至此事件的发展愈演愈烈,已经超出了默多克当初设想的“快刀斩乱麻”的预案,甚至波及海外,开始出现动摇默多克庞大媒体帝国的迹象。

  在被迫关闭的《世界新闻报》后,7月13日,默多克迫于重压做出了放弃收购天空广播公司的决定。随后,他亲自向被窃听女孩道勒的家属道歉,还在英国全国媒体上公开发布“我们很抱歉”的道歉声明。 与默多克关系密切的人士还透露,他还可能考虑出售旗下的其他报纸资源,如近期也被爆出了窃听丑闻的《星期日泰晤士报》和《太阳报》。

  然而,亡羊补牢似乎为时已晚。随着丑闻不断发酵,7月8日,《世界新闻报》的前主编安迪·库尔森因涉嫌贪污以及“合谋窃听电话”被捕。14日,曾与库尔森共事的该报前副主编尼尔·沃利斯也由于涉嫌窃听被警方逮捕。15日,默多克的爱将,“新闻国际”CEO丽贝卡·布鲁克斯宣布辞职,仅仅几个小时后,追随默多克50多年的道琼斯集团CEO辛顿也宣布辞职。辛顿是布鲁克斯的老上司,曾在1995年至2007年任“新闻国际”CEO,他任职期间,正值《世界新闻报》窃听事件泛滥。

  而布鲁克斯在辞职2天后就被警方逮捕。同一天,伦敦警察局局长保罗·史蒂文森突然宣布辞职。他称虽然自己清白无辜,但是由于曾雇佣已被代步的副总编沃利斯担任顾问,被舆论质疑收受过变相受贿。一天后,史蒂文森的副手约翰·叶慈也宣布因为2009年调查《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失当而下台。

  几乎每天都有重量级人物被拉下水,英国《独立报》甚至打出夸张的标题:“下一个掉脑袋的会是谁?”

  在英国之外,也响起一片“倒默”之声:美国众议员洛克菲勒和彼得·金,12日公开要求美国相关机构对新闻集团旗下媒体是否违反美国法律获取新闻展开调查。彼得·金身为众议院国土安全委员会主席,来自纽约选区,原本他是与默多克立场相似的共和党议员。但这位保守派政客认为,《世界新闻报》涉嫌窃听英国恐怖袭击案的遇难家属一事,让他想到了“9·11”恐怖袭击案遇难者家属,所以他专门给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写信,要求其对新闻集团在美国的媒体进行调查。7月13日,FBI正式介入此事。

  就连默多克老家的澳大利亚媒体上也出现了窃听丑闻出现在该国的传言。这迫使默多克在澳大利亚的下属产业——“新闻有限公司”不得不对过去3年有稿酬的新闻进行自查。

  唐宁街10号常客的“秘密会晤”

  一拨又一拨的打击,令新闻集团在民众中的声望急挫。“抵制新闻国际!不买《星期日泰晤士报》!不买《太阳报》!”类似的呼声正在网上成为潮流。社交网站Facebook上已出现了众多抵制默多克的运动;20日在议会听证会上袭击默多克的英国男子事先也曾在推特上“预警”。

  不过,长期研究默多克及其传媒帝国的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大卫·麦克奈特对《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表示,来自媒体受众和消费者的自发抵制,对默多克帝国的影响可能有限,但窃听丑闻引发的一系列调查带来的政治冲击则将严重得多。

  “毫无疑问,窃听丑闻给默多克的形象造成无法修补的损失,”麦克奈特说:“这使得他给新闻传媒行业留下了负面的‘遗产’——为获取信息不惜让触犯法律的行为成为家常便饭。”同样糟糕的是,默多克以及其传媒帝国和政府的关系也过于紧密。默多克常公开或私下的威胁政党以及其领袖,并以正面或负面倾向性的报道作为砝码施压。

  每年夏天,默多克都会在伦敦举办英国精英大聚会。今年6月16日,在伦敦金斯敦公园的聚会上,聚集了英国政界、新闻界的高层以及社会名流。卡梅伦首相和夫人、反对党工党领袖米利班德夫妇以及多位内阁政要都成为座上宾。难怪美国《时代》周刊如此形容:过去几十年来,英国政坛存在三股力量,保守党、工党、还有默多克和他的八卦小报。

  麦克奈特举例指出,默多克对于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的影响尤为突出,布莱尔的助理因此将他形容为唐宁街“暗中的势力”和“第24位内阁成员”。当时默多克力图阻挠英国在通信政策上和欧洲走向一体化,在布莱尔政府留下自己的政治烙印。

  卡梅伦首相上台后,默多克再度伸出寻求权力的触角,成为卡梅伦入住唐宁街10号之后第二位拜访他的人。另有报道称卡梅伦上任后的15个月来,他会面默多克手下高级管理人员多达26次。不仅如此,因窃听丑闻被捕的《世界新闻报》的前主编库尔森在2010年卡梅伦赢得选举后,便成了新首相的新闻主管,直到今年1月因窃听丑闻压力增大而辞职。另一位被捕的前副总编尼尔·沃利斯则曾担任伦敦警察厅的顾问达11个月。英国媒体还将焦点对准了包括布莱尔、卡梅伦等高官曾屡次与默多克“秘密会晤”,但是内容几乎没对外界公开过,所以要求默多克和英国政府给予解释。

  在20日的英国议会听证会上,默多克和历任首相过于亲密的关系也受到到质询。“这很奇怪,政府首脑从唐宁街10号前门进入,可是你为什么从后门进?”默多克的回答是,“我只是照吩咐做”,卡梅伦和布朗都曾这样要求过自己。

  染指政治,结果被政治反噬

  舆论的千夫所指之下,20多天前还在聚会上相谈甚欢的英国政坛朋友们纷纷开始疏远默多克。取而代之的是议会的调查,以及要求“肢解”新闻集团的呼声。

  与这个陷入丑闻的帝国联系密切,令卡梅伦和英国政府处境窘迫。为避免“惹火上身”,只得果断和默多克划清界限,宣告“决裂”。

  卡梅伦明示媒体与政界的关系“必须改变”。反对党领袖米利班德认为默多克对英国公共生活影响力过大,呼吁修订媒体所有权法规,拆分新闻集团,以减少默多克在英国媒体市场所占份额,限制默多克“滥用权力”。

  在揭露“水门事件”的美国记者卡尔·伯恩斯看来,默多克旗下媒体的窃听风波是最近几十年来传媒界“最具灾难性的丑闻”。丑闻的严重程度也是和默多克媒体帝国显赫地位相对应的。他在美国《新闻周刊》撰文指出,默多克在英国的报纸已经成为“政治影响力上无可匹敌的媒体帝国”,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几乎每一任英国英国首相都会屈从于默多克和他难以匹敌的媒体权力;在美国,除默多克之外,近半个世纪来难找到对美国的政治和媒体文化有如此深厚影响的人。

  而英国卡迪夫大学新闻中心主任理查德·泰伊特认为,默多克其实是一名商人,但是他总是忍不住去介入政治。但反过来政治对其事业的“反噬”威力,很可能超出默多克的控制。正如一位默多克的前任下属的评价:“到最后,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现在默多克成为自己创造的文化的受害者。”

  麦克奈特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预测,默多克本人不太可能面临警方的指控,但他的儿子,作为指定的接班人詹姆斯·默多克可能成为下一个面临司法诉讼的高管。这对于他作为继任者的未来将造成“灾难性”后果。而就整个默多克媒体帝国而言,“丑闻引发的连锁反应还看不到头。”伯恩斯则相信:“如今默多克的帝国已经开始动摇,没有人知道这场地震何时会停止。”

  抵制默多克,英美人伤不起?

  Facebook上一网友说:“抵制默多克,就是抵制自己的生活。”

  的确,默多克的传媒帝国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很多方面。在英国除了《世界新闻报》,默多克新闻集团下属的“新闻国际”公司,在英国还出品包括《太阳报》、《泰晤士报》、《星期日泰晤士报》、等全英国销量最好的几份报纸,占到英国报刊市场20%份额,还拥有英国受众颇多的天空广播公司部分股权。

  美国同样是重点领域。目前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在美国拥有的媒体包括《纽约邮报》、《华尔街日报》、福克斯电视台和哈珀·科林出版社。其中福克斯电视台也是美国人的重要消遣工具。作

  此外还有很多工作室,制作大量的电视节目和广播节目。电影《阿凡达》的工作室、美国人气节目“美国偶像”和“欢乐合唱团”,都是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出资制作的。

  在看似一片倒默的声音中,也有西方媒体指出,生活中如果完全离开了默多克,人们的生活可能将失去的更多。英美民众拒绝默多克的品牌,肯定“伤不起”。默多克帝国的最终命运,也还要取决于和政治集团乃至社会舆论的博弈。(李刚)

  《国际先驱导报》法律声明:本报记者及特约撰稿人授权本报声明:本报所刊其撰写的稿件和提供的图片,未经本报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有需转载者请致电至010—63073377或发邮件至ihl-market@vip.sina.com)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2)

相关专题 国际先驱导报

更多关于 默多克 卡梅伦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