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称新闻集团丢掉英所有媒体也不意味其末日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23日02:41  央视《环球视线》

  2011年7月22日央视《环球视线》播出《默多克陷“雪崩危机”》,以下是节目实录:

  最新消息:奥斯陆发生爆炸数人受伤

  政府大楼爆炸 总理未受伤

  主持人 劳春燕:

  大家晚上好,欢迎收看新闻频道正在直播的《环球视线》,我是劳春燕。

  首先,我们来看一条突发消息是路透社报道的。挪威首都奥斯陆市中心的一座政府大楼刚刚发生了爆炸。爆炸的威力巨大,震碎了在建筑物17层的挪威首相办公室的玻璃,目前至少有8人受伤。不过首相没有在爆炸当中受伤,爆炸的原因还不清楚。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奥斯陆的画面,我们会随时跟进这则新闻。

  今天,我们的重点还是要来关注一下传媒大亨默多克他的现状。7月21日,昔日风光的传媒大亨默多克乘坐他的私人飞机离开了英国,回到美国纽约的家中。但是,离开令他陷入人生最窘境地的风暴中心以后,这场默多克风暴还是在不断的发酵之中。同时,又逐步蔓延到了大西洋彼岸的美国。

  有媒体说,默多克的传媒集团正在遭到“雪崩危机”的考验。自从《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曝光以后,传媒巨头默多克先是在重压之下,放弃了收购英国天空电视台,后来又在英国议会下议院经历了按照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人生最卑微的一天。再到听证会上被泡沫袭击毁掉形象。可以说现在的默多克是颜面尽失,有人把这场风波描述为英国近代史上杀伤力最强的“舆论泥石流”。默多克和他的传媒帝国是否会因此倒掉呢?

  演播室里我们今天请来的是特约评论员洪琳先生,还有叶海林先生。讨论之前,我们先看一个短片了解一下默多克的传媒帝国,目前是面临着怎样的危险?

  (播放短片)

  解说:

  7月19日,全球传媒大亨鲁珀特·默多克度过了他一生最卑微的一天。这一天原定一个小时的《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英国议会听证会一直持续了3个多小时。就在9天前,7月10日,《世界新闻报》出版最后一期并停刊,默多克的传媒巨舰首撞冰山。正当所有人都把《世界新闻报》的最后一期作为告别的时候,却不知这座默多克用其一生构建的新闻大厦的倾倒却刚刚开始。

  两星期前,本月5日,《英国卫报》的记者尼克·戴维斯的一篇报道,如重磅炸弹一般,将《世界新闻报》的“窃听丑闻”推上了风口浪尖。戴维斯由此成为曝光默多克传媒帝国黑幕的那个人。

  21日,戴维斯在伦敦表示。近来,有更多的人向他透露了关于“窃听丑闻”的信息。

  尼克·戴维斯 《英国卫报》记者:

  这就像是一种“雪崩效应”,很多人给我打电话,告诉我关于伦敦警察局调查的消息,还有一些重要的电话,透露关于国际新闻公司的消息,甚至一些关于国际新闻公司高层的消息。

  解说:

  默多克的新闻集团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跨国媒体集团,不仅仅在于他对世界媒体的控制,更在于他对政治动向的把握。

  根据美联社的报道,英国政治曾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则“别惹默多克”。而如今曾与默多克国际新闻集团高管关系密切的英国首相卡梅伦和英国政府却因“窃听丑闻”饱受质疑,处境颇为窘迫。

  在工党一路穷追猛打下,为避免惹火上身。卡梅伦果断和默多克划清界线,宣告决裂。英国副首相尼克·克莱格也被迫于21日就“窃听丑闻”举行新闻发布会。他表示英国应该扩大调查范围,好好整顿媒体、警方与政府官员之间的关系。

  尼克·克莱格 英国副首相:

  我认为我们现在拥有一个绝好机会,来肃清暗箱操作的行为和尔虞我诈的关系,它存在于媒体、官员和警方之间,已经在英国社会体制中深深扎根。

  解说:

  在社会舆论巨大压力下,几天前还在聚会上相谈甚欢的英国政坛朋友们,纷纷开始疏远默多克。取而代之的是议会的调查以及要求肢解新闻集团的呼声,事态的发展也似乎从“别惹默多克”变成了“别让默多克回来”。然而,倒戈的还不仅仅是这些政治盟友。

  21日,英国新闻集团两名前高管指控默多克的儿子小默多克在英国议会下议院出席听证会时做伪证。新闻集团前首席法律顾问汤姆·克龙和《世界新闻报》前主编科林·迈勒。《世界新闻报》在撰写英国职业足球协会主席戈登·泰勒的文章时,曾对泰勒的手机语音信箱信息进行拦截。

  事情败露后,新闻集团不得不向后者赔付了高达70万英镑的封口费。这两位高管指出,这件事从始至终都是在小默多克知情和默许的情况下进行的。尽管小默多克否认此事,但无论如何前高管的倒戈无疑对默多克的传媒巨舰是致命的一击。

  如今,《世界新闻报》多名高管落马,伦敦警察局局长和助理局长也先后辞职。连曾担任过《世界新闻报》旗下每日今报(音)主编的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知名主播皮尔斯·摩根也遭到了质疑。

  “窃听丑闻”不到一个月,这个在全球拥有5.3万员工,市值460亿美元的传媒帝国已经以事前人们从未想到的方式倾塌下来。更重要的是,没人知道什么时候会停止?

  劳春燕:

  “窃听丑闻”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已经从新闻集团本身波及到了英国的政坛。现在英国国内的情况到底如何?我们现在马上就来连线本台驻伦敦的记者李庆庆。庆庆,您好。

  本台记者 李庆庆:

  您好,劳春燕。

  劳春燕:

  默多克现在已经离开了英国,现在英国国内的舆论关于“窃听丑闻”主要是集中在哪些方面?

  李庆庆:

  主要还是集中在有关英国首相卡梅伦跟库尔森的关系以及它他跟新闻集团的关系,但是今天报道的重点就是刚刚片子当中所谈到的就是默多克的儿子詹姆斯·默多克涉嫌做伪证的问题。

  现在英国议会下议院委员会的主席要求詹姆斯·布鲁克在一周内向委员会作出解释,他到底这件事说谎了没有?另外其中的一位议员还说,他将跟伦敦警方联系,把这件事向警方做一个汇报。因为在这个当中,就是有关有一封邮件是这个事情当中最重要的一份证据,因为詹姆斯·默多克在听证会上,他说他从来没有看到过这封邮件,他也不知道邮件当中的内容,而前《世界新闻报》的主编科林·迈勒和前《世界新闻报》的法律顾问汤姆·克龙问他怎么说,他们则是说他们明明把这封邮件给詹姆斯·默多克看过,具体的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我们可能还要看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劳春燕:

  就是说在英国以前在政坛有一句不成文的潜规则就是“别惹默多克”,但是现在这句话已经从“别惹默多克”变成了“别让默多克回来”,默多克以前的一些政坛上的盟友纷纷要跟他划清界线,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调查还在不断深入的进行,在这样的态势之下,当地的舆论有一些怎么样的分析?新闻集团未来会面临一个什么样的情况,会面临一个怎么样的未来?

  李庆庆:

  新闻集团从目前来看的确是好像面临一个内焦外困的状态,就像刚刚所说的,它的高层纷纷倒戈,另外它也来自内部股东的许多反对的声音,有很多股东在要求默多克卖掉英国所有的报纸。我们知道默多克在英国除了有刚刚关闭的《世界新闻报》以外,他还有《泰晤士报》、《新昔日泰晤士报》和《太阳报》,而另外这三份报纸的销量也是非常大的。

  但是,丑闻自从报道出来了之后,这三份报纸就是《泰晤士报》、《新昔日泰晤士报》和《太阳报》的销量都大幅下降,尤其是《世界新闻报》关闭了以后,其他的星期日小报都纷纷来占领原来《世界新闻报》的市场,比如说原来的《星期日邮报》,它是卖1.5磅一份报纸。在《世界新闻报》关闭以后,它立刻降价到1磅,就是原价《世界新闻报》的一个价钱,就是要来占领这个市场。因此,在新闻集团内部很多股东在呼吁默多克索性把这些报纸都卖掉算了。

  但是,默多克在上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的时候,曾经说过他不会卖掉这些报纸,另外就是还有默多克最重要的一份资产就是天空卫视。我们知道默多克目前掌握着天空卫视39%的股份,他本来还想把另外的61%的股份全部都买下来,这个幻想现在是破灭了。但是他依然掌握着39%的股份,可能还是天空卫视最大的一个股东。现在英国政坛很多的政客都在呼吁政府,重新审视默多克对于英国媒体的占有,可能默多克还有可能失去天空卫视的一部分股份,甚至天空卫视的整个控制权,我们也要看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劳春燕:

  现在这场“窃听丑闻”,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新闻集团内部,局限在新闻集团的本身上了,现在还蔓延到了英国的政坛。因为有媒体报道说,其实默多克跟英国的前面几任首相,包括现任首相在内都是过从甚密,甚至被奉为“座上宾”。

  我们也看到现在英国的副首相克莱格,他有一个表态他说要扩大调查的范围,好好的整顿媒体和警方以及包括政坛之间的这种联系。据你的观察,现在媒体曝出的情况,会有一些怎样的具体的措施来整顿呢?

  李庆庆:

  其实,现在有关“窃听丑闻”的调查,之前的听证会是已经结束了。首相卡梅伦也度过了他最艰难的一关,就是本周三在议会下面的质询。其实,本来议会到现在应该是夏季休假的时间,由于“窃听门”的丑闻,不得不再拖延了一天,而且首相面临了两个小时的质询,回答了议员138个问题。但是从现在来看,他暂时是过关了,但是有关丑闻的调查,其实并没有结束。现在还有警方的调查仍然在进行。比如说,有涉及到4000个被窃听的受害者都要获得警方的联系,警察都要调查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另外,还有一个就是司法部门的质询。而且首相也已经说了,司法质询将是一个公开的形式来进行,也就是举行公开的听证会,将有一个大法官来主持,其中的成员包括几位前新闻界的人士,还有包括一些律师和法官等等。有关这些调查还在进行过程当中,所以到底媒体与政客、媒体与警界的关系将要如何来调整?英国的媒体将如何再进一步的定义自己的新闻操守,可能我们还需要再看一看。

  劳春燕:

  好,非常感谢庆庆来自英国的报道,谢谢。

  接下来还是要请教我们的两位专家,我们看到这一次在“窃听丑闻”发生以后,默多克也是关了《世界新闻报》,然后也是出席了听证会,然后也是当面的道了歉。但是所有的这些做法似乎都不能够平息这场“窃听丑闻”,现在《世界新闻报》到底面临着一个怎样的未来?因为刚刚我们的前方记者已经介绍了这个情况,就是在英国国内由于《世界新闻报》关停了,所以英国很多其他的报纸马上就过来占领这个市场,接下来新闻集团会雪崩吗?会面临多大的危机?

  正在评论:万余人牵涉其中风暴越刮越大

  专家观点:失去英国市场只算挫折失掉美国才溃散

  叶海林 特约评论员:

  我想默多克的战术一直是且战且退,不断地设立置存点,最初是想置存点是到布鲁克斯就结束了。看来这次自己的儿子詹姆斯·默多克也被牵连下去。在英国的阵地上他想守住不太可能,但是问题在于说就算是丢掉了英国的所有的媒体,并不意味着新闻集团的末日就会到来,它的根基是在美国。

  所以,现在默多克最头疼的恐怕是在美国国内的相关执法部门在对他旗下的各个媒体在美国的不合法行为再进行调查,这个调查可能对于默多克来说是毁灭性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他现在要回去到美国去处理很多很多对他来说可能更致命的问题。

  而在英国现在看就是设立这种置存点且战且退的战术恐怕已经起不了什么作用了,危机攻关也没有起作用,现在在英国的新闻集团基本上已经任人宰割了,他没有什么还手能力,但是在美国能不能够博一下,至少不让火烧过大西洋,恐怕是新闻集团现在最大的一个问题。

  劳春燕:

  其实,现在好像想要设置存点不仅仅是默多克,不仅仅是新闻集团。现在英国政坛以及跟默多克是盟友的那些人现在都忙着要跟默多克划清界线了。而且有越来越多的媒体爆料说,默多克其实从赛奇尔首相开始跟历任的英国首相过从甚密,甚至口袋里还揣着一张唐宁街10号的特别通行证,而且他的传记的作者还在书里编写道说,如果没有默多克的支持,你要想当英国首相那是举步维艰。怎么看待默多克跟英国这些政坛要人之间的这种关系,现在“窃听丑闻”越来越发酵,对于英国的政坛会引发多大的一场地震?

  正在评论:丑闻风浪肆虐新闻集团命运堪忧

  正在评论:唐宁街vs默多克:痛并决裂?

  专家观点:英国一时无法完成从绅士到病人的转变

  洪琳 特约评论员:

  应该说就是在英国媒体就是和政客之间的这种关系,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那默多克可能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因为他确实是对这种政局的影响非常大。

  我们知道从实际上个世纪60年代左右开始,很多的政治家已经意识到了媒体,对于他们尤其竞选时候这种巨大的作用,你比如说美国的肯尼迪。实际上是第一个电视总统。通过电视辩论的这样一种方式,一举击败了他的这种竞争对手。

  当奥巴马2008年上台的时候,实际上也借用了很多新媒体的手段,而在英国就是默多克的媒体帝国确实非常非常庞大。道理就像一些政治家所说的一样“不要惹默多克”,你去惹他,有可能你最后很多这种麻烦去缠身,因此在这个地方,他这种地位已经到了很多这种头面人物都不要惹的地方。

  然后也像英国副首相克莱格所说的一点就是过去这些年里,英国的媒体和政客、媒体和警察之间的关系,就是已经深深地扎根于这种社会的体制里面来,因此到现在看应该说对于英国来讲这个事情曝光了以后,不仅是这种政坛对媒体这种体制的冲击很大,同时对英国人的这种社会的这种心态也变的有很大的一种冲击。

  就是大家都在想,就是以前英国被人称过绅士,英国绅士很多人都认为英国也是一个病人。就是说他这种新闻产品拿出来总会有人去消费。为什么《世界新闻报》它有180万的这种销量?默多克的手下包括他这种办报的这种理念,挖各种名人的这种隐私,把他挖出去总会有人去消费他,因此这时候英国现在实际上很多人是一时还完成不了从绅士到病人这样的一个转变。尽管说大家已经意识到了默多克这个问题是一个大问题,如果处理不好的时候,恐怕整个英国社会的这种体制,就会面临一个非常大的问号。但是真正这个问号打处理的时候,很多人这种心理的适应他转变不了。

  劳春燕:

  我们带大家先来看几张漫画,现在大家都想要从“窃听丑闻”的泥潭里边逃跑,先来看第一张漫画是默多克,他陷入到了一个泥潭当中,泥潭的英文是MUD,这是默多克名字当中的三个字母M、U、D。谁想要从默多克的泥潭当中逃跑呢?这一位是谁呢?这一位就是英国现在的首相卡梅伦,但是卡梅伦的逃跑究竟能不能够跟默多克划清界线,这个还很难判断。

  然后我们再来看第二张漫画,这一张漫画是多米诺骨牌,站在中间的这一位就是默多克先生,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是《世界新闻报》,大家看一下。从《世界新闻报》、《太阳报》开始,还有大家看一下这一连串的骨牌绕了一圈到了这里,就是一张纽约的报纸《华尔街日报》,然后还有就是福克斯电视台也是默多克新闻集团在纽约的主要的产业。刚才叶先生也提到了,默多克的新闻集团他们能不能够化解这一场雪崩的危机,美国国内的情况会非常的重要。

  7月初,从英国刮起的“窃听丑闻”像是一场强震以后引发的海啸,已经从英伦三岛扑向了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回到纽约的默多克将会如何来应对来自各方的压力呢?看个短片。

  (播放短片)

  解说:

  “窃听丑闻”愈演愈烈,已蔓延到大西洋彼岸的美国。总部在美国的新闻集团在华盛顿,也感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民主党与共和党的重量级议员纷纷要求司法部、联邦调查局和联邦证券交易委员会调查新闻集团是否涉及窃听“9·11”事件遇难家属的电话。事件爆发数周内,新闻集团的股价下跌了13%,默多克家族损失惨重。

  目前,英国民众已经从最初对《世界新闻报》的口诛笔伐转移到对新闻集团与英国政界和警界“暧昧关系”的强烈关注。据最新公布的资料,英国首相卡梅伦于2010年5月上台后,曾和默多克集团高级主管见过25次面,伦敦警察局局长史·蒂文森在警方调查窃听案期间,曾和默多克集团高层吃过18次饭。此外,伦敦警察局一位副警长日前公开承认,他们所搜集到的6大袋窃听案证据,过去4年一直闲置于警局,无人过问。

  默多克旗下媒体所标榜的自由、公正、中立受到了严重质疑。与此同时,英国人也在反思,以默多克所代表的传媒消费主义的发展走向,长期以来默多克旗下主要报纸以丑闻和八卦新闻主打头版,以吸引读者眼球扩大销路,其他报纸不甘落后,群起效仿。

  《大英百科全书》曾这么评价默多克,他惯用而高度成功的做法是以软性色情新闻与体育新闻代替硬新闻。随着“窃听丑闻”的爆发,一些英国媒体人士开始检讨这种畸形媒体文化,并建议在各个领域建立更严格的审查和问责制度,因为英国民众需要一个坚定且智慧的新闻界。

  最新消息:奥斯陆发生爆炸 8人受伤

  正在评论:美调查触及新闻集团核心利益

  劳春燕:

  继续来跟进一条刚刚发生的消息就是在挪威首都奥斯陆一座政府大楼当中发生了爆炸,爆炸发生在北京时间的9点30分左右。挪威首相的办公室就在这栋大楼的17层,首相办公室的玻璃也被震碎了,所幸的是首相安然无恙,目前至少有8个人受了伤。另外靠近首相办公室的石油部长的办公室也被爆炸所波及,着了火。有关这方面的消息我们还会继续的跟进。

  回来说“窃听丑闻”,刚才我们也说道现在这场“窃听丑闻”已经从英伦三岛波及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国。刚才叶先生也提到这一点就是新闻集团它是否能够化解这场可能会面临“雪崩”的危机,美国国内的情况会非常重要,现在美国现在已经开始调查有没有类似的情况、类似这样的“窃听丑闻”在美国发生,你估计新闻集团会在美国遭遇到多大的风暴?

  叶海林:

  因为新闻集团在美国是非常危险的,不是因为新闻集团的产业在美国比在英国大,而是因为现在美国人用来向新闻集团下手的原因要比在英国人的原因,虽然性质可能都是非法窃听,但是它引起的情感共鸣会不一样。

  英国的案例是一个绑架案的一个小姑娘,就是说大家会有共识但是你不会感同身受,可是在美国现在联邦调查局调查的是他有没有窃听“9·11”受害人的电话,这等于揭了美国人一个伤疤,是拣了美国情绪上最容易波动的一点去向新闻集团去做这种讨伐,那很可能如果最后做实了,这种公众的愤怒很可能会终结新闻集团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甚至把它打回到澳大利亚去,这个情况导致的后果要比在英国严重的多。

  劳春燕:

  你说到如果这个事做实了,不仅默多克他将来在英国是没有立足之地,那恐怕在美国也是待不住了。

  叶海林:

  而且会让美国人更愤怒,因为他捅的痛角是“9·11”事件,这是让所有美国人在情感上都不能接受的。

  劳春燕:

  新闻集团可能到了那天,那真的就是大势已去。

  叶海林:

  这个帝国可能就已经斜阳了。

  劳春燕:

  当年,默多克是剑走偏锋就是说他的办报的理念就是拳头加枕头。但是,这一套最后是搬起石头来砸了自己的脚,看来这一套是行不通的。我们其实我觉得这件事情也是让很多人都开始反思西方的囟门观,包括很多西方媒体的从业人员都开始反思囟门观,所谓的囟门自由到底是怎样的自由?一直以来标榜的新闻自由,它没有边界吗,没有底线吗?

  当你和权利政治进行肮脏的交易时,当你在选举政治当中翻云覆雨的时候,你一直以来所标榜的、所提倡的新闻的独立性、公正性、客观性又在哪里呢?

  今天非常感谢两位专家光临我们的演播室进行解读,也非常感谢观众朋友的收看,再见。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17)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