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默多克新闻帝国的崩塌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26日17:09  《环球》杂志
环球杂志201115期封面 环球杂志201115期封面

  168年历史的《世界新闻报》被关停,新闻集团高层接连辞职、被捕,默多克叱吒风云50余载打造的媒体帝国,在“窃听门”风暴中风雨飘摇,前途未卜。

  默多克新闻帝国的崩塌

  《环球》杂志驻伦敦记者/郭瑞

  “‘扑倒姐’邓文迪、护夫专家——邓文迪、娶妻当如邓文迪……”

  7月20日,清晨,国内的上班族们打开电脑,赫然发现“邓文迪护夫”的视频正在疯转。

  英国伦敦时间7月19日16时54分,议会下院,在《世界新闻报》“窃听门”的听证会上,传媒大亨默多克正准备回答提问,一名男子持盛有白色泡沫状物体的盘子,从左侧向他砸去。

  坐在默多克身后第二排的邓文迪迅即出手,用一个类似排球扣杀的动作一掌拍向袭击者。BBC描述说“她像一颗子弹一样”,另有媒体称她的反应“犹如老虎般迅猛”……

  一切都源于两个星期前的“窃听门”。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舆论飓风,这场飓风中,168年历史的畅销小报《世界新闻报》被关闭,叱咤风云的默多克变得 “谦卑”无比,新闻集团高层接连辞职甚至被捕。媒体和政客的勾结,更让英国人出离愤怒,多名高阶警官黯然离职,抗议者更喊出英国首相卡梅伦辞职的口号。

  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美国联邦调查局(FBI)也介入调查,新闻集团旗下的《华尔街日报》掌门人也主动鞠躬下台,默多克叱咤风云50余载打造起来的媒体帝国,在“窃听门”风暴中风雨飘摇。

  尽管有悍妻护卫,躲过了一击,但默多克还能躲过这场新的劫难吗?

  谁将是风暴吞噬的下一个牺牲品?风暴过后,新闻集团还会否存在?时间会给出答案。

  窃听遇难女孩引公愤

  2011年7月4日,英国《卫报》刊登了一篇深度调查,披露英国发行量最大的小报《世界新闻报》,多年前竟然窃听一名遇难女孩的电话,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警方当时的调查。

  这一案件当时曾轰动英伦三岛。2002年3月21日,英国萨里郡的13岁女学生米莉·道勒在回家途中失踪,随后几天一直杳无音信。但她的家人、朋友以及对事件进行调查的警员却相信她还活着,因为她的手机语音信箱本来已满,但后来信箱里的留言被删去了,这说明她还在使用手机。

  但事实上,这都是《世界新闻报》从中搞鬼。当时米莉已经遇害,为获得有关她失踪的猛料,《世界新闻报》的记者不仅指使私家侦探马凯尔非法侵入她的手机语音信箱,截听了她心急如焚的家人和朋友的留言,而且在信箱已满的情况下为了继续窃听,他们毫不犹豫地删除了部分留言,从而给关心和寻找她的人造成了她仍然活着的错觉。

  《世界新闻报》窃听电话并非自米莉始。2002到2006年,甚至可以说达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被窃听的对象,既有王室成员、副首相普雷斯科特、内阁办公厅前国务大臣特莎·乔韦尔以及议会下院议员等政治家;也有女影星西恩娜·米勒以及著名运动员等。

  因出演电影《公子阿尔菲》和《夹心蛋糕》而成名的米勒,2005和2006年就吃惊地发现,《世界新闻报》刊登了多篇有关她的文章,而一些内容只有她最信赖的朋友和家人才可能知道。她第一个念头,就是自己的手机被窃听了,安全起见,米勒随后三次更换了手机号码。

  她的担忧是正确的。伦敦警察局后来公布的文件显示,这些信息确实是《世界新闻报》通过窃听获取的。去年10月,米勒控告该报滥用私人信息,但报社方面两个月前才承认自己应承担责任,并以10万英镑的补偿金与米勒私了。

  而早在2006年,伦敦警察局也曾对《世界新闻报》窃听事件展开调查,该报记者古德曼和私家侦探马凯尔随后承认犯罪,并锒铛入狱。

  名人电话被窃听,许多英国人其实并不太在意,毕竟,名流本身就是许多人津津乐道的对象。但女孩米莉的电话也遭到窃听,《世界新闻报》还误导了警方和她家人;随后的调查还发现,英国阵亡将士、2005年伦敦地铁爆炸案遇难者家属等全是该报的窃听对象。英国朝野一片哗然,这些普通人乃至受害者的隐私和人权遭到肆意践踏,触犯的是社会的底线,引发的是民众的愤怒。

  英国首相卡梅伦抨击,窃听米莉电话的行为,“令人厌恶”,他随即下令,警方要毫无畏惧地进行不偏不倚的调查,不要担心调查可能产生什么后果。最大的在野党工党领导人米利班德认为,这是英国新闻界的耻辱,必须进行由法官牵头的独立调查。英国议会下院也举行紧急辩论会,讨论窃听事件。

  百年老报悲情谢幕

  一波又一波对《世界新闻报》的口诛笔伐,震动了媒体大亨默多克。《世界新闻报》是默多克新闻集团旗下子报,除该报外,新闻集团在英国还有《太阳报》、《泰晤士报》、《星期日泰晤士报》。

  除了四家著名报纸外,新闻集团还拥有该国最成功的商业电视机构天空电视台39.1%股份,是天空电视实际控股股东,早就觊觎这家电视台丰厚收益的新闻集团去年投标,准备购买剩余近61%的股份,从而完全拥有天空电视。

  收购在窃听事件曝光前正处于关键阶段,以英国文化、媒体与体育大臣杰里米·亨特为代表的英国政府倾向支持收购。但“窃听门”事件,让新闻集团成为众矢之的,反对之声越来越强烈,这也给卡梅伦政府施加了空前压力。

  关键时刻,默多克也展开危机公关,其中最大的举措,就是断腕求生。默多克的儿子、新闻集团副首席运营官詹姆斯·默多克7月7日宣布,关停有168年历史的《世界新闻报》。

  《世界新闻报》最后一期,即7月10日的第8674期,没有刊登任何广告,头版大字标题《谢谢,再见》格外引人瞩目。报纸首页两句话表达了编辑记者们的立场:他们虽然对报纸的一些错误感到悲伤,但《世界新闻报》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报纸”。

  《世界新闻报》的确做过一些好事,它的调查性报道拯救了一些遭受性虐待的儿童,帮助警方逮捕了250名罪大恶极的骗子。这正是最后一期报纸一开始就大书特书的。接下来刊登了过去一系列重要报道,包括1997年8月31日的《戴安娜丧生》,展示了这家报纸曾经的辉煌。

  有着168年历史的《世界新闻报》自有它长期存在的理由,但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新媒体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为了生存和发展而不择手段,靠窃听勾当一次次突破新闻道德的底线,是它走向灭亡的根本原因。

  虽然最后一期《世界新闻报》狂售了500万份,虽然这一期的所有盈利都捐献给了慈善机构,但当期报纸的高傲态度,反而使得民意更加反弹。一位英国网友评论说:“他们没有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准,没有悔恨,没有自责!他们只是被抓住了。他们毫无责任心地随心所欲,根本不把法律和人的尊严放在眼里。”

  “窃听”风暴殃及传媒大佬

  《世界新闻报》“牺牲”了,但新闻集团的压力没有减轻。由于最初反应迟缓和公司内部没有对窃听事件进行深刻自查,也没有给警方调查以足够充分的配合,英国朝野的愤怒已经不可遏止,事态的发展也超出了默多克的掌控,尽管他匆忙赶到伦敦,亲自指挥危机公关。

  《世界新闻报》关张之后,反对党工党领导人米利班德、执政党保守党和自民党的部分成员以及主流媒体,又将矛头指向新闻集团收购天空电视台一事,认为旗下报纸有窃听劣迹的新闻集团,完全掌控这家重要电视机构将对媒体多元化、新闻自由等产生负面影响,必须阻止其收购。

  而且,新闻集团已经控制了英国约40%的报纸销售份额和6%的广播电视新闻观众。

  压力如山袭来,政府不得不小心应对。英国首相卡梅伦公开表态:要求新闻集团先了解自身麻烦,然后再谈论收购问题。文化、媒体与体育大臣亨特紧急征求相关政府机构意见,了解它们对“新闻集团所作承诺的可信性、可持续性以及实用性”的最新看法。

  面对各方指责,新闻集团也只能打落门牙和泪吞。7月13日,新闻集团宣布不再寻求收购天空电视台,为此它要向后者支付巨额赔偿金。

  自窃听丑闻曝光以来,管理这家报纸的新闻集团所属新闻国际公司女首席执行官布鲁克斯,一直是英国各界猛烈抨击的对象——窃听事件发生时,布鲁克斯刚好是《世界新闻报》的主编。

  但新闻集团一直极力维护这位“小报女王”。默多克在接受采访时公开表示,保护布鲁克斯,是他工作的重点。但是,传媒大亨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在如潮的批评声中,布鲁克斯最后不得不引咎辞职,并于7月17日以涉嫌共谋窃听电话和腐败行为被警方逮捕,随后获得保释。默多克螳臂当车的庇护行为,更增加了英国民众对他的反感。

  默多克此番一再陷入被动的另一个例子,是他对英国议会下议院听证会的态度反复。随着“窃听门”丑闻的发酵,英国议会下院要求默多克、他儿子詹姆斯以及布鲁克斯7月19日就窃听丑闻作证。但只有身为英国人的布鲁克斯同意前往,默多克则一方面表示会配合英国政府的调查,但另一方面又表示无意出席听证会。詹姆斯也以工作太忙为借口,希望择日前往议会。他们的傲慢和不配合激怒了英国议员,议会下院随即强硬地向他们发出了传唤。这也是近20年来,英国议会发出首个传唤。

  默多克身为美国公民,英国议会的传唤虽对他不具有法律强制力,但在风暴继续发酵之际选择对抗,显然非上策。最终,默多克不得不软化立场,同意出席听证会。

  7月19日,默多克与儿子詹姆斯一同出席英国议会下院听证,身后坐着他的妻子邓文迪和多名顾问。

  “这是我人生中最谦卑的一天。”默多克一上来先表了个态,但后来回应质询时,这位媒体大亨却并不“谦卑”。

  他说《世界新闻报》仅是他全球媒体帝国的一小部分;他执掌雇用5.3万名员工的新闻集团,不应为没有发现窃听丑闻负全责。

  当被问及他是否觉得自己应该辞职时,这名媒体大亨回答:“不。我觉得一些我信任的人……让我失望了。我认为他们行为可耻,背叛了新闻集团和我,应该付出代价。”

  “我是收拾这一局面的最佳人选。”

  实际上,这一残局已很难收拾。

  “窃听门”风暴让新闻集团在英国的业务元气大伤,甚至可能影响它在全球的扩张战略。它损失的将不仅仅是金钱,更是声誉和公信力,而作为企业立足之本的声誉和公信力,仅仅通过在主流报纸上刊登向遇难女孩家人道歉的广告是难以挽回的。

  新闻集团旗下的《华尔街日报》也刊登文章说,这场听证会实际正逐步演变成一场对默多克及其疯狂追求独家新闻的新闻帝国的公开审判,“听证会的结果可能会产生深远影响”。小默多克更被指责在听证会有作伪证的嫌疑。

  7月18日,美国标普公司警告,新闻集团面临的“商业和声誉风险增加”,可能下调新闻集团的信用评级。而自7月5日至18日,新闻集团股价下跌近14%,市值缩水超过80亿美元。

  在新闻集团另一个业务重镇——美国,美国议员们纷纷对新闻集团窃听事件展开抨击, FBI也开始着手调查该集团是否在美国本土也窃听过私人电话。

  英国版的“水门事件”?

  7月17日,伦敦警方最高负责人——警察局局长保罗·斯蒂芬森因“窃听门”事件辞职。第二天,伦敦警察局助理局长约翰·耶茨紧随局长之后也宣布辞职。

  丑闻烧向了英国政坛,这其实正暴露了西方政府和西方媒体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

  新加坡《联合早报》刊文指出,在欧洲国家,一方面是向往新闻自由的媒体,在政治上不能摆脱政府的影响,难得真正的独立;另一方面是政府既“惧怕”媒体,又想利用、影响、管理媒体。人脉因素的掺杂,使媒体很难做到完全的新闻独立和自由。

  两位伦敦警官辞职,就在于他们对《世界新闻报》的窃听采取了放纵的态度,甚至不无腐败的可能。

  比如,在2006年查处的该报窃听事件中,警方匆匆将主角限定在记者古德曼和私家侦探马凯尔身上,根本就没有深入挖掘的意愿。而且,多名警官还涉嫌向该报提供有偿信息。据称,至少有两名负责英国王室安全保卫的警官将王室成员及其好友的电话卖给了《世界新闻报》,得到1000英镑的好处费。

  另外,在“窃听门”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世界新闻报》前副主编尼尔·沃利斯,曾被伦敦警察局聘为公关顾问,每周工作两天,领取2.4万英镑的报酬。

  即使是英国首相,也同默多克有着说不清的关系。美国《纽约时报》披露,当年布莱尔竞选英国首相,就曾得到传媒大亨默多克的帮助。而当今英国首相卡梅伦,与新闻集团关系更非同一般。

  早在2007年,卡梅伦曾力排众议,聘请《世界新闻报》前主编安迪·库尔森担任联合政府媒体主管和新闻发言人。而正是这个库尔森,不久前因窃听丑闻被警方逮捕。随后披露的资料显示,卡梅伦组阁后在首相官邸接待的第一位媒体大佬,就是默多克,而布鲁克斯则是唯一一位两次到访他契克斯乡间别墅的媒体主管。另据官方记录显示,卡梅伦去年5月就任首相至今15个月内,会见默多克手下高级管理人员有26次之多。

  英国《卫报》的评论指出,默多克为了给自己的传媒帝国谋取利益,一直努力与英国政要交好。他多次试图让政府放松对媒体的监管,并阻止政府出台影响旗下报纸和电视台利益的政策。

  在某种程度上,默多克不仅控制着英国媒体,也主宰着这个国家的公共生活。一些西方政要表面上和媒体保持距离,但实际与这些媒体关系非常亲密。

  尽管卡梅伦反复澄清,他与默多克没有任何不当交往,但基于他和新闻集团的密切联系,要求他下台的呼声不断高涨。反对党工党领袖米利班德称,卡梅伦卷入这些争议事件已让他“无法提供国家需要的那种领导力”。而一些观察人士更称,“窃听门”有演变成英国的“水门事件”的可能——在“水门事件”中,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最终辞职。

  为尽快平息问题,卡梅伦不久前不得不缩短了对非洲的访问。英国路透社的报道称,“卡梅伦正面临自去年5月上任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尽管他辞职可能性不大,“但卡梅伦的地位似已被削弱”。

  媒体帝国会终结吗?

  7月18日,最先揭露《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的记者之一肖恩·霍尔,被发现死在家中。当地警方说:“他的身亡‘原因不明’,但并没有被视为可疑。”

  这无疑给“窃听门”又增加了新的悬念和波澜,对《世界新闻报》和默多克的声讨则在继续。

  英国广播公司(BBC)的报道就说,这场丑闻动摇的不仅仅是新闻集团的根基,它还破坏了新闻自由和新闻良知的基本原则,迫使人们重新审视自由主义新闻观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金融时报》评论员沃尔夫指出,媒体是生意,但又不仅仅是生意,因为它还会影响公共舆论,产生巨大的政治影响力。因此,必须利用“窃听门”事件带来的机会,对英国媒体的角色和监管进行全面的重新检讨,弱势群体的隐私应该得到更多的保护,必须更严厉地对待恶毒的报道,同时保持言论自由。

  作为亡羊补牢的举措,英国首相卡梅伦已经任命莱韦森法官领导一个由无党派人士组成的小组,在对《世界新闻报》的窃听丑闻、警方的错误进行调查的同时,也要对媒体道德和文化进行研究,探讨媒体监管之策。

  对于新闻集团这个庞大帝国来说,“窃听门”也很能成为其发展的一个转折点,甚至是一个命门。

  就内部而言,默多克的接班人计划可能被迫打乱。詹姆斯的挫折,以及可能面临的官司(包括刑事指控、罚款和没收财产),将影响到他能否顺利接掌默多克的媒体帝国,如果这样,默多克的女儿伊丽莎白则可能成为新的候选人。但这种易位可能加剧家族内部的摩擦。

  就外部而言,如果应对不慎,新闻集团将有解体的危险。按照《哥伦比亚新闻学评论》的迪恩·斯达克曼的分析,以美国为例,如果最后证据证实,默多克,或者詹姆斯,或者其他新闻集团高层,对“窃听门”事件知情,那么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就可能采取强硬措施,取消新闻集团的广播执照,“如果失去那些执照,这将是该传媒帝国的终结”。

  一家拥有众多知名媒体的帝国走向终结,势必根本性地改变英国、美国乃至世界的媒体格局。

  这种情况会发生吗?默多克还能否像以前那样,顺利渡过难关,然后展开新的扩张?

  即使新闻集团渡过危机,英国政坛的地震短期内还不会平息。美国《国家利益》杂志载文称,一些英国的政客,甚至包括英国首相卡梅伦,都可能面临下台的考验,“目前他(卡梅伦)是首相,而默多克帝国的崩塌正使周围的一切都随之埋葬”。

  来源:2011年8月1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5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2)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