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挪威爆炸枪击案可能终结其开放社会模式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27日09:57  法治周末

  这是自二战以来挪威遭受的最大规模袭击,也是自2004年马德里爆炸案以来欧洲最严重的屠杀事件 债务危机席卷意大利经济议员天价医疗费用遭炮轰

  刘鑫 编译

  据英国路透社7月23日消息,挪威首都奥斯陆发生的爆炸和枪击事件,目前死亡人数已上升至98人。警方逮捕了一名32岁的挪威籍嫌疑犯,并将这两起事件定性为国内恐怖袭击,与外国恐怖组织无关。

  嫌疑犯承认制造了奥斯陆市中心爆炸案和于特岛枪击案,两起案件均是其一人所为。

  爆炸枪击造成98人死亡

  一向平静安全挪威,却在7月22日一天内连遭两次袭击。奥斯陆市中心政府总部大楼发生爆炸,首相官邸和其他数栋政府办公楼受损。挪威首相斯托尔滕贝格的办公室就在这座大楼内,而爆炸发生时,他正在家中办公,逃过一劫。

  据警方证实,办公室的玻璃大部分被震碎。此外,挪威最大的报纸《世界之路报》总部位于附近也未能幸免,报社大楼的窗户都被震碎,不过该报网站在爆炸发生后依然正常更新,网站首页在爆炸发生后随即更新为爆炸图片。

  爆炸发生后,警方随即封锁了市中心的道路,挪威警方初步调查证实,爆炸物是一枚炸弹。警方随即展开搜救工作,截至目前统计,爆炸一共造成了至少7人死亡、10人重伤。

  大约1个多小时后,奥斯陆西面约40公里处的于特岛,一名装扮成警察的枪手在登岛后突然向挪威工党青年团夏令营营员开枪,至少打死85人,目前警方还在于特岛附近水域搜寻死伤者,预计遇难人数还在增加。

  于特岛是当地著名的度假区,枪击案的受害者大多数是14岁至19岁青少年,他们在岛上参加工党主办的青少年夏令营。

  调查显示,枪手在首都实施爆炸后,乔装成警察潜入于特岛向青少年开火扫射。半岛电视台网站报道,当特警接到枪击警报后,尽管是全速赶到,但仍用时30分钟。

  挪威警方称在于特岛青年夏令营的袭击可能持续30分钟。警察赶到后,嫌疑犯马上自首。

  英国广播公司报道,枪击嫌疑犯携带一支手枪、一支自动武器和一支霰弹猎枪上岛。他冒充警员称要调查奥斯陆爆炸案,要求人们聚集起来,随后便开火,年轻人逃往丛林,一些人试图跳水逃生后向海岸游去。他拿着枪在后面追着扫射。

  一些人是因为扮作尸体才幸存下来。不过有人诈死也没能幸免,因为枪手给倒地者头部补上第二枪。

  一名幸存者在接受采访时说,案发时,岛上的情景就像是一部“纳粹电影”。

  挪威公共广播公司NRK称,制造奥斯陆爆炸、枪击案的男性嫌犯名叫安德斯•布雷维克(AndersBreivik)。根据之前媒体报道,安德斯•布雷维克今年32岁,挪威人,与该国一个极右翼组织有关系。

  据报道,布雷维克是一名基督教原教旨主义者,名下有两把获得注册的武器,曾在网上发布反穆斯林言论,以前从未进入过警方视线。

  布雷维克在奥斯陆长大。他曾就读于奥斯陆商业管理学院,并成立了一家被挪威媒体称为主营农业的公司。

  据报道,该公司的业务主要是种植蔬菜、瓜果、根茎类作物。当地媒体普遍猜测,这给布雷维克提供了接触化肥的机会;化肥可以被用来制作炸弹。

  一家挪威媒体报道称,布雷维克在其“脸谱”网站上介绍自己是一名“保守的人”、“基督徒”,喜欢打猎和电脑游戏———尤其是《魔兽世界》。

  据路透社报道,一个农业用品供应商7月23日称布雷维克曾在5月4日购买了6吨化肥。在过去,一些化肥曾被用于制造爆炸物。

  挪威警方称虽然嫌疑人曾经在网上发布反穆斯林的右翼言论,但确实并没有参加任何组织。他合法拥有多支枪械,是射击俱乐部会员,没有犯罪记录。

  挪威警方发言人7月23日称,将向布雷维克提出爆炸和枪击诉讼,并不排除案件可能有其他犯罪分子参与,但不能确定具体人数。

  警方发言人还承认袭击案或与右翼极端势力相关,同时担心或有后续案件发生。

  发言人称,布雷维克的武器已被收缴,警方拒绝透露爆炸和枪击事件的具体细节,只是称目前仍在对案件进行紧张地调查。

  一名警员告诉美联社:“不知道他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他从未受过警方监视,如果他活跃于挪威的任何新纳粹组织,我们早就会注意到他。不过,他还是可能受到新纳粹的思想主义影响。”

  宗教右翼势力威胁欧洲

  7月22日,袭击发生后当晚,挪威首相斯托尔滕贝格发表电视讲话,呼吁挪威人民不要被恐怖袭击所吓倒。他说,一些同胞在袭击中失去了生命,这是令人恐惧的,也是这个国家所不希望发生的事情。但重要的是人们不要被吓倒,因为这种暴力事件的目的就是制造恐慌。

  他还介绍说,政府大楼在爆炸案中受损,但政府工作仍在有序进行,各岗位工作人员都在加班加点,尽职尽责,并表示说袭击者将被审判。

  在7月23日的记者会上,斯托尔滕贝格首相表示,发生在于特岛的枪击事件是一场国家灾难,是一场噩梦,是一件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自二战以来挪威还没有经历过比这更大的灾难。他不愿再提这一事件的细节,以使警方能以他们的方式处理这一事件。

  斯托尔滕贝格探望了于特岛枪击事件的幸存者及其家人并说:“很多死去的孩子我都认识,他们的父母我也认识。我从1979年起每年夏天都来这,曾享受到快乐、信赖和安全,但现在青年天堂变成了地狱。枪击事件是全国惨剧。”

  挪威暴力袭击事件发生后,多国对此予以强烈谴责。美国总统奥巴马说,爆炸案提醒人们,全世界应该努力制止这类事件的发生。奥巴马同时表示,美国将在调查事件方面尽全力对挪威提供协助。

  英国首相卡梅伦说,英国人民的心与遇害者家人在一起,这起事件再次提醒人们所面临的恐怖威胁。

  此外,法国外交部长朱佩、丹麦外交大臣埃斯珀森、保加利亚外长尼古拉•姆拉德诺夫也发表声明,严厉谴责发生在奥斯陆的、造成无辜公民死亡的袭击事件。

  联合国安理会7月23日发表声明,强烈谴责发生在挪威的爆炸和枪击事件。北约秘书长也发表声明称,以最强烈的措辞谴责在挪威发生的罪恶的暴力行径。

  挪威首相感谢各国的支持和同情,重申希望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此类事件。

  据路透社报道,伦敦纽约大学安全专家西格尔说,暴力袭击由挪威本土人所为,这说明了欧洲特别是北欧首次出现了极右派袭击,即由极端反政府的个人,以政府为攻击对象,并对政府建筑物和政府机构发动袭击。他说:“另一个关键问题是,枪手是单独行动,或他是某个组织的成员。”

  欧洲刑警组织2010年安全报告指出,欧洲大陆并不存在右翼恐怖主义,但表示由于极右派在互联网积极宣传扩大影响,在社交网络上日益活跃,因此对欧盟成员国依然构成威胁。

  挪威警方今年2月发表的2011年全国安全展望报告说,极右派武装分子今年活动更为频繁,他们与瑞典、俄罗斯和欧洲其他极右派极端分子及其组织有联系。

  挪威或将终结“不设防”

  2010年10月,英国伦敦国际智库列格坦研究所根据全球110个国家的国民财富水平和快乐程度发表2010年度全球繁荣指数排名,挪威位居第一名。

  拥有480万人口的挪威实行的是高税收、高物价、高消费和高福利的政策,挪威良好的社会治安情况在西方发达国家可以说首屈一指。

  联合国发展计划署每年都会根据各国的收入、健康、教育、性别平等、政治自由等指标发布全球生活品质国家排名,自2001年以来,挪威第8次名列榜首。

  富藏石油的挪威因国民平均寿命达到了81岁、人均收入5.88万美元、平均受教育时间12.6年。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挪威多次排名第一。

  挪威被公认为是全球生活质量最高的国家、全球最安全的国家,如今却面临天堂与“地狱”的强烈反差。英国广播公司发表评论认为此次袭击可能抢走挪威的“单纯”。挪威是一个难以置信的开放社会。因为它远离国际争端,此前从未成为恐怖袭击的目标。

  挪威在国际上树敌不多。挪威外交官们需要处理的最有争议的话题可能是商业捕鲸。尽管挪威很早以前就成为北约成员,但直到最近才卷入阿富汗和利比亚的军事行动。

  在外国人看来,挪威精英和平民的生活都很“单纯”。皇室可以带着有限警力自由地到处走动;政客和商业领袖像普通人一样自由交往;网络电话簿上有人们住宅的照片、地图标识,甚至有他们的邮件地址和工作地址。

  这里的高级政客、商界领袖和其他名人们的工作名片上,常常写着他们的私人电话和住址。加强家庭安保措施的呼吁一直遭到挪威人的抵制。对于他们来说,生活在一个开放社会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同时也是展示国家形象的事情。

  自1993年,一个挪威出版人被枪击伤后,政客和知识精英加强了防御措施,人与人之间的恐惧也在普通人间传播,出现了隔阂。

  如今他们可能会做同样的反应,尽管这两次的具体情形不同。挪威对危险的态度可能出现快速而显著的改变:开放的个体生活让位于政府的安保。如果真是这样,袭击者的目的之一可能就达到了———他们抢走了挪威的单纯。

  7月22日发生暴力袭击后,奥斯陆全城加强了戒备,持枪警察在街道上拦截车辆,进行搜查。

  目前,挪威皇宫已经加强了警戒,军队也进入首都奥斯陆。警方发言人称,出动军队主要是为了与警方合作,确保重要建筑物的安全,达到合理分配警力,让警方全力投入案件调查的需要。

  同时,警方还对多个地区增派了警力。警方称,他们已经向民众发出留在家中和不要去袭击现场的建议。但7月23日,挪威司法部长称,暂时不会提高全国的威胁等级。

  来源:法治周末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相关专题 挪威爆炸枪击案

更多关于 挪威 爆炸 枪击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