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世界经济二次衰退山雨欲来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0日09:28  《环球》杂志

  《环球》杂志记者/苏劲松

  曾经是“火车头”,如今却沦为了“寄生虫”,美国债务风险和信用评级的恶化,给全球经济二次衰退埋下一根引线

  8月4日,整个欧美遭遇了“黑色星期四”。当日道琼斯指数大跌512点,跌幅4.31%,创下自2008年12月以来最大单日下跌点数,几乎完全抹杀了今年上半年的涨幅。纳斯达克指数的跌幅更达到5.08%。第二天,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又宣布,出于对美国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不断增加的担忧,把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顶级的AAA级下调至AA+级,这是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历史上首次遭“降级”。

  “疯狂”、“缴械”、“抛售”、“走投无路”、“手足无措”……恐慌情绪在全球蔓延,新金融危机山雨欲来,世界经济也有二次衰退之虞。

  “黑色星期四”引二次探底担忧

  在 “黑色星期四”,纽约、伦敦、巴黎、法兰克福等股市无一不出现暴跌;纽约油价也连续5个交易日下跌,累计跌幅达11%,4日收盘86.63美元/桶,当天5.8%的跌幅亦创下6个月来的最低价和最高单日跌幅。

  第二天,东京、香港、上海、台北等股市也接力大幅下挫,黑色阴影弥漫全球。

  微观指数反映市场心态,而市场心态又影响后市发展。股灾之后,市场普遍对全球经济再次陷入2008年以来的二次衰退担忧不已。最新民调显示,超过六成的美国民众担心经济萧条会卷土重来。

  黯淡的经济数据也令观察家们备感忧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在微博中叹道:“市场动荡提示我们: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哪会那么轻松就过去了!”

  《国情内参》首席研究员巩胜利在接受《环球》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引起股灾的原因可能是美国政府在最后时刻达成提高债务上限妥协之前,长达两周的拉锯战使得资本市场因忧心美债违约而疲惫不堪,在本就不太明朗的形势下最终爆发。

  而事实上,美国经济二次探底早有山雨欲来的征兆。巩胜利的研究显示,美国自2008年9月15日爆发金融海啸以来,经济一直在恶化,自布什时期的两届政府、奥巴马执政以来联邦赤字难以消解,财政政策使美国的公共债务总额像滚雪球般不断累积。值得注意的是,6月美国的失业率(9.2%)创今年以来新高,5月的贸易逆差(502亿美元)创下自2008年9月15日以来的最糟糕纪录。

  而且,以美国2010年的GDP(14.53万亿美元)为基准,美国目前的债务规模(14.58万亿美元)已经越过了GDP,也就是说国债占GDP比例突破了100%。于是,法新社调侃:“美国和意大利等国一道组成了高负债国家集团。”

  “如果未来3-9个月内决策层还没想出高招,那么美国的第二波金融海啸将难以避免。一旦爆发,将比第一波更加犀利,因为它将不仅仅是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实业危机,还是占全球超过60%总流通货币——美元纸币的根源危机。”巩胜利说。

  《纽约时报》也说,“美国经济在30年前曾出现过二次衰退的状况,过去两周持续出现的负面经济新闻让人担忧,二次衰退可能再次发生,复苏程度则不如预想的乐观。” 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保罗·罗默(Paul Romer)则用“大窘迫”(Great Distress)来形容,甚至预测这段“阵痛期”将持续5-10年。

  美国经济自2007年开始陷入衰退,2008年探底,到2009年中期曾出现小幅复苏,但至今一直乏力。美国唯一有资格评定经济运行周期的权威机构——经济景气周期测定委员会的多数成员亦指出,受消费疲软和政府开支削减等因素影响,美国经济再次出现衰退的概率正在上升,且已达到五成左右。

  美国之殇,全球之鉴

  更糟糕的是,债务违约警报的解除并未平息外界对美国信用风险的担忧。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经济学者陈友骏认为,美国信用评级下降意味着信用风险上升,对其他国家而言显然不是好事,尤其是那些握有美债的国家。

  面对二次探底的威胁,各界对美国推出新刺激政策的猜测也再度鹊起,也更加担心美国启动印钞机,向外输出通胀。以美联储为首的各国央行正面临推迟紧缩政策甚至加大宽松货币政策的压力。早在7月13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曾透露,如果美国经济依旧疲软,可能实施第三轮货币量化宽松计划(QE3)。

  巩胜利认为,美元连续近3年救市乏力,致美联储必须寻求新的市场动力。一旦QE3推出,会极大地打击美元的信心,届时美元和美国经济将面临“四面楚歌”的境地:试图以高粮价高油价转移危机,结果推高自己的CPI;要戳破金融衍生品的泡沫就必须推出QE3,但又害怕动摇美元根基;不推出QE3则又担心经济加速衰退,二次探底;若以地缘政治动荡转嫁经济危机,又遇到强有力的中俄制衡。

  与此同时,二次探底的恐慌已传导汇市。8月4日,日本央行抛售4.46-4.66万亿(兆)日元,创下干预规模总额新纪录。瑞士央行行长希尔德·布兰德也暗示,必要时将采取进一步措施遏制瑞郎升值。分析人士指,汇市干预频发也反映出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出现了新的变数。

  欧洲方面,多个国家已沦为“高负债国家集团”。根据IMF的数据,负债超过GDP的国家包括希腊、意大利、葡萄牙、冰岛、爱尔兰。其中,意大利现在的国债对GDP比例高达128%,其一季度增长率仅为0.1%。更麻烦的是,作为欧洲经济“火车头”的德国,其增长速度也在放缓。根据德国官方8月3日公布的数据,德国7月的月度服务业活动指数下降至去年2月以来的最低值,综合产出指数增长率也降至2009年10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在8月4日召开的欧洲央行月会上,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表示,会继续购买葡萄牙、爱尔兰的国债,但没有表态购买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国债。在不少分析人士看来,特里谢这一谨慎微妙的表态,暗示欧盟没有能力同时拯救这么多高负债国家,或者说欧盟已经在为二次衰退做准备,欧债危机可能进一步蔓延。

  凤凰卫视评论员傅晓田认为,欧洲内部就援助而产生的分歧将拉大,甚至面临经济问题政治化的局面,“一种说法是欧元区经济形势较好的国家自保算了,也就是放弃希腊、意大利等高危国家;另一看法是整个欧洲都实行削减政府开支、增加税收等措施。如果真的到了那一步,一个经济问题就彻底政治化了。”

  至于中国,上海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潘正彦认为,美国的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的货币政策有非常大的影响,3万多亿美元的外储将成为一种负担。因此,中国的货币政策应该有一个应对,主要是人民币汇率问题,需要进行制度改革,调整机构,使我们的货币政策更加具有独立性。

  而在总结一次探底后G20国家推出的刺激政策时,有经济学家就将其讽刺为“发票票,吹泡泡”——虽然有的国家如中国迅速企稳回升,但同时也面临泡沫风险。“中国吹起一个楼市泡泡,美国则吹起一个股市泡泡。现在,美国的股市泡泡率先破灭,接下来就轮到中国的房地产泡泡了。”专家警告,中美两个最大的经济体,正在引领全球泡沫经济复苏中“化虚为实”。

  在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徐明棋看来,加强国际金融治理越来越刻不容缓,“越是世界经济发展前景不明朗,越是发达国家经济面临调整,市场上的投机越是盛行,市场的震荡就越频繁,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外部冲击就越严峻。”

  来源:2011年8月16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6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2)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