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被降级之后
更多的目光落在股市暴跌的背后,美国靠借债支撑的繁荣还能持续多久?失去金字招牌的“美国模式”还有多少号召力?
记者/任蕙兰
黑色星期一,坏消息纷至沓来。
北京时间8日,亚欧股市接连跳水。日经指数和澳交所普通股指数跌幅超过2%,韩国成分指数和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跌幅近4%,香港恒生指数跌幅2.17%。向来特立独行的A股也未能独善其身,上证综指则跌至接近2500点水平。随后,欧洲股市也以大跌收场,德国股市收跌5%。G7抢在亚洲开市前的救市努力彻底失败,G20的喊话也未能阻挡跌势。
9日凌晨,最后一只靴子落地,美股大幅下挫,跌幅超过5%。奥巴马关于经济问题的讲话也只让道指在11000点以上停留了一小会儿。
美国降级事件继续发酵。继上周五将美国的信用评级从AAA下调到AA+,信用前景定为负面,标准普尔周一将房地美与房利美评级调降至AA,同时还将12家联邦房贷银行(FHLB)中10家银行所发行的优先债券评级从AAA调降至AA+。
“这只是个开始。”很多人上周六听说美国降级的消息马上发微博预测,带着古希腊预言家的深沉:两房降级,全球股市下跌,金融动荡开启……这些没什么难度的预言似乎一一作准。
华盛顿对华尔街作出反击,白宫第一时间批评标普计算存在“2万亿误差”,财长盖特纳指责标普“对基本的美国财政预算计算方法缺乏了解”,声称降级“不会影响美债作为安全投资对象的现实”,这场掐架让深陷“美元陷阱”的众多债权国心吊到了嗓子眼。
更多的目光落在股市暴跌的背后,美国靠借债支撑的繁荣还能持续多久?失去金字招牌的“美国模式”还有多少号召力?
“美国奇迹”始于发债
“一个国家拥有最高信用,就能动员全球资源来发展本国经济。”人大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向松祚曾在《美元霸权史》指出,而美国崛起的历史验证了信用和金融的密切关系。
美国第一次获得最高信用评级是在1917年,穆迪给予了3A评级,此时美国国债已经良好运行了100多年。发行国债曾对英国的崛起居功至伟,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汉米尔顿洞察到这一点,把发行国债作为金融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1792年美债发行之初就受到欧洲社会的肯定,时任法国外交部长以“安全可靠”,“管理规范”来评价美国国债,这背后是对美国经济的充分信任。尤其是在一战初期,美国利用为欧洲交战双方提供战争武器的机会,经济迅速走强。
1917年美国加入一战,为了支付战争开支,国会通过“第二自由债券法案”,允许美国财政部发行长期“自由债务”,此前发债权掌握在国会手中。但为了防止政府随意发行国债,出现债务膨胀“资不抵债”的恶果,国会对公共债务设定了上限。
时至今日,美国已经上调了无数次债务上限,“天花板”像是纸糊的。不过这个限制在设定之初,多少有些约束力。当年美国还债的主要手段并不是无节制地滥发新债,而是削减开支和增加税收。1917年至1919年间,为了偿还250亿美元的战争债务,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对美国国民收入征收了战争附加税和税率为73%的个人所得税。
一战奠定了美国强国地位,美债的安全性也得到广泛认可,吸引了欧洲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推动美国经济增长,也开启了美国信贷消费的传统。1929年大萧条来临时美国70%左右的新汽车、85%的家具、75%的洗碗机、65%的吸尘器、75%的收放机都是靠分期付款卖出的。
美国进入大萧条后,发债更是成为国家干预经济、刺激复苏的主要手段。罗斯福政府实行赤字预算的财政政策,大量发行公债,以满足政府扩大开支的需求。1932-1940年,联邦国债从194.8亿美元增加到429.6亿美元。政府大规模兴建公共工程刺激了消费和投资,促进经济进一步回升。
之后,“发新债还旧债”成为美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基础,美国政府向美联储卖出国债,美联储就负责印钞票,提供等额的美元给政府,用于预算支出,维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国债由谁来接盘?美国债市吸引了庞大的国外资本,同时也将超发美元引起的通货膨胀加诸各国头上。
国家信用支撑美元
美元的霸权地位最初源于战争。二战后,美国大力开展“美元外交”,用总额高达130亿美元的巨款,将欧洲从战争废墟里拯救出来,成为美国忠实的盟友,并把美元推上了国际货币的地位。欧洲、日本复兴所需要的关键物质和技术,都必须从美国进口,美国要求它们用美元结算。美元成为全球交易媒介、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前,美元是一种“可兑换”货币,它的价值建立在黄金的基础上。欧洲制约美国无限制货币扩张的唯一武器就是美元与黄金的兑换,各国政府有权利将美元钞票拿到美国财政部要求兑换成黄金。
当黄金和美元脱钩,美元价值唯一的支撑就是美国的国家信用。虚拟的国家信用为美国带来了多大好处?可以看一项统计,美国印制一张1美元钞票的材料费和人工费只需0.03美元,却能买到价值1美元的商品,美国由此得到每年大约250亿美元的巨额“铸币税”收益,二战以来累计收益在2万亿美元左右。
尼克松政府通过向全球推销美元,再令货币贬值,将通胀输出到世界各国。这和现在美国政府做法并无二致。法国总统戴高乐曾猛烈抨击:“美国滥用国际货币发行的特权,以掠夺其他民族的土地和工厂!”尼克松政府财长康纳利不以为然地挑衅:“美元是我们的货币,你们的麻烦!”——这个麻烦延续至今。
美国国债的信用是美元最大的支撑力量,美债规模最大、流动性最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视为安全投资的“终极”选择,世界各国央行、主权基金、机构资本趋之若鹜,购买美债要用美元,所以长期贬值的美元仍在各国外汇储备中占最大份额,美债的稳定性对美元保持国际货币的地位至关重要。
多年来美国无节制印发钞票,利用美元和美债把各国绑在通货膨胀的战车上。美元特殊地位不断强化,美债规模不断扩大,但背后的国家信用却摇摇欲坠。
失去信用怎么办?
美国目前的债务危机是长期“亚健康”的结果。
格林斯潘实行了20多年低利率政策,放纵过度消费,特别是在房地产上。90年代美国房地产广告中“零首付”、“头两年提供3%的优惠利率”、“头24个月只需支付利息”等诱人承诺比比皆是,让穷人心安理得地跨入贷款市场。小布什执政8年期间,采取以减税为核心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加上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开支庞大,前任民主党克林顿政府财政盈余的局面转为财政赤字,债务规模急剧上升。
一个国家在经济上升期间,财政赤字会由GDP的未来增长覆盖,但2008年-2009年金融危机,美国经济增长放缓,留给奥巴马政府的是个财政恶化日益严重的烂摊子。
2011年两党在债务上限调整上纠缠了几个月,标普宣布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民主党政府立刻抨击共和党反对增税引发了恶果,共和党则把降级归诸民主党政府不肯削减医疗福利等财政开支。华盛顿无休无止的掐架令人们看不到美债危机解决的希望。
美国失去了优质信用意味着什么?和借款大部分来自本国公民的日本不同,信用评级对美国非常重要。美国政府的3A信用评级是“无风险”的一个信号,美债投资者可以在“不需要承担信用风险的情况下”,获得固定收益。而当美国失去3A评级,首先面临的是借贷成本上升,手持美债作为金融抵押品的投资者,需要担忧的第一件事便是利率风险,而后那些固定收益投资者们便开始考虑信用风险。
事实上,依靠大量发行美元,制造通货膨胀,透支美元信用,美国多年来坐享其他国家的经济成果,当自身经济增速放缓,任何一个信号可能会成为决堤的溃口。
“美国最担心的不是美元贬值、财政赤字、巨额货币扩张、经常账户赤字、巨额外债,而是‘华尔街金融模式’或‘美国经济政治模式’失去吸引力或号召力。”向松祚曾尖锐指出。
标普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加剧了全球金融市场不确定性。全球资金何去何从?美国经济是不是走到头了?“债主”中国该如何应对?《新民周刊》采访了上海交大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顾建光。
新民周刊:标普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会不会加速美元的贬值?对全球资本流向会有怎样的影响?
顾建光:这次下调的是美债评级,美元不一定贬值。美债评级下调会导致美债不值钱了,但是和美元贬值没有正相关的关系。美债评级下调可能会导致其他国家减少购进美债,减少购进美债也就是减少美元的需求,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可能会导致美元贬值。但如果美国政府今后减少美债的发贷规模,减少美国的负债水平,从这一方面可能会对美元有正面影响。所以这里面不一定完全是正相关的关系,还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不能简单得出美债评级下调一定会导致美元贬值。
新民周刊:全球股市下跌会不会引发新一轮金融动荡?
顾建光:股市下跌实际上是大家都对经济信心的缺乏,这次的标普下调只是一个引发。金融危机来临大家都以为是市场出问题了,是华尔街出问题了,现在标普下调这件事告诉大家华盛顿也出问题了,所以我们还能相信什么呢?所以这次全球股市下跌引发对未来的担忧,到底能不能好转,要看后面有没有好的经济措施了。
新民周刊:标普的评级不仅是个金融判断,也是个政治评价,意味着华尔街不相信奥巴马政府能令美国债务达到可控水平,很多人预测美国经济将陷入衰退,你怎么看?
顾建光:这次的债务危机表层上来说就是美国国会和政府之间的争议问题,确实反映了奥巴马政府没有能力来控制美债的问题,他上台本身就是为了减少美国债务危机,到现在债务还在增加,说明奥巴马政府控制债务方面能力水平有限。
目前美国的经济增长指标、消费指标、就业指标尚未出现大幅度的衰退,所以美国经济未必会陷入衰退。金融危机刚爆发的时候,美国政府很激烈地说要增加财政支出来刺激经济,但现在不是要增加财政支出,而是要削减的问题了。美联储前两次推出货币宽松政策的时候兴奋度很高,但效果不是很好。所以政策有点束手无措的感觉,至于有人忧虑是否会衰退,还要进一步观察,目前来说还谈不到衰退。
“目前中国调整外汇没有太多选择”
新民周刊:很多美国经济学家认为,美国情况远好于一些欧洲国家。美国降级是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持有不少垃圾债的欧洲央行也将面临评级下调。
顾建光:我觉得未必。我不认为欧洲国家比美国的经济更差,欧元区国家有些经济比较差,但是主要国家,特别是德国要比美国好,所以要看主流。欧洲央行主要还是看德国法国这些主要国家的经济状况,未必会降级。我认为我们中国现在如果增加一些欧债问题不大。
新民周刊:“末日博士”鲁比尼指出,中国有两个选择,让人民币大幅升值,或继续购买美国国债。如果让人民币大幅升值会打击出口,所以中国会继续购买美债。中国是美国债最大海外持有国,截至今年5月持有1.16万亿。你认为中国应如何应对美国评级下调的影响?
顾建光:我想这次是对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模式,以及持有这么多的美债再次敲响警钟。从目前来说,马上调整外储没有太多选择,没有办法抛掉,所以中国这次外汇肯定吃亏。美债下调、房利美债券下调都会对中国的美债资产造成负面影响。这次对我们的影响一个就是警示,像原来这样增加外汇储备,依赖外汇出口的经济模式必须要及时调整了。
就目前来说,短中期的调整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就是像周小川说的外汇储备多元化,但外汇储备多元化的回旋余地不大,几万亿美元的外汇投到哪里去?欧债的规模都不大。第二就是要降低外汇储备的总量。第三个就是应该降低官方储备,增加民间外汇储备的持有。从长期来说,就是跟我们现在的经济结构调整应该是对口的,中国这样一个崛起的大国,整个经济都压在外向型出口这个途径上,风险太大了。所以从中长期来说必须改变这个外向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