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龙
8月11日,美国的“猎鹰”HTV2超高声速飞行器虽然在飞行9分钟后失控坠海,但自去年开始频繁试验的X-37B、X-51和HTV2,仍标志着美国战略打击能力转型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
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暴烈的核武器已经不再神秘,核技术门槛开始变得越来越低,而核武器由于巨大的杀伤和破坏效果而将使用门槛大大提高。在双方都握有强大核打击能力的对抗状态下,核武器这柄达摩克利斯之剑的砍落,会斩断发动核攻击和遭受核攻击双方的喉管。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具有战略打击能力的常规武器快速增长,美国率先将“三位一体”的核打击力量体系调整为“新三位一体”,把核与非核战略武器、主动与被动的防御系统和灵活反应的国防基础设施作为新战略力量体系的基本要素。与核武器相比,具有战略打击效应的常规武器,在实战中具有威慑与实战双重能力。常规战略武器小而不弱的毁伤程度,使它成为局部战争中能用、好用的武器,并已经在局部战争中多次取得了灭国亡军的战绩。尝到新型战略武器甜头的小布什,曾经对美国保有的庞大核武器库颇有微词。2001年他得知确切的核武器数量后即发出质疑:“我们要这么多核武器干什么?”
奥巴马上台后,对美国战略威慑体系的现状也进行了新的思考。2010年4月8日,奥巴马和梅德韦杰夫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签署了《美利坚合众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采取措施进一步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的条约》,表面上是国际军控与裁军领域的一件大事,实际上标志着两国开始重新思考本国战略打击体系的新一轮调整。
美国在寻求新型战略打击能力转型方面起步较早,这也是美国敢于降低核武器份额的重要原因。美国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的超高速打击计划在进入新世纪后取得重大进展,以“1小时打击圈”和“2小时打遍世界”为代表的新型武器发展计划的提出,极大地提高了美国的非核威慑与打击能力,代表了美国战略打击转型的主要方向。
1993年美国启动目标是“在60分钟内打到地球上的任何一处”的X-51超高音速导弹计划,X-51导弹能够以6000公里/小时的惊人速度飞行,在1小时内对地球上任何一处目标实行精确打击。1998年8月20日,美军在阿拉伯海的军舰上向阿富汗东部的一个军事基地发射了1枚“战斧”巡航导弹,目的是炸死本·拉丹,导弹以每小时900公里的时速飞越1800公里距离抵达目标上空后,本·拉丹已经于1小时前逃脱。如果使用X-51进行攻击,或许击毙拉丹的地点就不是今天的阿伯塔巴德。
1998年,美国提出高超音速飞机概念。2003年6月17日,项目名称命名为“猎鹰”。2003年7月29日“猎鹰”计划粉墨登场。近期目标是使用小型低成本一次性运载火箭,把机动飞行器发射到亚轨道,然后再入大气层并进行机动飞行,对全球范围内的目标实施打击;远期目标是开发可重复使用高超音速巡航飞行器,像普通飞机一样从跑道上水平起飞,由推进系统加速到10~20马赫的巡航速度,到达位置后释放携带的多种有效载荷,在全球范围内对分散的多个目标实施打击。如果使用这样的武器系统执行1986年空袭利比亚的作战任务,只需要在接到作战命令后2小时内,从美国本土发射4枚携带小直径炸弹或自主搜寻攻击弹药的“猎鹰”飞行器,即可达成“黄金峡谷”行动的所有作战目标。
军事专家相信,以1小时全球打击为目标的超高速武器一旦成熟,带给世界军事的冲击绝不会亚于当年的核武器。英国空战专家汤姆·库柏曾说过,核弹头是人类追求武器威力的极限,而超高速飞行器则是人类追求武器速度的极限。
在各国追求超高速武器的竞赛中,美国的动作最引人注目。然而“猎鹰”丢失也引发了一些美国专家的猜测——鉴于目前美国面临财政困境,军费也即将开始大幅削减。马里兰大学航天科学教授马克·刘易斯称,美国防部仅仅批准了进行“猎鹰”两次试飞的预算资金,目前不知美空军方面是否会争取继续进行这个项目。
然而事实是,美国在其他国家的空白地带走到了前面,正在一个“没有对手能和自己平起平坐”的常规领域建立新型战略打击力量体系。
《圣经》上说,“没有好的战争,就像没有坏的和平一样”,美国人追求“好的战争”方面,似乎脚步一刻未曾停歇。
(作者系军事科学院研究员)
来源:2011年9月1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7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