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太阳王”默多克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16日16:43  南方人物周刊 微博

   “太阳王”默多克

“为鲁珀特•默多克工作,你不是一名主管、经理或者编辑,而是‘太阳王’宫廷里的一名侍臣”  “鲁珀特所关心的就是率先挖到新闻,然后报道出去。他可不管香肠是如何烹制的” 

这种粗暴冷漠甚至带着某种邪恶的企业氛围让每个雇员都变得极为紧张敏感

特约撰稿  尚之

在英国,整整一代人生活在鲁珀特•默多克的影子中。他创造了一种文化,可以让自己置身于重重幕后,却又让他的编辑和读者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己无所不在。这种文化走出他的新闻编辑部,蔓延于整个英国社会。

窃听丑闻曝光后,默多克坚称自己对公司的种种丑陋行径一无所知,一副很无辜的样子。但近日多名新闻集团高层向《名利场》杂志透露,这种“无辜”是多么可笑。在他的企业里,从高层管理到底层记者,无不对“太阳王”的旨意心领神会,并争先恐后地自觉执行。“命令”,在这里多此一举。

侍奉“太阳王”

默多克每天的“催命电话”可能关乎坊间的某个八卦,也可能是询问第二天的报纸内容,“如果你没有什么爆点,他的失望之情会溢于言表”

安德鲁•尼尔1983年至1994年间担任《星期日泰晤士报》主编,他在回忆录《全面曝光》中写道:“为鲁珀特•默多克工作,好像不是为一名公司主席或首席执行官工作,而是为‘太阳王’工作。你不是一名主管、经理或者编辑,而是‘太阳王’宫廷里的一名侍臣……他会干涉大小事务,你无论在何时何地做何事,都必须忙个不停,‘太阳王’的身影时刻浮现在你的脑海。对于一名好侍臣来说,他每天醒来想到的第一个问题是:‘不知道今天国王会怎样?’”

默多克的一名助手也向记者描述过这种现象。“人人都知道他想要什么,于是无不向那个方向拼命努力。鲁珀特所关心的就是率先挖到新闻,然后报道出去。他可不管香肠是如何烹制的。”

在默多克的“无形鞭策”下,许多主编不得不随时打起精神应对“太阳王”的“催命”电话。他的电话可能关乎坊间的某个八卦,也可能是询问第二天的报纸内容,“如果你没有什么爆点,他的失望之情会溢于言表,”前《泰晤士报》一名编辑如是说。

这种粗暴、冷漠,甚至带着某种邪恶的企业氛围,从上层渗透到整个公司,每个雇员都变得极为紧张、敏感。

克里斯•布莱恩特长期为默多克旗下媒体撰写评论,他对这种令人窒息的企业文化深有感触。有一次,他出席新闻国际公司举行的派对活动,时任公司首席执行官的丽贝卡•布鲁克斯一见到他就说:“哦,布莱恩特先生,天已经黑了,你怎么没去克莱芬公园(同性恋聚集点)?”她的丈夫当即斥责她:“闭嘴,你这头讨厌同性恋的母牛!”

“太阳王”本人则竭力淡化自己的“强势”形象。在7月19日举行的英国下议院听证会上,他口齿含混不清,目光困惑迷离,声称自己没法记住每一个细节,“极少”和《世界新闻报》、《太阳报》主编通话。那番表现,似乎在告诉人们:“瞧瞧我这个样子,怎么可能清楚报社有什么猫腻?谁要以为我对报纸施加影响,那就大错特错了。”

可事实并非如此,在企业内部,分明存在一种围绕着默多克的“向心”趋势,这在2007年新闻集团收购《华尔街日报》后可见一斑。为了应付默多克的种种需求,时任主编马科斯•布罗切利不得不事先设想一切可能性,把自己累得筋疲力尽。他称这种被动防守的状态为“先发制人的妥协”。

后来,布罗切利因试图摆脱默多克操控、恪守编辑部最起码的独立性而被扫地出门。当然,他领到了一笔丰厚的“走人费”。用钱解决问题,是新闻集团的惯例。它可以除掉“眼中钉”,却也让自己深陷丑闻,并引发一场政治和文化灾难。

新闻集团的高管们继承了默多克这种充满“冷暴力”倾向的行事风格,令底层雇员疲于应付。为了争夺消息源,他们不择手段,尔虞我诈,甚至彼此监听,互挖墙角。比如,如果特稿组和新闻组在做同一主题报道,他们很可能会偷听对方电话。2006年,时任《太阳报》布鲁克斯主编接到警方通知,她的电话遭私家调查员格伦•穆尔凯尔窃听,而后者受雇于同属于新闻国际公司的《世界新闻报》。

“把问题装进盒子里”

新闻国际公司成立了一个基金,负责对窃听受害人的正当要求做出赔偿。分析人士称,这一举措与其说是一种忏悔,不如说是一种控制

新闻集团的“窃听文化”源远流长,直到今年4月米莉•道勒事件曝光。

这个13岁女孩2002年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失踪,6个月后尸体被发现。其间,她的家人和朋友一直没有放弃寻找,并不断给她的手机留言。《世界新闻报》一直对手机实施监听,当语音信箱爆满后,它删除了部分信息以腾出空间,却制造了一个错觉:道勒还活着。她的母亲得知信息被删后,曾燃起无限希望。

道勒事件引爆蓄势已久的炸弹,整个7月,窃听丑闻及其一系列连锁反应成为英国各大媒体头条:7月5日,《世界新闻报》被揭曾向警方贿赂;6日,有消息称死难英军家属及伦敦“7•7”恐怖袭击事件受害者家属电话遭窃听;7日,默多克的儿子詹姆斯宣布关闭《世界新闻报》;11日,默多克抵达伦敦,亲自处理危机;13日,新闻集团宣布放弃价值140亿美元的天空电视台收购案;14日,布鲁克斯和道琼斯首席执行官莱斯•辛顿辞职;16日,英国所有全国性报纸刊登默多克的道歉信:“We are sorry”……

其间,默多克还与道勒家人见了面。道勒一家的律师马克•刘易斯事后回忆,默多克当时表现出悔恨,称那是他“一生中最坏的一天”。当刘易斯对他说,他的母亲会为他的行为感到羞耻时,他把头埋在了掌心里。道勒的父亲希望他抓住这个机会,整顿报业,改变历史。默多克对此未置可否,却提出能否发表一个联合声明,遭到拒绝。

接下来的一星期里,默多克还有一次道歉机会,那就是在听证会上。此前,国会从未对默多克家族成员进行听证,但新闻集团旗下多名高管曾接受质询。每次,他们都坚决否认坊间盛传的公司种种劣行。这次,默多克和詹姆斯照例拒绝承担任何直接责任,但表达了某种程度的悔恨。默多克一度打断詹姆斯的发言,称“这是我一生中最卑微的一天”。

然而,公众对默多克的道歉似乎并不买账,认为他不过是为尽快结束危机而作秀。英国一份讽刺性新闻杂志《私家侦探》以新闻国际公司的口吻模拟了两封信。第一封的标题是:我们抱歉。开头是这样的:“抱歉,我们被逮住了。”第二封信的日期注明是“次日”,标题是:我们再次抱歉。开头写道:“抱歉,昨天的道歉没有骗过一个人。”

公众不买账主要出于两个原因。一是这完全不符合默多克的风格,二是道歉来得太晚。新闻国际公司高层一直矢口否认知晓窃听事件,直至面对铁证如山。从4月至今,已有12人被捕,而更多人将步其后尘。

新闻国际公司成立了一个基金,负责对窃听受害人的正当要求做出赔偿。分析人士称,这一举措与其说是一种忏悔,不如说是一种控制。詹姆斯曾对美国著名访谈节目主持人查理•罗斯说,道歉实际上是要“把问题装进盒子里”。

就在与道勒一家见面的前一天,默多克接受《华尔街日报》专访,称新闻国际公司对这次危机的处理相当漂亮,除了一些“细小差错”。

新一轮“海啸”即将到来?

越来越多信息显示,詹姆斯早就知晓公司普遍存在窃听行为,这与他先前在听证会上的证词不符,他可能因此而再次面临国会质询

新闻集团8月10日举行季报发布会,宣称窃听丑闻案的影响已趋平息。然而,这边话音刚落,那边已激起千层浪。国会收到新证据,证明新闻国际公司高层不仅对《世界新闻报》的电话窃听完全知情,而且还曾精心策划试图掩盖事实。

事情还得追溯到4年前。2007年5月,正值默多克野心勃勃斥资50亿美元收购道琼斯和《华尔街日报》之际,集团上下容不得出现任何差错。然而,偏偏在那个时候,新闻国际公司几名高管在内部检查中查到一批电子邮件,显示《世界新闻报》前主编安迪•库尔森涉嫌同意为获取独家新闻而向警方贿赂。

这次内部检查源于《世界新闻报》前皇家事务报道员克里夫•古德曼的起诉。他因窃听王室工作人员手机而获刑4个月,库尔森也因此事辞职,后出任英国首相卡梅伦的首席新闻官。

古德曼出狱后得知自己遭报社解雇,于是起诉公司,认为此举不公,因为“领导层对自己的窃听行为完全知情并且支持”。

为了击败古德曼的起诉,公司将他和同事的电邮往来交由哈伯特和刘易斯律师事务所作独立分析,任务是判断其中是否有足够证据证明公司上层确实知道古德曼的窃听行为。它并没有要求律所对公司是否存在其他违法行为做出判断,比如贿赂警察等。

邮件中具体涉及古德曼窃听案的内容并不多。其中一封写给库尔森的信中提到,希望能获批1000英镑支付给一名皇家护卫队军官以获取一份秘密电话簿,其中含英国女王、其他王室成员及相关亲友的电话号码。库尔森回信称,之前已同意支付,但金额是750英镑。古德曼解释说,这是两本电话簿,新电话簿收录的号码更全。

律师事务所据此发表声明,称“没有合理证据”证明新闻国际公司高层确实知晓古德曼的窃听行为。这份声明给公众留下一个印象:古德曼是一名“无赖”雇员,窃听纯属其个人行为。

此事就此平息,直到2011年新闻国际公司再次开展内部检查,这些电子邮件才重新浮出水面。肯•麦克唐纳勋爵受雇于新闻集团对这些邮件进行复查,他只看了三五分钟就建议董事会将邮件交给警方。他说:“这些材料是如此赤裸裸,任何人如要反对将之交给警方,都会难以启齿。”

詹姆斯在接受国会质询时称,是律所的一纸声明让公司上下认为无需再就窃听事件做进一步调查。默多克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也称,是律所犯了一个“重大错误”。

对此,该律所8月在接受国会调查时为自己辩护道,新闻集团的指责“具有欺骗性”、“自私自利”,因为当时没有人要求它为这家公司出具一份全面的“健康报告”。

在国会得到的新证据中,古德曼2007年写给新闻国际公司人力资源部主管丹尼尔•克罗克的一封信尤为瞩目。他写道,其他员工也有窃听行为,这种做法在每日的编务会上被广泛讨论,直到库尔森明令禁止公开讨论。这封信极具“爆炸性”,有议员称可能对新闻国际公司造成“致命”打击。

与此同时,曾因窃听而获刑的私家调查员穆尔凯尔也加入了“揭批”阵营,他说自己在2002年至2007年间是《世界新闻报》的“正式雇员”,他的一切行动都是在“执行别人的指令”。

随着新证据的曝光,多名《世界新闻报》前高管开始接受国会质询。越来越多信息显示,詹姆斯早就知晓公司普遍存在窃听行为,这与他先前在听证会上的证词不符,他可能因此而再次面临国会质询。

也许新一“海啸即将到来。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1)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