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际金融协会总裁:欧元崩溃性很小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26日17:51  《环球》杂志 微博

  欧元崩溃可能性很小

  ——专访国际金融协会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菲利普·萨特尔

  《环球》杂志驻华盛顿记者/蒋旭峰

  当前美欧发达经济体面临经济增速下滑、主权债务危机等诸多挑战,引发各界对全球经济走势的担忧,并进而导致全球股市最近接连暴跌。《环球》杂志记者近日就这些热点问题,采访了国际金融协会(IIF)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菲利普·萨特尔。

  萨特尔是国际知名的经济学家,作为国际金融协会首席经济学家,他主要负责该协会的经济政策研究、宏观经济展望等事务,他对新兴市场和发达经济体的经济、金融等领域都有深刻的见解。在加入国际金融协会之前,萨特尔曾担任巴克莱资本常务董事以及新兴市场研究部主任。萨特尔也曾在世界银行、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以及英格兰银行等机构工作。

  欧元应该贬值

  在萨特尔看来,当前的欧债危机,一条的改善途径,就是欧元贬值,通过贬值来提高欧洲的竞争力。瑞士最近遏制瑞郎升值就是一个例子。但考虑到欧洲是中国最大出口目的地,如果欧元真贬值,势必将严重损害中国商品的竞争力。

  对于欧洲财政统一,萨特尔认为,难点不在于德国的反对,而在于奥地利、芬兰等欧盟小国的反对。至于德国在欧元区的作用,萨特尔似乎也颇有微词,他在采访中甚至暗示,德国的发展靠的是出口而不是内需,因此是欧元区成就了德国,但德国则没有对欧元区提供足够贡献。

  《环球》:你认为欧元区是否会长期陷入经济低迷,有人说至少是10年?

  萨特尔:欧洲的问题很大,问题的症结在于脆弱的欧元体系,欧洲银行业和主权债务风险上升是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关键挑战,而且欧元区尤其是南欧一些经济体的竞争力严重不足。

  改善欧洲当前状况的一条途径是欧元贬值,对于竞争力较弱的欧元区国家而言,欧元保持全球最强势货币之一不利于它们发展本国经济的增长。因此,我认为欧元对所有主要货币的汇率都应当下调,其中的一种做法就是欧洲央行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有意思的是,在过去几个月中,市场也是预期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将从紧变宽。

  《环球》:欧元贬值将带来怎样的市场效应?

  萨特尔:在国际货币市场上,大多数国家要么希望本国的货币保持稳定,要么就是希望本国的货币贬值,希望本国货币升值则是罕见的情形,瑞士央行刚刚宣布将瑞郎与欧元设定最低比价,来遏制瑞郎持续升值。我们现在面临着一个困境:大多数国家希望拥有更便宜的货币,但是在货币市场中,一方的货币贬值往往意味着另一方货币的升值。

  《环球》:欧元有没有解体的可能?

  萨特尔:任何可能性都是存在的,但我认为欧元崩溃的可能性很小。主要是因为欧元区各国领导人对捍卫欧元有强大的政治意愿。

  当然,我们也注意到,现存的欧元区体系运转并不完美,需要变革来注入新的生命力。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更紧密的财政和经济政策的融合,这将使得欧元区在事实上变得更像一个国家,当然这在政治上也有很大难度。

  《环球》:欧元区拥有统一的货币联盟,但缺乏统一的财政联盟,这在近期遭到较多诟病,欧元区是否应做这方面的努力?

  萨特尔:建立统一的财政联盟自然是必要的,但主要挑战在于其在政治上是否可行?因为这需要南欧与北欧的国家都接受这一做法。目前各国都愿意努力维持当前的体系,但并不愿意采取一些激进的举措。

  我并不担心德国对此反对,而是担心奥地利、芬兰这样的小国会表示反对,这些国家对于加强欧元区各国的财政关联性存在较多抵触情绪。由于欧元区采取任何措施都需要各国达成一致,我担心有这些国家的阻挠,这项动议是否能够获得通过。

  《环球》:德国和法国是否会因为救助欧债国家,而被拖入危机,拖累这两个国家的经济增长?

  萨特尔:到目前为止,德国的经济增长依旧在欧元区中保持着上乘,法国的增长略显缓慢。但是,我担心的是,德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出口拉动型,而非内需拉动型;目前,欧洲其他经济体需要德国购买其他经济体提供的更多产品与服务,而不是需要一个拥有强大制造业的欧洲竞争者。德国保持着相当大的经常账户盈余,但人们对此关注不多,因为欧洲整体而言经常账户是基本保持平衡的,但德国经常账户盈余的状况其实较为突出。

  防范“硬着陆”:中国表现不错

  对于目前世界的整体态势,萨特尔指出,最大的威胁,是美欧的债务危机相互交错,并且都伴随着政治体制的危机,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发动机已经失去了动力。

  他指出,全球经济增速减缓主要是发生在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而非发展中国家。中国、巴西等主要的新兴经济体防范“硬着陆”风险做得较好,政策当局在防止经济过热上下了很大功夫。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较为经济较弱的新兴国家,比如土耳其由于货币政策的失误,导致赤字上升,可能正在由繁荣走向衰退。

  《环球》:你认为这次的危机是2008年危机的延续,或者说那场危机根本没有彻底结束?世界经济真正的复苏还要有多久?

  萨特尔:大家目前的看法有些过度悲观。今年春天全球经济遭遇一系列冲击,包括日本地震海啸袭击、中东局势不稳、油价高企以及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采取了货币紧缩政策,我们当时就知道今年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会减速,现实也印证了这一看法。

  目前使我们陷于悲观的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是美国债务危机以及背后的政治机制危机;其次,疲软的经济增长使欧洲的状况进一步恶化。这两个与债务相关的挑战相互交错,经济增长的动力逐渐丧失,并可能带来衰退的风险。

  但如果我们能够切实解决债务危机,这些不利的影响将开始消除,日本遭受地震海啸袭击的冲击已经过去,一些新兴经济体的货币政策有可能要走向宽松,那么全球经济发展的下行风险就会降低,我们不至于要面临新的一场衰退,不过未来一两年全球经济或许还将步履蹒跚。

  《环球》:你曾经说过,世界是“2和6”的世界,即发达国家的增长和通胀是2%,发展中国家都是6%。今后的世界经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否会偏离这个轨道,比如发展中国家能否控制通胀,避免经济“硬着陆”?

  萨特尔:这个风险在上升。例如土耳其和一些类似的小国,从繁荣走向衰退的过程非常快。但是中国、巴西等主要的新兴经济体防范“硬着陆”风险做得较好,政策当局在防止经济过热上下了很大功夫。

  以土耳其为例,土耳其在应当加息的时候进行降息,那时候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在加息,土耳其宽松货币政策的做法带来了国内需求上升和信贷扩张,但也造成土耳其经常账户赤字急剧增加。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经常账户赤字如果过大,就会导致经济体的脆弱性增加。而今年土耳其的经常账户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了10%左右,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数字。不过,对于中国、巴西,印度这些新兴经济体来说,他们都有着较为可观的经常项目状况。

  《环球》:如果以你喜欢的足球打比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制定者应当如何应对目前IMF总裁拉加德指出的全球经济“新危险时期”?

  萨特尔:以足球比赛为例,政策制定者必须像一支球队那样踢球,而不是各奔东西。当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场上的各个队员缺乏协调。例如欧洲的银行监管者认为大多数银行资本金充足,不需要补充资本金;而拉加德则认为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增加欧洲银行的资本金。

  他们的观点可能都有道理,但市场投资人士就会感到困惑,因为两个相矛盾的信息不可能都是正确的,连政策制定者都无法达成共识,何谈市场的信心?因此我认为在讨论第三轮量化宽松(QE3)等政策之前,应当具备伦敦G20峰会的精神,即思想上更加团结一致。

  (新华社华盛顿分社实习生边岛对采访提供了协助)

  来源:2011年10月1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9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专题 《环球》杂志

更多关于 欧债危机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