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复任总统的明朗
凭借其居高不下的人气和毋庸置疑的雄厚行政资源,普京再次当选总统优势仍在
文/赵鸣文
尽管距2012年3月俄罗斯总统选举还有半年之久,但有关普京是否参选的话题一直被炒得沸沸扬扬。9月24日,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在统一俄罗斯党代会上正式宣布,提议由普京参加明年的总统选举,使普京是否参选疑问终于有了明确的答案。
正如梅德韦杰夫和普京两人的表白,还是在二人“同志式联盟关系”形成阶段,两人就已确立了这种“契约式易位合作”模式,而这几年的“梅普组合”战略和管理形式也体现了其效率和正确性,最大限度地确保了俄罗斯的政治和社会稳定以及经济的发展。
“梅普”之所以迟迟未宣布由谁来参选新一届总统,主要是出于俄国内政治规则和理性的考量。
“退一进二”抉择
2008年普京钦点梅氏接任其总统职务,是俄罗斯宪法不允许总统连续两次连任做出的“退一进二”抉择。在外界看来,为使普京顺利再次出任总统并长期“主政”,普京及其权力核心精心布局,作出了周密安排。
一是从法理上作出有理、有利的安排。其实,普京在第二任期开始不久即流露有意再次连任的想法,只是缘于宪法才做出梅氏出任总统、自己“退居二位”的安排。由此,克宫“权杖”握在梅氏手上,但普京仍然是俄罗斯制定内外政策的“核心”,对内既可规避宪法的限制,对外又能避免西方的指责。这与国际政坛上两派或两种势力通常的政治角逐交易性质截然不同,而是一个阵营里的策略调整。
二是从接班人选上严格把关。梅氏是普京的莫逆之交,虽与普京不是同类型人,执政风格也不一样,但却是普京路线的忠实拥护者和执行者,是普京团队中较为温和的改革派,对普京忠诚不二,彼此价值观一致,同属“一个政治力量”,是最不会背信弃义、偏离普京路线的最佳接班人选。而且,普京在2008年总统大选前也曾毫不掩饰地宣示,要与梅氏“共同”赢得大选,彰显梅氏当选总统其实就是普京连任、继续掌管俄罗斯最高权力的内心袒露。
三是从体制上防止跑偏。为了保持对俄罗斯权力核心的绝对控制,普京没有像叶利钦当年辞去总统职务那样“裸退”,而是“离任不离职”,建立了“梅普组合”权力构架,从机制上为其再次“出山”上了“双保险”;普京原班人马不但没有遣散,反而得到了加强,以备未来选战。在“梅普组合”机制下,两个人所处的位置对俄民众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绝大多数人把“最高权力”和“普京”再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四是从法制上为普京复出并长期执政预作铺垫。梅氏就职总统不久即按俄罗斯核心领导层的“事先安排”,向杜马提交了宪法修正案,将总统任期由原来的4年延至6年,并明确规定,此修正案不适用于他本人的当届总统,而是从下届总统开始实行。随后,即传出梅氏可能在未来一年辞职,俄罗斯可能提前总统大选的传言。从中折射出俄罗斯核心圈子及部分精英特意为普京长期执政量身打造法规,并希望其早日复出的心态。
五是从总统和总理的权责分工上分担普京“一线”的风险。俄罗斯总理历来易成高层权力争斗的牺牲品。为使此厄运免及普京,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俄罗斯核心领导层打破一贯的总统负责政治、总理负责经济的职责分工,相继成立总统挂帅的“现代化委员会”和总理亲自领导的“政府高科技与创新委员会”,以及总统和第一副总理分别负责的两个“应对金融危机委员会”。总统不仅要解决战略课题,还须与内阁一起管理经济,与总理荣辱与共,风险共担。
变化中的不利因素
普京是在其人气鼎盛时期主动退居“二线”,并继续扮演俄罗斯领导核心的角色,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梅氏执政的近四年里,俄政情还是发生了许多变化,普京参加2012年总统大选也开始面临错综复杂的局面。
民众对俄当前社会状况不满情绪有所上升。普京的智囊战略研究中心认为,一些民众对当局的态度已发生了一些变化,有些人称从来没有那么多人感到“领导不把他们当人看”。
“去普京化”运动有所扩大。2008年以来,莫斯科等地不断爆发反政府示威,人数从数百人逐渐上升至数千人。直到2011年初,梅德韦杰夫总统的顾问、俄罗斯现代发展研究所所长伊戈尔·尤尔根斯还表示,普京甚至就不该参加竞选。
执政党威信下跌。2010年地区选举中,统俄党在多数州的选票都低于50%。普京智库认为,如不极为严格控制2012年总统候选人,不采取其他行政措施,梅普及其任何接班人都不可能当选。
一些民众和社会团体对改变俄罗斯现有选举体制呼声渐高。还有一些知名人士联合发表声明,批评当局不尊重公民权利。普京的智囊机构甚至预测,议会和总统选举将面临上世纪80代末的严峻考验。
面临来自西方社会特别是美国的压力。美国副总统拜登3月访俄时曾公开表示,不赞成普京再次竞选总统。《华盛顿邮报》也刊文称,如果普京再次当选总统,外国投资者就会被俄罗斯的反西方情绪和缺乏安全感吓跑。
再次当选总统优势仍在
虽说俄政情和社情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再次参选出现了一些当初未曾预料的问题和挑战,但凭借其居高不下的人气和毋庸置疑的雄厚行政资源,普京再次当选总统优势仍在。
首先,普京的声望未因总理“一线”工作受到更多负面影响。普京仍是俄罗斯稳定与和平的指示器,更多的人们习惯把安全与其强力作风联系在一起。普京“甚至没因金融危机形象大跌。人们总是把政府和普京分开来看,政府工作不力,并不责怪普京,却把所有问题推给寡头、贪官和以公徇私的民警”。普京2月的支持率继续保持在73%的高位。
其次,梅德韦杰夫力保普京按期“复位”。一个时期以来,虽然梅氏表示过任何当政总统都渴望连任的想法,但依然恪守当初的“承诺”,听任俄罗斯核心领导层的安排,最终力推普京参加2012年总统选举。而且,虽然梅氏三年来表面上作出与普京拉开一定距离的架势,但每遇重大问题都主动与普京一对一商量。他既没有投靠任何与普京对立的派系,也没有“另起炉灶”组建自己的团队。就连美国副国务卿伯恩斯也承认,梅氏从来没有夺权的打算,在其任期内没有建自己的“支持体系”,没有聚集“足够的干部”。梅氏的工作班子不超过1000人,而普京则继续保持着7000余人的团队。最重要的是,梅氏这几年来的所作所为并没有超越普京的预期和承受力,更没有形成“功高盖主”的局面。此外,随着梅氏对是否连任的低调表态,以及执意“挺梅”的总统办公厅顾问帕夫洛夫斯基等官员相继被解职,人们对梅氏的参选预期和支持率已开始下降,并没有对普京重新复出计划造成干扰。俄罗斯权威民调机构列瓦达中心6月数据显示,民众对梅氏的支持率下降了5个百分点,对普京参选的预期却显著上升。俄《导报》甚至用《梅德韦杰夫的首次记者发布会好像也是最后一次记者发布会》的超大标题诙谐地认定梅总统任期已经不多。
再有,其他党派尚没有可与普京比肩的总统候选人。自民党和公正俄罗斯党只是口头上的反对派,“亚博卢”党边缘化后只维持一些地区性活动,“俄罗斯爱国者”起色不大。俄共的民众支持率虽可能接近30%~35%,并组建了“爱国力量联盟—‘民兵’”与普京的“全俄人民阵线”抗衡,但在议会选举中预测最多也只能获得13.6% 的选票。在总统选举中,俄主要党派的领袖无一人能对普京构成真正威胁。
此外,普京及其班底早已开始着手选前准备。3月,俄罗斯中央选举委员会调整各级领导,曾为梅氏出任总统效力的埃布泽耶夫主席改任普通委员;统俄党为壮大实力正式与独立工会联合会结盟,并公开表示支持普京竞选下届总统;普京的智库造势称,无论用何种行政资源让普京重回总统职位,“都比让现任总统争取连任要简单得多”,且“政权稳定的唯一可靠保障就是推举普京为总统”;与此同时,米罗诺夫被“上方”干预辞去公正俄罗斯党主席,又被免去俄联邦委员会主席(上院议长)职务;5月,普京宣布组建全俄人民阵线,广泛动员全俄各界人士团结在统俄党周围为其助选。所有这些都旨在化解不利因素,排除各种干扰,为普京参加并胜选2012年总统选举预作准备。□(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周边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