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乔布斯和他的精神遗产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14日13:21  新周刊 微博
新周刊201119期封面 新周刊201119期封面

  乔布斯和他的精神遗产

  头文字i

  一个人完成了他的使命,走了。

  乔布斯(Steve Paul Jobs),在个人计算机、数字音乐、动画电影、智能手机、平板计算和数字出版六大领域开天辟地之后,在创业36年之后,在留给世界以创新精神、跨界思维和改变世界的使命感的火种之后,在浓烈极致地燃烧生命之后,迈向了“生命中最棒的发明”。

  众人称赞乔布斯“伟大”,不在于他是成功的企业家,而在于:在计算机技术和消费电子的十字路口,他是最完美的路标;在科技、艺术与人性的立交桥上,他是最有远见的领航员。

  乔布斯把人类引向“i”时代的美妙境地:不是iPhone和iPad、internet和idea的i,而是科技让信息权力重新洗牌,每个个体都有机会独立选择,深究真理,建立自己的宇宙观和人生观,然后创造自己的价值。

  乔布斯走了,“i”时代近了。而你我,还有机会继续改变世界。

  “i”与它倡导的生活方式

  头文字i

  一个i字,既代表网络,又代表自我。“i时代”拥有诸多i字头事物,共同表达出一种信息时代的自我存在感。它们以i为首字母,化身为叫iPhone或IKEA的宗教,逐渐改变了一个时代的生活趋势。

  文/文尔达

  乔布斯在回归苹果的时候,曾戏称自己是临时的iCEO。但正是这个iCEO挽救了苹果,带来了影响全世界生活方式的i系列,直至他发布最后一款i系列产品,代表自己的离去。随后iQuit变成了iDie,网民在互联网上又造出一个新词iSad——这就是乔布斯i字头的一生。

  如果乔布斯没有离开这个世界,习惯庸碌的我们也许不会去思考关于首字母“i”所代表的哲学——流传甚广的一个故事是,当年乔布斯揭开了遮布,想为半透明蓝色的iMac取一个名字。他说,公司的赌注都押在这台电脑上,它需要一个伟大的名字。最后苹果公司采用的名字是iMac。i代表了“网络(internet)、个人(individual)、想象力(imaginative)和所有它所代表的”。

  我们从未想过i之中隐藏如此之多的奥秘,但从此乔布斯与i联系在了一起。这个叫乔布斯的人一度通过欺骗默吞过创业伙伴史蒂夫·沃兹尼亚克2150元报酬,一度任性叛逆、被人讨厌,又一度去印度寻找禅的真谛,直至“明心悟性”、找到自我。

  这个不完美的人,成为在西方社会打开了“i”的人——他让苹果成为一个宗教,而自己成为了一代“教主”。

  苏格拉底问过“我是谁?”,而乔布斯则愿意用所有科技换和苏格拉底相处一个下午。也许乔布斯亦在寻找“我是谁?”的答案,直至通入自我的本心——有人说他要“在美国这个宗教世俗化的社会中,借助人们迷恋消费和物质的享受的弱点,创造一家公司,把宗教和商业结合起来”。苹果在西方社会做到了这一点。当然,西方社会有着更多关于实现商业与自我内在联系的土壤。对此,有评论者熊培云在《新周刊》微博上感慨:美国的“i”,中国的“唉”。

  i即你的内心。属于苹果宗教的,代表互联网、个人主义与幻想的i,并不是一个标准化的i。乔布斯遵循的是内心标准,让苹果的硬件、操作系统、软件、设计、服务形成封闭的生物链,它的体验是独一无二的,似乎与价格无关,与任何通用的标准无关,倒有些“如如不动”的禅意。

  如果i是一种思想、一种精神与一种哲学,那么它是借苹果产品与乔布斯的布道流通于这个世界。乔布斯的传奇背后有一个“i时代”的背景,这个i时代与它倡导的生活方式,也许比简单的“网络时代”或“我世代”来得更加深远。

  i字并非只是一个代号,它既代表网络,又代表自我。

  “i时代”拥有诸多i字头事物,共同表达出一种信息时代的自我存在感——若去盘点那些生活中头文字i的事物,诸如IE代表“网络”的i、iF代表“工业设计”的i、IM代表的“即时”的i、iGoogle代表的“自我”的i。我们会发现,众多生活趋势的领袖之所以选择以i为头文字,背后的确隐含着这个时代的需求与未来生活方式的启示;它们以i为首字母,化身为叫iPhone或IKEA的宗教,逐渐改变了一个时代的生活趋势。

  IE可能仍是全世界最多人使用的浏览器。无论是将这个时代叫做i(Internet)时代还是e(Electronic)时代,总有人联想起他们第一次进入网络世界的场景,正是从点击桌面上那个蓝色的IE图标开始。

  iF一个世界级的设计大奖,由德国历史最悠久的工业设计机构汉诺威工业设计论坛(Industrie Forum Design)每年定期举办。顺带一提,2011年横扫iF大奖的苹果家族,同时也横扫着同类产品的全球市场份额——在追求个性的时代,设计是比便宜价格更管用的销售标签。

  I.T一个华语地区最具规模的时装零售店品牌,它不是IT人士而是为那些总想表现与众不同个性的时尚先锋准备的。

  IBM计算机时代的开拓者。小托马斯·沃森为IBM的企业文化确立了第一条准则:必须尊重个人。

  Intel一个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商。它推出了全球第一个微处理器,它的口号是超越未来。

  IFC一个城市里最直接的国际化联想。IFC几乎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专属名称——如上海IFC、北京IFC和广州IFC。这是中国城市是否拥有一个国际化I字头的证据,尽管这个证据除了表达出一种财大气粗,根本不能证明任何事。

  IKEA一个总是人满为患的家具卖场,中文名叫宜家。1976年,坎普拉德写下了《一个家具商的信仰》,给家具赋予了宗教意义:“打破地位和传统的局限成为更自由的人。”宜家由此成为了一个品牌宗教,它认为自己销售的是梦想而不是那些便宜又好拆的家具。

  IM即时通信,即Instant Messenger。据说最早的创始人是三个以色列的年轻人,他们开发的软件取名ICQ,即“I seek you(我找你)”之意。IM让宅男误会自己的交际花,让IT民工流着泪拿Q币工资,让虚拟世界变成社交网络。

  in一个流行词,反义词是out。时尚潮流浩浩汤汤,顺我者in,逆我者out。

  iAsk新浪的搜索产品,一个中文互动问答平台。无论是iAsk还是百度知道,看看那些无聊人提出的问题有时比看到正儿八经的答案会更有趣。

  iGoogleGoogle提供的一种服务,它让你可以自己决定在Google上面随意添加些诸如新闻、天气、音乐、股票之类的小工具。你认为这是一个属于“我”的个性化门户,但事实上,它是属于Google的。

  iCokei+coke,可口可乐与喜欢它的人作互动的网站。你可以在里面拿到麦当劳的餐券,也可以去领养QQ腾讯宠物——它让你感觉到在和一个叫coke的男孩谈恋爱,忽略那个付钱买只会让你发胖的碳酸饮料的真相。

  iLevis一个牛仔裤品牌爱好者论坛,当然正如其名,谈论Levis必不可少。使用i的原因据说是代表一代人的自主个性,中文音译代表爱——意为爱李维斯。因为爱的关系,这个网站顺便还有打击假货的作用。

  iDrive宝马的智能驾驶控制系统。信息化与智能化代表着驾驶的未来——在车厢之内,人与车发生对话;在车厢之外,车与车之间联成车联网。未来的汽车,都是iCar。

  iRiver一个来自韩国的品牌艾利和。对于中国人来说,它更多是一份来自MP3时代的集体记忆,不少人从中接受了关于设计之美的启蒙。当然最为受益良多的是中国的山寨厂。

  i-house美国移动房屋制造商克莱顿家园出售的新型移动房屋。兼顾个性与环保,据说是单身人士的终极目标。制造商说i代表创新、灵感、智慧、融合,重要的是这个“空间别墅”每平方米才卖10美元。

  iChocolate一款LG的手机。尽管你早已忘记了这款手机的样子,但却依然记得它主谓结构的名字与那个“I chocolate U”的广告。

  iDog一只有名的电子宠物小狗。它其实没有什么AI或思想,只能用脑袋上七种LED颜色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在i时代,电子宠物的好处在于你根本无需照顾它,坏处是很多人养宠物其实就是为了去照顾它。

  iWalk智能实时自由步行技术。日本本田公司制作的新型机器人Asimo使用了这个技术,拥有了类似人类的智能——头文字I的机器人不会随随便便打滑然后摔倒在地了,这个I是高科技的标签。

  ITudou/Iku视频下载软件。一个用于下载土豆网的,一个用于下载优酷网的。视频网站成为我时代的标签,人人都以为自己是生活的导演。当然,大部分的情况下他们只是生活的观众。

  IRead一款仿真度很高又比较流行的电子小说及漫画书阅读工具,重要的是这款软件免费又无需注册。更何况你书的来源也是网友的免费手打版,损失的都由收不到版税的可怜作者埋单。

  iforceIT公司Sun一个有名的计划。例如它分享自身资源,将各个厂商的产品集合在一起做“企业上网门户”,让企业能够方便地将其业务全面转型到互联网,大有“团结就是力量”的意思。

  ifanr一个论坛,极客的聚集地。推荐各种有趣的新科技是他们的乐趣,爱范儿是他们的名字。老实说他们所谓的范儿,其实是粉丝范儿。

  IGN一个多媒体和评论网站。它的无聊之处在于其最主要工作似乎就是给没完没了的电子游戏评分。其实世界上本来没游戏评分标准,一个游戏好不好玩在乎你的内心。但IGN那些擅长写游戏评论的员工,硬是让世界上有了这个他们说了算的标准——他们因此成为游戏开发商最想拍马屁又最讨厌的人。

  IOS苹果公司开发的操作系统,主要是给iPhone、iPod touch以及iPad使用。很容易将它看成ISO(国际标准化组织),但它看起来是国际标准或者说通用标准的坚定反对者——它的存在就是为了让苹果的爱人表态永不移情别恋。它支持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苹果标准。

  iMac一款成功的计算机。它相当有内涵,虽然很多人只因它的外表而喜爱它。

  iPod一个让你与世隔绝的音乐播放器。你可以通过一个白色耳机拥有自己的小世界,顺便拒绝那些在地铁上喋喋不休地问你应该在哪一站下的路痴。

  iPhone一个放在乔布斯神像前供奉的手机,一种生活方式的图腾,一种人类的身份标签——例如有统计显示,使用苹果iPhone手机的女性比使用黑莓手机和谷歌Android手机的人拥有更多的性伴侣,平均值是12人左右。

  iTouch一个没有了打电话、发短信和GPS的iPhone。关键是它依然可以拿出来买,而且买得还不错。

  iFile强大的文件管理软件,可以管理iPad里任何文件。离经叛道的iPad似乎因为它才稍为像个“电脑”。

  iPad一个功能其实不算特别强大的平板电脑,但无数人仍为它开发软件并赖以为生。苹果的秘密在于转换成本,为了发挥它的全部功能,你全身的行头都变成了印着苹果的各种东西;要开发有趣的程序,必须按苹果的规矩来——没有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傻乎乎地为这种转换成本埋单,但媒体会告诉你,这就是生活。

  iTunes一个非常麻烦的软件。但偏偏所有用苹果的人都不得不用它。

  iCloudXcerion发布了世界首台免费联机计算机后,苹果亦在2011年正式发布iCloud云服务。你可以将私人照片、搞笑视频、至爱音乐、所有联系人放在“云端”,然后随时在苹果产品上同步使用。有人认为它的目的是干掉Windows。

  中国为什么出不了乔布斯?

  对中国人而言,乔布斯的三大精神遗产,除创新精神和跨界思维外,更主要的是改变世界的使命感。因为你不改变世界,世界就强迫你就范。

  文/肖锋

  “死亡可能是生命最棒的发明。”难道是死亡在10年内逼出了iPod、iPhone和iPad?在近10年中,乔布斯主导苹果推出了一系列引领行业和潮流的电子产品,苹果亦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成为流行文化的偶像。乔教主的使命似乎画上个完满的句号。

  个人以为,乔布斯留下三大精神遗产:1.创新精神(或者反叛精神);2.跨界思维方式(东西方跨界,左右脑跨界);3.改变世界的使命感。

  第一条上岸的鱼,第一只站立行走的猴子,王小波那只特立独行的猪,乔布斯与他们属一个谱系,这个谱系就是离经叛道并创领主流:我反对,我坚持,我改变。

  他终于实现了年轻时立下的誓言:改变世界。今天我们大多生活在被他改变的世界里。美国总统奥巴马称,乔布斯是美国最伟大的创新者之一,思考敢于不同,大胆得足以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世界,而且聪明得可以做到这一点。

  对,敢于不同,或耻于雷同。我更愿从进化论和混沌论上去看乔布斯的意义,即个体的创新或变异带来种群的进化。

  中国大陆一番热闹的祭奠之后,人们搭手瞭望:中国的乔布斯在哪里?

  为什么说嬉皮士们改变了世界?

  回到1984年。“控制了过去,就控制了未来;控制了现在,就控制了过去。” 乔治·奥威尔一语揭示了乔布斯成长的时代,那个风起云涌的六十年代,大多数人在精神上所面临的困境。

  1984年乔布斯借麦金托机横空出世,发布了“1984宣言”。这个宣言的主题是颠覆,它深深打动了每位为个性与自由而斗争的美国年轻一代。该宣言加快了个人电脑革命的进程,促使美国IT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纪元,也奠定了乔布斯在美国年轻人心中的领袖地位。

  另一位嬉皮士创业家是理查德·布兰森,他打造的传奇Virgin商业帝国亦代言了新生代们的心声。搜狗的张朝阳和万科的王石一度被戏称为“中国的理查德·布兰森”。粗略看来,美国六十年代与我们这个时代是有些相似,当初的嬉皮士如今变种为波波族。嬉皮士运动提醒人们对强迫消费、被动接受和极端物质主义的警惕。伍德斯多克的嬉皮士们有意识地远离主流社会,以一种不容于主流的生活方式,表达对现实社会的叛逆。奇装异服、留长发、蓄长须、吸大麻、听爵士乐、闹群居等只是表象而已。当中国复制伍德斯多克音乐节时,味道全变了。有其形,无其魂。

  成长于六十年代的乔布斯从来就是一个叛逆者,从外表到内心,都显示出一股强大的对抗力量。因为不爽,所以独行。Do your own things,人生的目的不是沿着社会阶梯向上爬,人生是重新发现。我想,反叛的基因一定植入了乔布斯的每一款产品。而这个基因是风起云涌的六十年代写下的。

  当世界向左,乔布斯却向右。他是电子时代的摩西,率众走出繁杂世界的迷途。众人谓乔布斯创新,我宁愿谓之禅宗那种回到原点的思考能力。回到原点,回到内心。抛弃科技之魅,回归手指。当年的嬉皮士今天改变了世界。当初热读《滚石》、《花花公子》的美国青年现在成了当红公司的CEO。

  为什么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学生运动在西方结出了硕果,而在中国只是一场闹剧?

  传媒给了中国六十年代生人一个特指,即所谓“六八”代——在六十年代生,在八十年代受青春期教育。他们是当今中国社会的权力精英、资本精英或文化精英。他们在八十年代喊出了变革之声,在九十年代对帝国主义说不。但这种理想主义没能维持多久,马上被务实的兑现主义替代。喊出“一无所有”的人现在大多已功成名就,他们小腹隆起,成了社会上有头有脸的人物。当初的反叛者如今成了被反叛的对象——面对新一茬挑战者的叫骂,他们开始混世。

  “前几年你穷的时候/还挺有理想的/你过去的理想如今变成工具了/新的时代到了/再也没人闹了/你说所有人的理想已被时代冲掉了……”(崔健的《混子》)

  假如你20岁不反叛,你就是无心;假如你30岁不成功,你就是无脑。我们把成功的年龄再延后一点,假如你30岁不拥有第一套房,就是无脑;假如你50岁不拥有第一套别墅,就是白活。这,就是中国“六八”代的出息。

  乔布斯颠覆了五个行业:电影、音乐、零售、手机及电脑,并兼具建筑师、工程师、艺术家和人类学家,甚至推销员等多重身份。乔教主提供了一个从叛逆到引领主流的成功案例。可惜,乔教主的中国追随者只模仿了前半段,后半段完全走形。

  是人性而不是技术才是最重要的,笨蛋!

  中国企业家大谈乔布斯的创新精神。其实,乔布斯创新语录讲得很清楚:1.创造力只是把东西联系起来。把以前的经历联系起来,合成新的事物。2.创新与你有多少研发资金没有关系。当苹果开发出Mac电脑时,IBM的研发开支至少是苹果的100倍。这不是钱的事。真正重要的是你的员工,你的领导方式以及你对所开发的东西了解多少。

  乔布斯不仅改变了消费者与技术互动的方式,也改变了人们对待科技的态度:科技应回归人性。

  1974年,他赚钱往印度灵修。后来,乔布斯找到了禅宗。禅宗不看重经文,不讲究繁文缛节,不提倡繁琐思辨,“一切唯心、万法唯识”,讲究发自内心的顿悟。这种思维方式正合乔布斯的心性。从铃木俊隆禅师《禅者的初心》里,乔布斯读到了一个清净、澄澈,可以任由思维自由行走的理想世界:“做任何事,其实都是在展示我们内心的天性。这是我们存在的唯一目的。”有一天乔布斯把悟到的这个真谛传道给了斯坦福的毕业生们:“你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不要浪费时间活在别人的生命里,不要迷信教条--那意味着你将活在其他人的想法里。不要让他人的意见的噪音淹没你的内心。最重要的是,永远要有勇气去跟随你心与直觉,只有它们才能知道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

  乔布斯名言:“谁说我不去问用户?我常问用户,每天早上起来我就对着镜子问用户:你要什么?”这叫右脑时代的“同理心”:与客户感同身受的能力。

  乔布斯曾把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变成了iMac的广告文案 I think,therefore iMac!

  可以说,乔布斯后来在苹果体现出的各种天才,包括慧眼独具的战略思考、艺术唯美的产品设计,多少都有一些他此前参禅悟道的影子。“这是我的一个秘诀——聚焦和简化。简单比复杂更难:你必须辛勤工作理清思路并使之简单化。但是这一切到最后都是值得的,因为一旦你做到了,你便创造力奇迹。”

  乔布斯和福特一样,否认消费者拥有真正意义上洞察自己内心需求的能力:“如果你问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人要什么?他们决不会说‘汽车’。”“预测未来的唯一办法是发明未来。”(艾伦·凯)

  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就没有人到天父那里去。乔布斯说:我是道路,你们若不借着我,就没法到数字化的未来那里去。乔教主不是发布新款电子产品,他是在布道。假如他听到中国企业家论坛上有人大谈技术创新,可能会忍不住大叫:是人性而不是技术才是最重要的,笨蛋!

  “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难道还有其他原因吗?”

  1982年乔布斯对美国《商业周刊》说,做一名海盗比参加海军更有趣。自他卖掉了大众牌小汽车创业,改变世界的愿望就越加强烈。“你是继续在这儿卖你的糖水儿(百事可乐),还是跟我去改变世界?”他劝其合伙人。

  对,改变世界,并为此耗尽一生的才智。

  混沌论认为,个体不被整体改变必需符合两个条件:第一,自身足够强大;第二,坚持得足够久。乔布斯足够强大,乔布斯足够执拗。

  强大的个体改变整体,万物得以进化。强大的个体不一定是领袖,他们可以是异类,比如第一条上岸的鱼,第一只站立行走的猴子。有猜测说,为纪念混沌论的创始人图灵,乔布斯用了那个毒苹果。

  生命进化就是逆向,就是反熵。反者道之动。(《道德经》)

  反观中国,我们太缺乏逆向思维和反熵精神了。我们太热衷于大锅烩,你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最后大家一齐完蛋。有人倡议苹果出1000元以下的手机,其结局只能是打价格战,只能是压榨,只能是抄袭,只能是作假。

  中国为什么出不了乔布斯?这是网民的回答:1.中国人的聪明智慧不会差。但是中国的教育体制基本上是具有阉割功能的,只会把乔布斯、比尔·盖茨和戴尔这样的苗子不是阉掉,就是去性别化,让他们成为符合这个社会种类。2.因为中国没有培育乔布斯的土壤。也许在中高考中“被社会淘汰了”。3.先学会尊重创新吧。一个山寨之国,盗版横行,A货泛滥,创新成先烈,模仿赚钱易,出乔“教”主是不可能了,乔“寨”主还是可以出一大堆的……

  这两天新水浒和乔布斯奇怪地纠结在一起。我想,原来是中国原本有希望成就苹果的企业或人,最终都被招安了。招安的现代版说法是进体制内或被和谐。中国GDP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为什么没能诞生苹果这样的企业?答案是垄断,垄断背后是大一统文化。

  乔布斯和他的帝国是美国精神的杰作:他无爹可拼,无关系可走,只有创业。创业在中国是一项高风险事业。有时风险不在创业之始,而在创业有成,被收编、被体制内。

  对中国人而言,乔布斯的三大精神遗产,除创新精神和跨界思维外,更主要的是改变世界的使命感。因为你不改变世界,世界就强迫你就范。

  陈志武称:的确任重道远。就个性而言,乔布斯的执着和认真是目前中国社会难以见到的。在美国生活这么多年,时常能碰到像乔布斯这样既天真地认真又奇才横溢的人,美国社会与学校能容忍、鼓励这样的人,学校也不会强行同化。

  中国能缔造航母、飞船,却缔造不出苹果这样的企业,中国培养不出乔布斯这样的人。有成千上万的天才,但无法变成乔布斯、比尔·盖茨。还是那个“钱学森之问”:中国为何老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中国要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变,中国要实施产业质变提升。中国不能救欧洲,中国首先要救温州。浙江四级政府会议提出帮扶中小企业脱困,提出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乔布斯之殇击中了中国人的痛处。“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难道还有其他原因吗?”乔教主与我们共勉。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1)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