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走了
苹果会坠落吗 ?
◎苗炜 封面插图◎张曦
1997年,乔布斯重返苹果,推出了“不同凡想”系列广告,这则广告中出现了爱因斯坦、鲍勃·迪伦、马丁·路德·金、约翰·列农、理查德·巴克明斯特·富勒、爱迪生,穆罕默德·阿里、马莉亚·卡拉斯、甘地、希区柯克、毕加索等人,画外音这样说,向这些疯狂的家伙们致敬,他们特立独行,桀骜不驯,惹是生非,格格不入,他们用与众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不墨守成规,不安于现状,他们或许是别人眼里的疯子,却是我们眼中的天才,只有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地改变世界。2011年10月,乔布斯去世,网络上再度出现这则广告的视频,是乔布斯自己配音的版本,他可以毫无愧疚地和他所崇拜的那些先贤们并列。但是,在1997年,所谓的“不同凡想”,更像是一种虚张声势,水果糖一样的iMac和马桶盖一样的iBook,看起来缤纷,却不足以拯救苹果公司,人们传言苹果即将被迪斯尼、某家石油公司或者生产甜甜圈的Dunkin' Donuts收购,直到乔布斯出任临时CEO,《福布斯》杂志问,这是一个浪子回家的故事,但闪电能击中两次吗?他曾经发动媒体公关,把自己吹嘘成个人计算机的真正发明者,并且自己信以为真,的确,他创造了苹果公司,获得了大量财富,但这家公司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呢?
在1997年9月出任苹果公司CEO后不久,乔布斯发表演讲,苹果的目标不仅仅是赚钱,更是要做出伟大的产品,他放弃了多年以来与微软战斗的思维方式。听众中有一位英国人,叫乔纳森·艾维(Jonathan Ive),30岁,苹果公司设计团队的主管,那大概是他第一次领略到乔布斯那种“能够扭曲真实时空”的说服力,他受够了公司只管利润而疏于产品设计的做法,期待乔布斯带来的转变。到2001年10月,乔纳森·艾维参与设计的第一代iPod面世,在那一年Macworld大会上,乔布斯描述了手机、音乐播放器等数字设备的发展,预言苹果将成为“数字生活方式当中的技术核心”,与iPod相配合,是iTunes。随后,能在Windows环境下使用的iPod问世。
这个小小的系统——数字音乐设备、音乐管理软件、互联网,完整地呈现在人们面前,而这套想法,1996年就在乔布斯脑袋中形成。那一年接受《连线》杂志采访时,他说,台式机已经进入黑暗时代,未来是互联网的,能开发出网络终端的公司将获得更大的利益,那些能通过网络“卖出去什么”的公司将是赢家。“是在网络上分享吗?”记者追问,“不,是售卖,适用于多个平台的售卖。”乔布斯重申。在iPod问世时,MP3播放器有许多种,但iPod将消费电子产品、软件、内容串联在一起,在网上卖音乐,这是苹果开启“后PC时代”的革命性产品。体现了苹果“简单”的设计理念——为什么我们认为简单就是好?因为对于有形的产品来说,消费者需要能够掌控它们的感觉。如果能够发现复杂中所蕴含的规律,你就可以让产品听命于你。简洁并不是视觉上的,而是要深入到复杂性的内部。乔布斯说:“许多人以为,设计就是产品的样子,但如果你深入一步,设计其实是一个产品如何工作。你要设计出一个好东西,就是要真正理解它是怎么运作的。当你问一个人怎么创新时,他会难以回答,他们只是看到某种新东西,很明显地感受到了,他把多种体验连接到了一起,做出了新的东西,在我们这个产业工作的人,很少有多种体验,而一个人对人类体验的理解越宽泛,我们能看到的设计就会越好。”
有一种说法是,乔布斯的设计思想来自于禅宗,与他共同开创苹果的沃兹说:“乔布斯的哲学向来是简单,看一看麦金托什就知道了,他要让科技产品摆脱那种复杂性——需要输入命令,需要一大本指南,他想每个人即开即用,产品听从你的经验,他所有的产品都贯穿着他的这种哲学。”沃兹对乔布斯离开苹果也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那是一种小小的背叛,他依旧可以留在苹果,但他当时服从内心的召唤,去做出一种伟大的产品。”1985年,乔布斯开创了NeXT公司,其操作系统后来融入了苹果的OS X。2005年,他在斯坦福大学演讲时表示,离开苹果公司对他是一种幸运,他可以再次思考如何去创造,而不是待在一个成功之后逐渐平庸的地方混日子。他在那次演讲中,提到了疾病和死亡。
乔布斯发现自己患有癌症之后,苹果产品进入了最炫目的发展阶段,更新换代的iPod,“重新发明电话”的iPhone,“迪斯尼电脑”iPad,宛如燃烧生命的奉献。在1997年之前,他参与了个人电脑时代的开创,他以投资人的身份参与了电脑动画的革命,在1997年之后,他开创了“后PC时代”,这一回是“唯一的主角”。他影响着电脑、移动互联网、消费电子、音乐、出版、娱乐等多个产业,他在产业链条上完成创新,并成为商业史上最成功的创新管理者,他用14年时间将一家濒临破产的公司变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升值7000%。2009年,昔日采访苹果公司的记者莫瑞茨将自己的《小王国》再版,名为《重返小王国》,这时的莫瑞茨已是风险投资领域的大师,他在后记中更加透彻地解释乔布斯的成就——把一种刚刚萌芽的产品想法开发、完善、改造、定型、协调、改变,甚至一次又一次地推翻直至最终完美到可以批量生产是一码事;日复一日、周复一周地去驾驭、劝诱、助推、鼓励、吸引、启发、责备、组织和表扬来自世界各地的成千上万的人去创造一种最终能够被人们放进口袋、手提包、电脑包、桌子上或膝盖上的产品,又完全是另外一码事。这看上去很难,但乔布斯做到了。
不论乔布斯是不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商人,他目前肯定是拥有“粉丝”最多的商人,人们喜欢他并不是因为他赚了多少钱,把握住了什么样的机会,也不是他投入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热情与专注,而是他身上散发出的感性力量。苹果开创之初,乔布斯就花大量时间涉猎文学和艺术,对它们的迷恋不亚于计频仪和激光束。1980年,乔布斯去斯坦福大学招募暑期志愿者,他穿着宽松的衣服和凉鞋,像主持一节瑜伽修炼,华裔作家任碧莲回忆说,不像那些打着领带的IT业人士,乔布斯是一个懂得电脑的塞林格。她使用了苹果二型、LISA、麦金托什一系列苹果产品,认为其设计“更贴近人心,更散漫,更自由,更无意识”。
与他经常自况的爱迪生不同,乔布斯本人并没有发明什么,最早的个人计算机并非出自苹果,鼠标也不是他的发明,是卢卡斯创建了Pixar,最早的数字音乐播放器来自新加坡,乔布斯真正的天赋是预见,将电脑产业与消费电子产业结合。《纽约客》一篇文章评价说,乔布斯属于嬉皮士资本家,与维珍航空的理查德·布兰森、美体小铺(The Body Shop)的创始人安妮塔·罗迪克(Anita Roddick)同为一类人,他们让自己的企业变得时髦、酷、感性。即便他像一个19世纪的铁路寡头那样渴望垄断、独裁、扩张,乔布斯也是酷的。
对苹果来说,失去乔布斯,是失去一位领导者,同样也是失去公司最重要的形象大使。《巴伦周刊》报道说,苹果的辉煌要归功于其稳定、耐心的工作,而并非是创新灵感的突然显现。在乔布斯治下,苹果的产品推出过程就好似打棒球。乔布斯不可能每次都击出全垒打,但与大多数CEO相比,他能够保证在自己进行攻击时,垒上比对手有更多的队员。这就是乔布斯的高明之处。当失去一位像乔布斯这样天赋异禀的领导者之后,苹果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感受到乔布斯不在的损失。开放源代码运动的代言人埃里克·雷蒙德说,乔布斯对自由的危害要大于他的贡献,他成功地催眠了百万千万的人,将他们引入对一个封闭花园的偏执之爱。是的,乔布斯是一个独裁者,他曾经是一个小王国里的国王,在他的治理下,这个小王国变成市值最大的公司,在国王去世之后,他将留下一道冗长的阴影。■
乔布斯的终点
“‘记住你即将死去’指明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选择。几乎所有的事情,包括所有的荣誉、所有的骄傲、所有对难堪和失败的恐惧,这些在死亡面前都会消失。我看到的是留下的真正重要的东西。”
记者◎陈赛
关于乔布斯的去世,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他的预见都实现了,他的使命也完成了,整个世界都在哀悼他的离去。这是一场最华丽的谢幕。与其说病魔带走了他,不如说他主动告别了这个世界。
有人则讶异,美国人一边在华尔街反对有钱人,却又在帕洛阿图哀悼最有钱的一个人的死去。
乔布斯将自己的私生活保护得太好。从2004年的手术之后,媒体上少有关于他与癌症抗争的细节。也许只有与癌症打过交道的人(无论是自己,还是身边的亲人),才会明白死于癌症是一个多么艰难、缓慢而悲哀的过程。而与这个世界告别,必须忍受怎样的痛苦和不舍,尤其是当你有年幼的子女和结发多年的妻子。在这一点上,乔布斯也只是一个凡人。
据一些内部消息透露,从2008年肝脏移植手术之后,乔布斯的情绪就开始变得不稳定,经常发怒,很可能是因为他发现自己已经无法控制局面了。对一个如此习惯于控制一切的人而言,失去对生命的最基本的控制,必然是一件异常痛苦的事情。他的邻居看见他在儿子里德·保罗·乔布斯的高中毕业典礼上流下眼泪。如果不是为了那次毕业典礼,他很可能熬不过2009年。
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他是这样度过人生的最后一段时间的——他邀请他的医生迪安·欧尼斯(Dean Ornish)陪他到最喜欢的餐馆一起吃寿司。他跟很多老同事一一告别,包括风险投资家约翰·多尔(John Doerr)、苹果董事比尔·坎贝尔(Bill Campbell)以及迪士尼CEO罗伯特·伊格(Robert Iger)。他还为苹果高管提供了一些建议,帮助他们为iPhone 4S发布会做准备。他还与自己的传记作家沃尔特·艾萨克森(Walter Isaacson)进行了最后一次谈话。
在他去世后第三天,沃尔特·艾萨克森在《时代》杂志上撰文,写到他最后一次采访乔布斯的情形。那是几个星期之前,当时他的癌细胞已经扩散到骨髓,身体虚弱到无法上下楼梯,所以搬到楼下的一间卧室住。他的身体因为剧烈的疼痛而蜷缩,但他的思维依然犀利,幽默感不减。
那次采访中,他们谈到了童年,但更多的时间是一起看乔布斯的私人相册。乔布斯挑了一些他养父和家人的照片,用在他的传记里。这是唯一一本乔布斯主动敞开自己,但并不要求控制权的传记(《史蒂夫·乔布斯传》将由中信出版社于10月24日出版)。
“我知道在你的书里会有很多我不喜欢的内容。”这句话更多的是提问而不是陈述,乔布斯盯着艾萨克森,等待一个答复,艾萨克森笑着点了点头,说肯定会是那样。
“很好。”乔布斯说,“这样它就不会看起来像是一本内部著作。我一时半会儿不会读它,因为我不想被气疯。可能我一年后会读——如果我还在的话。”
在与癌症长达7年的对抗和煎熬中,到底是从哪个时间点开始,乔布斯放弃了挣扎?这种放弃,是出于对命运的接受,还是意志的选择,一种主动的告别?我无法判断。但在辞去苹果CEO的职位时,他应该已经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大限已到。
乔布斯年轻的时候就知道自己不会长寿,很可能活不过40岁。他曾经跟很多人,包括他的前女友、他的少年好友Steve Woz、将他逐出苹果的宿敌斯卡利,以及一些记者的采访中,提到这种预感。他不知道这种预感来自哪里,但他知道自己的一生必须马不停蹄地过,因为没有时间可以浪费。
我们多数人在世上忙忙碌碌,无非是为了不必去想死亡这个最终结局。但乔布斯多年来一直刻意提醒自己常存死亡和无常的意识。这是一个佛教徒对人生的基本态度。
他曾经在多次采访中解释过为什么“死是生命最伟大的发明”?
“我相信生命最初是没有死亡的,然后发现没有死亡,生命不可能很好地运转,因为无法为新的生命留出空间。”
“死亡制造的是一种对现实的不满足感。人类思维倾向于落入成见,但因为有了死亡,我们才会时时意识到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从而打破思维的惰性。世界在变化,新的机会出现了,陷入成见的人看不到这些机会。只要人类无法解决陷入成见的思维缺陷,年轻人或者年轻公司总是会有机会。”
2003年10月,乔布斯查出患有胰腺癌——死亡突然从一个想象的概念变成残酷的现实。据说他在确诊之后,给一个好朋友打电话,第一句话就是:“你还相信上帝吗?”
胰腺癌是最致命的癌症之一,80%的人在确诊之后都活不过一年。但乔布斯所患的属于一种罕见的胰岛细胞神经内分泌瘤,肿瘤恶性程度不算高,生长缓慢,预后相对比较好。
那时候,癌症对他而言,大概与人生中的其他难题并无区别——在硅谷长大,使他从小就相信,只要通过学习和探索,你能理解任何一种复杂的事物。他拒绝做手术,但找了各种办法为自己治疗,包括食疗、中药等等。9个月之后,他才接受了手术。至于这个决定到底如何影响了他的病情,恐怕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但乔布斯曾向英特尔的前CEO安迪·克鲁夫(Andy Grove)请教过,后者的抗癌经历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对自己疾病的处理方式。安迪·格罗夫1995年被诊断为患有前列腺癌。和乔布斯一样,格罗夫也是一个好斗、爱发脾气、有驾驭力的铁腕人物,从不依赖别人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尽管所有医生的建议都是一样的:手术是最好的方式,但在经过严谨的数据搜集和比对之后,他选择了放疗的方法。格罗夫的癌症一直没有复发,尽管他后来又得了帕金森症。
任何一个人,在经历过癌症这种事情之后,看待世界的眼光会不大一样。按乔布斯的说法:“‘记住你即将死去’指明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选择。几乎所有的事情,包括所有的荣誉、所有的骄傲、所有对难堪和失败的恐惧,这些在死亡面前都会消失。我看到的是留下的真正重要的东西。”
1982年,微软的创始人之一、年仅30岁的保罗·艾伦在确诊患淋巴癌之后离开了微软。他决定过一种“简单的生活”。他捐资2500万美元用于寻找外星生命的“搜寻地外文明计划”,投资研发“太空飞船一号”,这个航天器后来发射升空,飞至距地球100多公里的太空。他在阿灵顿郊区建了一座飞机修理厂,用以修复“二战”时期的战斗机。他买下了美国职业篮球队波特兰开拓者队和美国职业足球队西雅图海鹰队。他还在自己的“屠户店男孩”摇滚乐队内担任吉他手,经常与著名音乐人共同演奏吉他,有时还会唱他自己写的歌《时间炸弹》。
但乔布斯在手术过后,却做了完全不同的选择——他以百倍的激情重新投入到了苹果。根据苹果员工的回忆,乔布斯的坏脾气一点没变,对产品细节的苛求变本加厉。
在接受《商业周刊》的采访时,他第一次提到自己的癌症:“在整个经历(癌症)中,我意识到自己是多么的热爱生活……我不怎么社交,也不去研讨会,我爱家庭,爱苹果,爱Pixar,我能做我热爱的工作,我很幸运。”
乔布斯一生中最后一次公开演讲是在今年6月,在库布提诺(苹果总部所在的城市)市政厅参加苹果新大楼建设规划的听证。在他的构想中,苹果的新大楼将建在280号公路和D'Anza十字路口的交汇处,一个可以容纳1.2万人的独栋大楼,那里有他最喜爱的风景。
“这将是世界上最酷的办公楼。”他用一贯的介绍苹果产品的自信语气说,“华丽吧!像不像太空飞船?”尽管此时他已经骨瘦如柴,说话都显得困难。
一个有趣的对比是,兰迪·鲍什(Randy Paush)教授生前最后一次露面,是在美国国会的一次听证会上代表胰腺癌行动组织(Pancan)发言,请求国会拨款1.7亿美元,寻找胰腺癌的治愈方案。当时他已经只剩下一个月的寿命。
乔布斯从未想过为与他一样的癌症患者做点什么,尽管他拥有那么多的财富。这或许也是他的真性情所在——除了苹果,这个世界上他关心的东西不多,而且他从不试图掩饰这一点。
尽管有严格的保密协定,一些试读过《乔布斯自传》的读者还是忍不住在网上摘录了一些乔布斯的原话:
“当面临死亡时,我更愿意认为一个人在死后有些什么依然存在……如果你积累了所有这些经验,可能还有一点智慧,然后这些就这么消失了,这么想会觉得奇怪。所以我真的愿意相信会有些什么留存下来,也许人的意识会不朽。”
很多人都在问一样的问题,乔布斯留给这个世界最大的遗产是什么?多年以后,我们还会记住乔布斯的什么?
iPod?iPhone?iPad?Pixar?或者斯坦福的那次演讲?那是乔布斯生平罕见的一次真情流露。
“没有人愿意死。即使想上天堂的人,也不会为了去那里而死。但死亡是我们共同的终点,没有人逃得过。死亡可能是生命最伟大的发明,因为它去旧迎新。现在你们是新生代,但不久的将来,你们也会逐渐变老,被送出人生的舞台……
“你们的时间很有限,所以不要将他们浪费在重复其他人的生活上。不要被教条束缚,那意味着你和其他人思考的结果一起生活。不要被其他人喧嚣的观点掩盖你真正的内心的声音。还有最重要的是,你要有勇气去听从你直觉和心灵的指示——它们在某种程度上知道你想要成为什么样子,所有其他的事情都是次要的。”
艾萨克森曾问乔布斯,像他这样注重隐私的人为什么会同意出版这样一本书?
“我想让我的孩子了解我。”乔布斯回答道,“我跟他们在一起的时间不多,我希望他们知道原因,并且理解我所做的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