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乌克兰前美女总理季莫申科被判入狱7年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20日10:58  时代周报 微博

  乌克兰前美女总理季莫申科被判入狱7年

  “橙色公主”沉浮

  本报记者 李固

  地缘上位于战略缓冲带的地区,局势注定难以平静,很不幸,乌克兰夹在俄罗斯与北约多国之间;超级大国旁边,素来风云多变幻,很不巧,俄罗斯在强人普京的引领下正重拾大国梦想;转型期的政治,总会伴随阴谋、交易与角力,美貌女性政治家的周遭尤甚,这一切,在乌克兰前总理季莫申科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当地时间10月11日,乌克兰一家地方法院判处季莫申科越权罪成立,入狱7年,并支付1.9亿美元的罚金。对这位被称作“天然气公主”、“橙色公主”的美女政治家而言,其人生遭遇新的转折点;对乌克兰而言,向西方靠近的进程在俄罗斯巨大引力面前,步幅趋缓。作为颜色革命发源地的乌克兰,7年来,“橙色”在政治斗争以及经济不振的大环境中,渐渐消褪。

  乌克兰的新名片

  法庭上的季莫申科依然盘着标志性的发辫,言辞依旧激昂,法警不得不到她身边提醒其注意发言的声调。

  “这个判决是(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作出的,判决不会改变我的生命,我将为乌克兰自由独立斗争到底。”11日听取法官基列耶夫宣读审判结果前,季莫申科在法庭上表示。

  “法庭没有找到能够减缓或是减轻季莫申科犯罪判处的事实,法庭也注意到季莫申科的犯罪给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注意到她的个人情况和没有任何悔过之意。因此,法庭没有理由作出从轻的处罚。”28页的判决书,宣读共用了3个半小时,其间四度休息。与之前的庭审一样,季莫申科用iPad浏览网页的同时,还不时打断法官的话语,“判决书没有任何意义,无论是亚努科维奇还是基列耶夫,都诋毁不了我圣洁的名誉”。

  这场审判前后持续了近4个月,特别的罪名以及季莫申科的特殊身份,让它被赋予了多重意义。

  现任政府,尤其是总统亚努科维奇宣称这是清算腐败、健全法制的必要审判;反对派则称之为政治迫害工具,意在清除下届大选的主要对手;同情季莫申科的西方斥之为“闹剧”;俄罗斯则警告审判带有“反俄”色彩。

  这一切,都来源于季莫申科所扮演的特殊角色。

  在她之前,外界对于乌克兰的印象常常停留在一些词汇上,如切尔诺贝利或“核弹头”舍甫琴科。今天,即便无法在地图上准确找到乌克兰,不知道其国土相当于法国大小的人,也能说出季莫申科这个名字以及她那标志性的盘头发辫。

  季莫申科的成功,即便被认为是钻了制度漏洞,但从普通人到亿万富翁的经历还是被许多人视为传奇。1988年,季莫申科与丈夫借了5000卢布,开了一家影片出租连锁店。1991年,在公公根纳季的支持下,季莫申科成立乌克兰汽油公司。很快,这家公司便垄断了乌克兰天然气供应,并成为乌克兰向俄罗斯进口天然气的主要进口商,控制了20多家大型企业。

  此外,作为“橙色革命”的组织者之一以及前总理,季莫申科一直被视为乌克兰的政治符号,西方对她欣赏有加,俄罗斯也能与她进行合作。作为主要反对党“季莫申科联盟”的领导人,她还被视为总统宝座最有力的挑战者。2012年秋季,乌克兰将举行议会大选。

  强势男人之间

  季莫申科与亚努科维奇的恩怨由来已久。

  早在2004年,季莫申科便与尤先科(2005-2010年2月任乌克兰总统)联手发动了“橙色革命”,通过街头抗议,让当时已经宣布当选总统的亚努科维奇不得不接受重新投票的要求。结果,尤先科获胜。

  不幸的是,亚努科维奇能够戏剧性地卷土重来,并在2010年以微弱优势战胜了季莫申科。尽管他矢口否认对季莫申科的审判是政治迫害,但美国媒体称,正是他的一路放行,才使得立案到审判异常顺利。

  实际上,遭调查、入狱这样的风浪,季莫申科并不陌生,这一幕十年前就曾出现过。

  上世纪90年代,作为控制乌克兰油气资源的“天然气公主”,季莫申科跨入政坛,成为总理拉扎连科的盟友。

  美国《华尔街日报》的记者描述了她第一次接受采访时的情形:1996年7月,在乌克兰首都基辅城区的一家宾馆,记者如期前去采访乌“联合能源系统”公司总裁季莫申科,房间外是荷枪实弹的警卫。记者预想采访对象无非是另一个后苏联时代的寡头,或圆滑世故或大隐于世,反正肯定是个男的。但出现在记者面前的是一个30来岁的漂亮女子,散乱的金发,着装带着明显的地方印记,说流利的俄语。当记者问及她与当选总理拉扎连科的关系时,她竟脸红了一下。

  但是,当1997年《华尔街日报》记者再次见到季莫申科时,她已经变成一个处事干练、穿着得体的明星人物。凭借拉扎连科的赏识,季莫申科在政坛一帆风顺,很快被任命为副总理。

  拉扎连科的倒台,让季莫申科首次领略了政治领域的残酷。2001年,总统库奇马以侵吞公款、行贿等罪名将季莫申科及其丈夫、公公送进监狱。

  那次,季莫申科在监狱里待了42天,据说出狱时骨瘦如柴。

  出狱后,季莫申科与时任总理尤先科联手,不仅打败了与库奇马的接班人亚努科维奇,还发起了清查库奇马的行动,指责后者在任期间涉嫌腐败,并与乌克兰反对派记者格奥尔基·贡加泽遇害案有关。

  在尤先科的政府中,季莫申科顺理成章地当上了总理,但两人的蜜月期并未持续太久。2005年9月8日,尤先科以政府工作不力和缺乏团队精神为由,解散了季莫申科政府。橙色集团的分裂由此开始,2006年,正因为两人的内讧,让亚努科维奇在议会大选中成为多数派。

  季莫申科曾先媒体描述了被罢免总理职位后的情形:所有人都知道我当总理时在办公室旁的房间放了一张小床,在那里度过了不少夜晚。离开时我对尤先科说,别动那张床,几个月之内我就回来了。

  那之后,季莫申科逐渐走进俄罗斯领导人普京,双方在许多问题上立场渐近,尤其在油气合作上。

  乌克兰的摇摆未来

  审判结果宣读当日,大约5000名季莫申科的支持者在基辅街头举行示威,反对“不公正的审判”。法庭内部,“我们将在欧盟法庭上斗争下去,以捍卫我清白的名声。”季莫申科疾呼,“我们必须坚强,让乌克兰远离独裁主义。”

  这起审判让乌克兰的未来变得愈发摇摆。

  位于波兰与俄罗斯之间的乌克兰,基本由两大族裔组成:西部的乌克兰族(占总人口72%)和东部的俄罗斯族(22%)。季莫申科是乌克兰族的代言人,主张与西方接近;亚努科维奇则是东部政治力量的代表,传统上更接近俄罗斯。

  两个种族以及两大政治力量的隔阂、分歧与争斗,一直困扰着乌克兰,从这次审判来看,这一症结仍难消除。

  经过4年谈判,乌克兰希望于今年12月与欧盟签订自由贸易协定,这是乌克兰融入欧盟的第一步。但是,反对声一直未绝,很多欧洲人认为欧盟扩张太快,触角伸得过长。对季莫申科的审判,给了反对者一个极好的理由。

  在审判结果出来后,亚努科维奇打破之前的沉默,出人意料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称这次审判“令人遗憾,正危及乌克兰融入欧盟的进程”。他同时强调,他的政府正在寻求修改刑法,以便减轻对季莫申科的惩罚。

  但10月18日,欧洲联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凯瑟琳·阿什顿的发言人说,鉴于对季莫申科获刑的关注,欧盟官员决定推迟与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的会晤。美国国务院发言人亦表示,奥巴马政府对乌克兰法院及其做出的判决“深感失望”,并要求立即释放季莫申科。

  另一方面,对于传统意义上的亲俄派清算亲欧派,乌克兰的邻居俄罗斯并未表现出支持或欣喜之情。

  “说实话,我很不能理解她为何会被判7年。”10月12日,在中国访问的俄罗斯总理普京谈及季莫申科一案。

  乌克兰法庭对于季莫申科越权的指控,正与俄罗斯有关。法官认为,2009年季莫申科未经内阁同意,与俄方签订了损害乌克兰利益的天然气合同。

  普京对记者表示,季莫申科“对我来说,不是朋友或亲戚,她更多的是一个政治对手”,因为她“一直是一个亲西方的人”。“但是,就案件本身来说,如果像媒体报道的那样,判她有罪的原因是与俄罗斯签订的天然气合约。那么,是这样的,季莫申科并没有签署任何东西,协议是乌克兰天然气公司与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公司签订的。这些协议完全遵守了两国的法规以及国际准则。”

  俄罗斯外交部在审判结果出来后,曾发表声明指乌方指控带有“明显的反俄色彩”。对此,普京也指,“质疑所有协议的做法,十分危险,只会适得其反。”

  相对于欧盟与美国的强硬指责不同,俄方更多关注经济利益。也正因如此,有分析指,在欧洲威胁关上大门以及国内反对力量发难的情形下,一直持亲俄立场的亚努科维奇最终会彻底倒向俄罗斯。

  目前,俄罗斯正在极力说服乌克兰加入由俄主导的关税联盟。

  美国伊朗“刺杀门”

  本报记者 马欢

  一起堪比好莱坞电影情节的暗杀事件,成为美国-伊朗近期关系的热点。

  10月11日,美国司法部召开了一次特殊的新闻发布会,由司法部长霍尔德亲自主持。会上,他宣布,两名伊朗嫌疑人因企图暗杀沙特阿拉伯驻美大使阿德尔·朱拜尔未果,面临指控。

  此消息一出,迅速在美国和伊朗之间掀起轩然大波。美国财政部很快宣布了对涉案人员的制裁措施,国务卿希拉里也明确表示要进一步孤立伊朗。

  然而,伊朗方面却认为这是一项没有任何根据的指控,完全不属实。

  接下来的几天里,两国的政治人物就该案打起了口水仗。从美国总统奥巴马初期的缓和到现在的急转直下,美伊关系是否意味着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政策出现重大转变?

  密谋刺杀之谜

  据美国司法部称,现年56岁主犯阿巴布希尔,护有美国和伊朗双重国籍,在美国的职业是二手汽车经纪人。

  阿巴布希尔自称,他的亲戚是伊朗革命卫队属下圣城军的高层领导人。通过亲戚,他被伊朗方面雇用,执行在美国本土暗杀沙特驻美大使朱贝尔的任务。朱贝尔是沙特国王亲信,自2007年担任驻美大使。

  2011年5月,经中间人介绍,阿巴布希尔认识一名所谓墨西哥贩毒集团成员。该成员并答应支付150万美元,聘用墨西哥多名毒贩对大使进行暗杀。令阿巴布希尔想不到的是,这名“毒犯”竟是美国毒品管制局的卧底线人。这名线人一边建议阿巴布希尔在大使经常光顾的一家华盛顿的餐厅放置炸弹,一边把消息透漏给了美国的毒品管制局。

  按照线人的说法,阿巴布希尔这起刺杀属于“政治事件”,目的只为枪杀一国大使,但在录音中,当线人提醒他餐厅里可能有100多人也会因此丧命时,阿巴布希尔表示“没什么大不了的”,多炸死几名美国参议员“亦可”。

  随后,这起很有可能轰动国际的阴谋逐渐展开:8月初,商量行动方案后,阿巴布希尔将10万美元的定金汇至线人的账户;9月下旬,阿巴布希尔本人从伊朗飞往墨西哥城作为“人质担保”但他万万没有想到,在他准备入境之时,墨西哥政府应美方要求,把他遣返美国纽约,随后,他在肯尼迪国际机场被捕。

  一旦被定罪,等待阿巴布希尔的,将是终身监禁。不过,伊朗方面负责和阿巴布希尔接头的吴拉姆·沙库里目前仍在逃,按照美方的说法,他是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下属“耶路撒冷部队”成员。

  “这项阴谋看来像是好莱坞电影剧本一样,但它非常真实。恐怖分子根本无视对无辜者的伤害。”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罗伯特·米勒说:

  美伊口水战

  伊朗方面在收到消息后,立即对美国方面的指控予以否认。

  伊朗外交部发言人梅赫曼帕拉斯特随即否认了美国方面提出的暗杀指控。他表示美国的指控是“预先编造的阴谋”,目的是在地区国家之间制造不和。伊朗与沙特阿拉伯的关系不会产生影响。

  伊朗总统内贾德也就这件事情直接面对媒体。16日,他通过使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对外表示,美国每天都想方设法为伊朗制造新的危机,但他们应该明白,恐怖主义是“没有教化的人”所做的事情,伊朗不需要做这样的事情。

  第二天,内贾德接受了阿拉伯半岛电视台采访,他表示,美国制造“暗杀门”事件是为了挑拨伊朗与沙特的关系,转移民众对美国国内经济困境的注意力。

  “过去,美国政府宣称伊拉克境内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他们拿出了许多文件证明此事。但是,每个人都在质问美国政府—之前的那些指控属实吗?他们是否在伊拉克找到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最终事实是美国伪造了文件。”

  10月16日,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也发表讲话警告称:“通过对少数几个伊朗人提出荒谬而无意义的指控,美国试图误导世人相信伊朗支持恐怖主义,这个阴谋诡计现在不会、未来也永远不会奏效。”

  伊朗外交部也要求通过领事途径接触已被美国当局逮捕的嫌犯阿巴布希尔。

  “美国有责任提供这名嫌犯的个人信息,并允许我们通过领事途径与他接触。如果美国拒绝或者故意拖延,就违反了国际法,同时也没有履行美国政府应尽的义务。”伊朗外交部一名官员对瑞士代表说。

  面对伊朗的否认,美国方面表示将采取进一步行动。

  就在结果公布的当天,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对记者表示,美国将同其他国家进行磋商,考虑让国际社会进一步孤立伊朗,“敦促更多国家共同面对来自伊朗的越来越明确的威胁”。沙特驻美大使馆也谴责这一阴谋称为“可耻”的行为。

  一名白宫发言人也表示,奥巴马早在今年6月接到有关暗杀阴谋的报告,此后他要求政府提供帮助来支持调查。按照发言人的活法,挫败这起暗杀阴谋是一个“巨大的成就”。阴谋“明目张胆违反”美国法规以及国际法。

  据《纽约时报》报道,奥巴马已经与盟友及国际社会接触并阐述此事,“相信人们在分析之后,不会怀疑确有此事”。

  沙特政府也迅速发表声明称,伊朗这个阴谋“卑鄙地违反了国际规范、标准和惯例”。沙特方面称,伊朗必须为阴谋刺杀沙特阿拉伯驻美国大使一事“付出代价”。

  与此同时,沙特要求联合国安理会调查“暗杀门”事件,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已将与此事有关的公文递交安理会。

  美国阴谋陷害?

  “犹如低俗小说般的案情。”这是《华盛顿邮报》的形容,许多媒体对这次阴谋的一系列疑点表示不解。

  在美国本土展开行动,显然与伊朗的一贯做法不符,此案中看不到多少在全球训练和装备了许多武装分子和杀手的“圣城军”的特征。尽管调查人员表示,调查人员看到很多“圣城军”与此事有关的有力证据,比如从伊朗来的款。刺杀行动的草率,只能反映出策划者的幼稚与经验不足。

  此外,主犯阿巴布希尔看上去并不是一位娴熟的恐怖分子,尽管他有亲戚在伊朗担任圣城军高级官员。派他雇佣墨西哥的贩毒集团进行高级政治刺杀,让人颇为费解。

  据美国媒体报道,阿巴布希尔本人今年诸多不顺,离婚加上生意失败,迫使他决定返回伊朗。这个时候,他碰上了他的表哥,担任伊朗圣城军的沙阿莱,遂加入了这起暗杀计划。

  阿巴布希尔以前的几个朋友认为挑选他作为主犯实在是没有理由,他本人是一个无可救药的窝囊废。另一个疑问则是为什么伊朗要选择在这个时候刺杀沙特阿拉伯的大使。

  “这个事情爆发就很奇怪,这个大使只是一个外交代表,不是国家元首或者武装部队总司令,实施暗杀对伊朗的国家利益没有好处。不排除美国的说法,即有伊朗人实施刺杀,但是我个人绝对怀疑说这是伊朗政府行为,或者比较高层的政府行为。”中东问题专家马晓霖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哥伦比亚大学伊朗问题专家加里·对这次“暗杀阴谋”持怀疑态度,在他看来,作为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的重要分支,“圣城军”对人员的选择十分严格,阿巴布希尔根本不够格。尽管如此,在他看来,伊朗很有可能会因为过去四年来对科学家的暗杀来对美国进行报复。自2007年起,已经有4名伊朗“核科学家”死于暗杀,尽管没有证据,但很多分析认为是以色列特工在美国的授意下进行的。

  今年8月28日,伊朗才刚刚判处核科学家阿里·穆罕默迪遇刺案主谋死刑。这位名叫贾迈利·法希的伊朗人涉嫌刺杀核科学家,并为以色列摩萨德提供情报。

  沙特方面,尽管伊朗和沙特的关系并没有和美国那么僵,但是他们亦有矛盾。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沙特一直试图阻止伊朗扩大在叙利亚及黎巴嫩的影响。

  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及伊朗都接壤,分析人士认为,伊拉克可能成为两国对抗新地点,因为两国有支持伊拉克教派战争的历史,两国现在都感觉自己易受到打击,想要增强政治和军事力量。“如果(美国军队)撤出、平衡均势被打破,你们就会看到新的竞赛场。”一名阿拉伯外交官表示。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1)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