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普京对“东方伙伴”张开双臂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26日12:08  南风窗 微博

  普京对“东方伙伴”张开双臂

  文|特约记者|方 亮 发自北京

  不管梅德韦杰夫在推举普京于2012年竞选总统时是否带着哭腔,俄政治的最大关注点已经由“2012之谜”转到了普京回归之后的政策走向。所以不管普京这次访华是否例行访问,其所受关注度都将高于以往。从访问中透露出的信息来看,国内广为关注的天然气协议仅得到普京一句“接近尾声”的概括,而两国共建一个投资基金及签署经济现代化合作备忘录的举措则成为最大的亮点,并且也颇富标志性意义。

  心态之别

  10月11日上午,沪深股市天然气个股均实现大涨,原因无他,普京来了,尽管头一天其外交事务副手乌沙科夫已然告诉众人,两国的天然气协议不会在此次访问中得到签署。放眼国内媒体,对中俄30年天然气大单的盼望因普京的到来而愈发望眼欲穿。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俄媒对两国即将签署经济现代化合作备忘录的关注,对天然气合作反倒未着墨太多。《生意人报》提醒称,在亚洲国家中,俄罗斯只与韩国签署了类似协议,它意味着俄罗斯开始向中国寻求先进技术支持。这番提醒显出了俄罗斯人的复杂心态,因为去年俄总统梅德韦杰夫访华时中方就曾提议签署此类协议,但克里姆林宫消息人士在评价这一提议时称:“中国依靠廉价劳动力才发展起来。”言外之意是不认为中国有什么值得俄罗斯引进的技术。

  两国舆论鲜明的对比,透露出心态上的天壤之别。仍持续着高速发展的中国热切地期望可以得到更多的资源,而这些在莫斯科看来却显得有些灰暗。一直以来,眼见国家日益沦为纯资源出口国,而苏联留下的工业底子日益萎缩,俄罗斯人心中的酸楚虽很少被明说,但却是时常透露出来的一种心态。

  长期以来,俄罗斯只与欧美进行高技术合作,俄罗斯与欧盟之间也签署了类似的现代化合作协议。但是,如今莫斯科将目光转向了中国,莫斯科大学的卡尔波夫教授在接受《生意人报》采访时如此提醒俄罗斯人:“欧美早就从中国进口工业设备了,所以同中国进行工业技术合作没什么丢人的。”这可谓俄罗斯人心态的一番写照。

  在这里,心态是现实的反映。首先说天然气合作。就在普京访华前不久,俄天然气行业的垄断性企业“俄罗斯天然气工业集团”在欧洲11国的代表处,连同与该公司有密切合作关系的欧洲几家能源集团,同时遭到欧盟委员会主导的一次搜查。搜查的目的是检查该集团是否有涉嫌垄断经营的行为。作为俄能源事实上的管理者,普京在事发后召见“俄气”总裁米勒,询问事件的来龙去脉。按惯例,这次召见在之后不久出现在俄电视屏幕上,于是全俄罗斯都听到普京在召见时明确要求米勒尽快制定与“东方伙伴”进行能源合作的计划。

  在这里,普京口中的“东方伙伴”指的自然是他即将造访的中国。

  欧亚大陆上的“力量传导”

  普京作此指示的目的,显然是希望用中国来压服频频在天然气合作领域与自己“顶牛”的欧洲。俄罗斯与乌克兰及白俄罗斯进行了数次天然气“冷战”之后,欧洲已然留下了对俄“能源垄断”的恐惧。赶在俄罗斯“北溪”天然气管线第一条支线即将通气之际向俄发难,显然是这种恐惧的集中反映。而从“俄气”方面来说,虽未明说欲垄断欧洲市场,但莫斯科强推耗费巨资的“北溪”及“南流”天然气管线项目隐含着这种危险,要知道通过这两条管线输气的费用要远高于过境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方案。

  上世纪70年代,苏联与西德签署了天然气换气管的“世纪大单”,在经历了德国时任总理阿登纳的反对后,莫斯科最终受益于勃兰特总理推出的“新东方政策”而得以签署这跨越铁幕的协议。如今,情况正好相反,俄罗斯天然气在经历了良好的政治环境之后(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卸任后直接为“俄气”效力成为其直接写照)迎来的是一个“政治上的冬天”。不久前,随梅德韦杰夫造访柏林的“俄气”高官祖布科夫当面向默克尔询问,既然德国打算拒绝核能,它留下来的能源空白是否可以由俄罗斯天然气填补?我们可以建设“北溪”第二条支线。但他得到的是默克尔明确的拒绝:“不,一条支线就够了。”在俄《机关报》记者撰写的名为《“俄气”—普京的新武器》一书中,作者援引“俄气”内部人士的话称:“我们的输气管里涌动的不是天然气,而是意识形态。”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欧盟委员会突查“俄气”11国代表处的同时,乌克兰主要的能源企业“乌克兰石油天然气集团”与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签署了合作在乌克兰境内开发页岩气的协议。而且也正是在乌克兰能源领域高官造访美国之后,基辅开始谋求俄方为本国天然气降价。而土耳其在享受了25年的俄罗斯天然气之后,也几乎同时向俄提出了同样的要求。这些事实让一些俄媒体怀疑事件的幕后黑手是华盛顿。其中一篇文章的标题是《输气管上的暴动》,意指多国几乎同时向“俄气”发难。

  如今,在目前俄天然气出口的欧洲战线上,“俄气”面临着不小的挑战。至少有乌克兰、土耳其和波兰这3个国家在谈判中明确要求俄方为本国天然气降价。加上今年欧洲气温不像最近几年那么低,对天然气的需求陡降,其他方面的天然气都在降价,“俄气”的产品自然受到打压。欧洲能源政策研究中心专家达维多维奇在俄《独立报》上撰文披露,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俄气”的开采量已经降至25年来的最低点。

  “俄气”的任何风吹草动对俄政府来说都不是小事,因为这个在苏联解体时被前总理切尔诺梅尔金独力保护下来的天然气巨企顶着俄政府1/5的岁入。其影响力极大,普京数次向这个被俄大学生列为求职首选的企业做出政策倾斜。

  “俄气”在欧洲的窘境,难免不反映在与中国的天然气谈判中。就像普京要求制定与“东方伙伴”的合作计划所显示的那样,“俄气”在与中国的合作方面是比较急切的。日前俄政府制定了2012年预算,将油价保持在100美元每桶作为前提。但从这段时间的情况来看,油价在100美元上下浮动,很难肯定未来不会出现向下走势。所以,俄政府这种“走钢丝”的做法广受质疑,前财长库德林身在纽约时大肆抨击这种将预算建筑于油价上的做法,结果成为梅德韦杰夫喝命其离职的一大原因。在这种未来财政状况不明的情况下,“俄气”的开采量又陡降,令莫斯科大有“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感觉。如此一来,与中国的合同就有了一丝“救命稻草”的意思。不久前,俄《新闻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俄气”在与中方谈判过程中提出中方预付400亿美元的合作形式。这很可能印证了俄方在财政方面不容乐观的局面。按照俄政府对未来财政的设想,2014年俄国防费用将占GDP的7%,以应对美国撤出后的中亚局势。用钱的地方显然很多。

  其次,与中国的合作也很可能被视为向西方施压的重要手段。俄方专家在与欧洲方面对话时,非常喜欢使用目前许多天然气被高价卖往中国的事例,比如卡塔尔天然气输往中国时的价格超过500美元每千立方米。

  但是,如此一来,反倒为“俄气”与中方谈判时束缚了手脚。因为在各方都要求“俄气”降价的背景下,俄方给中方的天然气价格不能太低,否则又难免将反过来影响其西部市场。而中俄历时5年的天然气谈判目前正卡在了价格问题上。双方100美元每千立方米的叫价差距显然不是轻易能够克服的。因为俄方有自己的难处,中方同样如此。如今,中国能源市场天然气化率较低,其使用成本偏高,难免要求国外天然气商让出利润空间。更何况,中国不同于欧洲,已然先行一步实现了天然气来源的多元化,中亚天然气成了遏制俄方随意要价的重要手段。

  种种分析下来,时间在中国方面。随同普京访华的包括副总理谢钦。传言称,现任总统梅德韦杰夫当年掌管“俄气”时,其在集团总部的办公室常年关闭着。实际上,从梅德韦杰夫任总统期间的实践来看,能源外交问题基本上不是这位弱势总统所能过问的。所以这次普京、谢钦以及“俄气”总裁米勒一同造访北京,等于俄能源领域最高层领导人一起造访,显示出俄方对与中国能源合作的重视。就像美国彭博通讯社的分析那样,虽然普京仅以一句“谈判已接近尾声”来概括眼下的中俄天然气谈判,但相信签约已经近在眼前,而且可以预计,俄方将不可避免地要做出让步。

  张开的双臂

  除最引人注目的能源合作之外,引发俄罗斯人复杂心态的经济现代化合作备忘录以及暗藏玄机的中俄联合国家投资基金,则具有许多标志性的意义。

  称其具有标志意义是基于对20年来中俄关系的基本状况概括。正如众多学者概括的那样,除了政治领域的合作,中俄之间虽然有高度互信的形式,但是缺少互信合作的内容。这一概括突出表现在双边经贸合作领域。例如中国能源企业竞购“尤甘斯克”公司功败垂成这样的老皇历已经无需赘述,单从目前两国可怜的双边贸易额上就可见一斑。目前两国间500多亿美元的年贸易额仅能与中国泰国之间的贸易额相比。而在俄罗斯的外贸伙伴中,中国已经高居榜首。

  任何牢固的政治关系都需要匹配的贸易关系来进行巩固,在此基础上,战略上的互信才能转变成民间情感的融洽。而眼下的中俄关系则缺少贸易巩固和民间情感联络。不久前在俄国内流传的中国边防兵擅自挪动中俄界碑的传言,便可作为民间缺少互信的证明。

  所以,普京此次来访不但带来数十亿美元合作项目,还与中国达成未来两国进行高科技合作和地区投资的指向性协议,其标志性意义自然令人侧目。

  首先是中俄经济现代化合作备忘录的签署。该备忘录宣布中俄双方将在高新科技领域合作,但是并未注明谁是合作的主体。主管中俄合作事宜的俄副总理茹科夫称,该备忘录签署后,中国的高铁、造船和能源开采运输设备将吸引俄罗斯的兴趣,而俄方也将在飞机制造、航空和核能等领域发挥作用。

  但从两国目前双边贸易的状况来看,俄罗斯输入中国的超过70%的产品来自于能源、木材及纸浆造纸工业,工业制造产品仅占5%。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中国输俄产品中超过一半是工业制造品。近来,已经有数名俄专家在媒体上抱怨,俄罗斯甚至连拖拉机都要从中国进口。巧合的是,在两国达成的合作协议中还真有建立拖拉机联合制造厂的内容。按照各国实践,军工业普遍是工业的先头部队。但在俄罗斯,军工企业的制造能力普遍低下。以“金刚石-安泰”集团为例,近年来北约在战争中频频使用大规模空中打击战术,使得该集团的S-300等防空系统持续热销,帮助该集团成为俄罗斯目前效益最好的军工企业。但是,目前该企业设备自动化率只有5%。该集团负责人抱怨称,国外集团根本不愿意与自动化率低于20%的企业合作。军工产业尚且如此,更何况民用工业。

  从这一状况来看,谁是合作的主体不言自明。茹科夫提到了中国生产能源开采设备的能力,这同样是俄罗斯急需的设备。以目前俄能源产业状况来看,基础设施已经极端老化,但俄政府又无力进行大规模投资,这使得能源产业还可否源源不断地向其它产业输血成为疑问。可见,俄罗斯需要借助于中国的不仅有技术,还有资本。

  更值得一提的是中俄联合国家投资资金的建立。吊诡之处在于,中国将向这一基金注资30亿美元,而俄方注资10亿美元,但控股方却规定为俄方。《生意人报》解读说,按照双方设想,该基金未来70%的投资项目将在俄境内寻找。所以,俄罗斯的控股地位便是将项目的选择权握在自己手中。

  美国彭博通讯社还分析道,普京未来可能在这一基金框架下,向中国出售远东地区的国有企业。如果真如此,则不啻于一直防备中国“经济侵略”的俄罗斯正在向中国资本张开双臂。

  当然,这一消息的负面效果已有所体现。彭博通讯社的这一分析在俄网络空间流传开来,已经有人批评普京向中国出卖远东。

  在中俄民间贸易方面,近期内难以期待明显的改观。这一领域的问题一直是俄罗斯投资环境恶劣,黑帮横行,腐败严重。从近来俄方传来的消息看,发生了数起敏感犯人在狱中离奇死亡的事件,也曝出几起高官与黑帮有染的事件。俄战略文化基金会下属网站在近期公布的一份调查称,超过80%的俄私企老板不指望将自己的生意传给下一代,原因是恶劣的司法环境,时常发生生意被人抢走的事件。本国商人尚且如此,更何况对中国商人呢。

  总之,从普京此次访华来看,俄罗斯与中国的合作显然开始补充越来越多的实质性内容。在两国政治上密切合作的背景下,这对双边关系来说无疑是一重利好,尽管时常也会爆出间谍事件等杂音。此外,放眼地缘,美国撤出后的中亚更是两国施展联合战略的大舞台,以俄目前的国力将极难擎起该区域稳定的大旗。两国将在多大程度上就该问题进行合作,更是考验两国战略互信的一块试金石。而且,格外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合作的加深,俄罗斯对华心态在发生着悄然变化。这种变化自然将在潜移默化中温润两国合作。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1)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