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伊拉克到利比亚:一个忽隐忽现的影子
记者/邵乐韵
卡扎菲死了,画面很难看,但阻挡不了利比亚人排着队去围观尸体。据说,被拘押的埃及前总统穆巴拉克看到老友被杀的电视新闻后,突然歇斯底里地大哭起来,并昏厥过去。伴随着独裁者的倒下,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宣布全国解放,即将成立过渡政府。而北约方面初步决定,在10月31日结束军事行动,之后无意在利比亚周边保留军队。
就在卡扎菲死讯公布的第二天,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年底撤回全部美军,正式终结伊拉克战争。奥巴马未对今后美国在伊拉克的驻军问题做出具体说明,只称建设一个稳定、安全、自主的伊拉克符合美国利益,因此年底撤回全部美军后,“美国将继续讨论如何帮助伊拉克训练和装备它的武装力量”。
在刮着所谓“春风”的阿拉伯世界,旧的统治制度被逐一打破,新的秩序似乎就要建立。而美国和北约,会甘愿从“参与保护”的角色退为“旁观者”吗?
一切源于“大中东计划”?
“依我看,所谓的‘阿拉伯之春’将使整个穆斯林世界——东起阿富汗,西至摩洛哥——处于一个较长的不稳定期。”美国经济学家、地缘政治学家威廉·恩道尔(William Engdahl)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表示,“在这场混乱中,华盛顿会继续让北约直接露脸,自己则躲在幕后,最终目的是控制核心战略资源——石油,针对中国以及其石油进口渠道,并离间欧亚大陆两个最重要的力量:中国和俄罗斯。”
恩道尔因此建议,中国要保证自己的石油安全,如果与中国有石油输送关系的国家发生政变,对中国的石油贸易是个不利因素。
这位67岁的学者从事国际政治、经济、世界新秩序分析研究逾30年,接连推出了多部力作:《石油战争——石油政治决定世界新秩序》、《粮食危机——一场不为人知的阴谋》、《金融海啸——一场新鸦片战争》、《霸权背后——美国全方位主导战略》等,而就在上个月,他的又一新作《能源战争》中文版亮相。
在阿拉伯世界的反政府运动兴起后,恩道尔曾指出,席卷中东的所谓民主浪潮并非自发,而是依据美国五角大楼(国防部)和中情局联合在2003年提出的“大中东计划”。
他在著作中写道,美国的中东战略,部分起源于美国针对东欧前华沙条约集团进行成功政变的经验,由前美国国防部顾问兼新保守主义者理查德·珀尔和后期布什政府官员道格拉斯·费斯在一份白皮书中提到的。当时,这份白皮书是1996年针对当时本杰明·内塔尼亚胡领导的新以色列利库德政权而起草的。
9·11事件之后,美国小布什政府高度重视珀尔·费斯报告的扩充版,将这一计划称之为“大中东计划”,在宣扬民主改革的华丽外表下,“大中东计划”其实是美国扩大军事控制的一幅蓝图,一直延伸到摩洛哥、中国和俄罗斯等国。
恩道尔认为,早在20多年前,美国就在东欧开创了在同一地区的许多国家同时进行秘密行动的先例,这次在中东的行动只不过是如法炮制而已——制造动荡,引发整个伊斯兰世界的全面政权更迭,从而加强对中东地区的直接控制。
“现在华盛顿想打破伊斯兰世界原有的执政势力,然后攫取他们的石油、黄金和财富,以挽救华尔街破产的银行。”这是美国一种略显绝望而又铤而走险的战略,是华尔街长期政治议程的一部分。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有句名言: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恩道尔对此极为赞同,控制了石油,也就意味着稳住美元霸权。“眼下欧元区的债务危机与美元担心失去世界央行传统储备货币的重要地位直接相关,如果欧元取代美元成为世界贸易的主要货币,美国就不能再动用从中国、日本等国家借来的钱资助它在海外的战争了。”
从伊拉克、阿富汗到如今的利比亚,美国政府在其中的作用看似从幕前转到了幕后,直接转为间接。恩道尔认为,“美国在利比亚的军事干预与伊拉克战争不同,它和其他北约成员依据的理论是‘保护责任’(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也称R2P)教条。现在法国和英国冲在了最前面,美国就想掩盖利比亚战争是‘美国制造’的事实。法国是被利比亚的石油诱惑来的。这一切都散发出新殖民主义的味道。”
“保护责任”概念首先由介入与国家主权国际委员会(ICISS)在2001年提出,随后在2005年获得了联合国认可。其背后的想法是,世界再也无法容忍大规模暴行,哪怕它们发生在国境以内。到了一定程度,国际干预——甚至是军事干预——是正当行为。
另一方面,美国兰德公司之类的智囊团及华盛顿国家民主基金会等组织也在长期配合着“大中东计划”。
2008年,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递交的报告提到:“美国表示出对阿拉伯世界更加民主化的兴趣,特别是在自2001年9月美国遭受来自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埃及和黎巴嫩等国的恐怖分子袭击后。这种兴趣是美国减少政治暴动和恐怖主义努力的一部分……美国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实施中东的民主化进程,包括借助其他借口进行军事方面的干涉,最终的目标之一就是建立一个民主的政府。然而,最合适的是当地人在自己的国家发起变革运动,推行民主化。”
因此,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华盛顿政府及其关照的一批宣扬“人权”、“民主”和“非暴力”的美国非政府组织,越来越依赖于精心培养当地的、本土的、“自发的”反抗力量,其目的是促成亲美的国家政权更迭,推进五角大楼的全球性全方位主导战略。
兰德研究中列出了美国政府给予埃及民众和其他变革运动的种种支持,比如美国政府支持非政府组织向变革者提供培训,包括在民主改革的进程中如何建立联合战线和如何处理内部分歧;帮助变革者获取和使用信息技术,即提供一些措施鼓励美国公司投资这一地区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技术领域等。
而自2001—2003年美国军事入侵阿富汗和伊拉克以来,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一直秘密策划遍及北非和中东的一系列政治动乱。该基金会官方网站上列出了突尼斯、埃及、约旦、科威特、利比亚、叙利亚、也门和苏丹等,更有趣的是,也包括美国的盟友以色列。与此同时,这些国家目前几乎都有民众“自发”的反政府暴动。“考虑到美国目前在中东地区的负面形象,美国对这些变革力量的支持最好通过非政府组织和非营利机构展开。”
恩道尔说,现在华盛顿有些人在谈论要针对极端恐怖主义发起新的三十年战争,也即针对欧亚地区——世界上唯一可能改变美国全方位优势、超级霸权地位的力量。“我自己作为一个美国人,对于美国超级力量在全球的粗暴扩张感到惶恐,因为这让美国人成为世界上最遭忌恨的人,同时普通美国民众也会变得贫穷。”
“从埃及到突尼斯到利比亚,我们已经开始看到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政权的出现。有人告诉我,这背后有沙特资金在运作,而美国是支持者。如果是真的,那么将触发无尽的纷争,北美、中亚等都牵涉其中。至于石油和地缘政治影响,现在下判断为时尚早。有意思的是,先前以色列和美国的亲密关系似乎正因美国资助的‘阿拉伯之春’而削弱。”
至于北约,它对利比亚的支持也无法再旗帜鲜明了。中国社科院美国所研究员张国庆说:“有卡扎菲在,北约可以旗帜鲜明地支持反对派及其后的过渡委,特别是它们比较青睐的领导者。但没了卡扎菲,北约的支持就有干涉内政之嫌,而新的领导集体更不愿被贴上傀儡政权的标签,因而必然保持一定距离。也就是说,即便接下来各部落及其他政治势力与北约的代理人争权夺利,北约也不再有堂而皇之的理由帮着‘自己人’打击这个那个了。更何况,欧债危机也使得北约难以继续大力扶持‘自己人’了。”
奥巴马的“马歇尔计划”
今年上半年,多名原中东强人已经在所谓的反政府运动中倒下。5月19日,奥巴马发表了一个“中东演讲”,被看作为“后阿拉伯之春时代”勾画了蓝图。在演讲中,奥巴马用数十亿美元“奖赏”了成功把领导人赶下台的埃及和突尼斯,并“相当全面”地阐述了美国对这一地区政治浪潮的看法和美国的应对之道。
奥巴马告诉穆斯林世界:叙利亚现在面临抉择,埃及和突尼斯将得到援助,以色列则需要同意巴勒斯坦在1967年边界线内建国。奥巴马同时指出,美国决定免去埃及10亿美元债务,以借贷或担保借贷形式帮助埃及从全球资本市场筹得10亿美元资金,并会为埃及和突尼斯建立“企业资金”,以帮助两国私营企业获得启动资金。
美国反恐问题专家瓦利德·法勒斯(Walid Phares)撰文指出,奥巴马计划为中东民主的崛起提供美方的资助,利比亚之后,可能就是也门和叙利亚。如果数十亿美元的资金能够被民主政府真正运用到消除激进主义、极端分子和不平等,促进稳定、自由和民主,那么这笔钱是值得的;但如果被用于支持宗教运动,那么将给这个地区的人带来更大不公平。
奥巴马的演讲被比作翻版的“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是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于1947年7月正式启动,并整整持续了4个财政年度之久,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华尔街日报》称,在白宫内部官员看来,这样的微妙安排意味着总统正在谋求政策转变。华盛顿对中东国家的援助总规模据称将与当年柏林墙倒塌后向东欧国家的援助额相当。白宫一名高级官员所说,美国打开窗户发出强烈信号——选择民主道路就能换来经济支持。
德国《明镜》周刊则认为,马歇尔计划出台时并未大张旗鼓,但效果却出奇地好。但奥巴马的援助计划却不能为阿拉伯国家再现当年的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实施当年,欧洲知道自己需要美国的援助。但如今阿拉伯国家的很多人不把美国看作解放者,而是过去几十年独裁统治的共犯,因为华盛顿为这些政府提供了大量经济援助。所以在他们看来,美国的帮助不再重要。”
下一个是谁?
现在,大家都在猜测,利比亚之后轮到哪张多米诺骨牌。张国庆说,“不进入地面部队,重点是空中打击,支持反对派的系统做法,已经让美国和法国等国津津乐道。有了这种‘成功经验’,近来美国和欧洲对叙利亚以及伊朗的态度变得越发咄咄逼人起来,用磨刀霍霍来形容也许并不为过。”
美国《外交政策》题为《叙利亚定时炸弹》的文章指出,如果华盛顿要寻找一个处于剧烈动荡之中、对美国的地区和国家利益至关重要的阿拉伯国家,决策者或许希望更多地关注叙利亚。叙利亚目前正在经历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从未发生过的动荡,美国为首的西方,在不用过多准备的情况下,就可以对叙利亚实施军事打击,因此,叙利亚重演利比亚被西方军事打击版本可能性很高。
但是世上没有两片同样的叶子,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不同,利比亚问题和叙利亚问题也不一样。单纯复制黏贴,未必行得通。《纽约时报》称,尽管叙利亚全国委员会的一些人声称反对北约干预,但其他人则认可国际社会对示威者的保护,即建立禁飞区或者沿叙利亚边境设立庇护所。在叙利亚国内,一些异见分子仍然对推翻阿萨德持谨慎态度,担心这样可能会引发内战,不如进行渐进式改革。
张国庆认为,对于全世界来说,尽可能避免叙利亚战争乃至伊朗战争爆发,是一个理性的选择。尤其是在美欧经济低迷,地缘政治冲突频发的当下,稳定是第一位的,团结是第一位的,重新树立信心是第一位的。
至于美国的“大中东计划”会演变到什么程度,恩道尔说,伊斯兰世界政局动荡所带来的最终后果还不清楚,美国控制的世界新秩序对美国和其拥护者们带来的影响也不得而知。“美国的计划无疑是要建立一个大中东,完全由美国控制,掌握今后中国、俄罗斯和欧盟的资金链和能源链。这样美国将来会越来越偏离美国秩序。”
“很明显,美国的策略不仅让伊斯兰世界的很多人失眠,而且据说也让以色列、俄罗斯和中亚的很多人失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