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校之死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27日16:40  外滩画报 微博

  对英雄主义的痴迷,以及对权力的贪婪,使卡扎菲逐渐从英雄转变成疯子。卡扎菲心里一直抱有一个梦想:建立一个从波斯湾到大西洋的统一阿拉伯强国。过渡委首席发言人沙曼说:“这一天是人们获得真正自由的日子。我们曾经想要给他一个公正的审判,但是看起来,真主另有安排。”

  混世42载的北非一代枭雄,最后在自己的家乡被擒身亡。

  10月20日,利比亚过渡政府宣布,利比亚前独裁者卡扎菲在其老家苏尔特被反对派武装击毙。

  半岛电视台播出了半裸的卡扎菲横尸街头的的画面:他头部中弹,满面鲜血,眼睛仍然瞪视前方。当年自封的“非洲之王”,最终竟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

  “我们等待这一天太久了。”过渡委员会总理马哈茂德·贾布里勒在的黎波里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感慨。过渡委首席发言人沙曼说:“这一天是人们获得真正自由的日子。我们曾经想要给他一个公正的审判,但是看起来,真主另有安排。”

  在欧盟总部布鲁塞尔,欧盟轮值主席范龙佩表示,卡扎菲的死“宣告了独裁时代的终结”。

  卡扎菲死讯在利比亚全国各地都引发狂欢:新国旗到处招展;汽车喇叭长鸣;庆祝的枪声不绝于耳。在班加西的东城,也就是在今年二月人们最早开始反抗卡扎菲的地方,民众在街头尽情欢呼。

  卡扎菲多次躲过渡政府武装对他的围捕。据在利比亚采访的中国记者邱永峥分析,卡扎菲最终藏匿在苏尔特,首先是因为其子哈米斯和穆塔辛的作战骨干在那里;其次,苏尔特是卡扎菲的部族所在地;再者,卡扎菲具有“生于此死于此”的情结。

  在苏尔特,卡扎菲军队的抵抗尤其顽强,让全国过渡委员会上下一致认为,卡扎菲本人就在那里。此前他们相信,卡扎菲可能藏在苏尔特或巴尼·瓦力德——早两天被攻克的另一顽抗据点。

  攻下卡扎菲的最后据点一度被看作轻而易举的事情,然而忠于卡扎菲的士兵却顽强抵抗反对派的进攻和北约战机的猛烈轰炸数周之久。苏尔特之战被看作整场内战中最为惨烈的一场战斗,人们甚至开始担心,过渡委是否有实力攻克它。

  利比亚过渡委员会曾宣布,卡扎菲被俘或被击毙,都将宣告利比亚获得解放。此时尽管利比亚“大独裁者”已经身亡,卡扎菲时代成为过去,但全国过渡委员会和利比亚民众所面对的,仍是一个满目疮痍的国家。

  搅动中东风云的牧民之子

  据凤凰卫视的现场报道,10月20日卡扎菲的死讯传到利比亚首都后, “现在的的黎波里城是一片欢乐的海洋。人民走上了街头,载歌载舞,身上披着利比亚自由的旗帜,向外人宣称,他们等待这一天已经太久了。”

  也许有人还记起,40年前的那个黎明,当卡扎菲的声音通过广播传遍全国的时候,人民也曾经欢欣鼓舞过。

  1961年9月1日6时半,卡扎菲通过班加西广播电台对外宣读其革命成功后的第一号公报:“伟大的利比亚的人民!为实现你们的自由的愿望与高贵的希望,诚实并正确地响应你们对改革与净化的要求、对革命和反抗的渴望,你们的军队已经推翻了反动、落后、腐败的政权。黑暗的时代结束了。从现在开始,在安拉的协助下,利比亚成为一个自由民主的共和国。”

  在那一场几乎没有流血的革命中,获得年轻人支持的少壮派军官卡扎菲年仅29岁,就成为国家领导人。时隔42年之后,结束卡扎菲的统治以及他的生命的反对派,主力同样是青年人。这或许是上天对独裁者的最后嘲讽。

  1942年6月,在地中海海滨城市苏尔特以南30公里的沙漠中,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降生在一户牧民家中。他家属于柏柏尔人的卡达法部族——一个起源于阿拉伯帝国时代的部族,当时也门招募的雇佣兵与当地的柏柏尔人通婚,繁衍出了这个新族群。

  卡扎菲出生时,世界上还不曾有利比亚国家这个概念,当时这里被称为意属北非,即意大利人的殖民地。

  卡扎菲的父亲是个老实的牧羊人,母亲艾莎是一名普通的部落妇女。小卡扎菲降生时恰逢二次世界大战,德军统帅“沙漠之狐”隆美尔正在班加西、布雷加等今天再度为世人熟悉的利比亚城市,与盟军鏖战。

  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卡扎菲在沙漠和帐篷中度过了童年,这段经历使他在掌权之后,仍然保持着游牧人的一些习惯和思考方式。据说,即使出访他国,他有时候也会提出要住帐篷的要求。据其身边的人说,每当要作出重要决定时,卡扎菲总要在沙漠里住上几天,闭门思考。他认为沙漠会给他启迪。

  1951年12月24日,在英、法、苏等国干预下,来自东部昔兰尼迦的酋长、塞努西家族的伊德里斯一世成为新成立的利比亚联合王国的国王。

  为了体现联合,利比亚国旗上的红黑绿三色分别代表三个地区:中央印有新月星形图案的黑色是昔兰尼迦酋长国的旗帜,红色代表费赞地区,绿色代表的黎波里塔尼亚。

  1950年代末期,利比亚发现了巨大的石油资源,但开采权被西方石油公司掌控,民众怨声载道。与此同时,国内的形势也发生了变化:老国王昏庸,官员腐败,军界少壮派皆欲夺权。就在此时,一名年轻的利比亚军官,正式走上历史舞台。

  卡扎菲读书时代最崇拜的人,是埃及总统纳赛尔。他看的书籍主要与乌托邦和无政府主义有关。高中时期,由于成立了一系列秘密学生团体,卡扎菲被学校开除,被迫转至米苏拉塔的高中。在那里他继续组建类似的青年政治团体,并多次领导声援纳赛尔、反对以色列的示威游行。

  受到纳赛尔的《革命哲学》影响,卡扎菲开始认识到武力的威力。他不但鼓励同学从军,自己也转读军校。1963年,卡扎菲进入班加西军事学院,其间仍与校内的泛阿拉伯民族主义者保持来往。1965年毕业时,卡扎菲获得少尉军衔。

  在服役期间,卡扎菲又建立一个秘密组织,把一大批年轻的下级军官联合起来。这群年轻人自称是纳赛尔的信徒,其组织也与纳赛尔在埃及成立的“自由军官运动”同名。

  卡扎菲为该组织的成员招募及支部管理设立了严格的规定,亲自审批骨干支部每一位成员的资料,要求所有成员必须交出全部工资作为活动经费,各支部成员只允许认识同一支部的人,不得结交其他支部成员。随后,他又发展了“自由军官组织”的外围民间组织,在工、农、商、学中广泛扩张势力。

  以卡扎菲为首、由12人组成的“自由军官组织”中央委员会及其下属“人民委员会”,日后成了推翻伊德里斯一世革命的主力。

  1969年9月5日,被革命军软禁的国王侄子侯赛因王储宣布放弃王位,短命的利比亚王国被推翻,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成立,卡扎菲任利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军衔跃升为上校。利比亚的卡扎菲时代就此开启。

  与西方的恩怨情仇

  作为纳赛尔的狂热追随者,卡扎菲一直信仰纳赛尔主张的阿拉伯社会主义。他掌权后首先打击的就是西方资本。

  卡扎菲凶悍地要求,所有西方石油公司必须重新签订合约,否则就切断石油生产。“人类已经在没有石油的情况下生活了五千年。他们可以再这样过上几年,直到获得自己的合法权利。”

  在这第一场较量中,卡扎菲大获全胜,利比亚成为第一个能从本国石油生产中获得大部分收益的发展中国家,这一做法成了其他中东国家学习的榜样。1970年代阿拉伯国家的石油繁荣期从此开始,卡扎菲与西方绵延半个世纪的恩怨也同时展开。

  凭借盛产石油和人口数量的优势,卡扎菲很快聚敛了其他国家所没有的石油财富。在这一时期,卡扎菲把手中大部分财富都用于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除了免费教育和医疗等福利,他还花费300亿美元,兴修浩大的“人工河”沙漠水利工程——用5000多公里的地下管道,把利南部地下水引到北部,灌溉农田、绿化造林。

  据一家加拿大研究机构调查,当时利比亚人生活水平高居非洲之首,婴儿死亡率和寿命预期分别是非洲最低和最高的。卡扎菲夺权时全国识字率不足百分之十,而今这一比例超过百分之九十。电视新闻中经常有利比亚普通市民、交战双方士兵用英语接受采访的画面,这在非洲其他地方难以想象。

  由于卡扎菲长期奉行反帝和反犹太复国主义外交路线,加上支持民族解放运动甚至包括激进和恐怖组织,让他成为西方世界的众矢之的。与此同时,他的地区称霸野心和怪异言行也得罪了几乎所有非洲和阿拉伯领导人,使他成了世人眼中的疯子和小丑。

  上台后第二年,卡扎菲就宣布收回美国在利空军基地,赶走6千多名美军人员。1972年他又宣布废除前王朝与美国签订的九项军事、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并公开指责美国是阿拉伯国家的头号敌人。

  1981年,利美敌对升级为军事对抗。当年8月19日,两架利比亚战斗机用导弹攻击正在锡德拉湾水域演习的美国海军飞机,被美军悉数击落。1987年1月,美国总统里根下令对利实行实行贸易禁运和全面经济制裁,冻结利政府在美全部资产,并要求在利美国公民与2月1日前离开利比亚。

  此后,两国展开了针对对方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当年3月23日,在一场小规模交火中,多艘利比亚舰艇被击沉,而美军无一伤亡。

  屡战屡败的卡扎菲在3月29日的演讲中发誓,“利比亚将用鲜血、生命和它拥有的一切来维护自己的主权。”的黎波里电台甚至号召:“阿拉伯国家的英雄们,让你们的导弹和自杀小组去袭击美国目标吧。”

  随后一个月内,针对美国人的恐怖袭击接连发生。3月31日,美国环球航空公司一架客机被炸;4月5日,西柏林一家迪斯科舞厅被炸,两名美国士兵被炸死,多人受伤。

  4月15日,里根下令对利比亚进行报复,数十架次的美军舰载机对的黎波里的卡扎菲指挥所阿齐齐亚兵营等五个军事目标投下500磅的集束炸弹、2000磅的激光制导炸弹和“鱼叉”导弹。12分钟的空袭中导致利上百人被炸死,600多人受伤,尽管卡扎菲本人毫发无损。

  卡扎菲的报复很快开始了。1988年12月1日,美国泛美航空公司103航班波音747客机从法兰克福飞往纽约,途经苏格兰小镇洛克比上空时突然发生爆炸,机上和地面共有270人罹难。这是“9·11”之前美国遭遇的最严重恐怖袭击,三年之后泛美航空宣告破产。

  利比亚因此遭受联合国15年的制裁。2002年利政府为死难者提供27亿美元赔偿,但仍然不承认罪责。

  随着1989年苏联解体,面对新的国际局势,卡扎菲开始转变对美敌对策略。从1993年开始,卡扎菲就不断向克林顿政府示好。2001年“9·11”袭击发生后,卡扎菲一反常态,成为最早谴责恐怖主义并向美国表示哀悼的阿拉伯领导人。

  他还号召利比亚人为受伤的美国人鲜血,并同意与美方交换有关“基地”组织的情报。卡扎菲把自己包装愿与美国合作的反恐先锋,借打击伊斯兰极端势力和更廉价的石油输出,换取美国对其个人统治的政治背书。

  2003年,卡扎菲昔日的政治伙伴萨达姆被美国人消灭,迫使他重新思考自己的未来。同年12月,卡扎菲再作惊人之举,突然宣布主动放弃和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接受国际社会核查。

  2004年,美国开始向利比亚派出外交人员,双方互设代表处。当年9月,小布什总统正式宣布中止对利贸易禁运,并声称“美国和利比亚可以成为朋友”。利美关系迅速升温。

  2007年12月,在法国总统府不远的玛丽尼酒店花园,居然支起了一顶贝督因式大帐篷,法国总统萨科奇向到访的卡扎菲兜售先进的“阵风”战斗机;西方石油公司再次蜂拥进入利比亚。被里根骂作“疯狗”、曾被小布什列为“流氓政权”领导人之一的卡扎菲,突然成为西方的宠儿。

  可惜好景不长,卡扎菲又慢慢暴露出他古怪的一面。2009年9月23日,他联合国大会发表长达1小时36分钟的联大一般性辩论史上第二长演讲,先是斥责美英前任首脑小布什和布莱尔是“大屠杀制造者”,又称“甲型H1N1流感是某国为了军事目的而释放的细菌武器”。

  他甚至要求彻查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和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的死因,并且要替塔利班“维权”,称应该维护塔利班建立“伊斯兰酋长国”的权利。他还怒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无能,变成一个惩罚小国的“恐怖理事会”,并当场撕毁《联合国宪章》。

  对于美国总统奥巴马,卡扎菲倒是网开一面:“长期以来,利比亚都致力于反美。现在非洲人能够统治美国,我们将支持他,因为他是我们的孩子,是非洲的孩子。”

  然而,这个“非洲的孩子”最后却与要卖战斗机给卡扎菲的人联合起来,对利比亚展开一场旷日持久的空袭,最终帮助利比亚人民推翻了这位疯狂残暴的上校。

  走向灭亡的“大独裁者”

  对于权力的欲望,卡扎菲比其他人都强烈。早在初登历史舞台的头几年,他就接连展开一系列内部大清洗。

  1973年,他开始搞“人民革命”,打出反官僚主义的旗帜,逐渐铲除异己。1969年政变的12个核心骨干,除了“千年老二”贾尔鲁德和一个自降军衔、赋闲吃干饭的老总,一个情愿去沙漠搞军工、一个装病退隐之外,其余七个都没有被他放过。卡扎菲的一元化领导地位就此确立。

  从1970年代开始,卡扎菲醉心于政治哲学研究,在他著名的“绿宝书”中提出“第三套世界理论”,试图解决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固有的矛盾,通过政治、经济和社会革命道路,解放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

  卡扎菲在1975、1976和1978年出版了三卷本的《绿皮书》。这几本书并不厚,曾经有西方学者想从中找出卡扎菲的治国方略或政治理念,但他们和大部分利民众一样,都看得一头雾水。

  卡扎菲模仿他的偶像纳塞尔,在1970年代的演讲中花了大篇幅,阐述关于建立“阿拉伯社会主义”的构想。绿皮书中有一段关于民主的论述:“议会的存在正好说明了人民的缺席,可真正的民主只有通过人民的参与才能实现,而不是通过他们的代表来代理。议会成为了人民行使权力的法理障碍,它剥夺人民行使主权的权利,并且为自己所用。”

  然而,《绿皮书》的主张并没有被卡扎菲实施。他自己也承认:“或许它能够在中国、印度或其他需要人民大会和人民委员会制度的国家取得更大成果。至于人口不多的小国,就可以通过集权统治的方式去治理。”

  卡扎菲一直坚称,自己在利比亚没有任何职务,因为1977年他就把权力交给人民,自己早就下台了。而事实上,他却贪恋权力与财富,对所有利比亚人生杀予夺。

  在利比亚,那三本《绿皮书》被发给家家户户。每个小学生每周必须至少学习两个小时,大街小巷悬挂的口号标语大多也出自《绿皮书》。

  1976年,卡扎菲将利比亚两所大学里的学生看成主要反对力量。是年4月23日,班加西和的黎波里大学生遭到大规模逮捕。对卡扎菲而言,学生们的不顺从只是表明他的文化革命任重道远。

  在1976年剩下的时间里,他忙着根据《绿皮书》第一卷的思想建立人民大会和政治组织。卡扎菲害怕社会中的两种人——军队和商人。他在军中建立革命委员会,采取强硬的管理措施。而《绿皮书》第二卷的阐述表明,他要彻底消灭商人阶级。1978年,卡扎菲当局禁止人们拥有一幢以上的住房,私营零售业后来被完全取消。

  对英雄主义的痴迷,以及对权力的贪恋,使卡扎菲逐渐从英雄转变成疯子。卡扎菲心里一直抱有一个梦想:建立一个从波斯湾到大西洋的统一阿拉伯强国。

  为了实现这个纳赛尔的未竞事业,卡扎菲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疯狂之举。执政第一年,他就提出要建立一个包括利比亚、埃及和叙利亚的阿拉伯联邦共和国;1973和1977年,他两次发动的“向开罗进军”的疯狂联姻运动。卡扎菲先后建立过七个“联盟”,但无一成功,唯一留给他的就是“疯子”和“狂人”绰号。

  卡扎菲喜欢在胸前佩戴一朵形似非洲大陆轮廓的胸花,向北实现“阿拉伯一体化”、向南成立“非洲合众国”,是他多年痴心的梦境,也是他一步步走向深渊的开始。

  在利比亚国内,卡扎菲政府除了“革命统一战线”之外,禁止一切政党活动,实行完全一党专政。实行高压统治的他毫不留情地镇压和处决反对派,对今年2月爆发的班加西和的黎波里等多个城市的民众示威,他下令进行血腥镇压,后因此成为第二个被国际刑事法院发布逮捕令的国家首脑。

  在卡扎菲数十年的统治中,利比亚单一的职能机构掌管国家的一切,无法满足民众的权利诉求。据西方媒体报道,“利比亚目前腐败充斥,经济改革成为权贵的盛宴,社会公义和公正早已被遗弃。”

  近年来,卡扎菲开始尝试进行改革,逐步对国有银行和国营企业实行私有化,建立股票市场,吸引外国投资。但让他无法回避的是,利比亚失业率高达30%,底层民众实际收入很低。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卡扎菲的8名子女掌控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分别涉及通信、石油、酒店、媒体、社会基础设施产业等领域,每年有数百亿美元入账。

  普通民众没有从经济改革中得到好处。虽然个人从事商业活动的限制少了,但受益者主要仍是有权有势的精英,普通人不得不通过和权势阶级挂钩来获得利益。无息贷款、廉价房屋等惠民政策项目往往成了腐败者的掠夺品,公众的愤怒情绪酝酿已久。

  2009年9月,67岁的卡扎菲举行革命胜利40周年盛大庆典。当时的黎波里绿色广场上到处可见卡扎菲的肖像和赞颂标语,但这一切只是他自欺欺人的假象。

  2011年2月15日,受到来自左右两邻突尼斯和埃及的“阿拉伯之春”运动影响,利比亚人的积怨终于爆发,在班加西和首都等多个城市举行抗议。卡扎菲的回对是指派最精锐部队——由儿子统帅的“哈米斯旅”进行武力镇压,甚至派空军战机轰炸示威民众,卡扎菲成了杀红了眼的屠夫。

  卡扎菲的结局,在他下令开枪之时已经注定。而北约的军事干预,更是在他的死刑判决书上签字加担保。这位比本·阿里和穆巴拉克更为疯狂和嗜血独裁者,最终落得一个更凄惨的下场。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1)

 

相关专题 外滩画报

更多关于 卡扎菲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