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路之前:卡扎菲和他的利比亚
由于独一无二的“绿色政治体制”,在利比亚,什么人负责什么事务,都由卡扎菲一人说了算—— 包括他自己的“位置”。卡扎菲这个“国家元首”的正式头衔是“人民兄长、革命导师”,但他连个办公室都没有
文/ 彭征
突变
就在2010年年底,意气风发的卡扎菲还是焦头烂额的欧美财界竞相讨好的人物,不少人将挽救欧洲债务危机的希望,寄托在大撒金钱的“卡扎菲基金会”和到处并购、注资的利比亚主权基金上。一些国家甚至还对利比亚油气供应寄予厚望,希望借此能多少摆脱一些对俄罗斯油气资源的依赖。
相对应的是,2011年1月,在非盟亚的斯亚贝巴峰会上,志得意满的卡扎菲还在镜头聚焦下大谈“非洲合众国”的远大理想,并指望自己能成为“非洲盟主”,带领非洲各国早日铲除“新老殖民势力”,让非洲人自己当家做主,做非洲真正的主人。
然而,谁也没想到的是,仅仅几个月后,当初竞相讨好卡扎菲的欧美国家居然对他大打出手,异口同声地逼他下台;当初众星捧月般围绕在他左右,聆听其“非洲一体化”高谈阔论的非洲各国,虽多少给他留些脸面,却没有一个国家公开同情他、支持他。更让卡扎菲始料不及的是,自己苦心经营42年的“铁桶江山”,瞬间已山河破碎,只剩下苍然半壁—— 而且这剩下的半壁,能守多久也成了大问题。
席卷中东、北非,并已导致突尼斯和埃及两个“长寿”威权政府垮台的这一轮中东政治风暴,最初是从经济诉求开始的。由几个突发事件作为导火索,社会矛盾一激化,就酿成了暴力冲突和政治事件。
然而在利比亚,情况却有些特殊。几乎从一开始,人民心里就充满了愤怒。
2011年2月16日,示威抗议的消息从网络和半岛电视台等媒体传出,与此同时,“雇佣军开枪”、“战斗机轰炸平民”、“卡扎菲大屠杀”的消息顷刻间传遍世界,引起各国民众的普遍关注、同情和愤怒。人们开始知道,在班加西、阿尔贝达和托布鲁克,“疯子”卡扎菲正用武装到牙齿的外国雇佣军,用飞机、坦克和大炮轰炸本国“手无寸铁的和平示威者”⋯⋯
还有什么比一个轰炸自己民众的暴君更可恶?2月23日,联合国安理会15个成员国罕见一致地通过声明,同声谴责卡扎菲的暴行⋯⋯
多国军事干预行动展开后,卡扎菲于3月20日通过利比亚国家电台发表了简短但措辞极为强硬的讲话。他指责有关军事行动“野蛮”,是“不公正的十字军式侵略”。“现在应该打开武器库,用各种武器武装所有民众,以捍卫利比亚的独立、领土完整和荣誉。”他说,“入侵只能让利比亚在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更加坚定和团结。”卡扎菲威胁将对地中海沿岸的军事和民用设施进行打击,并警告“地中海国家和北非国家的利益处于危险之中”。他说,“地中海已陷入战争”。
面对以法国为首的西方的狂轰滥炸,卡扎菲怒气冲天,直斥法国的行径是“殖民主义对非洲的侵犯”,“如果世界继续对利比亚疯狂,利比亚也会以疯狂对待世界”。
⋯⋯
“狂人”的诞生
卡扎菲被称为“狂人”,是在埃及萨达特执政时代。抱有统一阿拉伯志向的卡扎菲,以其特有的贝都因人阿拉伯游牧民族的正宗血缘性,号召利比亚人向开罗进发,要求埃及与利比亚融合为一体。当卡扎菲真的率领数十万民众敲锣打鼓地游行到埃及边境时,萨达特不得不下令出动军队在边境线设置路障进行阻碍。
美国对卡扎菲的印象是:“情绪不稳定、常出怪招,他做的事常令朋友和敌人都感到惶恐。”从“弃核”到“洛克比空难”事件,卡扎菲的“反复无常”令美国人感到棘手。
42年前的1969年,年轻的卡扎菲上校和一帮“自由军官”上演了一出兵不血刃的革命,推翻了国王,坐上了执政的宝座。当时,腐败的伊德里斯王朝国王正在海外风花雪月,而“留守首相”也在相府夜夜笙歌,烂醉如泥。
革命成功后的卡扎菲迅速推出了一套“绿色”执政思想。从此,这个国家再无名义上的政府机构,也无名义上的议会,一切权力“人民化”,国家也叫“民众国”。在中世纪君主制林立的阿拉伯世界里,卡扎菲建立的后殖民主义时代世俗政权,在当时的确得到了相当多国民的支持。20世纪70年代,利比亚全国几乎处处悬挂有这位“伟大领袖”的肖像。
卡扎菲以自己不是国家总统为由,宣称要免于数年一轮换的选举之苦;于是卡扎菲成为唯一没有监督、没有任期并永远高高在上的利比亚“革命领导人”。但事实上,整个国家的权力却越来越集中在他和他的儿子们以及亲信部族酋长身上。他推出的“非资非社”式的“第三理念国家”,在石油资源的支持下,其国民生产总值连年翻番,到2008年,人均GDP达1.6万美元。但绝大多数财富被这个国家的少数人占有。
在这样的国家里,卡扎菲控制着军队和警察,在军队里又建有近乎私人化的绝对忠诚的精锐部队;此外,卡扎菲还在境外养有非洲雇佣军。而在部族主义治理中,国家按部族的忠心度分配财富,忠于他的部族首领得到的好处最多;而一些东部的部族首领,随着东部石油的开发,开始对分配财富的不公产生不满。这曾导致了利比亚全国的数次示威。2005年2月17日的一次示威,招致了卡扎菲政府的无情镇压,打死了18名示威者。
从2011年2月15日示威开始到2月25日,短短10天,死于卡扎菲军队枪口下的示威者已经超过1000人。这招致安理会的强烈反对,并决定把这一暴行提交给国际刑事法院进行“反人类罪”调查。
当卡扎菲因为镇压反政府示威者而受到国际社会谴责时,他的阿拉伯和非洲盟友竟纷纷表态支持西方国家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甚至连反西方的卡伊达恐怖组织都站出来谴责卡扎菲,称该组织支持利比亚反政府军。
卡扎菲的狂人和怪人形象,其实早已“深入人心”。在革命浪潮席卷利比亚之前,大家对这个沙漠国家的最深刻印象,应该就是卡扎菲的古怪行径了。
“人民兄长、革命导师”
利比亚是世界上唯一废除宪法,没有部委和官员,甚至连政府和国家元首也不要设置的国家。
和突尼斯、埃及等地因民众对贫困、社会公平不满而积郁反抗情绪,进而触发反抗高潮不同,利比亚是个石油收益丰厚、民众人均收入居世界前列的国家,社会福利体系也较为完善,这次抗争者发动示威的目的一开始就是政治性的,矛头直指卡扎菲本人及其政权。
在卡扎菲看来,这是直接危及其统治基础和政权合法性的问题。对一个在利比亚呼风唤雨近半个世纪的统治者,和一个已从体制上将这种统治当做合法,将质疑和挑战这种统治当做非法的国家而言,自然是“绝不可以被容忍”的。因此,其他中东国家,示威尽管逐步升级,一些国家甚至出现和解、妥协的转机,但在利比亚,这一基础从一开始就不存在。
由于独一无二的“绿色政治体制”,在利比亚,什么人负责什么事务,都由卡扎菲一人说了算—— 包括他自己的“位置”。卡扎菲这个“国家元首”的正式头衔是“人民兄长、革命导师”,但他连个办公室都没有。名义上的议会“大人民委员会”,本质上不过是橡皮图章,实权则掌握在非正式的“革命者核心小组”和“顾问小组”手中,实际上等于掌握在卡扎菲一人手中。
在这种体制下,政党无立足之地,军官团也屡遭砍削,甚至在1987年羞耻的利比亚—乍得战争失败后被戏剧性地集体“贬官”—— 裁撤了所有上校以上的军衔。很显然,在这样的体制下,类似突尼斯或埃及事件中强有力的体制内挑战者很难出现。而卡扎菲也无法选择如巴林、叙利亚等国解散政府,甚至本人交权之类的折中做法。因为正如他所言,他本人就是政府,是没有任何职务的特权人物,既无处交权,也无职可辞,要么顽抗到底,要么和自己的特殊政体一起完蛋。
利比亚传统上是个部族色彩浓厚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全境沦为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1949年11月21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要求利比亚三个部分必须成为一个独立的联邦国家,独立时间不能晚于1952年1月1日。事起仓促,当时的三个部分中,自治权最大、政权形态最完整的是昔兰尼加,由酋长伊德里斯管理。1951年12月24日,即离联合国规定的独立日仅差一周时,“利比亚联合王国”成立,伊德里斯成为国王伊德里斯一世,首都定在的黎波里和班加西两地。
之后,伊德里斯国王对这种类似联邦制的分权体制渐渐感到不满,他希望削弱各部族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1963年,他取消联合王国制度,将国号改为“利比亚王国”,把原有的3个行政省划为10个,以拆分旧部落,强化王族和原先嫡系的东部各部落权力。伊德里斯王朝过于偏袒东部原属昔兰尼加的瓦拉塔赫、巴祖维两个部落,而卡扎法、麦格拉希等西部部落和贝都因人游牧部落则受到歧视、压迫。
1969年,深受纳赛尔“泛阿拉伯主义”影响的卡扎法部落一个小家族的后裔、“自由军官联盟”领导人、青年中尉卡扎菲趁国王出国治病,发动“九·一革命”,一举推翻了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共和国。
自命“阿拉伯世界的理论家”的他掌权后不断宣扬所谓“绿色理论”,主张“不学东方、不学西方”,认为一切政权形式,如政党、议会、选举、正规军队等,都是“限制人民权力”的。1973年5月,他提出“世界第三理论”,主张不要共产主义,也不要资本主义。1976—1979年,他连续发布3本绿皮书,主张“不要政府、党派、议会代表、军队和阶级”,并最终在1977年建立了这个看上去怎么都不像国家的“民众国”。
由于卡扎菲本人出身卡扎法部落的下层,所以卡扎法和麦格拉希成为特权家族,他本人的家族更成为特权之特权。原本是“人上人”的东部部落被百般排挤,石油利益被剥夺殆尽。此外,卡扎菲还常借口“反恐”,对不听话的部落大打出手。
卡扎菲出身贫寒,较重视底层民众福祉,一些原本地位低下的部族、阶层获得不少实惠,原来的上层、精英却遭到百般猜忌、排挤;使得本就突出的东西矛盾更加尖锐,并在历史上爆发过几次大规模暴动。每次暴动,反对者都会遭到血腥镇压。这次利比亚国内政治事件的诱因,尽管是来自突尼斯、埃及政权垮台对利比亚反对派的鼓舞,但双方矛盾的根源其实早已埋下。
⋯⋯
对末路的恐惧
这是一场“自扩散”式的革命,不想让道的卡扎菲只有“末路狂奔”。英国《卫报》罕见地预测:卡扎菲只剩下“杀人”和“被杀”这两条路了。
综合各方面的信息,人们不难发现,卡扎菲,这位一生都在屡屡挑战别人又屡屡遭遇挑战的强人,正在为自己的命运做着军事和外交上的最后一搏。此外,除了忠于他的军队,卡扎菲还有不少的筹码,以此来保证自己有条活路。
俗话说,“狡兔三窟”,卡扎菲的确有不少藏身处,这让多国部队也好,反政府军也好,很难从根本上铲除他。换句话说,果真是真刀真枪地干,几次空袭还不至于让卡扎菲一败涂地、束手就擒。
卡扎菲长期与西方为敌,在国内也有很多对手,因此,他对自己的行踪,一向很谨慎,很少在一个地方连续两天过夜。他公开的家,在的黎波里的阿齐齐亚兵营。此外,他还有多处官邸,无数顶大帐篷。
众所周知,卡扎菲平时总喜欢住在帐篷里。有分析就认为,仗打起来了,人们就看到了帐篷的好处。帐篷这东西居无定所,谁知道他藏在哪顶帐篷底下?也有人怀疑,卡扎菲以前爱住帐篷是他摆的迷魂阵,为的是关键时刻让人无法掌握他的具体行踪。多国部队对利比亚空袭开始后,向卡扎菲的一处住所发射了导弹,距他日常会见客人的帐篷仅有50米,但卡扎菲显然没有坐在那里等着挨炸。
除此之外,卡扎菲还有很多秘密的地堡。1986年4月,美国为维护其在地中海地区的战略利益,以打击国际恐怖主义为由,对利比亚实施海空联合打击。当时,卡扎菲的一名养女被炸死,两个儿子受重伤,他本人却一头钻进地堡,结果连一根头发都没有伤着。现在,人们普遍相信,卡扎菲的地堡,仍是他的一个藏身之地。
卡扎菲的地堡连接着官邸,有多个秘密出口。遭到袭击时,卡扎菲在地堡可以照样办公,遥控指挥。就算是一处被炸毁,仍可以找到其他出口轻松逃离。见过卡扎菲地堡的人都说,那里比保险箱还严实,冬暖夏凉,人在里面能打、能藏、能跑。
2011年3月初,有位英国记者在反政府军占领的班加西,就探访了卡扎菲曾经的一处秘密地堡。反政府军说那里是“地下兵工厂”,其实,那只是卡扎菲众多地堡中最不起眼的一个。但就是它,已经让这位记者目瞪口呆。这位记者后来写道:沿着下坡隧道要走很长时间,才能到达地堡内部。那里面堆满了整箱的枪支弹药,还放着火箭炮等。地下隧道像蜘蛛网一样错综复杂,门用钢筋混凝土做成,坡道都用水泥浇筑。地堡的底部,是几根水泥圆柱支撑着的大房间,唯一的光线是从天花板附近的通气孔照进来的。房间的四壁有很多小洞,那里可以埋藏伏兵。
据说,当反政府武装攻入这个地堡时,政府军士兵竟在地堡里开着越野车一溜烟地跑了。有人说,一个普通地堡尚且如此,卡扎菲藏身的地堡,又将是什么情形?
卡扎菲所待的地堡至少有三层抵抗:最外层是地面精锐部队,还有妇女、儿童做人体盾牌,让对手不敢轻易动用重武器;第二层是来自乍得等国家、出手凶狠的雇佣兵,他们24小时保护卡扎菲的安全;而离他最近的核心层,则是效忠他的40名女子敢死队员,个个身手不凡。
卡扎菲有地方藏身,有人保护,是因为他有的是钱。据说,对保卫自己的雇佣兵,卡扎菲付给每人每天至少1000美元。还有人说,卡扎菲给的不是正贬值的美元,而是硬通货——自己金库里的金条。
卡扎菲到底有多少钱?没人能说得清楚。西方情报机构报告说,卡扎菲早就开始秘密储备资金,现在有“数百亿美元”,而且早就把部分资金转移到了阿齐齐亚兵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说法是,卡扎菲掌握着利比亚央行143.8吨黄金,价值超过65亿美元。然而,这些还只是公开的数字,不少人说卡扎菲手里还有更多的秘密黄金。有的说黄金藏在撒哈拉沙漠,更多人相信黄金就在位于的黎波里的秘密金库内。
《又疯又狂卡扎菲》
彭征 著
凤凰出版集团
2011年11月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