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普京明年3月重登总统宝座将面临系列难题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07日15:15  环球财经

  普京再主政,能有多大作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  陈先进

  梅普组合即将调整,两人互相易位。近4年来,俄社会处于停滞状态,一改2000年普京初任总统时期蓬勃向上的局面。普京明年3月重登总统宝座时,将面临一系列棘手难题,他的12年任期将是决定俄罗斯兴衰的关键时期。

  民心涣散,富人与资金外流

  苏联解体后,大批知识精英外流。据俄“独立机构”估计,单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就有8万多科学家移居国外。俄籍犹太人科学家几乎悉数迁往以色列,这是以色列近年来科技突飞猛进的重要因素之一。2000年普京就任总统后,受到普遍拥戴,俄政局逐步稳定下来。经济很快复苏。知识分子不但停止外流,而且出现专业人员回国的热潮,“欢迎回归俄罗斯”网站使回国人员欢欣鼓舞。

  此事发生在12年以前,从明年起,普京很可能再任总统12年(总统任期延长到6年)。但是现在俄知识界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思想动向,出国已成为热门话题,最近出现了名为“出国,此其时矣”的博文网站,数千网民就什么是最佳出国方式问题进行交流意见,俄Levada中心最近进行了民意测验,有22%的人想到外国定居,4年前是7%,苏联解体时是18%。

  值得注意的是想外移的并非是穷途末路之流,他们大部分是知识分子和企业家。该中心还对收入为俄人均5~10倍、25~39岁的大城市居民进行民意调查。结果是1/3想到外国定居,50%对政治不感兴趣,1/3支持现政权。答问者大部分在私企工作,而且卓有成就。该中心主任列夫·德科夫认为,真正出国的主要是富裕家庭的青年,已有6%申请签证,总数并不算多,但反映了俄社会现状,他说:“已取得统计数据是对俄社会的一次心电图检测结果,表明俄罗斯的形势正在恶化之中”。

  人员外流增加大多发生在各种危机发生前后,比如1998年俄出现了金融危机后,申请移民的指标是21%,卢布贬值和银行违约把居民的积蓄几乎蒸发光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俄受到严重冲击,但经济很快反弹到年增长率4%〜5%,高出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油价涨到2007年的1.5倍,通胀被压制,失业率很低,消费兴旺。可以说,俄罗斯是本轮金融危机以来最早渡过危机难关的国家之一。

  尽管如此,2008年以来企业和个人不断将大量资金外流,2010年外流资金达340亿美元,创出新高。今年头3个季度已外流493亿美元,同比增加2倍。其中大部分为私人小额汇款,与此同时,西欧各国中档房地产销售兴旺,买主多为俄罗斯人,这足以证明大批富人外流仍在持续中。

  难以撼动的资源依赖型经济模式

  在普京任总统的2000~2008年期间,油气占俄出口总额由1/2上升到2/3。这一增长完全来自于油气价格的飙升,而不是产量的增长。国家财政预算,2012年需要120美元/桶的油价来支持财政支出。今年油价峰值达113美元,现在已下降到80多美元。俄财政支出每年增加10%,依靠油价不断高升的资源依赖型经济模式显然是不可持续的。俄领导人多次发出警告,但迄今为止,未见有任何改进,因为俄油气储量十分丰富,开采成本低,油、气不但是抢手货,而且也是强大的外交工具,俄对它们的依赖已形成惯性。

  俄对能源的出口收入使用不当。它不是用以投资教育、卫生、开发新产业和油、气工业现代化,而是用来维持已十分落后的老式工业体系。如生产拉达小轿车的阿夫托伐兹公司,已毫无竞争性可言。2008年金融危机后本应让它破产,但因为公司有员工7万人,加上零部件供应商和销售商还有上百万雇员,于是它获得了10多亿美元投资,并受到政策保护,以避开外国的竞争。公司老总依哥尔·科马洛夫投桃报李,直言不讳地说:“谁在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了我们,我们就选他当总统。”

  世界银行在2007年发表的研究报告反映,在普京任总统期间,俄新建和被淘汰的公司只占公司总数的5%,而市场经济体的正常数据可达到20%。企业缓慢的新陈代谢反映了俄不重视组建新兴产业。毕竟对资源出口的依赖要比创新更省劲。这反映俄缺少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力。

  此外,俄的投资环境也欠佳。沃尔玛(NYSE:WMT)、宜家等大公司与俄方关于投资的谈判都以失败告终。

  形形色色的负面现象

  贪污是俄罗斯经济发展的一个毒瘤。高官的寻租行为窒息了各领域的公平竞争,并且使许多精英本能地依附和追求特权,而不是把精力放在创新与竞争上。当然也偶有高官落马的时候,如莫斯科市长尤里·卢兹科夫,但这本质上是利益再分配,并不触及根本。

  2010年梅德韦杰夫总统主持制订了在莫斯科市郊斯科尔科沃特区组建俄式硅谷的庞大计划,引进美国网络技术巨头思科(NASDAQ:CSCO)作为旗舰公司,但迄今未显实效。2010年物理学诺奖得主是两位在上世纪90年代初外流到英国的俄科学家。他们在俄长大,在本国大学毕业,俄政府以重金招聘他们,但遭到冷言拒绝。据世界银行统计,在美国留学的理工科大学生,77%毕业后将不再回国。

  过去俄企业家由于利润高而容忍贪官污吏的丑行,现在利润下降而贪官胃口增大。大公司尽量缩小国内经营规模,小公司一心想转让。最近Campen媒体和瑞士银行联合对19位个人资产在5000万美元以上、周转资金1亿美元的俄企业家进行调查,其中88%已将个人资产转移到国外,并准备将公司出售。许多企业家不想把产业传给后代,因为俄有钱有势家庭的子女,大多已在西方落户。

  知识分子的苦闷

  现在俄罗斯知识分子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不受贫困、失业、政局动荡的威胁,但是他们因对社会陷于停滞状态和国家前途渺茫而烦恼。Levada中心的调查反映,2/3的俄罗斯人只考虑2年以内的事,考虑到10年以上的只占3%。这种消极情绪没有由于普京将重任总统而改变,他们认为普京始终并未放权。著名俄经济史学家弗拉基米尔·茂认为,当前的俄罗斯有些类似上世纪70〜80年代的苏联,由于不满现实而心灰意懒。

  需要指出的是,当前俄罗斯从国家领导人到老百姓普遍存在对大国情愫的萦怀,因比照现实而懊丧。现在俄是G8(前身是G7)的成员国,它是勉强被拉进这个富国集团的,为的是钳制它政治、军事力量。至于经济问题,它根本没有话语权,因为它不是发达国家。现在G8基本上已为G20所取代,在那里,俄罗斯的地位也并未得到提升。俄罗斯是“金砖国家”之一,它的经济实力处于中等地位,它既不屑于与同伙为伍,但其影响力也未必能超过中、印。至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俄罗斯都是配角,而由其主导的独联体,已经名存实亡,中亚国家渐行渐远。俄罗斯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但它不敢像过去那样轻易使用否决权。在普京让位的4年期间,俄罗斯明显被美国挤压,但无可奈何。心高志远的普京,恢复俄大国地位的雄心仍在。他最近重申到2020年俄罗斯要成为世界五大经济体之一,人均GDP要超过3.5万美元(现为1.97万美元)。现实的问题是,这位以“硬汉”形象受到人民追捧的政治家,已不像本世纪初那样拥有高度的权威性,他所面临的挑战却大大超过以往。俄罗斯的兴衰问题,将在普京二主克里姆林宫的总统任期内见分晓。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44)

 

更多关于 普京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