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湄公河合作期盼新十年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17日18:10  瞭望 微博

  一旦构建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和畅快便捷的信息高速公路,统一的旅游市场将使人们尽情享受异国他乡的美景

  文/时永明

  即将于12月19~20日在缅甸内比都召开的第四届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领导人会议,是今年东亚各种区域合作会议的收官会议。虽然这只是一个次区域性会议,但同样也是对地区合作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于1992年正式启动。它是冷战后东亚较早建立的一个区域性合作机制,由亚行牵头,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等澜沧江-湄公河沿岸六个国家共同参与。回想当年,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关于东亚合作的倡议曾受到域外国家的百般阻挠,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却能够成功起步,并不断发展,这确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大湄公河区域集中了如缅甸、老挝、柬埔寨等东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为落后的国家,也包括中国西南部不发达省份。因此,通过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等各方面的合作促进地区的整体发展,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脱贫解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与其他地区经济合作明显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搞自由贸易区,而是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邻国相互之间的联系,从而进一步促进在人文、社会发展、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疾病防疫、从传统农业到现代通信等各方面的发展与合作,达到提高次区域的竞争力,推动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的。简言之,这是一个全面综合地建设地区共同繁荣的大家庭式合作。

  这种以地区脱贫解困为主要目标的合作,采取的基本方式不是规则制定,而是项目谋划。通过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基础项目的建设,以及采取跨境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的措施,改善社会的健康及环境,为地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以便进一步吸引带动区外资本的进入,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回顾近20年的发展,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取得了丰富成果。在第一个十年里,合作主要处于营造基本政治互信、初步建立合作框架和合作项目的研究准备阶段。进入新世纪以后,特别是2002年首届领导人会议批准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未来十年战略框架》之后,六国合作进入了项目全面实施的大发展阶段。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从1992年到2011年的20年间,总共投资达140多亿美元,启动了80多个项目,涵盖了交通、能源、通讯、农业、环境,以及人力资源、公众健康和贸易设施等众多领域。其中主要的基础设施项目是以东西、南北和南部三条重要交通走廊为中心进行的经济走廊建设:东西线从越南的岘港经老挝中部、泰国东北部到缅甸的毛淡棉;南北线则包括了从昆明出发的昆明-老挝南塔-泰国曼谷线、昆明-南宁-越南河内线和昆明-越南海防线;南线则是从曼谷分别经柬埔寨的金边和暹粒后,分别到达越南的胡志明市-头顿市和归仁。交通走廊项目按计划将于2012年全部完成。它不仅为内陆地区通向海洋打开了通道,有利于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由于沿线的旅游景点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为把次区域建设成单一旅游目的地创造了良好的交通条件。而通过发展旅游业和益贫式开发也会给当地贫困人民带来很大的实际利益。

  目前,这三条交通走廊项目已基本完成。六国正筹划更宏伟的交通网络建设。2010年8月在河内举行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十六次部长级会议上,一致通过了大湄公河次区域铁路衔接计划。预计到2020年,湄公河六国将实现铁路网络的连通。此计划也是建设泛亚铁路系统的第一步。

  如今,湄公河区域的交通便利化建设已经涵盖了铁路、公路和水路。《大湄公河次区域便利客货跨境运输协定》也在顺利实施,阻碍人员和货物跨境流动的壁垒已大幅减少。而贸易便利化方面,六国根据《大湄公河次区域贸易投资便利化战略行动框架》,已于2005~2010年间实施了一整套相互协调一致的贸易促进措施,包括简化和协调海关通关手续、发展贸易物流和相关设施、简化检查和检疫程序、方便次区域商务人士的出入境等。

  除了交通便利化和贸易便利化的建设外,六国在其他领域的合作也在蓬勃发展。在能源领域,正积极建设一些发电和输电设施,筹划开展次区域电力贸易和建设区域性电力市场;在电信领域,已建好次区域电信骨干网络,并继续建设次区域信息高速公路。此外,如促进农产品跨境贸易、确保食品安全、改善农民生活的项目;跨境传染病防控合作;培训区域合作干部的金边计划;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廊的试点等各方面的合作都在积极进行中。

  在第一个十年规划取得丰硕成果的背景下,今年的第四届领导人会议,将集中讨论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十年(2012~2022年)战略框架。

  展望未来十年的湄公河流域,一旦构建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和畅快便捷的信息高速公路,统一的旅游市场将使人尽情享受异国他乡的美景,也让祖居深山的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走向世界。

  但是,就像各方铁路接轨必须解决不同轨制之间的衔接问题一样,随着六国之间相互贸易和交往的日趋紧密,各国之间,由于内部政策法规的差异及限制性而导致的非实体交往障碍也会日益凸显。因此,加强政治上的合作,尽快建立有利于区域合作与发展的可行制度,以促进硬件上的交通走廊转型成为成熟的经济走廊,可能是六国未来面临的更重要任务。□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45)

 

相关专题 瞭望

更多关于 湄公河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