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苏联解体20年部分受访者希望组建新联盟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22日13:38  世界新闻报 微博

  苏联解体20年涌动旧思绪

  民调显示,相当多的俄罗斯人希望恢复某种形式的联盟

  本报实习记者/赵捷

  本报驻中亚记者/王德禄

  20年前的12月25日,时任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苏联轰然解体。西方媒体至今还常以幸灾乐祸的口吻评价这一事件。

  不过,路透社近日刊文指出,苏联曾是能和美国相抗衡的超级大国;如今的独联体仅仅是一个松散的“利益团体”,只能独自面对挑战,民众自然怀念苏联时期的稳定生活。

  浪漫怀旧与阴暗历史

  今年是苏联解体20周年。人们在总结苏联得失的同时还掀起了新一轮的怀旧风潮。

  全俄社会意见调查中心今年的民调结果显示,20%的受访者希望苏联再现,37%的受访者希望俄罗斯与白俄罗斯、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组建新的联盟。

  早在2008年,互联网上就曾出现过一波怀旧潮,当年使用苏联网络域名(.su)的网站迅速增加。据悉,这种域名于1990年启用,苏联解体后,互联网名称和号码分配机构曾多次试图将其废除,但都没有成功。原因是一些怀旧网站坚持使用这一域名,而且它还具有经济价值。

  有网友在怀旧网站上留言说:“我真想回到童年!那时没有游戏厅,没有旋转木马,没有满大街的可口可乐。也没有夜总会,人们聚在一起观看摇滚乐队的排练。那时承诺比金子还要贵重。这就是当时的我们。”

  不过,有分析指出,浪漫化的怀旧容易让人忘记苏联的阴暗面,如物资匮乏、平均主义和专制等。总体来看,人们在回忆起苏联的时候,更多的是思甜,而不是忆苦。

  在一些中亚国家看来,实现独立显然更为重要。目前,有些学者将中亚各国在苏联时期的历史称为“殖民时代”,因为中亚国家类似于殖民地,只提供能源和原材料,却无权参与国家的最高决策。

  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基金会的专家图列绍夫认为,所谓“殖民时代”更多地表现在文化领域。对中亚国家来说,夺走思想的自由比拿走资源要可怕百倍。

  另外,白俄罗斯驻华大使托济克·阿纳托·阿法纳西耶维奇曾在接受网友提问时说,“对于苏联解体,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人感觉到遗憾,苏联曾经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人民在这个国家中各方面都能够得到保障。”不过他更加强调,“发生的事情已经是事实,现在白俄罗斯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在发展,我们确定了自己的发展模式,我们能够建设一个高度发达、高度繁荣的国家,在这个国家里,我们的人民也会非常舒适地生活。”

  由此可见,虽然一些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民众对昔日的时光很留恋,但苏联已经成为“过去时”,不可能重现。

  卖土豆学者的追忆

  《世界新闻报》记者了解到,12月16日,哈萨克斯坦独立20周年纪念日当天,该国西部石油城市扎纳奥津发生了失业石油工人骚乱。骚乱事件共造成了14人死亡,近百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接近19亿坚戈(约合人民币8600多万元)。除了扎纳奥津之外,多个同属于曼格斯套州的石油城市连月来也频发罢工活动。

  哈萨克斯坦面临的问题,同样也是其他独联体国家的遭遇。路透社的报道指出,这个由多个国家组成的联合体正面临经济困难、民族矛盾突出、分离主义抬头等一系列麻烦,甚至它们联合在一起的必要性都开始被外界质疑。不过,至少有一段岁月是这些国家可以共同分享的,那就同处于“苏联大家庭”中的时光。

  哈萨克斯坦独立后,靠石油、有色金属等优势产业熬过了苏联解体后的困难期,近年经济增长率达到了较高水平。尽管如此,很多哈国人还是十分怀念苏联。阿纳托利·杨科沃伊曾是一名警察,那时的哈萨克斯坦还是苏联的一部分。每当杨科沃伊回忆起导致苏联解体的一些事件时“总会感觉到心痛”。杨科沃伊说,“我们失去了一个伟大的国家,现在我要和老朋友聚会都不得不出国才行。”   

  塔吉克斯坦独立后,持续5年的内战造成5万人死亡,超过十分之一的人口逃往他国,该国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苏联时期,我能接受一流的、免费的教育”,67岁的塞季昂·阿尔图科夫曾是莫斯科矿业研究所优秀毕业生,后来又当上了地质学家,如今他只能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的一个集市上卖土豆,靠小生意补贴家用,因为他每个月的退休金只有32美元。

  阿尔图科夫说,“苏联时期,我们做了很多有意义的工作——探明了铝土矿和金矿,因此工资很高,我甚至在杜尚别买了一间公寓;现在,我不得不自己赚钱才能勉强维持生计。”

  吉尔吉斯斯坦独立后也不稳定,过去6年中该国发生了两次政变。46岁的古尔娜拉·阿什莫娃在吉国首都比什凯克开了一家美容店。尽管现在生活富裕,阿什莫娃反而更怀念苏联时期那种“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她说,“苏联时期薪水不多、‘铁幕’也让人深恶痛绝,但是那时社会稳定,苏联大家庭让你觉得有所依靠”。

  新闻链接:

  俄罗斯学者质疑

  苏联解体“不合法”

  1991年12月8日,当时前苏联的3个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俄罗斯的叶利钦、乌克兰的克拉夫丘克和白俄罗斯的舒什克维奇签署了历史性文件《别洛维日协定》,宣告“苏联作为国际政治主体和地缘政治现实不复存在”。同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苏联不复存在。

  据“俄罗斯之声”网站近日报道,俄罗斯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亚历山大·齐普科指出,当时一些人就全苏联法律是否优先于各加盟共和国法律问题进行了辩论,由此开始了一场所谓的“法律之战”。

  齐普科说:“戈尔巴乔夫的失误就在于,没有因当时的俄罗斯共和国人民代表大会违反宪法、分裂国家而把它解散,尽管当时有许多人建议他这样做”。

  齐普科认为,“8·19政变”是另外一个造成苏联解体的诱因。政变发生后,所有加盟共和国都相继宣布独立。随后,戈尔巴乔夫辞去苏联总统职务使大多数人保留苏联的愿望化为泡影。

  报道称,“根据全民公决的结果,戈尔巴乔夫无权在当年12月辞去总统职务,因为全民公决的法律效力高于三个加盟共和国签署的《别洛维日协定》”。

  由此可见,在一些俄罗斯学者眼中,苏联解体甚至都是“不合法的”,但历史已无法被改写。//

  普京论战戈尔巴乔夫

  本报记者/魏东旭

  本报驻中亚记者/王德禄

  苏联解体在俄罗斯不仅仅是历史话题,同样也是政治话题。苏联解体20周年恰逢俄总统大选前的敏感时期,俄总理普京、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就这一话题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表态。

  据俄罗斯媒体、法新社、澳大利亚《每日电讯报》报道,普京本月中旬接受采访时表示,对前苏联领导人未能阻止国家分裂“感到遗憾”。有分析指出,普京此番表态可能是对戈尔巴乔夫此前对其指责言论的回击。

  普京批“苏联前辈”是鸵鸟

  普京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前苏联领导人20年前在避免前苏联解体时“未能战斗到最后”感到遗憾。针对有人提出“如果他当时身处戈尔巴乔夫的位置,苏联的命运将会有怎样的结局”,普京回答说,“前苏联本应该及时进行经济和其他领域的改革来支持国内的民主变革,他们(前苏联领导人)本应该坚定不移、无所畏惧地为保护国家的领土完整而战,而不是像鸵鸟那样把头埋在沙子里逃避现实。”为了表明自己与前苏联领导人截然不同的执政理念,普京回顾了俄罗斯独立后面临的种种困难,并强调说“民众知道,我的同事和我本人为维系俄罗斯联邦的领土完整都做了些什么”。

  事实上,普京对苏联颇有怀念之情,早在2005年的纪念活动中,他就曾将苏联解体称为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不过,外界分析,普京此次重提苏联话题显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针对俄国内政治局势。12月初,数万名俄罗斯民众聚集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地,抗议俄罗斯议会下院(杜马)选举“涉嫌舞弊”。不少示威者甚至喊出了反对普京的口号。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接受西方媒体采访时也不失时机地表示,“选举结果未能反映出人民意愿,俄罗斯领导人应该作出的唯一决定是:宣布选举结果无效,并重新进行选举。”这样看来,普京此次重提苏联解体的旧事,不仅巧妙地回应了俄民众提出的民主诉求,又通过批评前苏联领导人放任国家分裂做法,强调了自己对维护国家统一做出的贡献,可谓高明之举。

  戈氏也有“三大遗恨”

  借助前苏联解体这一话题阐述政治理念,也是戈尔巴乔夫的惯用做法。

  《世界新闻报》记者了解到,在过去历次接受采访时,戈氏反复表达了自己的“三大历史遗恨”:后悔改革实施得太晚;后悔1991年8月去乌克兰休假,使得政敌有机会发动政变,虽然政变未果,但让叶利钦掌握了实权;后悔没有彻底将叶利钦赶出俄罗斯,以致其宣布俄独立,给了苏联最重一击。不过,也有人认为,戈氏抛出这三大遗恨是想将导致苏联解体的责任推给叶利钦,减少外界对自己的指责。戈氏曾经在评价叶利钦的继任者普京时大加赞许。他说,“是普京将国家从叶利钦时代的混乱状态中拖了出来”。不过,俄罗斯国内政治格局近来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戈氏也开始见风使舵,刻意将普京与前苏联领导人挂钩。戈氏认为,“普氏政权”下的俄罗斯采用的依然是“斯大林式的行政体系”,普京的政策“正在妨碍俄罗斯的民主进程”。

  戈氏对普京发起的全俄人民阵线也持批评态度,称该阵线只不过是普京重返总统职位的“政治工具”而已。

  目前,俄罗斯正处于总统大选前微妙的时期,又恰逢苏联解体20周年,俄罗斯政治人物或政治势力自然会借助“苏联解体”这一颇具争议性的话题阐述各自的理念,尽可能地以此博得民众支持,为自己的政治前途“加分”。普京和戈尔巴乔夫近期谈到苏联解体这一话题时针锋相对的表态就是这种情况的最直接体现。

  由此可见,苏联解体在俄罗斯政治生活中是一个无法避开的话题,对其进行解读需要一定的政治智慧。对于普京与戈氏此番就苏联解体的论战效果,外界正拭目以待。//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44)

 

相关专题 世界新闻报

更多关于 苏联 历史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