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概述】
尽管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八字才一撇”,但并不妨碍美国借此在今年APEC会议上“喧宾夺主”。11月的夏威夷,美国竭力在会议框架外开展TPP谈判,用美国人自己的话说,这是他们“撬动亚太经贸版图的支点”。
因此,有人把美国“重返”亚洲的方式比喻为“一手执笔、一手握剑”——就在APEC会议落幕后的第三天,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式宣布自明年起在澳大利亚派驻海军,这是美军第一次开进到了南太平洋海域。此外,美国也在加紧拉老友、觅新朋,编织所谓的“亚太联盟网”。
咄咄逼人的气势背后,就连美国专家也莫衷一是:美国“领导”亚洲的棋局,能如愿走下去吗?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周鑫宇发自北京 如果2011年的美国外交只能有一个关键词,那一定是“太平洋世纪”。希拉里在太平洋正中央优雅地讲出这个词,其振聋发聩之效果,似乎令北非的乱、欧洲的吵、日本的震和拉登的死一下子全都消弭沉寂。
“太平洋世纪”,听起来多么富有历史的宿命感。19世纪,美国通过大陆扩张和门罗主义建成了“美洲世纪”;20世纪,因为跨越大西洋的两场世界大战和一场冷战而成就美国的“大西洋世纪”;如今,美国国务卿勾勒了另一处开始。在历史故事里,美国外交划过一个优美的扇形,从中间启程,先后征服两翼。
但这个故事的另一个版本就不那么完美了。第一个世纪里,美国从一个孱弱的后殖民地国家冉冉上升;第二个世纪里,美国成为了全球唯一的超级霸权,如日中天;而第三个世纪一开始就伴随了美国自身内政的困顿,“重返亚洲”?接下来呢?
是从未离开还是战略东移
在过去的两百年间,不管美国外交的主战场是在美洲大陆还是在大西洋对岸,美国的主要对手都是西方国家;而今天,在太平洋沿岸的大陆上,美国面对的是中国、印度、巴西和东盟。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背景,与其说美国“回归亚太”,不如说世界政治中心正在“回归亚太”。12月7日,前美国亚太事务助理国务卿、六方会谈美国代表团前团长希尔在北京的一场演讲中说,美国“回归亚洲”的提法是荒谬的,因为美国从来没有离开过亚洲。
从战术角度,这种说法也许不差。美国这几十年在东亚打了两场热战,在亚洲各盟国的十万驻军和军事侦察机也从没放弃过对这个地区的警惕。但从战略层面上,美国什么时候把亚太地区作为过全球战略的中心呢?两百年来头一次。
头一次,亚洲成为工业文明时代以后全球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头一次,亚太地区孕育出决定世界未来的巨型新兴国家;头一次,国际政治在亚洲创造着未来的格局与模式,既包含世界大战的风险,也包含了人类繁荣的希望。
因此,2009年,当希拉里在曼谷机场喊出“美国回来了”的口号时,一场新的超级博弈就拉开了帷幕。过去20年,亚洲在合作与繁荣的气氛下自由生长。1967年成立的东盟在冷战结束后成为了亚洲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的发动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更是让亚洲国家进一步建立本地区的经济合作体制和经济秩序。短短10多年间,亚洲的地区合作机制如春芽般不断涌现:“10+3”、“东亚峰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地区安全争议被有效地搁置,合作和发展成为亚洲地区压倒一切的发展主流。
制华表情最明显的一年
2011年是美国“回归亚洲”的第三年,也是美国“回归”姿态最高调、制华表情最明显的一年。
两年前,美国还表现出积极参与亚洲合作的姿态。尤其是2009年年底,奥巴马对中国的热情访问和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的整合升级,更是让人看到地区稳定的希望。但到了2010年,妖风骤起。从3月“天安号”事件开始,在美国的支持下,一系列军事恐吓和演习竞赛不断升级。美国突然提出南海问题关乎美国国家利益,并与越南建立军事合作,联手菲律宾掀起了南海岛屿争端。再加上日本扣押中国船长和延坪岛炮击等一系列事件,亚洲地区突然间变得风声鹤唳,狼烟四起。
2011年,安全争议还在继续,美国和中国为了地区领土问题是“双边协商”还是“多边解决”,在东亚峰会上激烈博弈。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国家在观望,一些国家在斡旋,所有国家都在担忧。一方面,中国正在努力与越南和菲律宾达成外交沟通;另一方面,美国把战斗部队部署到了澳大利亚,跟菲律宾说南中国海可以叫作“西菲律宾海”……
美国强势回归,亚洲前途未卜。在希尔的那场演讲结束时,笔者提出了一个问题:经济合作和一体化过去十年是亚洲地区政治发展的主流,美国如今“回归亚洲”,准备给亚洲带来什么新的东西呢?希尔在回答中却只字未提安全争端,他说,过去亚洲一体化发展太慢了,美国要让它变得更快些。
他也许是在说TPP。“太平洋世纪”,那就是用太平洋合作取代亚洲合作,用美国领导取代东盟领导——当然,其实是潜在的中国领导。但是,坐在台下的我实在想像不出,一个涵盖半个地球的“地区经济一体化”到底有什么实际意义,是会让经济合作的进程变得更快还是更慢?
中国视角:“让美国人折腾去吧”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邓亚君发自北京 “美国是一个太平洋国家,我们会留在(亚太地区)这里。”美国总统奥巴马说。但在中国人的印象中,美国一直是“大洋彼岸”的那个“太平洋沿岸国家”,虽然想进一步介入亚洲事务,但它从未真正属于这里。
“奥巴马要代表美国领导亚洲,一厢情愿吧。”网友“中国-之星”这样写道。
“情不自禁遏制中国”
几乎所有中国网友都认为,美国重返亚洲的目的是“遏制中国”。尤其是今年以来,美国高调在亚洲“排兵布阵”。
11月中旬,美国宣布将在澳大利亚永久性驻军后,中国媒体援引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的话:“在国际经济形势低迷、促发展成为国际社会共识和焦点的背景下,强化和扩大军事同盟不是适合时宜之举……值得商榷。”
“从南海到TPP再到驻军澳洲,看来美国准备从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防范中国。”来自湖北宜昌的网友在这条新闻后如是留言。网友“powerlzl”则不满地批评说:“帝国都是在过度扩张中崩溃的。美国人有11个航母战斗群,数百个海外基地,数千枚核弹,它还觉得不安全。”
美国人觉得安全与否,大概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两年前曾访问华盛顿,当时,他的一番“美国政策的真空,正使得中国能够领跑亚洲”的言论,听得美国官员频频点头。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吴心伯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更倾向于将美国战略重心东移视作一项长期行为,“因为一方面美国实现出口翻番计划倚重亚太,另一方面欧债危机、中东变局等,让美国更看好亚太‘一枝独秀’、‘好戏连台’的前景。”而另一位国际问题研究学者王嵎生则认为,美国看似来势汹汹,实则“以攻为守,形攻实守”。“它要在盟友心目中强化‘老美不能走’的概念。”他说,“同时它要加强对中国两面下注,既无可奈何要同中国合作,又情不自禁想遏制中国。”
处理好国内事务最重要
对美国的“纠结”心理,网友“草根情怀”在博客中这样理解:“美国现在即使有意图,也没有充分改变中国的能力,美国也非常清楚,所以他们不仅希望与地区的盟国合作,也希望和中国合作。”
这种观点的理由除了中国自身在不断强大,也包括亚洲各国面对美国的拉拢心态复杂。
以美国国务卿50年来首访缅甸为例。今年11月底12月初,“挖中国墙角”、“以缅制华”等类似声音在媒体间不绝于耳,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表示,在经济上中缅的联系是其他国家取代不了的,其次,“美国是比较喜欢干涉内政的,所以当他们走近了,相互认识以后会发现,实际上这个关系是很难处的。缅甸发展与美国的关系,但是缅甸绝不会接受美国来主导。”
缅甸国内学者也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表示,缅甸不会全面倒向美国而疏远中国。对此,一位山东网友不免开玩笑地提醒说:“希拉里说‘咱们是亲姐妹’,当年小布什也跟萨达姆说过‘ 咱们是亲兄弟’。”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学者刘卫东的一篇文章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应和。他建议中国使用软硬两手的巧实力来解决争端;尽快处理好国内发展与稳定的关系,避免国内问题外泛化……“只要把这些我们自己能做的事情都做好了,也就没有太多好担心的了。美国愿意花钱费力地折腾,就由它去吧,到头来消磨的还是它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