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德黑兰的爱情与政治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16日15:51  国际先驱导报 微博

  【作者】胡小最

  在德黑兰的一条小巷子里,纯粹的爱情和复杂的政治同时上演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如果我有一本书,我会去读的。如果我有一首歌,我会去唱的。”《德黑兰的屋顶》作者马赫布·萨拉杰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了波斯文学中的“浪漫”:浪漫的美在于其不可避免的悲剧结局,值得你为之付出生命的东西,就是你无法拥有的东西。对于年过五十的男人来说,“初恋”往往是他们内心最浪漫的东西,而能用一部小说处女作来歌颂浪漫且获得成功,应该算是萨拉杰对初恋的最好纪念吧。

  古今中外,距离感都是产生美的最大原因。在《德黑兰的屋顶》中,神秘的伊斯兰城市德黑兰对于陌生读者的空间距离,年轻的帕夏和扎莉之间朦胧感情的心理距离,小说文字和读者感受之间的阅读距离,正是这些距离造就了这么一段德黑兰发生的凄美初恋故事,伴随着政治、友情和成长的故事。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伊朗首都德黑兰,在很多非伊朗人看来,那是一个女人蒙着面纱、男人满脸大胡子、整个城市灰蒙蒙、时不时发生些战争的宗教之地,阅读萨拉杰的小说如同帮我们揭开了阿拉伯女人的神秘面具。帕夏和他的朋友艾哈迈德们在小巷子里踢着足球,十几岁的法希美可以为了追求爱情而抗拒家人安排的婚姻,高中毕业的孩子们去英国和美国留学,这似乎是个跟大部分国家差不多的国度,但是,小说中最独特的时空点应该是发生在那个国王统治的黑暗时代,那里的人们为了自己的理想和自由不惜牺牲生命的精神,“博士”们的命运就像是巷口的那株红玫瑰一样怒放。如果说西方读者对这种陌生的白色高压恐怖带着阅读的好奇心,那么我们国内的读者应该会在阅读时不由得想到什么呢?

  当然,关于初恋故事的朦胧美,是萨拉杰这本书中最美的距离感。虽然这段感情的发生、过程和结局都伴随着沉重的历史背景,但这丝毫不影响这段恋爱对两个恋爱者来说的至高无上。在两家院子中间的矮墙旁,多少个夜晚,十几岁的帕夏和扎莉坐在屋顶,隔着这么一堵砖墙,望着满天的星空倾吐心语,无关情欲、甚至无关风月,单纯而清明。“因为你拥有天上最亮的星星,我称它为帕夏的星星,它是最大最亮的,我们其他的星星都围着它转。”纯洁如白玫瑰般的扎莉这段情话,应该是很多十七八岁的少男少女最甜蜜的恋爱絮语。相信几十年过去了,帕夏心中最美的依然是那个屋顶上矮墙旁的姑娘。更重要的是,扎莉的故事因为德黑兰的压抑时期而留下了残缺美,而这种残缺的距离感往往能产生最完美的记忆,所以,帕夏心中的扎莉永远是带着最初泪水的青春悸动。得到与失去似乎就是在一瞬间,那种感情的微妙,刻骨铭心。

  自传体小说的最大好处是叙述者的真情实感,而同时这却也是最大的弊端。对帕夏来说,赴美之前的那个夏天、秋天和冬天发生的故事,是他从一个男孩成长为一个男人的光阴,但同时,我们也不得不质疑,这一切像是小说叙述者的自私主观回忆。故事的结尾是一九七四的德黑兰春天,隔着三十几年的时间距离,这是一个离开德黑兰在美国生活了整整三十二年的萨拉杰用英语写作的小说,无论是爱情、友情、爱国情甚或是对自己伊朗人身份的定位,都像是一个步入中年的男人对无法拥有的东西的怀念,这或许也就是萨拉杰口中的“浪漫”之美吧。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44)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