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国制造商称缺乏足够技术工人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3日16:52  世界新闻报 微博

  美国制造业问题在自己

  将生产线转移到海外,不仅因为劳动力成本低,更因为海外工人素质高

  本报记者/任芳

  2月1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威斯康星州为即将到来的大选造势时,公开承诺“要把就业和制造业带回美国”。目前,“重振制造业”不仅是奥巴马竞选连任的重要主题,也是整个美国的当务之急。然而,“救国”愿望虽好,但已衰退多年的美国制造业能否跟上时代的转变还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技术岗位招不到熟练工

  位于南卡罗来纳州的格林维尔市曾是美国的制造业中心。10年前,这个繁荣的小镇支撑着全州的经济发展。镇上遍布化工、棉纺等各种加工厂。经济状况好时,每个厂里都建有独立的教堂和酒吧。一到下班时间,酒吧里就挤满身穿五颜六色制服、有说有笑喝酒聊天的工人们。可近年来,随着美国本土生产成本逐渐攀升,很多企业都把加工业迁移到其他国家,导致该市大批工厂倒闭,只留下一幢幢残旧不堪的厂房,整个城市变成了一座荒废的“鬼城”。

  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01年至2010年间,美国失去了280万个就业机会,其中70%是在制造领域。美国制造业面临的最大瓶颈是熟练技术工人短缺。调查显示,81%的美国制造商自称缺乏足够的技术工人。其中,工程师和一线熟练工人最为短缺。拿美国飞机制造商波音来说,到2015年,该公司将有近40%、大约6万名工人达到退休年龄,而通过公司正常招聘渠道根本无法满足需要。

  美国在其国内经济向好时,只顾发展金融等高端服务业,把苦活累活、高污染活、低附加值活都抛给中国、越南、印度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去做。如今,仅靠高端服务行业显然已经不能解决3亿国民的就业问题,因此美国政府不得不考虑收回制造业,以创造大量就业岗位。但面对亚洲制造业一片繁荣、设备和技术日新月异的残酷现实,美国人可谓是有苦说不出。

  去年2月,奥巴马在硅谷宴请众多科技界大佬。席间,他略有不满地问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去年苹果公司几乎所有部件都在海外制造,这些工作为什么不能在国内完成?”乔布斯回答:“这些工作机会是回不来的。”

  苹果管理层认为,将生产线转移至海外,不仅因为那里的劳动力成本更低,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海外工人更勤勉,工作技能更出色,这些优点是美国本土工人所无法企及的。因此苹果产品已经不再适宜“美国制造”。

  据说,有一次,距离iPhone上市仅有数周时间,苹果公司临时修改了设计方案。临近午夜,重新设计的显示屏被运送到中国的一家工厂。一个工头立即从宿舍里叫醒了8000名工人,给每人发了一袋饼干和一杯茶。所有人在半小时内走上工位,仅用12小时便完成安装任务。他们的速度和灵活性令在场的苹果高管惊叹:“美国没有任何一家工厂能够与之媲美!”此外,中国还拥有美国无法比拟的工程师队伍。苹果高管曾估算,指导参与iPhone生产的20万名装配线工人需要8700名工程师。分析师估计,在美国招聘到这么多合格的工程师需要将近9个月的时间。而在中国只需15天。

  麻省理工学院副院长马丁·施密特认为,“就业机会确实有,但美国无法满足这个需求。一些企业经常抱怨,在美国建立工厂面临技术工人短缺的挑战。这些企业只需要高中以上学历的工程师即可,但在美国,很难找到这样的人。”

  攻击中国解决不了问题

  一段时间以来,美国一些政客出于政治需要,总习惯于攻击“中国制造”。一些美国媒体也常常拿这个话题大做文章,为这种民族情绪推波助澜。

  分析认为,美国人对于“中国制造”的敌对心理很大程度上源于对本国制造业现状的不了解。他们只看到了美国工人“下岗”的表面,却没有想到“中国制造”其实是以“美国创造”为支撑,而后者才是核心盈利部门。美国企业真正的“大脑”和大部分利润还是留在了美国本土。美国制造业就业机会减少只是产业调整的正常表现,不能归罪于中国的廉价劳动力。

  对此,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日前曾表示,有人指责中国人“抢走了美国人的饭碗”,这是站不住脚的。中国工人没有跑到美国找工作,是美国公司到中国找工人。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多已不在本土生产,不从中国进口也只能从其他国家进口。中美经贸合作的本质是互利共赢,把经贸问题政治化、靠指责中国解决不了美国经济自身的问题。

  美国工人不干脏累活

  美国人早已习惯了高收入高消费的懒日子,要想重拾艰辛的低收入制造业,恐怕并非易事。2011年9月,美国阿拉巴马州出台了旨在缓解该州公民就业压力的新移民法案。立法者的出发点是:非法外籍劳工从美国人手中抢走了工作机会,赶走他们就能增加美国人就业。

  可事实证明他们想错了。该法案实施后,的确有几万个工作岗位空了出来,比如每天10小时在阴冷厂房里收拾鱼肉或者在炎热菜地里摘西红柿等,但大部分美国人却因辛苦、报酬低且低人一等而拒绝接受这些工作,宁愿选择待在家里领失业救济金糊口。而那些非法劳工被赶走后的企业,则因招不到工人而被迫停产,蒙受损失。由此,这些就业岗位究竟是美国人主动放弃的,还是像他们所说“被夺走”的,已经一目了然了。

  (方晓文)//

  “基地”招募

  美国大学生

  本报记者/方晓文

  2月15日,数千名索马里人在首都摩加迪沙举行集会,谴责索极端主义反政府武装“青年党”加入“基地”组织。索马里总统谢赫谢里夫·谢赫·艾哈迈德在现场向人群表态称,政府必将把“基地”组织“从索马里国土上清除出去”。实际上,对“青年党”最为痛恨的是美国,因为据初步估计,至少有40多名美国人为其“服务”。

  恐怖组织“合流”

  2月9日,互联网上出现了一段简短的录像。录像中,索马里“青年党”领导人宣布正式加入“基地”组织。随后,“基地”领导人扎瓦希里露面证实了这一消息。

  索马里“青年党”又叫“伊斯兰青年运动”,是索最大的反政府武装,最初仅在边境活动,此后逐渐发展壮大,并开始在索马里境内兴起。美国等国认定“青年党”与“基地”组织有联系,“青年党”武装为恐怖组织,并和多起外国人在非洲遭绑架事件有关。2010年7月,该组织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制造连环爆炸,导致近80人死亡。去年8月,索马里政府军与“青年党”武装激烈交火,迫使其从位于首都摩加迪沙北部的大本营撤离。

  去年5月“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被击毙后,美国人终于松了一口气。然而时隔不到一年,索马里“青年党”入伙该恐怖组织的消息又重新挑动起了美国人不安的神经。

  家门里的新威胁

  美国人的紧张不无道理。据美国媒体披露,索马里“青年党”已经成功招募了40多名美国人,其中已有至少21人深入到战火纷飞的索马里,参与当地的武装冲突。而来自索马里政府方面的消息证实,目前约有数以百计的外国人进入索马里,协助“青年党”武装作战。这些外籍武装人员来自阿富汗、巴基斯坦、海湾地区以及加拿大、美国等西方国家,其中一些人甚至已经成为“青年党”武装的高级头目。

  2009年4月6日,一家索马里新闻网站播放了一段视频,视频中两名年轻人自称来自美国,生活优越,受过高等教育,“为了上帝离开家乡,前来索马里与我们的兄弟“青年党”并肩作战”。

  美国反恐官员警告说,“青年党”已经对美国本土安全构成了威胁,其招募的美国人很可能会返回美国本土发动袭击。此外,“基地”组织还将“策反”的触角伸到了美国境内,通过互联网秘密招募了不少美国人。

  2010年3月,美国反恐官员抓获了一名加入“基地”组织的美籍中年妇女。这个代号为“圣战珍妮”的女人看上去和普通的美国人别无两样,长期在宾夕法尼亚州费城郊外生活,因长期“上网接触激进主义言论”而逐渐成为“基地”组织成员。此后,她甚至想通过嫁给一名同伙而让对方拥有可自由进出欧洲的“身份”。据悉,这名中年妇女曾受命前往瑞典谋杀一名“用漫画丑化先知穆罕默德”的当地人,但最终未能成功。

  //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44)

 

相关专题 世界新闻报

更多关于 就业 技术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