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伊朗挥舞“石油武器”效果几何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4日17:25  国际先驱导报 微博

   腐败之外的政治斗争

  而眼下,内贾德的“烦心事”还包括国内日趋严重的政治斗争。

  去年14日,伊朗首都德黑兰爆发支持改革派的反政府游行示威活动,数万民众走上街头。这次抗议活动迅速被镇压,改革派领导人伊朗前总理穆萨维和前议长卡鲁比现在仍被软禁。

  今年2月14日,为抗议穆萨维和卡鲁比被软禁一周年,伊朗改革派支持者号召再次举行抗议活动,伊朗政府对此采取了封锁网络、在街上部署大量警察的方式,防止人们上街游行。14日当天,大批民众在街上以“散步”形式表达抗议,但未与警方发生冲突。

  如今,伴随着伊朗3月初第九届议会选举的临近,改革派与保守派之争正趋白热化。因政府未满足改革派提出的释放政治犯的要求,改革派抵制这次选举,未派出代表参加选举。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和政府对此非常着急,多次呼吁人们积极参与这次选举,因为当局希望向人们展示这样一个形象:即这次选举是公平公正的。

  而掌权的保守派内部也存在斗争。去年上半年以来,由于在人事任免及政见等方面存在分歧,伊朗宗教界、司法界及议会均对总统内贾德领导的政府不满,多次公开批评政府。内贾德还数次被指试图挑战哈梅内伊的权威——在伊朗现行政治体制下,最高领袖不涉足日常政务,但拥有重要事项最终决定权,外交部长、情报部长、内政部长等关键职位的任免通常须最高领袖同意。

  此外,伊朗还有众多流亡海外的异见组织,这些组织在国内均有对应的支持者。因此,有分析人士认为,在核问题上,伊朗国内并非铁板一块。比如,伊朗改革派人士一直主张改善与西方的关系。不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观察者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虽然不少伊朗内部人士呼吁改善伊朗国际形象,多着眼于国内经济问题,但不论保守派和改革派仍都坚定地捍卫伊斯兰政权,并在核问题上与西方难有通融的余地。

  伊朗挥舞“石油武器”效果几何

  短期看,“断油”对英法影响不大;但伊朗核危机“升级”与否的风险,令欧美等国心怀忌惮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杜源江、应强、邓亚君 特约撰稿詹德斌 发自德黑兰、巴黎、北京 就在IAEA代表团与伊朗开启本月第二次核会谈之前,伊朗石油部2月19日宣布,伊朗已经停止向英国和法国出售石油。早前的1月23日,正是在英法力主下,欧盟成员国外长在布鲁塞尔通过决议,决定禁止成员国从伊朗进口石油并对伊朗中央银行实施制裁。

  欧盟制裁在先,伊朗反击在后。由于欧盟回应称其有足够库存并可支持约120天左右,伊朗的“断油”举措被外界普遍认为“象征意义更大”。不过,影响国际油价走势的“伊朗因素”还处在持续变动中,“战争”阴影也未从霍尔木兹海峡上空消散。由此,以石油为“武器”,伊朗能否最终逼得西方和以色列望而却步?

  “断油”出于政治决定

  伊朗最新“断油”的举动出于“政治决定”的考虑显而易见。对伊朗而言,石油收入占伊朗全部外汇收入的85%以上,“断油”的思量自然需三思而行。

  虽然2月20日,伊朗官员表示,如果欧盟国家继续采取“敌意”行为,伊朗很可能停止向葡萄牙、西班牙、希腊、意大利、德国和荷兰出口石油。但当天,伊朗外长萨利希强调,欧洲国家和伊朗都不能忽视加强双边合作的必要性,相信伊朗与欧盟国家将来会实现关系正常化。而第二天,萨利希又在一次公开场合中表示,伊朗可以成为欧盟国家“可靠”的能源供应国。为此,他呼吁欧洲国家应该对伊朗采取更独立的外交政策。

  目前,伊朗从英法两国入手禁油效果并不显著。伊朗原油只占法国进口量的3%至4%,而占英国进口量的比例更低;在欧盟今年1月通过对伊朗实施制裁的决定之前,从2011年底开始,法国已经主动开始停止从伊朗进口石油。

  法国石油工业联合会主席让-路易·什兰斯基日前接受法新社专访时表示,伊朗的决定并不会对英法造成实际的直接影响。法国石油巨头道达尔也发表公报称,从去年年底开始道达尔已经停止从伊朗采购石油,转而向沙特阿拉伯买油,但道达尔没有公布明确具体的数额。而在2010年,道达尔曾经从伊朗采购4500万桶原油,价值25亿欧元。

  资料显示,伊朗原油在欧洲的主要客户为意大利、西班牙和希腊。行业分析人士认为,伊朗“断油”风险将对希腊冲击最大。人们真正担心的是,如果伊朗核危机“升级”,将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油价上升,那将是世界石油供应市场的“灾难”。

  政治风险持续发酵

  类似的担忧在伊朗2月19日起宣布举行代号为“黎明”的军事演习,并将两艘战舰开抵地中海、停靠在叙利亚南部港口塔尔图斯后进一步凸显。

  以色列近来频频指责伊朗参与恐怖袭击。以总理内塔尼亚胡2月13日指责伊朗和黎巴嫩真主党策划了当天针对以驻印度和格鲁吉亚使馆人员的袭击事件,第二天又指责伊朗策划了14日发生在泰国首都曼谷的爆炸案。尽管尚无确凿证据表明这几起爆炸袭击与伊朗有关,但伊朗国际形象因此受损。以色列的指责也被认为是为贸然攻击伊朗寻求“借口”。

  当伊朗军舰抵达叙利亚南部港口后,以色列国防部一名官员称,伊方这一举动是“冒着开战的风险”。而伊朗议员则强调,这一部署是对美国提出的“明确警告”。

  面对“战争”阴霾和可能引发的油价大规模波动,深陷债务危机的西方国家能否抵挡得住?这似乎正是伊朗在核问题博弈中等待的答案。

  事实上,“断油”举措仍给市场价格以冲击。伦敦市场和纽约市场原油价格近日均创9个月来新高。法国境内成品油价格最近几周也连续冲高,多种成品油价格创新历史最高纪录。在意大利、希腊和西班牙等对伊朗原油有较大依赖性的国家,原油进口的波动也影响到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而国际油价上涨拉动汽油价格飙升,甚至对一直力求加强对伊核制裁的美国也带来政治影响。连日来,原本受关注度不高的能源政策迅速成为美国总统选举的热门话题。当地学者认为,如果油价因伊朗局势等因素再继续大幅上涨,更可能将当前处在萌芽阶段的美国经济复苏扼杀在摇篮中,这对奥巴马的连任努力将构成打击。

  2月19日,美联社报道称,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已经抵达以色列,敦促以色列不要攻击伊朗。美英等国对伊朗“石油武器”的忌惮,可见一斑。

  韩日两国急寻进口来源

  与欧洲相比,伊朗原油出口其实主要针对亚洲。有数据显示,2011年,日本、韩国、印度和中国的购买量占伊朗石油销量的60%。因此,美国推动对伊核制裁的过程中,正在力劝盟友韩国和日本减少伊朗石油进口量。

  以韩国为例,韩国原则上支持美国在伊朗核问题上进行制裁,以此换取美国及其盟国在朝核问题上支持韩国,但韩国又担心制裁伤及本国经济,担心伊朗报复,所以努力从中寻找喘息的缝隙。去年,韩国与伊朗的贸易规模达到185亿美元,比前一年的115亿美元增加60%,创下了历史新高。韩国媒体称,如果霍尔木兹海峡被封锁,占据韩国原油进口80%的中东原油运输将出现危机;如果不寻找替代方案,韩国经济将出现全面停止。

  最近,韩国从伊朗进口的石油占总进口的9.6%。如果韩国国内石油供给出现危机,政府将采取车辆交替上路、建筑物温度和照明管制等措施,而最坏的打算就是释放储备油。但韩国总统府认为,减少伊朗石油进口造成的不足部分将通过其他产油国进口,所以几乎不存在动用国内储备油的可能性。李明博总统2月初访问中东四国,正在为确保石油进口未雨绸缪。

  据韩国石油公社2月1日表示,去年12月韩国从伊朗进口的原油量达458.8万桶,比11月的836.3万桶减少了45.1%,比去年同期则减少了17%。以月度为准,进口量创去年最低。而韩国从科威特、卡塔尔,以及伊拉克和沙特的原油进口相应增加。

  据分析,去年11月韩国政府考虑对伊朗采取制裁后,韩国石油行业努力实现进口来源的多元化,是韩国从伊朗的原油进口量大减的主要原因。不过总统府称,即便韩国参与美国对伊制裁行动,也不是全面禁止或突然减少伊朗石油进口,而是稳步减少。韩国政府计划本月21日再次派团访美,就制裁伊朗和减少进口伊朗石油量等问题进行磋商。

  与此同时,日本经济产业大臣和外务大臣21日也表示,他们尚未就日本应该将进口的伊朗石油削减多少以避免遭到美国的制裁达成一致。在《读卖新闻》看来,经历了大地震和核电站危机的日本对能源的需求非常迫切。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枝野幸男进一步表示:“我们正与美国方面密切协商,努力实现相互理解,但我们并没有作出一项决定。”

  石油筹码与西方意图

  “石油战”背后关系到对伊朗核制裁的力度几许,也直接影响到伊朗核问题的发展态势。

  2月22日,国际原子能机构(IEAE)于当地时间凌晨发布声明,访问伊朗的机构高级别代表团在结束核问题会谈后,已启程返回维也纳总部。由于在是否允许代表团访问帕尔钦军事基地等问题上存在分歧,会谈没有取得具体成果(一些西方国家情报机构推测,位于德黑兰东南约30公里处的帕尔钦基地存在与核武研发相关的活动)。

  但会谈并没有因此关上大门,伊朗方面提议欢迎继续与IEAE对话。同时,伊朗外交部长萨利希21日表示,有望在本周末商定伊朗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举行新一轮对话的地点。

  不过核谈判前景如何,尚难以预料。长期旅居法国、《文汇报》专栏撰稿人郑若麟告诉《国际先驱导报》,种种迹象表明,西方对伊加紧制裁,另有战略目的。他介绍说,在法国书店里,目前至少有五本“学术著作”直接呼吁对伊朗进行军事打击,这是在冷战后国际关系史上罕见的现象。令人倍感蹊跷的是,这五部著作的作者,几乎当年都是支持美国布什总统因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入侵伊拉克的学者。研究一下他们的著作即可发现,他们的“理论”与《华盛顿邮报》在今年1月10日的一篇报道不谋而合:该报道引用美国一名情报高官的话说,美国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对伊朗的经济制裁,搞垮伊朗的国内经济,从而引发伊朗内部的动荡,寄望于因经济制裁而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的伊朗民众产生严重不满,起来反对伊朗政府,从而达到更迭伊朗政权的目的……

  不过,在近几日的较量过后,一些石油贸易业人士认为,欧美针对伊朗石油产业的制裁措施可能难以奏效;反而对伊朗而言,原油价格升高可抵消出口下降带来的损失。

  维多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伊恩·泰勒分析道,对伊朗局势的恐慌心理是推动油价上涨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局势恶化至军事冲突,油价可能升至每桶150美元。“伊朗人(石油)销售量减少,希望价格越高越好。我依据数据估算,他们(伊朗)可能非常接近取胜。”他说。

  日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呼吁,“希望伊朗和国际原子能机构之间继续保持合作的良好势头”,相信国际原子能机构代表团访问伊朗将有利于推动伊朗核问题的全面、长期和妥善解决。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44)

 

相关专题 国际先驱导报

更多关于 伊朗 核会谈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